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基础治疗及维护治疗对老年人慢性牙周炎的疗效

2022-04-08 07:59莫杨春
今日健康 2022年4期
关键词:牙周指数菌斑指数牙周炎

莫杨春

灵川县中医医院 广西 桂林 541200

慢性牙周炎属于临床上常见的口腔疾病,其诱发因素主要是牙周附近有细菌侵犯,机体免疫反应被激发导致牙周组织严重感染。该疾病临床表现为出血、溢脓、疼痛、咀嚼无力等,并且局部刺激还会加重病情,无法正常饮食[1]。如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方法治疗,则会导致牙齿发生病变,甚至全牙受累,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2]。以往临床上以基础治疗为主,通过抑制细菌大量繁殖,去除牙龈上下细菌、残存于牙周细菌、病变组织所释放出的毒素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在长时期使用过程中会严重干扰口腔细菌生态的平衡性,易增加细菌的耐药性,引发并发症,临床应用存在局限性。因此,本文深入研究牙周基础治疗及维护治疗对老年人慢性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1月到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为43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65~81岁,平均年龄(73.59±5.65)岁;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63~78岁,平均年龄(70.53±5.59)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具体内容包括:具体内容包括:口腔卫生指数OHI、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以及根面平整术,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抗菌类药物。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维护治疗,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治疗方式与对照组相同。维护治疗:对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详细评估,同时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其他口腔疾病,对患者牙周健康情况进行评价,检测患者口腔内微生物的发生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评估结果,分析患者慢性牙周炎的主要发生因素和复发因素,对病症复发的因素进行分析后,根据分析结果为患者制定详细、有针对性的牙周维护计划,具体内容有:向患者宣教正确的口腔卫生知识,叮嘱患者勤刷牙,刷牙期间可使用竖转动法及水平颤动法,同时,指导患者如何正确使用牙线,告知患者需要定期接受口腔检查,维护治疗措施实施期间可结合患者复诊情况进行调整,口腔维护治疗可连续进行6-8周。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牙周指数,包括菌斑指数、牙周探针指数、出血指数。(2)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咬合指标,包括咬合时间、左右两侧咬合平衡度、咬合效率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处理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牙周指数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牙周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指数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指数比较(±s)

组别 菌斑指数 牙周探针指数 出血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3 2.45±0.71 1.74±0.51 6.35±0.75 4.81±0.73 3.81±0.53 2.56±0.88观察组,n=43 2.58±0.85 1.24±0.44 6.46±0.57 3.41±0.48 3.78±0.62 1.79±0.53 t 0.770 4.868 0.766 10.508 0.241 4.915 P 0.444 0.000 0.446 0.000 0.810 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咬合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咬合指标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咬合指标显著较好(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咬合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咬合指标比较(±s)

组别 咬合时间(s) 左右两侧咬合平衡度(%) 咀嚼效率变化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3 0.81±0.42 0.63±0.22 14.95±0.87 11.74±1.25 0.87±0.63 0.61±0.24观察组,n=43 0.85±0.36 0.42±0.27 14.85±0.73 9.76±0.81 0.85±0.67 0.52±0.36 t 0.474 3.954 0.577 8.717 0.143 1.364 P 0.637 0.000 0.565 0.000 0.887 0.176

3 讨论

牙周炎是在多种机制综合介导下发生的一种口腔牙齿疾病。通过细菌,口腔溃疡,牙菌斑等都会使有害菌在牙齿附近大量聚集,而且在牙齿间隙还会大量分泌致炎物质,引发牙周炎症,牙龈肿痛、出血等,严重者则牙齿脱落,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随着对牙周炎的不断研究,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是诱发牙周炎的主要因素。基于此,临床上治疗该疾病主要以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为主。牙周基础治疗能够更好地清除患者龈上龈下的菌斑,同时破坏牙周细菌的生存环境,促进牙周组织重建[4]。但是这种方法容易受到个体因素差异的影响,无法全部控制患者牙周袋中的细菌,从而使病情出现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理想,通过临床研究表明,牙周基础治疗及维护治疗老年人慢性牙周炎效果较高[5-6]。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牙周在会输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咬合指标较为良好(P<0.05),提示通过牙周基础治疗及维护治疗对老年人慢性牙周炎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出血、菌斑指数,缩短患者咬合时间。

综上所述,在对老年人慢性牙周炎治疗中应用牙周基础治疗及维护治疗,治疗效果较高,促进牙齿咬合,提高咀嚼力,降低患者菌斑指数与出血指数,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牙周指数菌斑指数牙周炎
激光疗法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对基牙牙周指数和炎性状态的影响
益肾坚骨汤配合米诺环素与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的疗效研究
牙周序列治疗在牙周炎患者正畸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正畸患儿应用自锁托槽和传统托槽对牙周影响及疼痛程度差异研究
HMGB-1与口臭及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
口腔健康教育对幼儿园儿童刷牙情况的影响
舌侧正畸治疗对牙周组织状况影响的临床研究
不同治疗方案在78例牙周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