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性分析

2022-04-08 10:25高文伯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7期
关键词:直肠直肠癌切口

高文伯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肿瘤外一科 154000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2]。早期直肠癌患者通过手术切除可以长期存活,晚期直肠癌可危及患者生命[3]。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具有术后疼痛轻、美观、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直肠癌手术中,但传统的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用内镜闭合器切断远端直肠,需要在腹部行辅助切口对切除标本进行移除,创伤性较大,患者会伴有盆腔狭窄,遇到超低位切除时,会增加手术难度[4]。而完全腹腔镜下无辅助切口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根治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更加安全可靠,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更好。鉴于此,本文为了分析腹腔镜下无辅助切口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选取90例直肠癌患者资料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30~66岁,平均年龄(41.19±6.56)岁;肿瘤直径2.0~5.4cm,平均肿瘤直径(3.25±1.13) cm;TNM分期:Ⅰ期15例、Ⅱ期22例、Ⅲ期8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42.26±6.73)岁;肿瘤直径2.1~5.5cm,平均肿瘤直径(3.43±1.29)cm;TNM分期:Ⅰ期13例、Ⅱ期26例、Ⅲ期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次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认证。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CT检查确诊为直肠癌患者;②原发性肿瘤;③囊肿直径<4cm;④肿瘤与齿状线距离<8cm;⑤临床资料完整;⑥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 ①患有免疫系统疾病者;②心肺功能障碍或肝肾功能不全者;③有既往腹部手术史患者;④无法配合或家属不同意研究者;⑤无法按时随访者。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取完全腹腔镜下无辅助切口直肠外翻拖出式治疗。麻醉后,于脐上1.0cm处做切口,建立人工气腹维持气压10~13mmHg(1mmHg=0.133kPa),于左右麦氏点与左右腹直肌外缘平脐处置入10mm Trocar和2个5mm Trocar,腹腔镜探查患者腹腔,切开肠系膜下血管后腹膜,清扫脂肪组织。超声刀切断血管,按照结肠外侧系膜、直肠后方、直肠前方、直肠两侧顺序进行分离,裸化患者乙状结肠系膜,按照TME原则将直肠分离到肛提肌平面。直肠近端距肿瘤10.0cm以上游离裸化肠管,切割闭合结肠远端和直肠近端。从肛门处用卵圆钳夹住直肠断端缓慢向外翻拖出,于肠壁做切口,放置吻合器的抵钉座端至盆腔,缝合。将抵钉座置入后收紧荷包线,对接吻合。最后放置引流管。对照组采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麻醉,游离直肠及其系膜,在距肿瘤约4.0cm处切断直肠。在下腹部做切口将直肠拖至腹外,在距肿瘤约12.0cm处切断结肠,放入吻合器抵钉座,完成吻合。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胃功能恢复(进食)和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检测方法:每次各采集静脉血6ml,离心分离(2 500r/min,20min)。CRP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使用CRP快速检测试剂盒(上海康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仪器选择(450±10)nm滤光片的酶标仪;MDA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法,仪器选择Alpha1101型分光光度计(上海谱元仪器有限公司);SOD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使用SOD检测试剂盒(上海康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仪器选择CIA1800型化学发光免疫测定仪(济南爱来宝仪器设备有限公司)。(3)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肺部感染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4)比较两组术后日排便次数及跟踪随访1年的复发率。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更低,术后肠胃功能恢复(进食)和住院时间明显更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2.2 两组CRP、MDA及SOD水平比较 术后两组SOD水平均低于术前,CRP、MDA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CRP、MDA水平更低,SOD水平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CRP、MDA及SOD水平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较对照组的20.00%更低(χ2=4.050,P=0.044<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4 两组排便次数及预后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2周和6个月日排便次数明显更多(P<0.05)。跟踪随访发现,观察组术后1年复发率更低(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排便次数及预后情况比较

3 讨论

直肠癌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消化道肿瘤,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直肠癌患病率呈现逐年攀升的势态[5-6]。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其虽然切口较小,但腹部仍会有1个5cm左右的辅助切口来提取标本,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疼痛感会导致机体应激反应剧烈,且术后易产生感染。随着医学疗技术的不断发展[7],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下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手术得到应用,其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预后更好。该术式利用胃肠道等自然腔道进行手术,减少了手术切口,降低损伤,且能把吻合器传统的抵钉座放入腹腔的方式改为通过肛门及直肠腔等自然通道送入盆腔,给予患者更好的治疗效果[8]。CRP是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评估感染的指标之一,通过细胞因子介导由肝脏合成产生,利用吞噬细胞系统,清除病原体,保持机体稳定。SOD能够消除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因此,本文结果发现,两组术后均导致患者CRP、MDA水平上升,SOD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更优,说明两种术式均会导致机体应激反应,但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下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根治术创伤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在手术中给机体造成的损伤更轻。且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更快,进食较早,为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提供能源,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另外,研究发现[9-10],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由于切口更小,疼痛感更低,机体的免疫功能应激反应更小,恢复更快。本文结果表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复发率更低,说明该术式安全性更高,远期疗效更好。

综上所述,相比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完全腹腔镜下无辅助切口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术后复发率更低,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直肠直肠癌切口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便血建议做直肠指检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便血建议做直肠指检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基于U-net的直肠癌肿瘤的智能分割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