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歌曲译配研究综述

2022-04-11 14:24薛婷婷
速读·中旬 2022年2期

薛婷婷

◆摘  要:20世纪初外国歌曲传入中国后,译配版本层出不穷,一些外国歌曲的译配对中国近代社会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本文则主要是对21世纪以来外国歌曲译配研究进行初步的综述,在笔者梳理思路之余,予此类研究者以方便。

◆关键词:歌曲译配;学堂乐歌;外国歌曲

20世纪初,学堂乐歌的发展使外国歌曲开始在中国盛行。随着时代的变迁,外国歌曲的译配版本层出不穷,这些译配版本紧密结合社会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目前国内涉及外国歌曲的译配研究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外国歌曲译配方法研究,其二是外国歌曲译配版本研究,以下将分类综述。

一、外国歌曲译配方法研究

歌曲译配大师薛范先生曾讲道:“‘歌曲翻译这一行正是与音乐、与翻译、与文学都有些沾亲带故的关系,可算是他们的边缘学科,同时又应该是兼具三者的综合学科。”可见,外国歌曲译配是需要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储备。有关译配方法研究,首当其冲的还是薛范先生2002年出版的《歌曲翻译探索与实践》一书,该著作介绍了他在歌曲译配中的一些方法与收获,同时它也是我国首部研究歌曲译配方法的专著,对我国的歌曲译配工作与译配研究产生推动作用。关于“译配大师”薛范、邓映易先生译配歌曲方法研究也成为近年的热点,如苗秀艳硕士论文《薛范英汉歌曲翻译研究:从“目的理论”的角度》(2005),该文对薛范先生的译配歌曲中的歌词与音乐配合所使用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尤其侧重其歌曲变换语义中目的论的分析;除此之外,廖志阳硕士论文《论薛范英文歌曲汉译的理论与实践》(2008),则更为系统的对薛范其人、作品及其译配方法进行介绍与解读;还有对薛范先生的译配方法进行梳理与解读的文章,如刘嫦、赵友斌《功能翻译理论与薛范翻译英文歌的补偿手段》(2009)、陈历明《薛范的歌曲译配理论之途》(2010)、《翻译美学视角下薛范歌曲译配研究》(2016)等。译配大师邓映易先生的译配研究则有金子琦《邓映易歌曲译配研究》(2014)等文,该文对邓映易译配生涯、译配特点以及译配成就进行了梳理研究。

除了薛范先生的译配研究《歌曲翻译探索与实践》以及后人对译配大师邓映易、薛范先生的译配歌曲的方法研究以外,还有穆乐《20世纪中国译配歌曲研究》(2005);金荔《目的论视角下的英汉歌曲译配》(2010);曹源《苏俄歌曲汉语译配研究》(2014);吴婧菁《英文民歌译配研究——以<英国民歌>为例》(2015);金中《日文歌曲译配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以<故乡>和<春が来た>二首为例》(2017);张晔《歌曲译配全过程解析——以<月亮河>为例》(2020)等。此类文章从某个时间段、某个国家、某首歌曲的译配作为研究切入点,对歌曲译配方法进行了梳理与阐释。

二、外国歌曲译配版本研究

版本研究以歌曲作为个案研究为主,例如歌曲《国际歌》,有宋士锋《<国际歌>中文译配版权应属瞿秋白》(2016)一文,对《国际歌》最早的译配者进行考证;同年,邓科先生以总结性的文章《<国际歌>汉译研究现状分析》(2016)对《国际歌》的“重复研究”现状进行批判,提出对《国际歌》的汉译、配曲、传播过程进行重新审视,尽可能其汉译与各种社会政治因素间的复杂关系,等等。再如歌曲《伏爾加船夫曲》,有留生《一个经典“文本”的确立——中文译配<伏尔加船夫曲>的定型及其译者考》(2016)一文,该文对歌曲的译配经典文本过程进行梳理,并且对经典文本译者进行考辨。还有歌曲《红河谷》,胡炳坤《<红河谷>的籍贯与歌曲编译工作》(1982),该文对美国歌曲《红河谷》被错译为加拿大歌曲进行批评与考辨。除此之外,还有歌曲《红莓花儿开》、《三套车》、《喀秋莎》等等都有译配版本研究的文章或著作中涉及。值得一提的是,吴贡山2014年发表的《东北抗联歌曲曲调考源》一文,以东北抗联歌曲为研究对象,对其歌曲译配性质进行分析,如外国曲调填词,古曲、文人歌曲的曲调填词,民歌旋律填词,自己配曲四类。另外,译配版本研究还有的钱仁康先生的《学堂乐歌考源》(2001)一书,该著作对学堂乐歌时期的歌曲进行溯源、考辨研究,虽译配过程与版本不够完整,但该书仍是研究近代学堂乐歌时期歌曲译配版本的重要的参考文献。

除此之外,译配歌曲在中国的传播近些年也有颇多学者涉猎,因苏联在近代史上与中国的特殊关系,苏俄歌曲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因此这方面的研究较为热门。如2010年刘莹的硕士论文《俄苏群众歌曲在中国的传播》(2014),系统的论述十月革命后苏俄群众歌曲在中国的传播背景及传播方式与应用。与之类似的有王琳的《探析苏俄革命歌曲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2015),该文以苏俄的革命歌曲为研究视角,论述革命歌曲在中国的传播影响;除此之外,还有韩瑛《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歌曲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原因》(2012)等。相比较而言,其他国家或者其他类型的歌曲传播专题研究相对较少。

可见,外国歌曲译配研究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无论是歌曲译配版本研究还是歌曲译配传播研究,此类研究都还有诸多研究方向亟待开发。

参考文献

[1]薛范.歌曲翻译探索与实践[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2]苗秀艳.薛范英汉歌曲翻译研究:从“目的理论”的角度[D].南京大学,2005.

[3]廖志阳.论薛范英文歌曲汉译的理论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8.

[4]刘嫦,赵友斌.功能翻译理论与薛范翻译英文歌的补偿手段[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3期11卷,74—77页.

[5]陈历明.薛范的歌曲译配理论之途[J].外国语文,2010年,第26卷2期,111—116页.

[6]庞婷.翻译美学视角下薛范歌曲译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6.

[7]金子琦.邓映易歌曲译配研究[D].山东大学,2014.

[8]穆乐.二十世纪中国译配歌曲研究[D].山西大学,2005.

[9]金荔.目的论视角下的英汉歌曲译配[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7卷3期,75—78.

[10]曹源.苏俄歌曲汉语译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

[11]吴婧菁.英文民歌译配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5.

[12]金中.日文歌曲译配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以「故郷」和「春が来た」二首为例[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7年,第5卷4期,79—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