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技术优化研究

2022-04-07 15:34南京市高淳区淳溪街道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姜韬
河北农机 2022年9期
关键词:稻飞虱秧苗肥料

南京市高淳区淳溪街道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姜韬

前言

受世界大米产量创历史新高、国内外大米价格差异过大、我国饲料粮食需求量不断增长等因素的影响,今年我国大米进口达到了497万吨,同比增长了68.7%,出口量为245万吨,同比增长了6.2%。现阶段,为满足国内市场对水稻的需要,优化水稻种植技术的方式,提升水稻的产量与质量,成为了一项极为必要的工作。

1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的意义

我国人口总规模持续增长,使得我国水稻消费量逐年上升,为切实满足人们的需要,近年来,我国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仅2021年我国水稻产量就达到了2.13亿吨,同比增加了0.46%,单产达到了7113.4公斤/公顷,同比增长了1.04%。尽管从整体上看,当前我国水稻总产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考虑到水稻种植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在种植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导致水稻品质的下降,还会造成水稻的减产,进而给种植户的经济效益造成损失,因此,深入研究水稻的生产习性与发育周期,优化水稻的种植条件,成为提升水稻产量的重要工作。具体来说,为了切实降低上述问题出现的可能性,优化水稻种植技术,降低因自然灾害、人员管理等因素对水稻产量造成的不利影响,已经成为提升水稻健康水平,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2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的方法

2.1 良种选择

良种选择是水稻种植工作中保证第一生产力的重要前提,合适的种子不仅可以保证水稻的产量与品质能够满足预期的需要,还能切实提升种植户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农业种植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下,我国水稻品种试验渠道更为多元,品种审定数量快速增加,绿色专用水稻的品种选育与推广速度逐渐变快,水稻产量与种植效益不断增长,在2021年,我国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数量达到了677种,较上年增加了103个品种,2016~2021年间,水稻审定品种数量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59.30%。考虑到我国疆域辽阔,不同的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条件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不同地区适合种植的水稻品种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在水稻良种选择过程中,应当在明确当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对当地气候环境条件有着良好适应性的水稻品种。同时,为了切实提升水稻的产量,在水稻品种选择工作完成后,应当对种子进行细致观察,尽量选择表面圆润、有光泽、没有虫眼的水稻种子。此外,若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选择了一些新品种,为了切实了解新品种对当地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在大范围种植前,可以通过在当地不同区域开展小范围水稻种植试验,并且对水稻的发芽率、接穗率等因素进行测定的方式,了解新品种水稻是否适合在当前的环境下种植,若新品种水稻发芽率、接穗率、抗病虫害能力都比较高,那么可以大范围地开展水稻的推广种植工作,以便在保障种植户经济效益的同时,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以某县的水稻种植情况为例,在正式种植前,种植户在明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后,选择了由该地区农业部门积极推广的优质水稻品种,在完成试种工作,并保证优质水稻品种有着良好的适应性、产量后,大规模种植这一水稻品种,并且为了进一步提升当地种植户水稻种植的效益,当地农业部门技术人员通过定期下乡,指导种植户开展水稻种植管理的方式,切实提升了当地水稻的总产量,为当地农业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1]。

2.2 种子处理

为了尽可能降低病虫害对水稻种子、幼苗的危害,提升水稻种子的出苗率、存活率,可以通过在正式种植前,对种子进行晒种、育苗等处理方式,为水稻健康生长提供有效的支持。举例来说,为了充分发挥当地气候、水文环境优势,某地区大力推动当地的水稻种植业,并且为了进一步提升当地水稻种植工作的效益,当地政府部门联合当地农业技术人员建立了种业产销合作社,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由种业产销合作社方面统一配发种子,考虑到当地每年只能种植一季水稻,并且配发的水稻品种生育期为120~140天,为了切实提升水稻的出苗率,在水稻播种前,需要先对种子进行育苗处理。具体来说,在育苗过程中,种业产销合作社会联合当地气象单位对当地气候环境条件加以明确,在保证外界气候、土壤温度适宜水稻育苗时,安排专门的指导人员指导种植户先将种子放在混有浸种灵的水中浸泡3~5天,在浸种工作完成后,对种子进行烘干、催芽处理,并且当种子露白达到50%时,开展播种工作,以便实现病弱种的有效剔除,提升水稻的出苗率。同时,相较于传统的水育秧技术,旱育秧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工本的有效节约,还能使水稻增产10%左右。因此,在该地区水稻育苗过程中,种植户大多采用旱育秧技术方式,以便达到提升秧苗抗旱能力、加快秧苗返青速度、缩短秧苗分蘖时间、使水稻成熟时间提前3~5天的目的。此外,在育秧过程中,为了降低病虫害对水稻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以先对种植区域土壤进行测土配方试验,明确土壤养分情况后,在土壤中添加适量农家肥、绿肥与敌克松,使土壤与添加的肥料、杀虫剂混合均匀后,再将水稻种子放到合适的位置,然后用细土覆盖种子表面,并用喷雾器将混有敌克松的清水喷洒在土壤表面,最后用拱膜覆盖种子上方土壤,使土壤温度有效升高,便于种子发芽[2]。

2.3 叶龄种植技术

为了实现水稻秧苗移栽时间的有效管控,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以水稻的生长规律为基础,参照水稻主茎叶片的生长情况,对水稻当前的移栽时间、未来的产量等因素进行初步的预估,在发现问题时,通过及时对其进行针对性处理的方式,推动水稻的健康生长。具体来说,在当前水稻叶龄种植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水稻种植工作的经济效益,在明确水稻品种的基础上,设置合适的叶龄观察点,并日常加强对水稻叶片的生长情况的关注度,做好水稻叶龄变化的跟踪观察工作,不仅可以使种植人员更好地了解水稻整体生长情况,还能以水稻实际生长情况为基础,为水稻创造更适合水稻生长的环境条件,从而为后续水田税费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2.4 秧苗移栽

在水稻秧苗长至一定高度后,需要将秧苗移栽到水田当中,以便切实满足水稻的生长需要。在水稻移栽过程中,外界的温度、水温、水质等因素都会对水稻的生长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现阶段,为了保证水稻秧苗能够健康生长,对地表、水温进行测定,并保证水温、水质等条件能够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后,将水稻秧苗移至水田中。并且在移栽过程中,为了降低后续水稻管理收割的难度,应时刻关注水稻秧苗栽入的深度与角度。近年来,随着机械化农业的不断推广,水稻插秧机在当前的水稻种植工作中得到了普及,为了进一步提升插秧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可以依据水田的实际情况选择高性价比的水稻插秧机,可以在开展水稻插秧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合理密植的方式,在节约人力资源的同时,实现水分、阳光、营养物质的充分利用,提升水稻的产量。需要注意的是,受水稻育秧时间过早、冷空气滞留等问题的影响,在部分区域的水稻种植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外界环境温度低于水稻正常生长所需温度的情况,此时为了保证水稻秧苗可以健康生长,需要对水稻进行保温处理[3]。

2.5 控苗技术

在当前的水稻种植过程中,优化控苗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具体来说,在当前的水稻种植工作中,无效分蘖现象出现的概率相对较高,但对于种植业来说,这一情况的出现不仅会使肥料资源被大量浪费,还会增大水稻出现病虫害、倒伏等问题的概率,进而对水稻产量产生不利影响。现阶段,为了切实解决上述问题,在水稻日常种植管理过程中,应用控苗技术,对水稻施肥时间、施用肥料的种类、肥料用量等因素进行合理的管控,及时去除无效分叉,可以实现水、肥、阳光等资源的有效利用,保证水稻能够正常生长,从而为水稻产量的提升提供有效的支持。

2.6 田间管理

在当前的水稻种植工作中,水肥、病虫害、杂草等方面的管理内容均属于田间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6.1 水分管理

在外界环境温度相对较高时,可以通过保证水田内水分充足的方式,避免因田间水分过度蒸发而对水稻健康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在外界环境阴雨连绵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及时排出水田中多余水分,使水田水位约为正常状况下一半的方式,保证水稻能够正常开展呼吸作用。

2.6.2 杂草管理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杂草不仅会与水稻争夺营养物质,还会降低水稻田内的通风度,增大病虫害爆发的可能性,因此,为了保证水稻植株能够正常生长,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及时去除田间的杂草,可以为水稻的健康生长提供有效的支持。

2.6.3 肥料控制

除了在水稻育苗阶段需要在土壤中混入适量肥料满足水稻正常生长需要外,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田内添加适量氮肥、钾肥等肥料的方式,满足水稻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对营养成分的需要。需要注意的是,在“双碳”背景下,为了推动绿色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种植户可以在明确水稻植株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肥料实际需要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控制水稻田间肥料添加量的方式,在健壮水稻植株外,避免因肥料使用过量导致水稻无效分蘖过量、土壤板结等情况的出现。需要注意的是,在肥料使用过程中,为了在提升肥料利用率的同时,实现肥料采购成本的有效管控,优化控肥技术成为一项极为必要的工作。具体来说,在水稻生长初期,水稻对肥料的需求量相对较少,此时可以通过适量补充农家肥、绿肥等肥料,少量补充氮肥的方式,实现水稻无效分蘖现象的有效控制。在水稻生长的中后期,为了使水稻子粒饱满,可以在施加一定量农家肥、绿肥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氮肥的使用量,在满足水稻生长对营养元素需求的基础上,提升肥料营养元素的利用率,提升肥料应用工作的性价比。此外,在当前水稻水肥工作开展过程中,依据水稻实际生长情况,合理应用测深施肥、精量施肥技术,不仅可以满足水稻对肥料的需要,还能节约20%~30%的肥料,从而达到降低水稻种植成本,实现有效保护的目的[4]。

2.6.4 病虫害控制技术

对当前的水稻种植工作来说,病虫害的存在会对水稻的产量、品质产生明显的影响,现阶段,为了切实保证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加强对病虫害的管控,成为一项极为必要的工作。相较于传统先发现再治疗的病虫害治理方式,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病虫害处理方式有着更高的应用价值。具体来说,会对水稻产量、品质产生明显影响的病虫害包括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水稻螟虫等,现阶段,为了推动绿色化水稻种植工作的开展,在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前,对当地及周边地区较为常见的水稻病虫害出现情况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并通过在病虫害发生前,合理应用物理、生物、人工等方法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可以在降低病虫害大规模出现可能性的同时,提升水稻的产量与品质。若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出现了大规模爆发的现象,则需要在明确病虫害种类、爆发原因等因素的基础上,配置具有针对性的病虫害处理化学药剂,对病虫害进行针对性治理,尽可能降低病虫害爆发造成的损失。举例来说,稻瘟病是一种在稻节上出现褐色小点,并且小点的面积会不断扩大,进而导致病变部位逐渐变黑、变脆、增大水稻弯折可能性的病害,这种病害不仅会对水稻产生不利影响,还会导致稻种携带大量的细菌,进而给水稻的后续种植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现阶段,为了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在当前的水稻种植工作中,一方面可以通过为水稻适时添加肥料的方式,提升水稻秧苗的健康度,提升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另一方面,若当地曾出现过稻瘟病,那么可以通过为水稻喷洒富士乳油、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的方式,从而切实杀灭稻瘟病细菌。稻飞虱是一种以吸食水稻汁液,阻塞水稻输导组织,进而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的害虫,现阶段,为了切实降低稻飞虱对水稻正常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首先,在日常开展田间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保护田间蜘蛛、黑肩绿盲蝽等稻飞虱天敌,在田埂种植大豆,为稻飞虱天敌提供生存环境的方式,提升稻田内生物链的完整性,降低稻飞虱爆发的可能性。其次,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田间调查,对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测预警的方式,降低稻田内稻飞虱的密度。最后,在发现分蘖期稻田内百丛稻飞虱数量在200~400只,或者短翅成虫数量约为2~6只时、孕穗期稻田内百丛稻飞虱数量在500~800只,或者短翅成虫数量达到5~10只时、灌浆期稻田内百丛稻飞虱数量在1000~1500只时,及时应用化学药剂对稻飞虱进行防治。并且在当前的预防用药阶段,可以依据田间稻飞虱优势种类的不同、虫害发生程度,合理选择化学药剂,若早稻田内稻飞虱的种类主要是白背飞虱,那么在虫害预防治理过程中,可以合理应用吡虫啉、噻虫胺、噻虫啉等烟碱类药剂。若晚田中后期稻飞虱种类主要为褐飞虱,那么可以应用吡蚜酮单剂、吡蚜酮与烟碱类复配剂混合,消灭害虫[5]。

3 结论

总而言之,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与品质与国家粮食安全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当前的水稻种植过程中,为了切实保证水稻产量与品质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在明确水稻实际种植需要的基础上,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成为一项极为必要的工作。

猜你喜欢
稻飞虱秧苗肥料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分析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分析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分析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8年12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农民
肥料是否正规 教你快速辨别
西南和长江流域水稻生产品种对稻飞虱的抗性
基于Meanshift和Hough变换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