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0 年炎症性肠病心理领域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2022-04-06 09:39阮安然胡浩冉任亚豪杨雪婷程康耀滕文哲
护理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炎症性文献心理健康

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以腹泻、腹痛、血便为主要症状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数据显示:欧美发达国家IBD 患病率约为0.3%

,且东欧、南美、亚洲国家的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以上均提示IBD 已成为全球性疾病

。随着研究进展,国际学者在IBD 相关诊疗方面取得了众多突破

。 但与此同时,研究者逐渐认识到精神心理因素对IBD 患者病情进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如Gracie 等

研究表明改善IBD 患者情绪可以有效缓解腹痛、腹泻等肠道症状。 瑞士1 项研究

发现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与IBD 急性发作存在相互作用,而国内Luo 等学者的研究也证实心理压力对患者预后存在显著影响

。 因此加强对IBD 患者心理层面研究,提高IBD 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改善其疾病结局至关重要。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探讨近10 年来(2010—2020 年)IBD 心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以期为IBD 患者心理健康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为获取“民用分类代码”和“军用分类代码”中规定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间的异同点,需要在军民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映射关系表的基础上,对映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有对应要素占39%,无对应要素占61%。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TM 核心合集”数据库作为数据源,采用Mesh 主题词与自由词共同检索, 检索式为主题=(“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OR “Crohn*” OR “ulcerative colitis”) AND主题=(“Psych*” OR “mind” OR “mental” OR “attitude” OR “perceive” OR “consciousness” OR “cognitive” OR “feeling”)AND 语种=(English),时间跨度设为2010 年1 月1 日—2020 年12 月31 日。

总之,尽管由于流行病学调查尚缺乏结石成分及危险因素的资料,NAFLD相关肾结石的病生理机制也尚不十分明确,但是NAFLD患者内分泌紊乱导致尿液成分的改变为我们探讨其肾结石易感性的病生理机制提供了线索。生活方式的改变是目前NAFLD患者肾结石一级和二级预防的主要手段,但泌尿外科医生却很少关注肾结石预防领域的知识。关于NFALD的其他药物治疗是否可以有效地预防结石的形成,阻止结石的进程以及其作用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文本本身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能呈现出来的小学课本一定是经过精挑细选筛选出来的精华,但是文本自己不会讲话,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领悟文本,经过自己的内化,文本才会有价值。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表现亲情的选文有15篇,这些篇目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爱、奉献、亲情,一部分传达是父母对于子女的爱,一部分是子女对于父母的感恩。如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子》,学生通过自己与文本的对话,体悟文章中传达的深厚父子感情,学生在文本的启发之下,通过与现实生活的融合不仅能够体会文本所给予的父子情深,也能加深自己对于亲情的理解,从而学会换位思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恩父母。

3.2.1 研究对象类型关键词分布 本研究结果显示目前研究对象类型是不同的, 如就普通成人患者而言,常见的关键词为疲劳、焦虑、抑郁等,研究提示焦虑、抑郁与疲劳有很大的相关性

。 而对于青少年患者来说,常见的关键词为病耻感、社交、生长发育等。研究中阐述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心智不成熟,IBD 症状易引起病耻感,对其学业、社交等造成影响

,需要引起重视。 同时如Edel

和Purewal

等均提出患IBD 的妇女多存在对自我形象

1.3 数据转化 将确定纳入的文献选择“全记录与引文格式”, 以 “纯文本” 格式导出, 保存在以“download_txt”命名的文件夹中,随后导入CiteSpace 5.7

。 对关键词进行共现网络,突现词和聚类分析。

2.4 关键词共现分析和聚类图谱分析 通过对885篇文献关键词共现共得到430 个节点、746 条连线(见图2)。通过对数似然率(LLR)算法提取各个聚类的主题进行分析,可以直观地反映出IBD 心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新方向。 将聚类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可以发现研究热点所涉及到的领域有心理问题、躯体症状、不良结局3 个方面(见表4)。

2 结果

3.2 IBD 心理领域研究关键词分布现状

2.2 核心力量分布 发文量排名前5 的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美国发文量占比26%。 发文机构中排名前5 的分别分布在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和美国,与发文量国家排名前4 的结果重合(见表1)。

现代人的压力比较大,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1]。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对中老年健康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临床中一直都在寻找可靠有效的治疗方式[2]。此次就中西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有以下报道。

2.3 IBD 心理研究的知识基础分析 排名前10 的期刊影响因子平均值为5.944,其中影响因子最高为17.373(Gastroenterology)。 排名前10 期刊的平均发文量为43 篇, 其中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发文量最多,为126 篇(见表2)。 根据引用频次,可得到引文量前5 的文献。其中排名前列的文献如下:排名第1 的文献阐述了IBD 特殊状态下的诊断; 第2篇文献为关于IBD 患者的心理症状群与抗菌药相关性的纵向研究;第3 篇文献是对IBD 患者焦虑与抑郁风险的预测(见表3)。

在高中物理习题的解答中,每个题目有多个解题步骤,且按步骤得分,同学们经常出现计算结果正确而无法拿到满分的现象,影响了自己的物理成绩.所以,同学们要加强对物理解题步骤的重视度,以得满分作为解题的目标,同时对相应的物理提分技巧加以运用,整体性的提升自己物理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1.4 数据分析 将文献数据导入CiteSpace 5.7,时间分区(Time Slicing)选择数值1,节点类型(Node Typea)选择关键词(Key Word),阈值设置为Top 50,剪切方式(Pruning)选择寻径网络(Pathfinder)和对合并后的网络进行裁剪(Pruning sliced networks),其他选择默认,对录入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图谱

2.5 IBD 患者心理研究前沿 探索2010—2020 年各时间阶段的突现词(见图3)可以将其分为2 个阶段。 (1)阶段1:2010—2016 年,学者们主要关注IBD患者心理压力的现状,突现词有health status(健康状态)、survey (调研)、psychological stress (心理压力)、perceived stress(感知压力);(2)阶段2:2017—2020年, 学者们主要关注IBD 患者具体的心理症状及问题, 突现词有mood disorder (情绪障碍)、depressive symptom(抑郁症状)、perception(知觉)。

3 讨论

3.1 IBD 心理领域研究发文量及核心力量的现状本研究发文量统计结果显示从2010—2020 年IBD心理领域研究论文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6 年在增长速度上有所提升。2016 年后炎症性肠病的国际性指南分别提出了要关注IBD 患者的心理健康(例如抑郁、焦虑)问题以及进行压力管理两个方面,这可能导致了学者们对于IBD 心理领域研究的关注度提高

。 而本研究通过核心力量分析,结果发现IBD 心理领域发文和研究机构多集中在美、 英、澳和加拿大等国家, 而如我国等发展中国家目前尚无机构或刊物进入国际前沿

。综上,近十年IBD 心理领域研究发文呈上升趋势,国外许多国家取得了较大进展, 同时提示我国应多加强对该领域的关注,及时捕捉其最新动态和热点,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2.1 发文量分布 本研究对885 篇有效文献的发表时间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近10 年论文变化趋势图(见图1)。 近10 年的相关领域发文量整体呈现线性增长。 2016 年在增长速度上有所提升,2018年后每年的发文量保持在100 篇以上。

1.2 文献筛选 根据以上检索策略进行检索,同时按照以下剔除标准进行初筛:(1) 剔除内容无关文献,如科普宣传、会议通知等;(2)剔除同一作者关于同一研究主题发表的内容重复文献;(3)剔除以下类型文献,如meeting abstract、news item、letter 等。 (4)剔除研究对象合并有认知障碍及原发性精神疾病的文献。经检索共获得2 449 篇文献,由2 名小组成员分别独立查阅, 逐一阅读检索结果的文献题目与摘要,筛除研究类型及主题不相符的文献,对于不确定的文献, 通过与第3 名研究团队成员进行讨论后确定是否纳入。 最终纳入885 篇文献。

3.2.2 心理健康相关变量关键词分布 本研究结果显示IBD 患者心理健康相关变量主要包括患者的自我效能、社会支持、自我管理、身体意象等多个方面。 如研究表明自我效能高的患者能更直接表达自身需求,缓解心理压力,能更好地应对和正确认识疾病

。 通过对IBD 患者进行自我效能感的评估,可以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压力等方面进行有效感知,有利于早期干预和治疗。 社会支持则被学者作为IBD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展开了研究

,此外也有研究探索发现IBD 患者自我管理现状不佳会间接影响其心理状况,如服药依从性,运动依从性差的患者往往存在心理问题

。 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索与IBD 患者心理健康相关的变量的现状,如探索其影响因素(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及其对健康结局(生活质量)的影响等,同时提示后续研究可以引入更多的科学理论来探讨IBD 患者心理健康的前因与后果。

的担忧。 综上,不同的研究对象类型包含的关键词有其人群特点,提示应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心理领域研究。

3.2.3 关键词变化趋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从2010—2020 年分为两个阶段(2010—2016 年及2016 年以后),研究热点由浅入深,从初步的心理压力调查发展为对具体心理问题(如情绪障碍等)的探索、干预和管理。 这可能与国际上陆续发布了包含IBD 心理领域研究的指南有关

,该类指南梳理了IBD 心理研究的进展,并对研究进行了设计和展望。

3.3 全面了解IBD 患者面临的心理问题 本研究聚类结果#5、#9、#10、#11、#14 和#16 显示,IBD 患者面临着如心理压力过大, 述情障碍、 自我形象紊乱、抑郁等多方面心理问题。有研究提到对排便迫切和无法自控的恐惧是IBD 患者的重要压力源

。 其由于长期的腹痛腹泻,容易产生焦虑等负性情绪,这不仅影响疾病治疗,而且还会加重症状

。 IBD 患者的述情障碍也较为常见, 即以情绪认知和调节受损为特点的一种人格特征, 主要表现为情绪识别和表达困难等

。 患者因病程长且无法根治,从而失去对认知情感系统的有效管理,不能正确表达情绪,与他人交流倾诉情感存在障碍,最终否定自我价值

。 此外,研究指出IBD 患者由于治疗(激素治疗等)带来的副作用如脱发、 痤疮等都会引起对于自身形象的担忧

,导致其存在自我形象紊乱的心理问题。 因此,全面、系统地对IBD 患者心理问题进行识别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应通过情绪表达量表

、抑郁症状量表

、压力应对量表

等工具展开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评估,暴露其存在的问题,为后续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提供助力。

3.4 为促进IBD 患者心理健康,不能忽视躯体症状与心理问题间的关系 本研究中近10 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均提示IBD 患者心理问题与躯体症状间存在联系。聚类结果中出现#3Inflammation(炎症)。如研究指出压力过大等心理问题会加重IBD患者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 而IBS也容易引起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 此外,本研究聚类中还出现了#7 Restless Legs Syndrome(不安腿综合征,RLS),其表现为夜间双下肢不适,被迫不停活动下肢或捶打小腿

。 该行为与睡眠障碍直接相关,研究显示其间接加重患者的焦虑

,同时聚类结果“#0 hypnosis treatment(催眠疗法)”也支持以上观点, 并提示IBD 患者多存在睡眠障碍。 即使患者无RLS,也常因心理压力负荷过大等心理问题导致睡眠障碍。 因此,为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不能忽视躯体症状与心理问题间的联系。 在进行心理干预的同时, 要展开对躯体症状的管理,这对疾病的预后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934年7月,曹禺在《文学月刊》第3期上发表的《雷雨》轰动了剧坛。1935年9月,复旦剧社吴铁翼、凤子等人提议以《雷雨》作为复旦剧社当年秋季的公演剧目。此时,此剧还没有搬上过中国舞台。于是邀请时任福建省文化部部长的欧阳予倩担任导演,在法租界淮海路思南路口面北的店面楼上进行排练。正式演出非常成功,唯一的缺憾是当时的剧场条件非常差而影响了演出的效果。但这并不影响《雷雨》在观众心中的位置。此后,《雷雨》在各剧团频繁上演,成为盛演不衰的名剧。1946年初和1947年春,复旦剧社又两次排演《雷雨》,可见《雷雨》在复旦剧社的重要地位。

3.5 需要关注IBD 患者心理健康受损的不良结局本研究发现IBD 患者心理健康受损会带来诸多不良结局。 (1)依从性水平低(聚类结果#12):主要指治疗依从性水平低。 Kendra 等研究发现

,获得信息支持度低、病程长等会引起患者负性情绪,进而影响用药依从性。同时研究也指出青少年IBD 患者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恐惧感以及自卑感会影响其治疗的依从性

。(2)活动指数降低(聚类结果#4):其主要表现为活动受限和社交隔离。 研究指出,患者由于频繁的腹泻常产生自卑等情绪, 且不敢过分远离如厕场所,导致其产生外出活动的恐惧感,限制了其活动水平

。综上,IBD 患者心理健康受损不仅造成了其内环境的破坏,同时还会引发诸多的不良结局。 而这样的不良结局与心理问题存在恶性循环的可能,因此我们需要尽早地对心理健康受损展开干预,预防不良结局的出现。

4 结论

2016 年后IBD 心理领域的发文量和核心力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我国需要加快跟进,加强与其他各国的合作和交流。 研究关键词上呈现明显的人群特点,应同时引入更多的科学理论,进一步探索相关变量。 此外,针对IBD 患者心理领域的相关干预,应以通过科学系统的工具展开对心理情况全面评估为前提,尽早识别心理问题,避免和预防出现不良结局。 另一方面,在干预时,不能忽视躯体症状与心理问题的相互联系,注意同时调控和管理。

[1] 聂伟杰,刘家旗,张锦,等.炎症性肠病肠外表现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21,30(2):225-228. DOI:10.3969/j.issn.1006-5709.2021.02.023.

[2] Ng SC, Shi HY, Hamidi N, et al. Worldwide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 the 21st Century: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opulation-based Studies[J].Lancet,2017, 390(10114):2769-2778. DOI:10.1016/S0140-6736(17)32448-0.

[3] 何琼,李建栋.炎症性肠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9,35 (18):2962-2966.DOI:10.3969/j.issn.1006-5725.2019.18.029.

[4] 柳慧,张玉洁,吴开春.炎症性肠病临床研究现状及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2021,38(2):90-93. DOI:10.3969/j.issn.1001-9057.2021.02.006.

[5] Bhandari S, Larson ME, Kumar N, et al. Associat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in the United States Population and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n an IBD Population: A NHANES Study[ J ]. Gut Liver, 2017,11(4):512-519. DOI:10.5009/gnl16347.

[6] Neuendorf R, Harding A, Stello N, et al.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J]. J Psychosomatic Res, 2016, 87:70-80. DOI:10.1016/S0140-6736(17)32448-0.

[7] Gracie DJ, Irvine AJ, Sood R, et al.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Therapy on Disease Activity, Psychological Comorbid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Lancet Gastroenterol, 2017,2(3):189-199. DOI:10.1016/S2468-1253(16)30206-0.

[8] Mikocka-Walus AA, Pittet V, Rossel JB, et al.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Clinical Recurrence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6,14(6):829-835.e1.DOI:10.1016/j.cgh.2015.12.045.

[9] Luo H, Sun Y, Li Y, et al. Perceived Stress and Inappropriate Coping Behaviors Associated with Poorer Quality of Life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J]. J Psychosom Res,2018,113:66-71.DOI:10.1016/j.jpsychores.2018.07.013.

[10] 杨茹,黄霖霖,彭文涛.基于Web of Science 早产儿追赶生长研究热点前沿可视化分析[J].护理学报, 2021,28(18):17-21.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21.18.017.

[11] 付悦琪,赵梅,宇寰.2000—2020 年国内护理实践教学信息化的可视化分析[J].护理学报,2021,28(16):1-4. 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21.16.001.

[12] 曹倩.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管理:美国消化医师协会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手册[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13] Farraye FA, Melmed GY, Lichtenstein GR, et al. ACG Clinical Guideline: Preventive Care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J ]. Am J Gastroenterol, 2017, 112(2):241-258.DOI:10.1080/15548627.2015.1100356.

[14]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 年·北京)[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9):796-813.DOI:10.19538/j.nk2018090106.

[15] Eugenia, Shmidt, Mayte, et al.A Longitudinal Study of Sexual Function in Women with Newly Diagnose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 Inflamm Bowel Dis,2019,25(7):1262-1270. DOI:10.1093/ibd/izy397.

[16] Ewais T, J Begun, Kenny M,et al. 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 Experiences in Youth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Depression: Findings from a Mixed Methods Qualitative Study[ J ]. BMJ Open, 2020, 10(11):e041140. DOI:10.1136/bmjopen-2020-041140.

[17] Edel McDermott, MB, Georgina Mullen,et al. Body Image Dissatisfaction: Clinical Features, and Psychosocial Disability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 Inflamm Bowel Dis,2015,21(7):353-360.DOI:10.1097/MIB.0000000000000287.

[18] Purewal S, Chapman S, Czuber-Dochan W,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The Consequences of Psychosocial Effect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on Patients’Reproductive Health[ J ].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8, 48(11):1201-1212.DOI:10.1111/apt.15019.

[19] Fu H, Kaminga A C, Peng Y, 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Disease Activity,Social Support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The Mediating Role of Psychological Symptoms[J]. BMC Gastroenterol, 2020,20(1):11. DOI:10.1186/s12876-020-1166-y.

[20] Graff LA, Sexton KA, Walker JR, et al. Validating a Measure of Patient Self-efficacy in Disease Self-management Using a Population-based IBD Cohort:The IBD Self-efficacy Scale[J]. Inflamm Bowel Dis, 2016, 22(9):2165-2172.DOI:10.1097/MIB.0000000000000856.

[21] Kendra JK,Patricia West MS,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Social Support on Psychological Symptoms and Self-Management Behaviors among Adul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J Nurs Scholarship, 2019, 51(4):380-389. DOI:10.1111/jnu.12487.

[22] Tew GA, Jones K, Mikocka-Walus A. Physical Activity Habits, Limitations, and Predictors in People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 Large Cross-sectional Online Survey[J]. Inflamm Bowel Dis, 2016, 22(12):2933-2942. DOI:10.1097/MIB.0000000000000962.

[23] Bernstein CN, Elickim A, Fedal S, et al.World Gastroenteroloxy Organisation Global Guideline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Update August 2015[J]. J Clin Gastroenterol,2016, 50(10):803-818.DOI:10.1097/MCG.0000000000 000660.

[24] Kjerstin Larsson, Lars Lööf, Karin Nordin. Stress, Coping and Support Needs of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or C Rohn’s Disease: A Qualitative Descriptive Study[J]. J Clin Nurs,2017,26(5/6):648-657.DOI:10.1111/jocn.13581.

[25] Moulton CD, Pavlidis P,Norton C,et al. Depressive Symptom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 Extraintestinal Manifestation of Inflammation?[ J ].Clin Experiment Immunol, 2019,197(3):308-318. DOI:10.1111/cei.13276.

[26] Sifneos PE. The Prevalence of ‘Alexithymic’ Characteristics In Psychosomatic Patients[J]. Psychother Psychosom,1973,22(2):255-262. DOI:10.1159/000286529.

[27] 董正椽,赵婉毅,孙菁.抑郁程度和社会支持对克罗恩病患者述情障碍的影响分析[J].上海医学, 2019,42(5):257-262.

[28] Larussa T, Flauti D, Abenavoli L, et al. The Reality of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of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an Italian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Results from a Cross-sectional Study[J]. J Clin Med, 2020,9(8):2416. DOI:10.3390/jcm9082416.

[29] 吴林晔.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形象体验的质性研究[D].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2018.

[30] Kring AM, Smith DA, Neale JM.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Dispositional Expressiveness: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Emotional Expressivity Scale[J]. J Pers Soc Psychol,1994,66(5):934-949. DOI:10.1037//0022-3514.66.5.934.

[31] Hamilton M. A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J].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1960,23(1):56-62.DOI:10.1136/jnnp.23.1.56.

[32] Gruszczyńska,Ewa.State Affect and Emotion-focused Coping:Examining Correlated Change and Causality[J]. Anxiety Stress Coping,2013,26(1):103-119.DOI:10.1080/10615806.2011.633601.

[33] Gracie DJ,Hamlin JP,Ford AC. Longitudinal Impact of Ibs-Type Symptoms on Disease Activity, Healthcare Utilization,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J ]. Am J Gastroenterol,2018,113(5):702-715. DOI:10.1038/s41395-018-0021-z.

[34] 张志军,王宝亮,赵铎,等.中医“三调”综合疗法联合普拉克索治疗不安腿综合征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7,32(11):2221-2225.DOI:10.16368/j.issn.1674-8999.2017.11.578.

[35] Takahara I, Fuminao T, Tatsuki I, et al. Prevalence of Restless Legs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 Dig Dis Sci, 2017, 62(3):761-767. DOI:10.1007/s10620-016-4420-y.

[36] 郑永娉,俞汀,汤玉蓉,等.肠道靶向催眠疗法在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华消化杂志,2017, 37(4):282-284.DOI:10.3760/cma.j.issn.0254-1432.2017.04.015.

[37] Bermejo F, LS Román, Algaba A, et al.Factors That Modify Therapy Adherence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 ]. J Crohns Colitis,2010,4(4):422-426. DOI:10.1016/j.crohns.2010.01.005.

[38] 孟彤,张灵健,沈智文,等.临床药物依从性评价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21,40(4):466-471.DOI:10.3870/j.issn.1004-0781.2021.04.006.

[39] Kamp KJ, Luo ZH, Holmstrom A, et al. Self-management through Social Support among Emerging Adul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 Nurs Res,2019,68(4):285-295. DOI:10.1097/NNR.0000000000000354.

[40] Greenley RN, Stephens M, Doughty A, et al. Barriers to Adherence among Adolesc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 Inflamm Bowel Dis, 2010, 35(6):36-41. DOI:10.1093/jpepsy/jsr092.

[41] Opheim R, Moum B, Grimstad BT, et al. Self-esteem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 Springer Open Choice, 2020,29(7):1839-1846.DOI:10.1007/s11136-020-02467-9.

猜你喜欢
炎症性文献心理健康
ErbB3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吃辣条会诱发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患者能生宝宝吗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长期腹泻可能是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