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调脾胃安五脏”角度出发探析自拟升脾降胃汤对睡眠障碍患者神经内分泌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2-04-08 10:25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7期
关键词:五脏内分泌细胞因子

李 响 理 萍 牛 蕊

1 河南省周口市中医院药剂科 466000; 2 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时间异常、睡眠节律紊乱,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属于临床常见病症,其中失眠是最主要的睡眠障碍,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睡眠障碍患病率在30%左右[1]。患者临床表现为浅眠、多梦、夜惊、梦魇等,睡眠质量较差导致日间精神状态较差,若长期未进行有效治疗,易诱发焦虑症、抑郁症、内分泌紊乱等相关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目前临床多采用甜梦口服液进行治疗,该药物属于中成药,由淫羊藿、刺五加、党参等多味中药材制作而成,具有助眠安神之效,能够缓解患者睡眠障碍。但临床数据显示,单纯应用此药物效果欠佳[2]。我国传统中医对睡眠障碍早有研究,早在《黄帝内经》已有:“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的记载,《素问·逆调论》与《下经》中均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说法,认为睡眠障碍与胃不和有关。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五脏不足,求于胃”的论点,认为五脏安定则血脉和利,精神乃治。因此,调脾胃安五脏对改善睡眠障碍意义重大,本文旨在分析基于“调脾胃安五脏”理论升脾降胃法治疗睡眠障碍患者对其细胞因子水平、神经内分泌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8年7月—2020年9月收治的103例睡眠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龄28~54(41.52±8.14)岁;病程3~24(13.86±5.15)个月。观察组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29~55(42.41±7.80)岁;病程2~26(14.06±4.89)个月。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此项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标准:(1)符合睡眠障碍西医诊断标准[3];(2)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4];(3)均为脾胃气虚型患者;(4)临床资料完整;(5)签订书面协议。排除标准:(1)疾病导致的继发性失眠;(2)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3)近1个月内服用过相关治疗药物;(4)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甜梦口服液(由荣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153070,规格:10ml/支)口服治疗,2次/d,10ml/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联合基于“调脾胃安五脏”理论升脾降胃法治疗,给予自拟升脾降胃汤口服治疗,组方:龙骨、牡蛎各30g,茯苓、白术、白芍各15g,黄芩12g,黄连、远志、竹茹各10g,柴胡、清半夏各9g,甘草6g。清水煎煮至300ml,每日1剂,早晚温服。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神经内分泌水平:于治疗前1d和治疗4周后,抽取患者晨间肘正中静脉血7ml,使用生化分析仪(上海名元实业公司,型号:SPOTCHEM EZ SP-4430)检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2)细胞因子水平:于治疗前1d和治疗4周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4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α(IFN-α)水平。

2 结果

2.1 神经内分泌水平 治疗后两组TRH、CRH、ACT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内分泌水平对比

2.2 细胞因子水平 治疗后两组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IL-10、IFN-α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10、IFN-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对比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睡眠障碍发病率逐年增长,若人体未能进行充足、高质量的睡眠,则无法满足自身生理需求,不仅会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同时还会危害身体健康,为脑梗死、脑出血等心血管疾病发生埋下隐患。甜梦口服液是目前临床常用中成药,该药物包含多种具有安神定惊作用的中药材,能够调理神经、抵抗焦虑,从而改善患者睡眠状态,但单独应用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水平。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脏腑平衡失调是导致睡眠障碍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脾胃为后天之本,《素问·刺禁论篇》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详细阐述了脏腑气机的调和运顺均依赖脾胃驱使,与“脾胃调则五脏安”的观点相符合。由此可见治疗睡眠障碍应重视五脏安定,而自拟升脾降胃汤具有健脾和胃、调和阴阳、安定五脏之效,能够安神助眠,从而改善患者症状。

睡眠障碍在中医学应归属“不寐”范畴[5],《灵柩·邪客》云:“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若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故目不瞑”,由此可见该病病机为阴阳失和。《灵柩·五味》云:“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营卫之道”,表明胃乃卫气之根本,且《素问·逆调论》中:“阳明者,胃脉也,阳明逆,不得卧也”的说法证实了此观点。《景岳全书·不寐》中提出“神安则寐”的观点,其中“神”则指水谷之精气,而水谷精气需靠脾胃运化,若脾胃失调则阴阳失交、扰神不寐,因此治疗应从调和脾胃入手。

较高质量的睡眠能够避免神经内分泌细胞处于亢奋状态,从而调节神经内分泌紊乱状态。本文结果发现,治疗后观察组TRH、CRH、ACTH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自拟升脾降胃汤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内分泌水平。甜梦口服液中淫羊藿、雄蚕蛾具有滋肾阳、补肾阴、益气安神之效,刺五加可抗疲劳、抗应激,有助于缓解患者睡眠障碍,但单独应用时助眠效果欠佳。自拟升脾降胃汤中茯苓可健脾宁心,白芍可收胃气、安脾经、补脾胃,白术可祛脾湿、除胃热、和中益气,三者共为君药;臣药中牡蛎、龙骨均有安神镇静之效,黄芩、黄连可清热燥湿,清半夏可降逆止呕、辛散温通;竹茹可燥湿化痰,柴胡可调和肠胃,远志可安神益智,三者共为佐药;甘草为使,调和诸药,共奏补脾健胃、安神定惊、益气养精之效,从而强化助眠效果,进一步改善神经内分泌水平。

长时间睡眠障碍易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内分泌功能等出现异常,导致机体内细胞因子水平紊乱。IL-1β、TNF-α属于促炎因子,能够介导机体内炎症反应;IL-10属于抗炎因子,具有调控炎症水平的作用;IFN-α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作用。本文结果发现,治疗后观察组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10、IFN-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提示自拟升脾降胃汤能够有效调节细胞因子水平。现已有研究证实,甜梦口服液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能够强化机体抗病毒能力,同时能够安神助眠,避免机体内细胞因子水平剧烈波动,有助于维持正常细胞因子水平[6]。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自拟升脾降胃汤中茯苓提取物具有增强免疫力、抑制炎症因子释放的作用[7];黄芩中黄芩苷、黄芩素具有抗炎效果,能够提高IL-10分泌量[8];柴胡中柴胡皂苷类成分可发挥抗病毒作用[9],提高机体内IFN-α水平,从而进一步调节细胞因子水平。

综上所述,针对睡眠障碍患者,基于“调脾胃安五脏”理论升脾降胃法治疗效果明显,能够调节细胞因子水平,改善神经内分泌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本文未对患者后续生活质量的变化进行统计调查,将于今后研究中继续改进。

猜你喜欢
五脏内分泌细胞因子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妇科内分泌失调的临床治疗研究
成人HPS临床特征及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稳住内分泌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