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弓无改剑出鞘

2022-04-08 15:43中羽在线测评室
羽毛球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管球拍手感

中羽在线测评室

前有AX88S/D PRO的名声大噪,后有AX99 PRO猛虎下山。

不难看出,YONEX在“PRO”球拍这件事上情有独钟。

9年后的今天,熟悉的拍套、复古的涂装,这次冠以PRO的球拍居然是尘封已久的弓剑系列—ARC11 PRO(弓剑11 PRO)。作为承载了几代奥运健儿助其筑梦的弓剑,跨越时代,向我们奔赴而来。

覆盖着哑光金属质感的拍身以红、黑、银三色将其隔断。

没有浮夸,不显多余,简洁复古的元素搭配设计,仿佛将人瞬间拉回到了CAB的时代。

拍框顶部搭载与锚状T形接头相互配合的8连孔线钉,在提升拍框高刚性和稳定性的同时,更能有效地避免部分拍头塌陷风险。

上、下截面分段线槽的设计虽说不如ZF2、NF800全线槽设计的那般简洁,但为了提高持球性的稳定性,ARC11 PRO采用了2种全新横截面形状,在拍框的上部和下部使用了高刚性的有凹槽的框型,提升拍面稳定性。拍框两侧则使用了便于产生形变的无凹槽框型,以配合甜区产生作用,带来持球性和独特的击球感。另外,在接头部分使用了高刚性、高强度的锚状T形接头,从而在击球时抑制拍框的抖动,提升拍面稳定性。

實战体验分享

笔者手上的ARC11 PRO为4UG5规格,产地日本,标识穿线磅数19至27磅,76线孔。整体拍框面积较大,拍身全长675毫米,空拍重量84.3g(上线上手胶后94.5g),空拍平衡点296毫米(上线上手胶后296毫米)。官方标识中管直接6.8毫米(实际测量7.01毫米,老色ARC11实际测量7.2毫米),中管弹性适中,硬度反馈大于ARC11;手柄至拍锥顶端长207毫米,锥盖设计为E.-B.CAP plus,形状与天斧AX100Z不太相同,短于100ZZ(215毫米);穿线搭配为AB线、27磅。

本次的ARC11  PRO在空拍的握持手感上都趋向于整体的均衡,经过测量得到的平衡点数据为296毫米,头重感较为微弱。挥动空拍时,纤薄的拍框与轻快的拍身结构更是让笔者瞬间感受到了ARC11 PRO传递给我的第一感觉——“灵活”。但是,仅有207毫米的拍柄长度又预示着,这支ARC11 PRO的定位确实是一支单打球拍。

ARC11 PRO既然是作为弓剑11升级过后的衍生产品,在打感体验上大家自然会与弓11做对比。笔者有幸于2014年(8年前)入得一支老色的弓剑11,作为包里常年的主力拍替补使用,在状态下滑或者许久未能运动后,至今仍会时不时把玩一番,用它寻找球感。是的,弓剑11无疑是一支只要你肯用它,它就永远不会嫌弃你的球拍。

虽然这次的ARC11 PRO的孔径没有88S PRO的明显,但在实际体验过程中,笔者还是能明显感受到在拍面甜区中部的布线更加密集,发力凝聚感更加集中稳定,且击球金属音效尤为明显。甜区两侧分布逐渐稀疏的竖线,非甜区位置击打手感则包裹、吸附感更强。

笔者在网前小球和吊球环节的操控体验中,着实被其精准的落点把控所惊艳。不同于88S PRO 那般夸张,ARC11 PRO并不需要刻意为了避免下网而提高击球点进行抢网、搓网,其操控感更像是基于弓剑谱系一脉相承下来的稳中有细,舒服还是原来的舒服!熟悉中那细腻的包裹、搓网的旋转,仿佛把笔者瞬间拉回到了那个刚接触羽毛球不久的青葱年代。

通过拍框以及中管物理意义上的“PRO”后,ARC11 PRO是快了。如果说挥速快只是笔者体验的其一,在抽档时出球干脆利落才是弓剑系列中前所未有的(除去A10搭配BG65线上高磅后的体验)。尽管笔者在搭AB线27磅的环境下进行体验,拍框硬度的提升让11 PRO在击球硬度反馈上也有明显提升。虽说做不到如同88D PRO那般极具侵袭性,主动加速推扑,但在中前场的拼抢中丝毫不占下风,不至于如同老色ARC11时主动退让、避其锋芒。

中杆直径(由7.2毫米变为了6.8毫米)的变化,让老色ARC11这支上手门槛低到了地下室的球拍再度得到PRO进化。这也让笔者十分好奇,ARC11都这样了,PRO之后还能如何?

不同于老色ARC11的稳定、快弹、舒适,在多拍对拉的过程中,ARC11 PRO的中管硬度虽高于老色ARC11,但却能够更加轻易地打出中管的形变爆发手感,鞭击力度惊人。这其中自然少不了中管直径的减小且形变回弹更快,与之则来的是整体击球反馈速度上有了明显提升。

可如此一来的“快”也同样影响到了ARC11 PRO的进攻能力。势大力沉的一板重杀,一直以来是老色ARC11在多拍拉吊突击僵持中致胜的法宝,而其300+毫米平衡点以及粗犷的中管直径,即便不及VT,也能甩开NR了。

下压手感较为微弱,确实ARC11 PRO面临的最大问题。笔者手上的4规格重杀,表现出的击球反馈以及出球速度都会明显弱于老色ARC11。且由于拍面甜区分布有细微改变,杀球过程中需要更加注意击球点的细微调整。

绝对突防能力面临削弱的ARC11 PRO,自热不会在进攻的路上善罢甘休。速度上的提升让ARC11 PRO有了更为丰富多样的进攻手段,快节奏衔接对应上回弹快、挥速快的整体特性。ARC11 PRO的突击手段在连贯的点杀上,且对于殺球线路的操控与落点的精准把控也更上一层楼。

好在陌生又熟悉的ARC11 PRO采用了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IOS方形拍面布局设计。

拍面大对比上,ARC11PRO稍显宽阔,在被动防守摆脱的体验环节里,也让笔者可以像是在使用老色ARC11时一样肆无忌惮地起球接杀。

E.-B.CAP PLUS不仅更长(+5毫米),还更贴近人体工学,便于握持。笔者其实除去接发很少有机会握持那么靠前,但尝试了一下,确实比传统锥盖要舒服不少。作为单打球拍的ARC11PRO,有了E.-B.CAP PLUS的加持似乎也提高了部分的兼容性,时不时可以兼职出任双打。

总结

保留了弓剑谱系部分特有包裹手感的同时,提升了操控手感与击球精度,快速灵动的特性确实舍弃了部分绝对的进攻能力。说到这里,也许会让一些老弓剑11的忠实粉丝有所失望,但为了适应现如今快节奏的比赛,降低的头重感与整体配重分布的平衡,却让球拍的整体灵动性与兼容性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有人会说这9年后ARC11 PRO并未使用较多,YONEX的当家科技缺乏新意。但在你上手的瞬间你便能心领神会,弓剑在那个久远的时代带给我们的,不就是那细腻包裹的极致操控吗?

待你打出那一拍拍久违的、熟悉的贴网吊球和精准边线杀球时,你会想起原来PRO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科技进步衍生的产物,可能还有我们不忘初心的美好情怀。

猜你喜欢
中管球拍手感
浅谈某微型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手感标定
静伏暗出 一出即胜 VICTOR ARS-100X 重返球场
任正非:“鞋”苦功高
手感硬点的面包热量较低
VICTOR轻量设计: 一支超轻球拍可以有多轻?
“鞋”苦功高
抚慰
选羽毛球拍四诀窍
买球拍
迷你乒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