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实践研究

2022-04-11 18:32周莹黄大乾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

周莹 黄大乾

摘要 目前高校劳动教育存在劳动教育观念出现偏差、课程设置匮乏、教育载体不足、教育成效不高的问题。以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程为主线,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并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法、课程评价4个方面进行统筹设计,以期为当前高校的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提供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6-0266-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6.06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of Labor Education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Taking the General Training Course of Farming Skills in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OU Ying, HUANG Da-qian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0)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labo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as the deviation of educational concept, the lack of curriculum setting, the lack of educational carrier and the low educational effect.With general training course of  farming skills  as the main line, we constructed 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and made the overall planning design from four aspects of the curriculum goal, curriculum contents and methods, course evaluation, so as to provide the useful experiences for the setting of labor education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Key words New era;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Labor education course;General training course of farming skills

作者简介 周莹(1995—),女,湖北黄冈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

收稿日期 2021-05-09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了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新要求、总体目标、课程设置、内容要求、支撑保障等,对高校劳动教育的内容提出明确要求,强调“高等学校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2]。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要任务。党中央关于劳动教育重大决策部署,为高校如何开展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

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被提到更高、更重要的位置,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对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意义深远。尽管国家如此重视,相关政策已经出台,但对高校而言,怎样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仍是一大难题。回顾近些年高校劳动教育的发展,虽然很多高校都已经大力推行劳动教育,满足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没有得到足够发展,且存在一些问题。华南农业大学探索劳动教育课程已有7年之久,共48 000人参与了劳动教育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研究华南农业大学的劳动教育课程能够为当前高校的劳动教育模式提供参考,同时也能通过华南农业大学的案例,反思当前高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为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奠定基础。

1 文献回顾

現阶段学界主要从以下视角对高校劳动教育开展研究。第一,从历史角度进行研究。刘向兵[3]、王洋[4]对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就劳动教育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观点进行了梳理,有助于帮助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国高校劳动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背景、概况、目标、要求和特点。第二,从理论角度进行研究。郭长义[5]从人的全面发展视域出发,深入分析了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本质和目标,有助于促进高校劳动教育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第三,从个案、实证、系统角度进行研究。裴文波等[6]以上海H高校为研究对象,对该校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对策等进行研究。第四,从问题、不足之处角度进行研究。王玉廷[7]分析发现高校劳动教育弱化的表现包括劳动教育精神价值的迷失、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短缺、劳动教育技能培养的滞后3个方面,并从社会、顶层设计、制度机制等方面探究其根源。第五,从路径、方法、对策角度进行研究。雷虹等[8]提出,从全员、全程、全方位3个方面提出了实施劳动教育的原则和具体路径。赵明霏等[9]认为高校加强劳动教育应着重处理和把握好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劳动教育存量与增量的关系,劳动教育知与行的关系等。

总体来看,当前高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4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劳动教育观念存在偏差;二是学校在组织管理教育和教育课程设置上比较匮乏;三是教育载体存在不足之处;四是劳动教育成效不够理想。众多学者针对当前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不足之处:①学界对劳动教育的研究较多,而专门针对劳动教育课程的研究较少,也没有相关的个案研究。②大部分研究者发现了劳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但由于没有实证研究,建议有些缺乏实践性。

通过梳理文献确定选题——高校劳动教育的研究,以华南农业大学“农事训练通识课程”为实例,解决了新时代如何建设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一门怎样的课程、劳动教育模式建设成果如何、有哪些经验可吸取、对其他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有何借鉴之处等问题。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法

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华南农业大学官网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重点研究近年来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方面的论文及相关文献资料,力求通过文献了解前人对劳动教育的观点、结论以及模式,充分挖掘华南农业大学开展农事训练课的历史及成效。

2.2 访谈法 该研究采取目的性抽样,根据研究目的,选择能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化的样本作为访谈对象。主要对华南农业大学农事训练中心教师S,农事训练课程教师C,不同专业的学生Z、P、Y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包括面谈、电话、微信等通信工具的间接访谈。于2020年6—8月与多名对象进行不同方式的访谈,采用自编的半结构化访谈提纲,对受访者进行访谈,同时还对校园中随机遇见的同学及教师进行非正式交谈,将训练中心教师S,课程教师C,学生Z、P、Y自述的信息进行穿插,通过随机遇见的其他教师、不同专业的学生来验证相关信息,对资料进行校正,提高研究效度和信度,分析华南农业大学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效果。

3 华南农业大学劳动教育课程实践探索

华南农业大学作为全国重点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先行先试、瞄准问题、大胆探索,积极构建劳动教育新模式,成为全国首家给非农专业学生开设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程(简称“农事训练课”)的院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华南农业大学于2013年开设农事训练课,列为全校非农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学教育过程;成立教学组织(二级单位)农事训练中心,下设农学训练站、植物保护训练站、林学与园林训练站、兽医兽药训练站、生物技术训练站、园艺训练站等10个训练站,专门负责该课程的组织开展。

场地建设、经费支持等方面,华南农业大学进行了积极探索,组建了任课教师、教务员、训练站联络员、农事技工组成的教学团队,目前任课教师有99人;划拨了约53.3 hm2土地用于农事训练(含校本部基地和增城基地),土地类型包括林地、水田、坡地等;建成了光伏大棚、蔬菜植物工厂、食用菌基地等农事训练教学场景22个,实验室面积约2 000 m2,投入资金近1 200万元;每年按每周50~65元/人的标准下拨教学材料费35万~40万元,并不定期通过申报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经费的支持。此外,华南农业大学还通过强化制度建设,先后制订了《农事技工管理制度》《农事技工用房管理制度》《农事技工绩效考核表》等农事技工管理制度,加强规范化教学管理,保障教学秩序和质量。通过这些强有力的资源配套和制度建设,保证了劳动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保证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机会,使劳动教育在华南农业大学校园落地生根。

经过7年的探索实践,华南农业大学充分发挥学校在生命科学、农业科学方面的优势,建设体系完善的农事训练课程,总结了多元化实践教育模式,纠正学生劳动教育观念的偏差,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素质。这门课程对于华南农业大学学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事训练课程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学生对母校的认同感,拓宽学生的专业思路,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10]。

4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著名课程理论家拉尔夫·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段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他的研究围绕着解决课程中教育问题来展开,对于每个部分都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总结教育目标的来源、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原则、学习经验的主要准则和步骤以及教育评价方法。华南农业大学劳动教育课程按照泰勒原理进行编制,学校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法、课程评价4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实现课程体系的构建。

4.1 课程目标:深化课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劳动教育课程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华南农业大学把劳动教育提升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作为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劳动教育课程被列入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课程作为全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学校应该对劳动教育真正重视起来。学校切实抓好、抓实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融进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断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方式、方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引导其成长成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中提到,深切希望涉农高校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的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华南农业大学开展农事训练课,正是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瞄准涉农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需求,契合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实现以劳育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学校还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工作,从大一就开始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通过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来提高学生对劳动的认识,通过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养成学生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农事训练课程中,教师以身作则,积极开展实操训练以及课堂展示,为学生展现热爱劳动的教师形象,能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同时,积极传播优秀教师的劳動事迹,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榜样力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劳动观。

4.2 课程内容:统筹兼顾三方面劳动,构建特色课程内容

华南农业大学立足于农业科学的传统优势,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型劳动3个方面进行协调规划,借助农业科学强大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农事训练课程内容。目前学校已开设植物栽培、采茶制茶、观蚕缫丝、使用微耕机、林木嫁接训练等农事训练教学模块82个,开课52门。在课程开设过程中注重突出“农业”特色和“劳动”特点的融合,使专业知识教育和劳动教育同向同行,通过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方式,让非农专业学生在某个或几个训练站进行为期1 周的农事技能通识训练,通过直接参与6~9个训练模块的生产实践活动,并通过对出勤、操作质量、课程总结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农业知识和现代农业生产技能,比如学习茶艺、制作肥皂、自制喷灌设备等,以培养学生的“识农、尊农、爱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团队合作,促进全面发展。调查发现,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为97.0%,对课程模块的喜欢率为88.8%;85.4%的学生认为通过农事训练增强了其对学校的认同感[10]。访谈中,有学生提到“学校开展的农事训练课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劳动中兼具趣味,不愧是华农的特色实践课程”,还有人提到“我真的非常喜欢农事训练课,比我预期的还要好玩、还要丰富,简直就是寓教于乐的最好体现。虽然很累很辛苦,但是我觉得非常有意义,这些课程都很棒”。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农事训练课程内容丰富,兼具趣味性、寓教于乐等特点。

4.3 课程方法:遵循教育规律,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国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开展劳动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由此可见,体力劳动是劳动教育的最佳方式,但是如何做到“手脑结合”是一个难题。传统的勤工助学、志愿服务等劳动形式难以满足“手脑结合”的要求,以“劳”促学的效果不显著。然而,华南农业大学农事训练课中所有教学模块的劳动方式都要求基本农业知识和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并重,课堂上进行劳动理论学习,同时进行实践操作,“手脑结合”是重点,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提升劳动教育的学习效果。

区别于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华南农业大学致力于完善劳动教育平台和载体,在课程方法上采取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一是在开展农事训练课的基础上,依托现代新媒体技术,利用网络、微信、QQ等平台,建立了任课教师、参训学生的沟通交流群,增加课程的及时性和互动性。通过完善线上、线下的平台和载体,破解了当前劳动教育窄化、弱化、途径相对单一的难题,不断提升教育实效。二是利用校内官方微信公众号宣传农事训练课,通过校内外媒体对农事训练课进行专题采访报道,形成“网红课程”的良好口碑,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很多同学表示“上农事训练课前就很期待这门课程”“看到别人的朋友圈很羡慕他们上这么好玩的课程”,这门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依托校园文化载体,宣传大国工匠,讲好劳模故事,弘扬劳动价值,传播劳动精神,增强劳动教育的感染力。通过课程的开展,学习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 “老师会给我们讲解华农老一辈的故事,真的让人备受鼓舞”。此外,还组织学生开展或参与关于农事训练课的课题研究、创新创业、技能比赛等,增强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同感,引导学生知行合一。

4.4 课程评价: 制订考核标准,健全评价机制

农事训练课改革考核标准,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协调合作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性等方面。根据不同教学站的安排,考核内容也有所差别,具体包括活动报告、课程总结、小组汇报等。考核贯穿劳动课程全过程,全面、客观地记录劳动过程和结果,确保考核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在课程评价机制方面,学校采取“三棱锥”评价体系,使学生、教师、行政部门的教学评价达到平衡[11]。学校采取教师与学生互评、师生对学校行政部门进行评价、外部专家督导不定期检查的多形式评价机制,完善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体系,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劳动教育课程。

5 结语

总的来看,华南农业大学的农事训练课程主题明确、内容充实、体系完整,具有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学校高度重视该课程的开展,具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和考核内容,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特点,凸显农业高校的劳动教育优势。尽管华南农业大学的劳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样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课程自主选择性偏低。农事训练课程目前无法实现学生自主选课,而由学校统一安排,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安排不同学院开展不同模块的课程。农事训练课程內容丰富,学生体验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第二,课程授课时间较短。目前华南农业大学开展的农事训练课为期7 d,一般在大二上、下学期初进行。相较于其他实践课,农事训练课程授课时间并不短,但作为劳动教育的载体,为期7 d的农事训练课程就显得很短。农事训练课程应当贯穿整个大学期间。将农事技能和劳动技能学习作为大学的必修课,贯穿大学每个阶段,强化劳动教育。

通过分析华南农业大学构建劳动教育课程的多年实践,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健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需要构建课程体系,对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有序统筹。学校作为课程开发主体,依据自身师资情况、教学环境、资源配置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契合学校的发展以及人才培养需求,实现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有机平衡。华南农业大学的农事训练课按照泰勒原理进行编制,体系完备,具有一定的借鉴性。高校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要健全课程体系,做好顶层设计,以泰勒原理为基础建立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4个方面进行建构,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第二,优化劳动形式,提升劳动素养。能否优化劳动教育形式,将会成为影响劳动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应当根据学校特点来设置必修课程,加强劳动教育,不能一味开展只动手不动脑的苦力劳动,也不能纸上谈兵,应当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寓教于乐,让学生爱上劳动教育。劳动教育要以“以德树人”为根本,以德为先,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在劳动教育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素养包括基础性劳动技术知识与能力以及新时代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精神品质[12]。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要优化劳动形式,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融会贯通,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劳动素养。第三,打破学科边界,重塑劳动知识体系。学校应当整合劳动教育课程资源,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打破学科边界,实现知识、逻辑形式、价值层面的一体化。知识层面,应继续加强与劳动教育相关文化知识的结合,例如“华农精神”、校园文化等,进行不同学科视角劳动教育知识的有机结合。逻辑形式层面,要求与其他学科思维方式相整合,在专业教育以及不同学科发展中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开展符合不同学科视角下的劳动教育课程。学校应结合本地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充分挖掘学科优势和可利用资源,开展符合专业特点的劳动教育,用有限的资源办大事。华南农业大学经过百余年的办学历程,在农业、园艺、植物保护、茶学等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良好的科学研究条件等,为开展劳动教育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开展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保障。价值层面的课程资源是最高形式的资源整合,学校在整合中应注意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在劳动教育课程中注重思想引领、价值取向塑造,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6)[2021-01-17].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3] 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新内涵和新要求:基于习近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8(11):17-21.

[4] 王洋.高校劳动教育现状与推进策略[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4(4):103-108.

[5] 郭长义.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7(4):161-169.

[6] 裴文波,岳海洋,潘聪聪.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多维透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4):87-89.

[7] 王玉廷.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弱化的表现、缘由及出路[J].当代教育科学,2019(10):44-47.

[8] 雷虹,朱同丹.以学生为中心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的意蕴解读及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3):134-138.

[9] 赵明霏,李珂.高校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需处理好几对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2020(9):4-5,53.

[10] 华南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平台[DB/OL].(2017-04-11)[2021-01-17].http://static.nfapp.south cn.com/content/201704/11/c363454.html.

[11] 汤丽敏,陈晓超,涂荣珍,等.新型农事训练课程“三棱锥”评价体系的構建:基于华南农业大学的调查[J].人力资源管理,2015(2):174-176.

[12] 林克松,熊晴.走向跨界融合: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认识与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0,19(2):57-63.

猜你喜欢
新时代高校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