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术后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栓风险的评估与影响

2022-04-08 07:59吕红朱
今日健康 2022年4期
关键词:个体化抗凝血栓

吕红朱

临海市中医院 浙江 临海 317000

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女性发病率最咼、最常见的疾病,死亡率排名于肺癌之后[1],为女性癌症死亡率排第二的疾患;为细胞癌基因发生突变,发生的癌性病变;乳腺癌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块、乳腺皮肤的变化。若能及时早期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2]。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方式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3]。而冠心病术后需要长期服用血小板抗凝治疗人数呈上升趋势[4];围手术期长时间使用抗凝药物治疗增加出血风险[5],故外科治疗的患者需要短期停用抗栓治疗[6-7]。抗凝治疗的桥接护理方面随机对照实验有限,医务人员权衡围手术期患者出血、栓塞风险采取的针对患者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出血风险的意义重大。本文旨在研究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乳腺癌围手术期抗凝治疗的针对性护理对血栓风险的影响,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数字选择我科冠心病介入术后乳腺癌并需外科手术治疗患者60例(2017年至2019年);年龄范围40~65岁;病例数字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30例,根据护理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疾病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内科学》、《临床肿瘤学》。研究对象的危险因素根据附表1评分,两组患者的危险评分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纳入标准:①主动配合此实验;②冠心病支架术后服用抗凝药物期间患者(阿司匹林片剂100mgqn;氯毗格雷片剂75mgqd);③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4)入组研究者对此研究详细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精神、神志障碍患者;②血友病等出凝血机制严重障碍患者;③器官功能严重衰竭患者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等;④不接受此实验研究者;⑤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表1 血栓风险危险因素评分具体明细表

表2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此实验研究符合医学研究伦理学标准。

1.2.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围手术期护理,了解患者的详细病情、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记录患者既往的详细用药情况、月经周期、月经量及有无痛经等,并将疾病情况以通俗语言告知患者,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清楚了解,告知患者即将手术期间的注意事项。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干预方法上“以病人为中心”、“健康为本”增加人文关怀、心理护理,密切注意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变化,根据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实施一对一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营养结构情况实施个体化的营养饮食方案;根据患者的体重等情况制定有目的的科学训练,出现相关症状如“出血”“胸闷”等予以针对性用药指导等,出现负面心理状况予以积极的个体化心理治疗方案等;整个护理过程体现“人”、“个体化”、“针对性”“心理化”的护理。根据抗血小板药物的药效时间及血小板的生成及衰败过程时间等特性决定手术前何时中断药物治疗及停药时间长短(阿司匹林片剂7~10d,氯毗格雷片剂5d);并根据药理学特点决定使用何种替代药品。明细护理方法见表3。

1.3.观察指标

出凝血时间正常为4~12min,凝血时间延长为超过9min,凝血时间异常为12min,D-Dimer0.5mg/L为分界点,低于此数值提示血栓形成风险低,高于此数值提示血栓形成风险高,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双下肢血管情况。月经量前后的卫生巾重量计算,正常的月经量不超80mL,平均值50mL,月经周期时间为3-7d,平均5d。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6.0处理两组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均数土标准差,两独立样本计数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率)表示,使用卡方检验,两独立样本等级资料使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两组出凝血情况比较两组出凝血情况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观察组出现出血反应有2例,观察组为零例,予以止血对症处理后症状得到明显好转。

表4 两组患者岀凝血情况比较

2.两组的D-Dimer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两组的D-Dimer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D-Dimer及双下肢静脉血栓情况比较

3、讨论

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在某种程度上需要无限制时间的双重抗凝治疗;若冠心病介入术后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过早停止抗凝治疗,支架上可能会形成大量的血栓再次堵塞心脏血管,引起心肌梗死,死亡率更高[8];金属裸支架服用抗凝时间为1个月以上,而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时间为1年[9]。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双重抗凝治疗,裸金属支架患者治疗时间为1年,而药物洗脱支架患者1年以上,排除严重出血情况[10]。相关研究提示,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适宜时间6个月-1年,超过此时间段获益甚少[11]。故因此根据药物的药理学特点决定何时停药,并选择适当的药物替代治疗。

乳腺癌患者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0.3%~2.3%[12-17],主要发生在双下肢;由于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所有得癌症中最高,绝对数量也最高[18-22]。乳腺癌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高年龄、高BMI、手术史、肝功能情况及缺乏锻炼[23]等;长期卧床者由于自身活动差,静脉回流[24-25]较慢双下肢深静脉血栓产生如“色素沉着”等后遗症[26],严重者甚至影响身心健康[27]危及生命[28];本文两组一般性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本排除了研究数据偏倚性,两组予以不同的干预方法后的出凝血时间、月经周期及月经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予以不同的干预方法后D-Dimer、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者在一般性资料无差异的基础上予以两种不同干预护理方法处理,患者的相关指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了观察组的护理干预方法较观察组护理干预方法存在明显的优势,间接的提高了患者与家庭的自我护理能力[29-31],宋辉等[32-33]发现不同风险评估等级的手术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血栓风险形成发生率显著降低,因此针对性的优化的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围手术期抗凝治疗桥梁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个体化抗凝血栓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脂肪肝需要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