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的“闭环”

2022-04-09 13:17姜伊威
安邸AD 2022年4期
关键词:徐冰闭环浦东

姜伊威

《 凤凰》源于徐冰对城市化、新工人及资本积累的思考。他直接取建筑材料、建筑废弃物、生产设备、劳动工具进行再创作。《凤凰》的每一次起飞都是一次意义的重建。它此次“飞入”浦东美术馆的过程充满艰辛,经过徐冰团队和浦东美术馆携手近一个月不分日夜的努力,作品巨大的零部件被分批拆卸运入展厅,终于令作品得以展出。

徐冰,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55年生于重庆,在北京长大,此后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版画艺术。他被广泛认为是当今语言学和符号学方面重要的观念艺术家,始终以极具突破力的艺术创作拓展艺术的边界。

《 背后的故事》可以说是“光的绘画”。徐冰运用干枯植物、报纸、塑料袋等废弃物,在宣纸、玻璃背后,通过调节光在空间中的状况,呈现出中国画的效果。

在浦东美术馆,“徐冰的语言”已经开幕,艺术家徐冰却仍连续数日在馆中“晃悠”,反复琢磨布展效果。此次展览展出他历年的主要作品,并将在5月呈现他为场地特别创作的全新装置作品。徐冰向我们坦言:“好的个展是一个完整的‘闭环,不同时期的作品相互注释、相互发现。过去的作品是新作品的注释,新的作品又是对旧作品的重新发现。对于有意思的艺术家,作品之间都可以构成这种关系。”展览从“语言”出发,人们可以完整观赏徐冰作品的“闭环”:无处不在的辩证法、作品中绵密细致的劳作、艺术家的个人生命史,以及对时代的观察。

从很早的时候,古元的滋养就被融入了徐冰的艺术基因。在《英文方块书法》《凤凰》《背后的故事》《蜻蜓之眼》这些作品里,他直指边界,比如非象形的汉字和难以读音的英文、不是用笔而是用垃圾的光影创作出来的山水画、用无意义的尘埃造出来的纪念碑、全部由监控录像组成的故事长片……“历史上所有的剧情长片全是演出来、编出来、造出来的,而唯独《蜻蜓之眼》的每一帧都是真实发生的,所以它极具颠覆性。它的实验性已经够强,表面上的‘实验性也就可以藏起来了,不用再炫耀了。”徐冰不依靠鲜明的图像,他用的是对立统一的辩证法。

《英文方块书法》或许是徐冰最为人知的作品。但是人们很容易忽略,这个系列作品背后,要绞尽脑汁将英文结成汉字之外,还需要大量练习,艺术家必须用学书童子临帖描红的方式,日复一日地写,才能游刃有余。《凤凰》不仅仅有深刻的思考,在造型的准確度上毫不偷懒,细节处的质感犹如工笔画。《背后的故事》系列在创作初期,他还很难对色彩进行复杂处理,艺术家好友蔡国强劝他“俗气一点儿也没关系”,徐冰拒绝了。他后来创作的《桃源仙居图》已经证明,自己已经驾驭一门独一无二的艺术技法。他把中国山水画的元素放大,用废旧材料结合灯光“ 映照”出一幅宛若仙境的山水画,再次实现了语言的转换。

策展人邱志杰曾评价《烟草计划》是“徐冰最有感情的一件作品”。他从杜克大学的烟草发家史出发,思考烟草与经济、教育、文化、法律等领域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计划里,他用《黄金叶书》重现了高家龙关于英美烟草公司的史学名著,但一系列的出发点源于他对亡父的悼念。这也像极了那一代人的典型形象,即便是最私密的情感,都要放置在历史的维度中。

年少时的徐冰经历过生活的大风大浪,后来到美国他发现,安迪·沃霍尔的成功不仅是因为艺术本身,更重要的是“美国国力兴盛了,所以安迪·沃霍尔成了”。徐冰对时代和文明处境有敏锐感和急迫感。“我喜欢手头的事情,但至少在当代艺术体系内,我也有反省性。”就像《凤凰》是他对盖楼狂潮做出的反应一样,近年来,他在甘肃发射了“艺术火箭”,并探索以NFT为介质扩展自己的艺术表达,把《地书》中的符号扩展为可能会在元宇宙里继续生成的“元语言”,都是因为他感到某种迫在眉睫。“这是我们过去在地球上行走的艺术家没有触碰到的思维空间。文明、人的存在看似是旧话题,但这些领域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数据参照,你会对旧话题有更深的认识。”

5月,徐冰将带他的“徐冰天书号”艺术火箭作品首次来到上海展出。同时,一件形似漏斗的巨型装置即将贯穿浦东美术馆四层空间。这件名为《文明的引力》的作品也与文字有关。徐冰向我们描述了他的设想:当人们站在一层时,他们并不能读出装置上的文字。在他们逐渐向上走的过程中,文字会越来越清晰。直到他们走到四层,文字可以被完整地读出来。这也是徐冰对人的思维方式和观看角度的全新探索。在他看来,“艺术家一生所做的事其实是在修建只属于他自己的艺术的‘闭环……随着时代变迁,这个‘闭环总会露出缺口,他需要找来更有效的材料去弥补。这样看来,艺术创作是一件持续生长的事情”。

 1.徐冰最为人熟知的作品之一《天书》,从1987年便开始动工,直到1991年最终完成,历时4年。作品以汉字为型,依照《康熙字典》结合创造了4000多个“伪汉字”,并采用活字印刷的方式按宋版书制作成册和几十米的长卷。

徐冰的语言

时间:2021.12.24 ~2022.8.23

地点: 上海浦东新区滨江大道2777号浦东美术馆1、3层

2.展览中特别呈现了观众参与型装置《英文方块字书法教室》。观众来到展厅,便进入了一个学习的场所。面对这些来自“英语文化的东方书法”,参与者可获得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在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转换中,人们对文化的旧有概念受到挑战,从而打开更多思维的空间,以找回认知的原点。

3《. 地书》是徐冰自2003年起持续进行的一个艺术项目。他以搜集来的公共标志为单位编纂成书,不管读者是何种文化背景或受教育程度,只要是被卷入当代生活中的人,就可以释读。

猜你喜欢
徐冰闭环浦东
时尚与数字共舞,打造印花供应链生态闭环
公平关切下闭环供应链差别定价决策
浦东从先行者到引领区
浦东开放,三十年激荡中国活力
30年 浦东实现了“五大跨越”
浦东开发开放
徐冰的符号
精明的算计
FANUC 0i C/D全闭环改为半闭环在数控机床维修中的应用初探
女生大闹校长室:把妈妈还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