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先生”是时代发展的呼唤

2022-04-05 13:46宋萑
中小学德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可塑性依赖性德性

宋萑

“大先生”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目标,也是对教师社会地位、学术地位和政治地位的充分肯定。当今时代,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心怀家国,自觉从社会的尊者和立德树人的能者等多个维度提升自己的职业追求,向往“大先生”,成为“大先生”,以回应时代发展之所需。

首先,德性教育呼唤“大先生”。自孔子以来,我国教育就特别注重德性教育,认为教人是学为人,所以君子六艺,德性放在第一位。《论语》有云:“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所以我们的教育主张强调培养文化的理想之人,而這个文化理想之一就需要“大先生”,不仅通过言传,更通过身教,不只做知识的传递,更在行动上体贴入微、爱生如子。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德性教育呼唤“大先生”,因为德性的形成,体验是根本。

其次,儿童成长需要“大先生”。杜威认为,儿童有两个特性,一是可塑性,二是依赖性。可塑性意味着其力量是发自内心的,所有的力量都是他们自己给予,因此,教师所做的事情就是让这种力量持续增长,即儿童的成长具有依赖性,可见“大先生”之重要。作为教师,我们传递知识,塑造能力,对学生进行身体管理和纪律教育,其间的种种“无言之教”一定不在于身体的规训,而是用一种精神,用生命去影响生命,实现既能满足儿童的自由,又能兼顾其对于社会性的尊重。所以,儿童的生长必然需要“大先生”。

再次,伦理使命召唤“大先生”。美国一位学者曾经讲到,教师这个行业不单纯是为了职业的满足,或是工作需要,而一定是还有一种内心的召唤。这种使命需要正是“大先生”的基本特质。按照关怀伦理对于“关系”的表述,教师要用整个人的完整自发性去影响学生的整个人,就是说,教师在学校里所表现出的专业性,应是教师生命中的一部分,而不是互为割裂,上班时是一种状态,下班之后又是另外一种状态,两者之间有一种内在的一致性,且这种一致性是一种完全的自发。

最后,生命叙事成就“大先生”。当前,很多教师选择用生命叙事的方式来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要写好叙事,就必须写人性的冲突,写“意外”,当“意外”出现时,经验就无法解决了。这时候,就要思考你的经验本身是不是存在问题,或者要去追寻经验背后的价值逻辑和价值预设是不是出现了问题,这种反思和悬置延后判断,会促使我们思考我们本真的或生命中最深刻的部分,这会让我们“大先生”的成就之路走得更好。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可塑性依赖性德性
从樊迟三问“仁”看孔子仁的思想(下)
关于N—敏感依赖性的迭代特性
谈幼儿挫折教育的几点体会
钢结构在建筑装饰工程中的运用
认知的发展及衰退模式
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的风险与控制
浅谈写字教学
串一串,语文阅读更精彩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