刘孝标《世说新语注》中征引注的训诂功能

2022-04-05 13:44邵宁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功能

邵宁

摘要:刘孝标学识精博而又能够融会贯通,在注释《世说新语》的过程中旁征博引,使得某些现在已经亡佚的文献又以分散条目的方式保存于注文之中,因此其注文具有极高的价值。本文主要从训诂学角度考察刘注中征引注的作用,以数据和例子证明刘注兼有经注和史注的特征。

关键词:《世说新语注》    征引注    功能

训诂学是中国语言文字学中一门传统的解释语词和研究语义的学科。它肇始于先秦,在两汉的解经风气中得以繁荣,到南朝梁时已积累了大量可资引证的故训材料,其中不仅有卷帙浩繁的各类典籍及其旧注,而且有《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声类》《广雅》《古今字诂》《字林》《韵集》等训诂辞书。但在《世说新语注》中刘孝标较少采用直接训诂的方式,而是多采用故训旧注,这很可能是因为经过重视训诂的汉代,他认为引用故训旧注对语词、文句做出说解,更有助于增强注释的准确性、可信性和说服力。从内容来看,《世说新语注》的内容可分以下三类。

一、训释词义

虽然学界认为刘孝标在施注方法上大异于汉儒传统的经注之注,但不可否认他的确借鉴了汉注重于名物训诂的考释传统,只不过汉儒用于注经,孝标以之注史。

《言語第二》第8条:……孔融曰“祢衡罪同胥靡,不能发明王之梦。”

孝标引皇甫谧《帝王世纪》来解说“武丁梦傅说”典故后,又引“张晏曰:‘胥靡,刑名。胥,相也;靡,从也。谓相从坐轻刑也。’”征引张晏《汉书注》训释“胥靡”,也是为了交代《世说新语》文本中祢衡在“击鼓骂曹”时的处境。

《政事第三》第20条:简文为相,事动经年,然后得过。桓公甚患其迟,常加劝勉。太宗日:“一日万机,那得速!”

孝标引《尚书·皋陶谟》:“‘一日万机。’孔安国曰:‘几,微也。言当戒惧万事之微。’”

《文学第四》第52条: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公曰:“訏谟定命,远猷辰告。”

文本人物谈论的是《诗经》,谢玄称赏的诗句较好理解,但理解谢安的就有些难度。刘孝标在注明谢安诗句来自《大雅》后,引“毛苌注日:‘訏,大也。谟,谋也。辰,时也’”。再引“郑玄注曰:‘猷,图也。大谋定命,谓正月始和,布政于邦国都鄙也’”。刘孝标分别征引毛苌与郑玄的注疏用以训释字词是为了注解事件中人物的发言内容。

考察刘注中所有采用征引方式来训释文本文字的情况,笔者发现,它们多是以训诂的形式实际附属于史事的考证,是为更明晰地注解《世说新语》文本中人物发言、事件发生的相关背景。

二、释名物典章

(一)名物(人名、地名、物名)

1.释人名

《世说新语》中略提及的人物,刘孝标有时也给予注释,但刘孝标注解文中人物更注重和文本所叙之事相联系,如:

《政事第三》第26条:殷仲堪当之荆州,王东亭问曰“德以居全为称,仁以不害物为名。方今宰牧华夏,处杀戮之职,与本操将不乖乎?”殷答曰:“皋陶造刑辟之制,不为不贤;孔丘居司寇之任,未为不仁。”

刘孝标注解“皋陶”引《古史考》曰:“庭坚号曰皋陶,舜谋臣也。舜举之于尧,尧令作士,主刑。”此处注释的人物之名与正文内容极其相关,不仅体现了殷仲堪的价值取向,也间接回应了王东亭(珣)对殷仲堪的质疑责难。

2.释地名

《雅量第六》第18条:……送故吏数人投钱唐亭住……刘孝标引《钱唐县记》曰:“县近海,为潮漂没,县诸豪姓,敛钱雇人,辇土为塘,因以为名也。”

注文交代了地名之由来。

3.释物名

《德行第一》第31条: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当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刘孝标引《晋阳秋》简要介绍庾亮后,又为注释“的卢”引伯乐《相马经》曰:“马白頟入口至齿者,名日榆雁,一名的卢。奴乘客死,主乘弃市,凶马也。”在训释物名的同时也突显了庾亮的美德,更全面地塑造了文本中人物的形象,彰显了庾亮的高尚品行。

(二)释礼俗典章

《德行第一》第12条: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刘注“蜡”引《礼记》曰:“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五经要义》曰:“三代名腊: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日大蜡,总谓之腊。”晋博士张亮议曰:“蜡者,合聚百物索飨之,岁终休老息民也。腊者,祭宗庙五祀。”《礼传汨:“腊,接也。祭则新故交接也。秦、汉以来,腊之明日为祝岁,古之遗语也。”

此注援引多种文献资料来注释“蜡”,祭蜡是古代比较正式而重要的礼俗活动之一,刘孝标在征引为注的过程中,全面标明了“蜡”的起源、词义、意义以及在夏商周的不同称谓,“蜡”与“腊”的关系,在秦汉魏晋的风俗遗留,阐明了与“蜡”相关的其他文化知识。如果再结合《世说新语》的文本内容,我们发现原本主要是天子诸侯祭祀宗庙社稷活动的“祭蜡”,到汉魏时已普及到了民间,民间在这个岁时节日里,主要用“祭蜡”进行宗族集会与亲友团聚的活动。

三、释典故

典故包括语典和事典。我们在魏晋人的现存文献典籍中发现当时人说话、行文极其喜好用典,或许是由于当时盛行的玄学本就是援道人儒、以道释儒,所以文中所用的典故大多来自于儒道两家典籍,又因为汉朝是先道后儒的统治思想,儒道两家的经典都早已有人传习与注解,魏晋人对这些典籍相当了解与熟悉,甚至如家巷俚语般信手拈来、脱口而出;而佛教自汉代传人直至六朝时,已开始与本土文化逐渐融合,佛经故事与语词也频繁出现于魏晋(尤其是东晋)以后之人的话语、行文中。因此注释描摹汉末魏晋人生活画卷的《世说新语》里的典故就自然构成了刘注中的一个内容。

(一)释语典

1.引儒家典籍注释《世说新语》中的语典

《德行第一》第35条:刘尹在郡,临终绵惙,闻阁下祠神鼓舞。正色目:“莫得淫祀!”外请杀车中牛祭神。真长答曰:“丘之祷久矣,勿复为烦。”

刘孝标解释“丘之祷久矣”引包氏《论语》日:“‘祷,请也。’孔安国日:‘孔子素行合于神明,故曰丘之祷久矣。’”

我们虽然从《世说新语》文本中读出刘恢不信鬼神,不欲为淫祀,但是“丘之祷久矣”似正如对联的下联,而刘孝标注文将其补充完整,刘恢的因果逻辑就显得更明晰了,比照正文与注文,我们发现魏晋人极其喜好以古圣贤自比,追慕其精神行事之风格。

2.引道家典籍注释《世说新语》中的语典

《言语第二》第9条:……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谜。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

刘孝标引《庄子》曰:“尧治天下,伯成子高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辞为诸侯而耕。禹往见之,则耕在野,禹趋就下风而问焉……子高曰:‘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今子赏罚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夫子阖行邪?无落吾事!’”

原文讲庞士元劝司马德操出仕为官而应该有一番大作为,司马德操引用此典故婉约逊遁映现己意,终以此番言语令汲汲于仕的庞统折服。

3.引佛家典籍注释《世说新语》中的语典

《文学第四》第35条:支道林造《即色论》,论成,示王中郎,中郎都无言。支曰“默而识之乎?”王日:“既无文殊,谁能见赏?”

刘孝标引《维摩诘经》曰:“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人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文字、语言是真人不二法门也。’”支道林的《即色论》关涉释家,其对己作自我感觉良好,但王中郎(坦之)却并不以为然,坦之答语对道林来说不啻为迎面冰霜。

4.引其他典籍注释《世说新语》中的语典

(1)引地理书

《德行第一》第4条: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刘孝标引《三秦记》曰:“龙门,一名河津,去长安九百里。水悬绝,龟鱼之属莫能上,上则化为龙矣。”此处援引语典本义,进而突出了该典故在《世说新语》文本中所显示的比喻义。

(2)引史书

《言语第二》第38条:郗太尉拜司空,语同坐曰:“平生意不在多,值世故纷纭,遂至台鼎。朱博翰音,实愧于怀。”

刘注“朱博翰音”引《汉书》曰:“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为丞相,临拜,延登受策,有大声如钟鸣。上问扬雄,李寻对曰:‘《洪范》所谓鼓妖者也。人君不聪,空名得进,则有无形之声。博后坐事自杀。’故《序传》曰:‘博之翰音,鼓妖先作。’《易·中孚》曰:‘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王弼《注》曰:‘翰,高飞也。飞者,音飞而实不从也。’”鄱鉴位拜司空却语引此典,其谦谨风范跃然浮现。

(3)引诸子书

《文学第四》第26条:刘真长与殷渊源谈,刘理如小屈,殷曰:“恶,卿不欲作将善云梯仰攻?”

刘孝标引《墨子》曰:“公输般为高云梯,欲以攻宋。墨子闻之,自鲁往。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楚王曰:闻大王将攻宋,有之乎?王曰:‘然!’墨子曰:‘请令公输般设攻宋之具,臣请试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计,墨子萦带守之备。输九攻之,而墨子九却之。不能人,遂辍兵。’”殷浩在言语中援引“云梯”语典,自比墨子,得意之形跃然纸上。

(4)引文学作品

《容止第十四》第16条:王丞相见卫洗马,目:“居然有羸形,虽复终日调畅,若不堪罗绮。”

刘孝标先引《玠别传》曰:“玠素抱羸疾。”《西京赋》曰:“始徐进而羸形,似不胜乎罗绮。”

(二)释事典

1.引儒家典籍注释《世说新语》中的事典

《言语第二》第44条:孔廷尉以裘与从弟沈,沈辞不受。廷尉曰:“晏平仲之俭,祠其先人,豚肩不掩豆,犹狐裘数十年,卿复何辞此?”于是受而服之。

孔廷尉(坦)为使孔沈接受裘衣,引用晏子事典相劝,刘孝标引《礼记》曰:“‘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掩豆,君子以为俭也。’又曰:‘晏子一狐裘三十年,晏子焉知礼?’”(注:豚,俎实也。豆,径尺。言并豚之两肩不能掩豆,喻少也)

2.引道家典籍注释《世说新语》中的事典

《言语第二》第61条: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刘孝标注出濠、濮是水名后,便征引《庄子》讲述此地发生之事:“庄子与惠子游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邪?’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也?’”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目:“愿以境内累庄矣。”庄子持杆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年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于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3.引佛家典籍注释《世说新语》中的事典

《言语第二》第51条:张玄之、顾敷,是顾和中外孙,皆少而聪惠。和并知之,而常谓顾胜,亲重偏至,张颇不恹。于时张年九岁,顾年七岁,和与俱至寺中。见佛般泥洹像,弟子有泣者,有不泣者,和以问二孙。玄谓:“被亲故泣,不被亲故不泣。”敷曰:“不然,当由忘情故不泣,不能忘情故泣。”

刘孝标引《大智度论》曰:“佛在阴庵罗双树间如般涅槃,卧北首,大地震动。诸三学人,佥然不乐,郁伊交涕;诸无学人,但念诸法,一切无常。”

四、结论

从训诂学角度来考察刘孝标“征引为注”引文的注释功能,笔者发现刘注其实与汉代经注一样,都是围绕被注释文本而进行词语文义的疏通,但因《世说新语》的史书性质,因而刘孝标的词语训解与文义疏通主要是服务于注文对文本人物及事件真实性的考证。但极有特色的是刘孝标“征引为注”中的释词义、释名物、释典故三种训诂内容是存在一定关联性的,因而其中的两种甚或三种训诂功能在某处注文中是可以同时出现的,比如:《政事》篇第20条兼有释词与释典、《方正》篇第36条则三者皆备。然而,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有特殊条件的,即刘孝標所征引的被注释书与注释书不仅必须与刘孝标注释《世说新语》的该处文本内容相关,而且它们在梁代是较有代表性的通行流传本,故而,据笔者统计分析符合上述要求的共有29处,即刘孝标同时征引被注释书与注释书来注解《世说新语》的同一处文本,其中“五经类”达18处,《汉书》是5处,这大概是与梁代之前对经学的研究就已较为成熟与汉末史学的复兴使史书与史注的数量大量增加极为相关。

参考文献:

[1]郭在贻.训诂学(修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2007.

[4]汪耀楠.注释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5]张明.论刘孝标世说新语注的整体观[J].兰州学刊,2008(11).

[6]周祖谟著,周士琦编.周祖谟文字音韵训诂讲义[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Marvelous mural 神奇的壁画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一种电磁炉的功能设置方法
2IN1厨房漏斗
作为一种文化的校庆:本质、功能及其发挥
我有特异功能
功能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如何激活手机里面的Doze模式功能
户外也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