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出土元代钱币窖藏

2022-04-05 13:45程雅玲房树辉魏华磊
文物春秋 2022年1期
关键词:古钱币元代

程雅玲 房树辉 魏华磊

【关键词】古钱币;窖藏;元代;河北正定

2017 年7 月,河北省正定县镇州街基督教堂南侧施工过程中,于工地道路管道沟内发现古钱币窖藏,正定县文物保管所随即对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窖藏开口距地表1米,形制已不可辨,仅存部分墙壁,残高1.5米,残宽0.9 米。根据出土情况推断,钱币入藏时散置于两个倒置的瓷罐内,再埋入土窖。由于管道沟内潮湿,钱币大多锈蚀严重,部分钱文漫漶不清,经初步清理,发现钱文可辨识的钱币3393 枚,分别属于汉、隋、唐、五代、两宋、金、元等7 个时期,另有不可辨认的658枚,现全部藏于正定县文物保管所。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一)汉五铢钱共5 枚,为篆书小平钱。钱径2.5~2.6 厘米,穿径约0.9~1 厘米(图一,1)。

(二)隋五铢钱共1 枚,为篆书小平钱,磨损较为严重。

“五”字为交叉直笔。钱径2.2 厘米,穿径0.9厘米(图一,2)。

(三)唐代钱币共243 枚,均为小平钱,钱文有真、隶两体。

1. 开元通宝共234 枚,钱文真书,正面“元”字第二划左边上挑。包括花穿钱4 枚,钱背上部有月或斜月形划纹者14 枚。

钱径分大小两种,大径2.4~2.6厘米,小径2.2~2.3 厘米,穿径0.6~0.7 厘米(图一,3、4)。

2. 乾元重宝共8 枚,钱文隶书。其中钱背下部有月形划纹者2 枚。钱径2.2~2.5 厘米,穿径0.6~0.7 厘米(图一,5)。

3. 会昌开元通宝1 枚,背面有“洛”字。

钱径2.4 厘米,穿径0.67 厘米。

(四)五代十国钱币共2 枚,均为篆书小平钱。

1. 南唐开元通宝1 枚。钱文较唐开元通宝略小,阔缘。钱径2.45 厘米,穿径0.6 厘米(图一,6)。

2. 南唐唐国通宝1 枚。钱径2.3 厘米,穿径0.7 厘米(图一,7)。

(五)北宋钱币共2786 枚,多为小平钱,其次为折二钱,折十钱最少。钱文有篆、隶、真、行、草、瘦金书体等。有少量花穿。

1. 宋元通宝共12 枚,均为隶书小平钱。钱径2.4~2.6 厘米,穿径0.6~0.7 厘米(图二,1)。

2. 太平通宝共25 枚,均为隶书小平钱。钱径约2.4 厘米,穿径约0.6 厘米(图二,2)。

3. 淳化元宝共34 枚,均为小平钱。钱文有真、行、草三种书体,其中真书8 枚,行书11 枚,草书15 枚。钱径2.3~2.4 厘米,穿径0.5~0.6 厘米(图二,3—5)。

4. 至道元宝共49 枚,均为小平钱。有真、行、草三种书体,其中真书13 枚,行书19枚,草书17 枚。钱径2.2~2.5 厘米,穿径0.5~0.6 厘米(图二,6—8)。

5. 咸平元宝共59 枚,均为真书小平钱。钱径2.4~2.5 厘米,穿径约0.6 厘米(图二,9)。

6. 景德元宝共59 枚,均为真书小平钱。钱径2.3~2.5 厘米,穿径约0.6 厘米(图二,10)。

7. 祥符通宝、祥符元宝共142 枚,均为真书小平钱。其中祥符通宝38 枚,分大字、小字两种。钱径约2.2~2.6 厘米,穿径约0.6厘米(图二,11、12)。祥符元宝104 枚,钱径2.2~2.6 厘米,穿径0.5~0.6 厘米(图二,13)。

8. 天禧通宝共82 枚,均为真书小平钱。钱径2.3~2.65 厘米,穿径约0.6~0.7 厘米(图二,14)。

9. 天圣元宝共158 枚。均为小平钱。钱文真书90 枚,篆书68 枚。其中有花穿钱9枚。钱径2.3~2.6 厘米,穿径0.6~0.8 厘米(图二,15—17)。

10. 明道元宝共2 枚。均为篆书小平钱。钱径2.45 厘米,穿径约0.8 厘米(图二,18)。

11. 景祐元宝共53 枚。均为小平钱。

钱文真书29 枚,篆书24 枚。钱径2.4~2.6 厘米,穿径0.6~0.8 厘米(图二,19、20)。

12. 皇宋通宝共291 枚。均为小平钱。

钱文真书173 枚,篆书118 枚,分大字、小字两种。花穿钱19 枚。钱径2.3~2.5 厘米,穿径0.7~0.8 厘米(图二,21—23)。

13. 庆历重宝1 枚。为真书折二钱。钱径3.2 厘米,穿径0.7 厘米(图二,24)。

14. 至和通宝、至和元宝共29 枚,均为小平钱。其中至和通宝1 枚,钱文真书。钱径2.3 厘米,穿径0.8 厘米(图三,1)。至和元宝28 枚。钱文真书17 枚,篆书11 枚。钱径2.2~2.5 厘米,穿径0.6~0.8 厘米(图三,2、3)。

15. 嘉祐元宝、嘉祐通宝共63 枚,均为小平钱。其中嘉祐元宝23 枚,钱文真书13枚,篆书10 枚。花穿钱3 枚。钱径2.2~2.55厘米,穿径0.6~0.8 厘米(图三,4、5)。嘉祐通宝40 枚,钱文真书26 枚,篆书14 枚,花穿錢3枚。钱径2.3~2.6 厘米,穿径0.6~0.8 厘米(图三,6、7)。

16. 治平元宝、治平通宝共68 枚,均为小平钱。其中治平元宝67 枚,钱文真书29枚,篆书38 枚,花穿钱8 枚。钱径2.3~2.5 厘米,穿径0.5~0.7 厘米(图三,8、9)。治平通宝1 枚,钱文真书。钱径2.3 厘米,穿径0.8 厘米(图三,10)。

17. 熙宁元宝、熙宁重宝共320 枚。其中熙宁元宝227 枚,均为小平钱,钱文真书149 枚,篆书78 枚,花穿钱11 枚。钱径2.4~2.5 厘米,穿径0.7~0.8 厘米(图三,11、12)。

熙宁重宝93 枚,均为折二钱,钱文真书77 枚,篆书16 枚,花穿钱10 枚。钱径2.7~3.2 厘米,穿径0.6~0.8 厘米(图三,13—15)18. 元丰通宝共496 枚。其中小平钱337 枚,钱文行书176 枚,篆书161 枚,花穿钱10 枚。钱径2.3~2.6 厘米,穿径0.6~0.7 厘米(图三,16—18)。折二钱159 枚,行书64 枚,篆书95 枚,花穿钱8 枚。钱径2.8~3 厘米,穿径0.6~0.8 厘米(图三,19、20)。

19. 元祐通宝共248 枚。其中小平钱212 枚,钱文行书111 枚,篆书101 枚,花穿钱11 枚。钱径2.3~2.55 厘米,穿径0.5~0.7 厘米(图三,21、22)。折二钱36 枚,钱文行书26枚,篆书10 枚,花穿钱2 枚。钱径2.8~3.1 厘米,穿径0.5~1 厘米(图三,23、24)。

20. 绍圣元宝共121 枚。其中小平钱108 枚,钱文行书57 枚,篆书51 枚,花穿钱8枚。钱径2.4~2.6 厘米,穿径0.5~0.7 厘米(图四,1、2)。折二钱13 枚,钱文行书9 枚,篆书4 枚,花穿钱1 枚。钱径2.9~3.1 厘米,穿径0.6~0.8 厘米(图四,3、4)。

21. 元符通宝共45 枚。其中小平钱37枚,钱文行书20 枚,篆书17 枚。钱径2.3~2.5厘米,穿径0.6~0.7 厘米(图四,5、6)。折二钱8 枚,钱文行书3 枚,篆书5 枚。钱径2.8~3.1厘米,穿径0.6~0.7 厘米(图四,7、8)。

22. 圣宋元宝共127 枚。其中小平钱91 枚,钱文行书38 枚,篆书53 枚,花穿钱8枚。钱径2.3~2.5 厘米,穿径0.6~0.7 厘米(图四,9、10)。折二钱36 枚,钱文行书17 枚,篆书19 枚,花穿钱2 枚。钱径2.7~3 厘米,穿径约0.7 厘米(图四,11、12)。

23. 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共71 枚,均为折十钱。其中崇宁通宝18 枚,钱文瘦金书。钱径3.4~3.5 厘米,穿径约0.9 厘米(图五,1)。崇宁重宝53 枚,钱文隶书,钱径3.2~3.5 厘米,穿径0.8~0.9 厘米(图五,2)。

24. 大观通宝共28 枚。均为小平钱,钱文瘦金书。钱径2.3~2.5 厘米,穿径0.6~0.7厘米(图五,3)。

25. 政和通宝共143 枚。其中小平钱92 枚,钱文隶书42 枚,篆书50 枚。钱径2.3~2.5 厘米,穿径0.6~0.7 厘米(图五,4、5)。折二钱51 枚,钱文隶书26 枚,篆书25 枚。钱径2.6~3.1 厘米,穿径0.6~0.7 厘米(图五,6、7)。

26. 宣和通宝共60 枚。其中小平钱3枚,钱文隶书1 枚,篆书2 枚。钱径2.3~2.5 厘米,穿径0.6~0.7 厘米(图五,8、9)。折二钱57枚,钱文隶书20 枚,篆书37 枚。钱径2.8~3.1厘米,穿径0.7~0.8 厘米(图五,10、11)。

(六)南宋錢币共273 枚。以折二钱最多,小平钱次之,还有少量折三钱。钱文多为真书,有少量篆书,有的钱背有“上月下星”划纹或代表纪年的数字。

1. 建炎通宝共19 枚。其中折二钱14枚,钱文真书7 枚,篆书7 枚。钱径2.7~2.9 厘米,穿径0.7~0.8 厘米(图六,1)。折三钱5枚,钱文真书1 枚,篆书4 枚。钱径3~3.2 厘米,穿径约0.8~0.9 厘米(图六,2)。

2. 绍兴通宝、绍兴元宝共44 枚,均为折二钱。个别钱背面有“上月下星”划纹。其中绍兴通宝7 枚,钱文真书。钱径2.9~3 厘米,穿径0.7~0.8 厘米(图六,3)。绍兴元宝37枚,钱文真书25 枚,篆书12 枚。钱径2.7~3厘米,穿径0.7~0.9 厘米(图六,4—6)。

3. 乾道元宝共10 枚。其中小平钱1枚,钱文真书。钱径约2.4 厘米,穿径约0.7 厘米。折二钱9 枚,钱文真书4 枚,篆书5 枚,其中1 枚钱背面有“上月下星”划纹。钱径2.7~2.9 厘米,穿径0.7~0.9 厘米(图六,7—9)。

4. 淳熙元宝共22 枚,钱文真书。其中小平钱3 枚,钱径约2.4 厘米,穿径0.7~0.8 厘米,其中一枚钱背有纪年字样“柒”(图六,13)。折二钱19 枚,钱径2.8~3.1 厘米,穿径约0.9 厘米。有的钱背面有“上月下星”划纹,有的钱背穿上有“捌”“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六”纪年字样(图六,10—12)。

5. 绍熙元宝共3 枚,钱文真书。钱背穿上有纪年字样“二”。其中小平钱1 枚,钱径约2.3~2.4 厘米,穿径约0.7 厘米(图六,14、15)。折二钱2 枚,钱径约3 厘米,穿径约0.9厘米。

6. 庆元通宝共6 枚,钱文真书。钱背穿上有纪年字样“元”“三”“四”。其中小平钱2 枚,钱径约2.4 厘米,穿径0.7~0.8 厘米(图七,1)。折二钱4 枚,钱径约2.9 厘米,穿径0.8~0.9 厘米(图七,2)。

7. 嘉泰通宝共6 枚,均为真书折二钱。钱背穿上有纪年字样“二”

“三”。钱径约2.9 厘米,穿径0.9~1 厘米(图七,3、4)。

8. 开禧通宝共3枚,均为真书折二钱。钱背穿上有纪年字样“ 二”

“三”。钱径约2.9 厘米,穿径约0.9~1 厘米(图七,5、6)。

9. 嘉定通宝共18枚,钱文真书,钱背穿上有纪年字样“元”“一”“二”

“三”“五”“六”“八”“十”

“十一”“十二”等。其中小平钱2 枚,钱径约2.5 厘米,穿径0.7 厘米。折二钱16 枚,钱径2.9~3 厘米,穿径0.8~1 厘米(图七,7、8)。

10. 绍定通宝共4枚,均为真书折二钱。钱径约2.8 厘米,穿径0.8~1厘米。钱背穿上有纪年字样“元”“三”“四”(图七,9、10)。

11. 嘉熙通宝32 枚,均为真书折二钱。钱径2.9~3 厘米,穿径0.8~1 厘米。钱背穿上有纪年字样“元”“二”“三”“四”等(图七,11)。

12. 淳祐元宝共23枚,钱文真书。钱背穿上有纪年字样“元”“二”“三”

“四”“七”“十一”“十二”

“十三”等。其中小平钱5枚,錢径约2.4 厘米,穿径约0.8~0.9 厘米( 图七,12)。折二钱18 枚,钱径2.7~3 厘米,穿径0.9~1 厘米(图七,13)。

13. 皇宋元宝共8 枚,均为真书折二钱。钱背穿上有纪年字样“三”“五”“六”等。

钱径约3 厘米,穿径约0.8~1 厘米(图七,14、15)。

14. 开庆通宝1 枚,真书折二钱。钱背穿上有纪年字样“元”。钱径2.8 厘米,穿径0.9~1 厘米(图七,16)。

15. 景定元宝共5 枚,均为真书折二钱。钱背穿上有纪年字样“三”“四”“五”。钱径约2.9 厘米,穿径0.9~1 厘米(图七,17)。

16. 咸淳元宝共69 枚,均为真书折二钱。钱背穿上有纪年字样“ 元”

“ 二”“ 三”“ 四”

“ 七”等。钱径2.7~3 厘米,穿径0.9~1 厘米( 图七,18、19)。

(七)金代钱币共56 枚,均为小平钱。

1. 正隆元宝共13 枚,钱文真书。钱径2.3~2.5 厘米,穿径0.6 厘米(图八,1)。

2. 大定通宝共43 枚,钱文瘦金书。钱背穿上或有纪年字样“申”“酉”等,或穿下有◎形标记。钱径2.5~2.6 厘米,穿径0.7~0.8 厘米(图八,2—4)。

(八)元代钱币共27 枚,钱文有真书、蒙古八思巴文。

1. 大元通宝共12 枚,均为八思巴文折十钱,光背。钱径约4.2 厘米,穿径约1.3 厘米(图八,5)。

2. 至大通宝共13 枚,均为真书小平钱。钱径约2.4 厘米,穿径约0.65 厘米(图八,6)。

3. 至正通宝共2 枚,均为真书折二钱。

钱背穿上有八思巴文纪年字样“卯”“辰”。钱径约2.8 厘米,穿径约0.7~0.8 厘米(图八,7—9)。

此次正定窖藏中发现的可辨钱文的钱币大多为年号钱,其中年代最晚的为元至正通宝。至正通宝铸于元顺帝至正年间(1341—1368),分为纪年钱和纪值钱两类,其中纪年钱正面为汉字“至正通宝”,背面穿上有八思巴文“寅”“卯”“辰”“巳”“午”等地支字样,分别代表至正十年至十四年。此窖藏发现的2枚至正通宝均为折二纪年钱,背面分别有八思巴文“卯”“辰”,代表至正十一年(1351)、十二年(1352),可以据此推断,此窖藏年代应不早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

根据张鼎《论元代铜币》中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北京西直门火车站、江苏淮阴、安徽蚌埠、浙江安吉,以及江西的于都县、永新县、新余市、景德镇市等地都曾发现过元代钱币窖藏[1]。此次正定县的发现,应是元代钱币窖藏在河北地区的首次发现,不仅丰富了河北古代钱币的出土资料,还为研究河北地区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新的依据。

猜你喜欢
古钱币元代
古钱币丢了
古钱币欣赏
王绎《写像秘诀》中的肖像画技法研究
从民族文化交流视角论元代蒙古族汉文创作的产生与发展
《雪霁里的故事》
浅析辽、金、元时期的春水玉
古钱币被窃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