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战斗!朱彦夫再次感动中国

2022-04-06 09:55张厚新
党员文摘 2022年7期
关键词:楷模张家

张厚新

朱彦夫在给孩子们讲述村庄多年来的变化。新华社

2022年3月3日,朱彦夫,这位无数次感动亿万中国人的英雄,再次感动中国,入选“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颁奖词这样写道:“生命于你不止一次,士兵于你不止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朱彦夫,跨越了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钢铁战士和时代楷模。战场上,他扛起枪杆子,与敌人英勇作战;在家乡,他抱起锄杆子,带领群众向贫穷宣战;退休后,他夹起笔杆子,向人生极限挑战!

1933年7月6日,朱彦夫出生在山东沂源县张家泉村一座低矮的小石屋里。苦难的岁月,悲惨的生活,家仇国恨,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抗争的种子,也造就了朱彦夫的铮铮铁骨和刚强意志。

1947年9月,14岁的朱彦夫参加了华东野战军。他先后参加了攻打兖州火车站、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上百场战役或战斗。他10次负伤,3次荣立战功。在吴淞口战斗中,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7岁的朱彦夫随部队跨过鸭绿江。

同年11月底,朱彦夫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悄悄进入朝鲜东北部的长津湖地区,包围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12月,在争夺250高地的战斗中,朱彦夫所在连队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与敌人激战三天三夜,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守住了阵地,战友们的鲜血染红了雪地,最后全连官兵仅剩下他一人。

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中,朱彦夫的头部、胸部、腹部7处受重伤,肠子流出体外,当时就昏死在阵地上。昏迷中的他感到一块黏糊糊的肉团顺着鼻梁滑到嘴边,饥饿中的朱彦夫本能地一口吞下去。可谁知,他吞下去的竟是自己被炸出的左眼球。

朱彦夫入选“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新华社

后来,增援部队把朱彦夫从雪地里扒拉出来,送到战地医院。由于冻伤严重,朱彦夫的四肢已经溃烂,必须截肢。这位钢铁战士在经历了47次手术,昏迷了93天后,竟奇迹般地醒了过来。

醒过来的朱彦夫,意识到自己成了一个失去四肢和左眼的“肉轱辘”,整整一个星期不吃不喝,多次想到自杀,但连死的能力都没有。在医护人员的不断劝解下,冷静后的朱彦夫心想,就是为了死去的战友,也得活下去。

1952年,朱彦夫被转到山东省荣军休养院。但他不愿躺在功劳簿上虚度一生,他要让生命活得更有价值,活出共产党员的本色。

他在日记中写道:“与其腐烂,不如燃烧。”

1956年冬,朱彦夫经过慎重考虑,作出了一个惊人决定:“我要回家,要像个战士一样活下去。”他主动放弃省荣军休养院的特护待遇,毅然回到家乡张家泉村,开拓新的人生之路。

回到家乡后的朱彦夫,看到乡亲们的生活仍然比较贫困,他忧心忡忡,决心带领群众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

朱彦夫拿出自己的抚恤金,建起全公社第一个农村图书室;他亲自担任老师,办起夜校,幫助村民提高文化素质。当时只有500多人的小村庄,竟有100多人学会了写信、看书、算账,有的还当上了生产队的会计。

乡亲们见朱彦夫走南闯北打仗回来后,想法多,主意好,一心为大家办实事,都非常信任他。

1957年春,张家泉村8名共产党员一致推选24岁的朱彦夫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朱彦夫经常爬到村里的南山上去了解情况,他自己总结了4种走法:站着走、跪着走、爬着走、滚着走。

“原来我也问过父亲,这4种走法你最喜欢哪一种?父亲告诉我,他最喜欢滚着走,因为滚着走速度最快,但损失最大,经常被磕得头破血流。”朱彦夫的儿子朱向峰说。

“父亲最不容易的时候是打井的时候。当时在村西的龙王庙门口发现了水源,父亲顶着很大的压力做村民和村‘两委’工作。”朱向峰感慨道。

当时朱彦夫拄着拐杖亲自在现场指挥,在挖到十几米深时终于见到了水,他坚持要下井去看看。“父亲坏腿上的血水、汗水和井里的泥水都冻到一块,上井之后,叔叔、大爷就抱起我父亲的腿揣在怀里,让他暖和暖和。”从那开始,张家泉村里慢慢有了第二口井、第三口井。

朱彦夫“绑笔腕书”。新华社

凭着这股韧劲,从1957年春到1978年,朱彦夫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把张家泉村当成了战场,战严寒、斗酷暑,打赢了整山造地、打井引水、高山架电“三大战役”,使张家泉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张家泉村从一个落后的小山村,一跃成为全县第一个有拖拉机、最早实现水浇田过半、全镇最早通上电的村,村民人均收入始终保持全镇第一。

从村党支部书记职务退休时,朱彦夫已经50岁了。

他依然没有忘记,在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连指导员高新坡牺牲前的叮嘱:“你一定要记住,一个连的消亡,在战争史上可能不算什么,可你要想法儿把这壮举记录下来,告诉后人,我们死也瞑目了!”

1987年5月,时任济南军区政委的迟浩田到沂源看望朱彦夫,他对朱彦夫说:“把你在战场上的所见所闻写出来,把你一生向困难挑战的经历写出来,这本身就是一本教育人的好教材。”

为了搞好革命传统教育,为了不辜负战友的嘱托,朱彦夫下决心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来。

不会写的字,他就查字典,靠着仅有0.3视力的右眼,整整翻烂了4本字典;不会写,他就学名著,先后苦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100多本中外名著;没有手,他就独创了写字的“3种姿势”:“衔笔跪书”“断臂抱书”“绑笔腕书”。

一开始,朱彦夫写的字,一个字有拳头那么大,一天只能写几个字、十几个字,但他从没放弃,终于把拳头大的字写进了小小的方格纸中。

儿子朱向峰说:“我们看到父亲写作很艰难,想让父亲口述,我们来记录,但父亲坚决不肯。他说,那样少了他自己的思考空间,表达不出他自己的内心真实感情。”

靠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不屈的精神,朱彦夫用整整7年时间,2000多个日日夜夜,用坏了500多支笔,写了近千斤稿纸,终于在1996年7月出版了33万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

1996年11月1日,在一次传统教育报告会上,朱彦夫突发脑中风倒在了讲台上。病情好转后,朱彦夫靠着尚能活动的左臂坚持写作,有时实在写不动,就口述着让儿女代写,经过两年多的艰辛努力,又创作完成了24万字的长篇自传体小说《男儿无悔》。

《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出版以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成为人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好教材。

2014年3月,朱彦夫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光荣称号,也是全国首位时代楷模。

2019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朱彦夫被授予 “人民楷模”称号。

今天,这位老人再次感动中国。

正是这样的时代楷模、人民楷模,撑起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穿越时代,生生不息。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淄博日报》)

猜你喜欢
楷模张家
说话算话的我
时代楷模
“霸王”不在家
张家塬村村歌
认识当代英雄楷模
张家贵 藏石欣赏
张家塬村村歌
完美楷模
【时代楷模】
爱国奉献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