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燥止痒胶囊与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在皮肤瘙痒症治疗中的应用

2022-04-08 07:59周丹
今日健康 2022年4期
关键词:润燥甘草酸抗炎

周丹

融安县人民医院 广西 柳州 545400

皮肤瘙痒症是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多见于老年人群,由于皮肤分泌功能减退,汗腺和皮脂腺分泌减少,加之皮肤缺水、萎缩、变薄、干燥等而发病[1]。该病呈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时可对患者的睡眠造成影响,故需采取积极的治疗。复方甘草酸苷片是常见药,可发挥较好的抗炎、抗过敏疗效,但单一用药治疗效果存在局限性。中医治疗皮肤瘙痒症有着独特优势,认为该病主要由于风、血热、内乱侵入所致,故治疗应以祛风、润燥、养血、止痒等为法。润燥止痒胶囊由生地黄、何首乌等六味中药所制成,具有祛风、止痒、养血等功效。为进一步探索上述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于皮肤瘙痒症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本文对2019.01~2020.12本院接收的102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01~2020.12本院102例皮肤瘙痒症患者纳入研究,按抽签法进行分组,包括参照组51例,试验组51例。参照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60~82岁,平均(71.54±2.93)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5.26±1.33)年。实验组:男24例,女27例;年龄60~82岁,平均(71.39±2.89)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5.14±1.27)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片(厂家:海南益尔药业;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77;规格:120mg/片)2片/次口服,3次/d。连续用药4周。实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润燥止痒胶囊(厂家:贵州同济堂制药;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5030;规格:0.5g/粒)4粒/次口服,3次/d。连续用药4周。

1.3 观察指标 ( 1)瘙痒症状评分:参照文献[2]于就诊时、治疗后以调查问卷形式对患者瘙痒、继发皮损程度进行评分,记录平均分值:轻度(5分):瘙痒轻微,可搔抓,皮损面积≤30cm2且≤1%体表面积;中度(10分):瘙痒呈阵发性特点,可搔抓,易轻度糜烂,影响睡眠,皮损面积30~1000cm2且≤5%体表面积;重度(15分):瘙痒剧烈,糜烂明显,影响睡眠及工作,皮损面积>100cm2且>5%体表面积。(2)不良反应:观察胃部不适、嗜睡、头痛、口干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瘙痒症状评分的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瘙痒、继发皮损症状评分均较就诊时降低(P<0.05),且降低程度大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瘙痒症状评分的比较[n=51,(±s),分]

表1 瘙痒症状评分的比较[n=51,(±s),分]

注:与同组就诊时对比,*P<0.05。

组别 瘙痒 继发皮损就诊时 治疗后 就诊时 治疗后参照组 10.23±3.08 6.92±2.07* 9.86±3.03 6.89±2.04*实验组 10.14±3.04 4.99±1.41* 9.95±3.06 5.02±1.43*t 0.149 5.503 0.149 5.360 P 0.882 0.001 0.882 0.013

2.2 不良反应的比较 实验组总发生率为9.80%,参照组为5.88%,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的比较[n=51,例(%)]

3 讨论

皮肤瘙痒症虽无原发性皮肤损害,但长期的瘙痒症状会促使患者反复抓挠,继而形成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影。目前认为该病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多以药物治疗为主。复方甘草酸苷片的主要成分为甘草酸苷,具有类固醇效果,进入人体后可调控T细胞活性,同时抑制T细胞抗原的过度激活,维持体内Th1/Th2平衡;同时还能对甘氨酸、半胱氨酸起到协同作用,发挥显著的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等功效[3]。但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单一用药疗效欠佳,故本文采取联合用药方案,取得良好的疗效。

中医认为皮肤瘙痒症属“风瘙痒”“血风疮”等范畴,由于风热、风湿、风冷等外邪侵袭皮肤所致,并长时间停留于体内,导致血液干燥,不能滋润皮肤;或气血两虚,不能濡养皮肤,导致气燥、风燥而发病。由此可见,中医治疗可从祛风止痒、养血润燥等方面着手。润燥止痒胶囊属中成药,方中的何首乌、制何首乌清热润燥、化浊降湿;生地黄清热凉血;桑叶疏风散热;苦参祛风止痒;红活麻祛风润燥;诸药联用相辅相成,共奏祛风、降湿、止痒、润燥等功效;现代药学研究还认为何首乌能够促进肾上腺皮质作用,调节免疫;生地黄能够抗炎、抗真菌,从而改善瘙痒症状[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瘙痒、继发皮损症状评分均较就诊时降低,且低于同时期的单一组,提示联合用药能够强化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分析原因在于:将上述两种药物联合应用,能够从不同的作用途径发挥抗炎、抗菌等功效,从而起到协同作用,强化治疗效果。对安全的研究中,本文发现联合组胃部不适、嗜睡、头痛、口干总发生率为9.80%,略高于参照组5.88%,但对比无显著差异,提示联合用药不会提升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值得肯定,但用药过程中还需加强对患者不良反应的监测。于越[5]等还认为,润燥止痒胶囊能够增强皮肤屏障功能,提升瘙痒阈值,从而改善患者的瘙痒症状;联合用药时能够强化抗炎、调节免疫等效果,积极控制病情。

综上所述,在皮肤瘙痒症中采取润燥止痒胶囊与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治疗方案能够强化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瘙痒症状,并取得较好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润燥甘草酸抗炎
秋日滋阴润燥佳品——百合
白露秋分 润燥养阴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冬季如何补肾护阳、润燥养阴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56例临床分析
甘草酸二铵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