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搭档、新双塔、新希望

2022-04-08 14:13程勇民
羽毛球 2022年4期
关键词:双塔半场对角

程勇民

东京奥运会后,因为李俊慧的急流勇退,中国男双著名的双塔组合变成了一座“孤塔”,这不仅是中国羽毛球队的损失,也是世界羽坛的一个缺憾。曾经的“双塔”打法毕竟是中国流风格的经典,也是世界高个子男双打法的代表,他们的解散意味着一种打法的消失,这对于需要百花齐放的竞技场而言绝对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好在中国羽毛球队永远不缺高个子人才,在刚刚举行的德国公开赛上,一对新双塔组合闪亮登场,他们就是福建队28岁的欧烜屹与北京队27岁的刘雨辰。两人身高都在1.90米以上,称为“新塔组合”名副其实。关键是两人搭档不到半年,就在年度首站公开赛中夺得亚军,让人重新燃起中国男双高歌猛进的希望。鉴于此,作为赏析栏目,就以欣赏和建言的方式为新双塔摇旗呐喊。

从德国公开赛首秀过程看,新双塔有亮点、有特点,打法上与老双塔略有不同。老双塔的李俊慧比较“活”,后场高点进攻彪悍,网前封网同样霸道,因而打法宽度更为富裕,既可以“双抢双攻”,也可以“后攻前封”。凡事有利也有弊,这种打法宽度对于战术应变当然有利,但是对于“意识默契”要求极高,稍微欠缺一点,就容易走极端,要么爆发要么崩盘。而新双塔的个人特点相对单纯且互为补充,更易形成稳定的打法风格,以不变应万变也许更利于稳定发展。

现代男双对攻击力的要求已经发展到极致,“跳起来攻”已成家常便饭,“飞起来攻”基本也成了标配。

所谓“飞”,就是在垂直高度的基础上再加上水平位移,从而使男双比赛有了“满场飞、满场攻”的感觉。欧烜屹身材匀称,不仅能跳还能飞,攻击面相当大。此外,他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杀、吊”动作一致性极强,这好比锦上添花,为攻击性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图1-1所示,欧烜屹后撤底线起跳进攻,摆出的姿势完全是一副大力扣杀的架势(图1-2),整个摆臂速度相当快。然而,就在拍子触球瞬间,他突然收力变成了吊球。这种“快吊”的隐蔽性太强,大大超出了对手的预期,结果到球落地对手都没有反应过来(图1-6)。

正因为有了“快吊”这一杀手锏,极大增加了对手的防守难度。因为吊球的落点比较近网,扣杀的落点又比较远网,对手在选择防守站位时很难两头兼顾,出球容易出现瑕疵,此时便成为最佳进攻时机,大力扣杀的成功率往往很高。

如图2-1所示,欧烜屹在底线高高跳起准备进攻。对手取位明显以防杀球为主,站位靠后。然后,欧烜屹如法炮制,顺手一个“快吊”,瞬间取得主动。只见对手吃力上网,被动挑球(图2-5),质量明显有瑕疵。如图2-8所示,欧烜屹果断抓住对手击球不到位的战机,在后发球线前端高高跃起。这次是实打实的大力扣杀,正手杀直线。对手勉强防守,结果挡球出界(图2-12)。这就是后场技术动作一致性强的优势,真假动作虚虚实实,很容易拉开对手防线,从而实施有效进攻。

除底线进攻威胁大之外,欧烜屹的手腕爆发力很好,在接发球时往往用很小动作就可以爆发出排山倒海似的力量,这是发接发阶段创造进攻的非常有利的技术手段。

如图3-1所示,欧烜屹在左场区接发球。对手发网前小球,质量稍微欠缺一点点。没想到这么一点小瑕疵却被欧烜屹死死抓住,接发推球时手腕一抖,球像脱缰的野马直奔对手胸前,然后就看到“人仰马翻”的一幕,由图3-7对手回击的狼狈姿态可见欧烜屹的推球有多凶。

刘雨辰的身高达到了1.95米,体重估计能有小100公斤吧,如此庞大的身躯往往容易让人联想到“笨拙”。可是比赛场上的刘雨辰完全看不出体重的累赘,简单说就是一点都不耽误打球。这一方面得益于他良好的预判(战术意识强),另一方面得益于自律和自强,训练要求高,控体重自觉。当然,体重的影响或多或少是有的,要像欧烜屹一样全场“飞起来攻”并不现实,所以,积极向网前压进,抢点为同伴创造更多机会,自然是更好的选择和配合。对此,刘雨辰心知肚明,比赛场上心照不宣。

如图4-1所示,对手左半区发网前小球,欧烜屹接发推对角。此时的跑位可有两种选择,一是欧烜屹自动跟进网前封住对手的直线回击球,刘雨辰后撤保护底线并司职进攻;二是欧烜屹就地回撤一步,举拍封住对手的对角回击球,刘雨辰向右前方移动,封住对手的直线球路,形成分边双压队形。对手如果突击后场,两个各自负责自己半区的底线。实战中,两人非常默契地选择第二种方案,欧烜屹接发推球后撤一步,刘雨辰自动往右前侧逼压。由图4-5可见,对手尚未击球,刘雨辰已起动向网前压进。这是明显的提前起动,目的就是为了抢占网前制高点,以便抢得攻擊先手。对手以反手挡直线回击,正中刘雨辰下怀。只见对手刚刚出手,刘雨辰已经抢占网前制高点(图4-8),然后居高临下地推压下去,威力可想而知。如图4-9所示,刘雨辰正手推对角追身,对手在踉踉跄跄中勉强架挡(图4-11)。在身体重心不稳的前提下出球自然容易出错,结果对手只勉强把球挡到了前半场,而且弧度很高。接下来便是欧烜屹的拿手好戏,一个头顶区的高点封压,直接打穿了对手的防线(图4-13)。

刘雨辰看上去五大三粗,但打起球来却非常灵活,做球创造进攻机会一点都不含糊。

如图5-1所示,刘雨辰在网前处理一个远网球,这种击球状态看似普通,实质陷阱重重。因为击球点是远网且低于网口,如果放网,容易被对手封网之人扑死;如果推球,不被封网,也容易被对手底线之人攻击。所以,这种球的处理最考验技术的含金量,即弧度控制。只见刘雨辰推出了一个大角度斜线球,因为角度大,避开了对手的封网。更巧妙的是,弧度控制刚刚好,既过掉封网之人,又让后面进攻之人拿不到好的攻击点。如图5-4所示,相对于后面的白衣对手,球既远身又低点,对手很难攻却又不想放弃,最后只能在失去身體重心的情况下正手抽压对角。因为击球落点高且力量不大,刘雨辰一个轻轻的挡网,就挡在了对手两人之间的大空当(图5-9),对手吃力不讨好,只能眼睁睁看着球落地而无可奈何。这就是所谓“四两拨千斤”的巧妙之处。

鉴于上述个人特点,新双塔组合的打法比较适合形成“后攻前封”型打法,即欧烜屹侧重底线进攻,刘雨辰侧重网前封网,这也是中国男双的传统风格。分工明确,更有利于发挥各自所长,达到1+1>2的战术合力。

如图6-1所示,对手在底线进攻,正手杀直线。欧烜屹防守反手抽直线,接下来的队形变化就与打法相关联:如果定位是“双抢双攻”打法,此时欧烜屹应该直线跟进抢网,刘雨辰向左后轮转保护底线;如果定位是欧攻辰封,自然是刘雨辰跟进抢网,欧烜屹保护底线。实战中,两人默契地选择了第二种方案。如图6-4所示,欧烜屹反抽一出手,在对手尚未击球之前,刘雨辰就已经起动跟进,对手出手之时,刘雨辰就已抢占封网位置,并初步形成后攻前封的队形(图6-6)。因为刘雨辰提前起动抢得了网前先机,对手过渡吊球后,刘雨辰高点挡网,且挡到了对手两人的空当位置(图6-9),导致对手在网前的极度被动,然后勉强挑球不到位,欧烜屹果断发起半场追杀。相对于1.90米的高个子来讲,这种半场杀(图6-12)基本就是手到擒来,对手只有招架之态,没有还手之力。

当然,“欧攻辰封”的分工是相对的,并非绝对和死板。在很多时候,刘雨辰必须充当助攻角色。不过,进攻方式可以更加灵活,不一定非要强攻,可以多突击、多变速和变线攻。年轻运动员因为体能好、力量强,进攻时往往抡起来就杀,且直线居多,比较少考虑线路和节奏的变化。如果力量足够强,一杀就有,自然无可厚非。然而,经验丰富、“节省化”赢得比赛应该是上上策。尤其像刘雨辰这样的重量级队员,特别需要节省化。因此,建议刘雨辰的助攻更多向变化性靠拢,变速、变线、变节奏等等都要研究。这种变化性的攻击,重点不在一拍解决问题,而是讲究后一拍、二拍甚至三拍的组合攻。

如图7-1所示,刘雨辰在底线高高跃起准备杀球。从对手的防守位置看,重点是防直线。此时,狡猾的刘雨辰突然杀出一个大对角线路(图7-3)。对手猝不及防,匆忙应对中出错,反手挑直线明显不到位(图7-5)。此时,站在前位封网的欧烜屹就有了用武之地。只见他从场地中央拔地而起,就像大鹏展翅一般“飞起来进攻”(图7-6),空中完成正手杀直线,直接把球摁在了对手的地板上(图7-9)。

看完上述分析,可能感觉新双塔组合近似完美无缺,其实不然。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打法,任何打法有强项也必定并短板,所以,“打法”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适与不合适之说。

对于“后攻前封”型打法,高举高打,高个子自然有优势,但前提是你有多少“高打”的机会?对手会轻而易举地把进攻权拱手相让?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现代男双竞争,创造进攻机会比进攻本身更重要。进攻权是双方争夺的焦点,一旦进攻权劣势,双塔的优势荡然无存。事实上,新双塔在德国公开赛决赛中的失利,就输在了“进攻权”上。

进攻权,通俗地讲就是做球、创造进攻机会。对于男双来讲,做球主要集中在前半场,从发接发开始,网前的博弈和中半场低手球的处理是做球的关键,也就是专业术语中经常提到的“轻技术、软处理”等概念。受训练理念的影响,中国流派相对更加重视体能,强调“狠”与“重”,所以训练中杀上网、推扑压等发力型技术比重较高,而搓、勾、放、挡、拨等轻巧型技能比重相对少,运动员一上场就倾向于发力。然而,不分青红皂白的“发力”有时候却是吃力不讨好。

如图8-1所示,欧烜屹在左区发网前小球,对手接发快拨直线半场。如图8-5所示的半场低手位击球点,实际是对专业技能的一个考验。最简单的处理就是把球高挑起来,这是没办法的办法,一般不是高手的选项;最高明的处理是勾对角,因为那是对手最大的空当区;快弹对角底线也是不错的选项;常规而多见的选项是发力推压直线边线,因为这是对手的头顶区域,进攻不易。

实际上,现代男双网前封网的能力已经大大提升,个别顶尖高手在头顶区的被动封网几乎成为特长技术(比如印尼的小黄人)。所以,正手平推直线并不见得能够安全避开封网之人,实战也是如此。对手的世界排名仅仅只有17位,但是头顶被动封网能力已经相当了得。如图8-7所示,刘雨辰的直线低弧度推球,正好被对手封住。因为网前短兵相接的距离和时间太短,一旦被封住,人的本能反应根本追不上球速。如图8-12所示,等刘雨辰反应过来,球已经到了身后的底线。

“半场平抽对抗”是高个子队员的原生软肋,相对于矮个子运动员,不用说平网口的抽压吃亏,即便是居高临下的抽压,高个子运动员也未必占优。

如图9-1所示,欧烜屹在半场高点头顶抽压直线。对手近身抽挡的能力十分了得,一个反抽对角已经让身高马大的刘雨辰十分不舒服。图9-5显示,刘雨辰的击球点几乎到了手臂伸展的极限,发力肯定受限。刘雨辰仍然强行抽压直线,对手还是反抽对角。欧烜屹再次高点抽压(图9-8),只见对手在半蹲位,以正手上手位抽压直线反击。这种半蹲上手位抽压是矮个子的专长(图9-10),反击球速相当快。图9-12显示,对手的反击抽球直接打穿了新双塔的防线。理论上,尽管高个子运动员也可以使用半蹲上手位抽压技术,但同样的击球点,矮个子运动员显然更容易上手,使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换句话说:如图9-10这样的击球点,矮个子运动员的半蹲抽易如反掌,可是高个子就很难,除非坐到地上。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羽毛球競技中,身高≠主动;有力≠有权(进攻权),掌握好发力的度和分寸,对于主被动态势转换至关重要。作为高个子运动员,过度使用平抽、平推技术,对于创造进攻并无多大好处,即便是在网前高点,除非能把对手扑死,一般情况下还是尽量少用抽和推技术。

如图10-1所示,刘雨辰在网前抢到高点,基本是平网口球,明显处于主动。此时,简单的“抢放”即可获得底线进攻机会,但为了体现“狠”的主导思想,刘雨辰还是忍不住发力平推出去。结果对手一个半蹲上手抽压打回头(图10-3),刘雨辰根本摸不到球,后位的欧烜屹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匆忙应对,回球不到位,被对手在半场追杀,头顶杀直线,直接打穿刘雨辰的防线(图10-12)。

综上所述,新双塔组合有特点、有亮点,也有弱点。如果想走得更远,需要改变一下“身高马大、武力镇压”的打法观念,引入一些“巧发力、节省化”思想,多在“搓、放、勾、拨、挡”等轻技术上下功夫,进一步扩大前半场区域的主动态势,这样,新双塔的亮点才能更加耀眼,才能给风雨飘摇中挣扎的中国男双带来新的希望。

猜你喜欢
双塔半场对角
会变形的忍者飞镖
K—对角占优矩阵的性质
双塔食品“兜底增持”致机构逃离 散户“站岗”
大底盘双塔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折大象
折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