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云平台的肺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2022-04-08 07:59朱智新
今日健康 2022年4期
关键词:稳定期呼气康复训练

朱智新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 甘肃 兰州 73005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仍通过药物及非药物干预达到延缓患者病情发展的目的[1]。研究显示,大部分慢阻肺患者经药物治疗达到病情稳定期后需返回家中自行肺康复训练[2]。但居家自行肺康复训练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肺康复训练依从性差,极大地影响了肺康复训练的有效性,不利于预后[3]。既往,临床常通过对居家自行肺康复的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实施常规口头健康教育及发放相关宣传手册,但由于该方式过于呆板、零碎,不利于患者记忆,容易产生遗忘,患者居家肺康复训练效果往往差强人意[4]。物联网云平台是一种经多种无线设备将互联网延伸至实物处,促使实物相互连接,从而达到远程监测及管理的目的[5]。研究[6]表明,物联网云平台的广泛应用,显著改善既往临床慢性病管理软件数据的分散性、利用率低等多种弊端,提高慢性病的管理效果。此外,有报道显示,物联网云平台能够实现延续医院到家庭的护理服务,拓宽护理服务范围[7]。本研究主要探讨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经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肺康复护理效果,旨在为未来该类疾病的居家干预方案制订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8年3月一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接受常规肺康复护理且完成随访的69例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常规组收集2019年2月一1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肺康复护理且完成随访的72例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研究组男41例女31例;年龄62~74岁平均(69.21±4.13)岁曰病程3~12年平均(5.14士1.23)年。常规组男39例女30例;年龄61~73岁平均(68.89±4.08)岁曰病程2~11年平均(4.88±1.1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8]内相关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保存完整;③稳定期患者;④年龄逸60周岁⑤病历资料抽取及阅读均获得患者知情同意。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重要脏器功能衰竭;②合并恶性肿瘤;③合并严重传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④合并免疫系统性疾病;⑤非慢阻肺导致肺功能异常。

1.3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肺康复护理(1)于患者出院前对其进行详细的健康教育。①营养:调整患者饮食结构确保患者食用多元化且营养充足的饮食并指导患者记录每周体重。②家庭氧疗及记录每日清晨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指导患者接受长期吸氧治疗,氧流量为1~2L/min且>15h/d,协助患者制订每日吸氧时间,并指导患者家属如何使用及保养家庭制氧机,强调家庭氧疗的注意事项。③肺康复训练:a.缩唇呼吸:指导患者经鼻吸气并缩唇深吸缓慢呼出吸气与呼出之比约为13,呼出气流可使距患者嘴唇15~20cm处的蜡烛火焰倾斜但不熄灭,10~20min/次,2~4次/db.腹部呼吸:患者取舒适体位,且保持放松状态,指导患者在吸气时保持腹部凸起呼气时腹部呈收缩状态10~20min/次,2~4次/d。(2)向患者发放疾病宣传手册。(3)每月电话预约每位患者门诊复诊,针对性地解答及指导患者问题。(4)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应立即到院复诊。研究组接受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肺康复护理:指导患者每日穿戴物联网云平台监测设备记录并上传每位患者日常饮食习惯、家庭氧疗相关数据、肺康复训练相关内容实施情况护理人员每天查看1次物联网云平台所上传的异常数据并上报给主治医生分析、审核后,遵医嘱调整家庭氧疗相关参数、肺康复训练时间等,建立个性化电子档案向患者邮寄医疗随访报告,1月/次,如遇紧急情况,应电话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两组均干预6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肺功能检测方法: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采用肺功能检测仪(广州澳迅仪器有限公司,AS-507型)检测入选者最大呼气流速、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并计算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x100%。②呼吸困难评价方法: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使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改良的呼吸困难量表(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uncil’s m。dified dyspnea scale,mMRC)[9]评估两组呼吸困难变化情况,总分为0~4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呼吸困难程度严重。③慢阻肺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评价方法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使用慢阻肺生活质量评分表(quality。flifescale。fC。PD,CAT评分)[10]评估评估内容为症状、精力、活动能力、睡眠质量等8项目各项目分值为0~5分,总分为0~40分,评分越高表明慢阻肺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越严重。④对肺康复训练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干预6个月后使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Cr。nbach’s琢系数为0.86重测效度为0.88)调查两组患者对肺康复训练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包含用药、营养、家庭氧疗、肺康复实施及生活习惯5个维度各维度均采用百分制,分值越高则表明患者的掌握情况越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经正态性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分位数间距[M(P25,P75)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6个月后两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及最大呼气流速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mMRC评分及CAT评分比较

干预6个月后两组mMRC评分及CAT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2.3 两组肺康复训练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用药、营养、家庭氧疗、肺康复实施及生活习惯掌握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

3 讨论

研究[11-12]指出,慢阻肺的发生、发展受患者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影响,而疾病的治疗主要通过去除诱因,并给予患者对症、消炎治疗,常忽视护理干预,肺功能康复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同时,报道显示,由于患者不能全面掌握肺康复训练的相关知识,居家训练自主依从性差,反复发作风险高,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3-14]。因此,如何采取良好的护理干预来提高患者肺功能康复训练的相关致使掌握程度,对改善肺功能尤为关键。

研究[15]表明,常规肺康复护理因缺乏针对性,忽视患者接受能力的差异性,护理效果常达不到预期。常规肺康复护理的劣势均会影响治疗效果,故尽早对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极为必要且迫切。为提高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护理效果,本研究对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实施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肺康复护理,结果显示研究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及最大呼气流速均高于常规组。提示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经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肺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护理效果较好。分析其原因可能为,物联网云平台具有全方位感知、智能控制、有效传递患者相关数据信息等优势,使护理人员能够迅速掌握患者居家肺康复训练进展情况,达到实时监测的目的,从而使患者肺功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得到改善[16-17]。此外,物联网云平台是一种便于患者穿戴的监测设备,集肺功能检测仪、脉氧仪、心电监护等相关设备为一体,有利于实时检测并收集患者的各项相关指标,经网络传输至云平台后经相关分析筛选出异常指标发送至护理人员及患者端,护理人员收到提醒后可立即向主治医生上报,并遵医嘱相应调整肺康复训练相关措施,使患者训练得到最大获益,进而可快速改善肺功能[18-19]。

在呼吸困难及慢阻肺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方面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mMRC评分及CAT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提示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经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肺康复护理能够显著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质量。究其原因,物联网云平台通过对疾病的监测管理,从而将远程护理服务具体化,便于疾病管理及监测[20-21]。此外物联网云平台中的肺功能检测仪、心电监护仪能设备的应用,能够实时监测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病情变化,从而及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降低慢阻肺反复发作风险,从而减轻慢阻肺对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22-23]。有大量报道显示对居家患者实施智能监测及氧疗调整,有利于医护人员制订个性化干预方案从而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护理效果[24-26]。此外,本研究还分析了患者对肺康复训练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结果显示,研究组用药、营养、家庭氧疗、肺康复实施及生活习惯掌握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提示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经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肺康复护理效果显著,这一结果与肺功能改善、呼吸困难改善、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减轻等息息相关可见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肺康复护理在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的较高价值。

综上所述,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经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肺康复护理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降低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易于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稳定期呼气康复训练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舒利迭联合喘可治注射液治疗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特色疗法对COPD稳定期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