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孝:璀璨文学路上的修行者

2022-04-12 12:19林枫炀
少男少女·小作家 2022年1期
关键词:总决赛文艺鲁迅

林枫炀

“有一种草,葱茏而透亮,常常燃烧自己,并发出清幽而明亮的光……”

2018年,年仅13岁的陈林孝写下了文章《燃烧的无名草》,问及创作的灵感,他说:“我其实是想象出这样一种‘草作为我母亲的象征。‘无名草所有的特点,其实都是我母亲的特质,而这其实源于对象征手法的熟悉,我是利用物象来表现人格。”同年,根据这篇散文改编的原创文学电影剧本《无名草》获得了钟南山院士亲笔签发的“第十五届中国青少年创造力大赛”全国三等奖,此后,“第十八届叶圣陶杯中学生新全国作文大赛”全国二等奖、“全国冰心青少年文学奖”总决赛高中组金奖、“第十二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全国总决赛高中组二等奖等各类文学奖项接踵而来,为他的文学道路铺上了璀璨的星光。

陈林孝在文艺方面的座右铭取自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语录:“文艺不是形式,文艺是心的修行。”文学能修炼人的灵魂,面对璀璨的文学道路,他也始终是一个虔诚的修行者,不断地汲取历史的记忆和人文的璀璨,在创作思想的精华和现实的故事上,一路修行,一路躬行。

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少男少女》:你是怎样与写作结缘的?你的文学启蒙老师是谁?谈谈文学与写作在你生活中的位置。

陈林孝:我的文学启蒙老师是我的母亲。我四岁的时候就开始阅读彩图注音的四大名著和《论语》等各方面的书,在母亲引导下广泛阅读,观察生活。有一次,我和母亲走过家乡大河上的桥,河里漂浮着塑料袋、垃圾和污水,我和母亲驻足停留在桥上,看着滚滚东去的不仅是大河,还有人们留下的污染。这个场面触动了我,我心想,要想办法拯救家乡的母亲河。回家之后,我跟母亲说让各种动物发挥所长,把垃圾叼走或清理掉吧,还我们一条干净澄澈的母亲河。母亲听了很高兴,于是拿出纸笔让我再说一次,为四岁的我记下了人生中的第一篇“作文”。

后来,文学写作真正以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出现在我的生命当中,要从我参加第十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的“总决赛练手”开始。

我的母亲是北大校友,在和母亲前往北京大学时,机缘巧合下,我得知了那一届的创新作文大赛,并且发现参赛者都有一本曹文轩老师的《火印》作为奖品。总决赛结束不久后,组委会发布了总决赛试题练手活动,向全国征集以总决赛试题为写作要求的文章。于是我决定参加了,根据当时题目要求,我在仔细阅读了《笑林广记》的一篇文言文讽刺笑话之后,从说谎者和圆谎者的动机、心理出发分析,讨论诚实的重要意义,写下了大赛命题的这篇《说谎与圆谎》的文章,希望读者能“为中国,为世界贡献一份道德力量”。

就是这篇文章,使我在十岁的时候获得国家级的文学勋章。从此,我一直秉持着创作这篇文章的初心:坚持创作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文字,有思想有内涵的作品,绝不仅仅追求文辞的风雅,而要结合思想性和艺术性。从这以后,文学写作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是净化心灵、训练思维、思考世界与人性独特的不可或缺的方式。

《少男少女》:到目前为止,你最喜欢的作家是谁呢?能不能分享一下他们给你带来的影响?

陈林孝:最喜欢的是鲁迅,然后是苏轼,当代作家中比较喜欢季羡林先生和曹文轩老师。2021年是鲁迅先生140周年诞辰,我和鲁迅先生应该也“认识”12年了吧。听说不少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而这三者恰好是我最喜欢的。在文学方面影响我的名家并不少,但我却从不曾刻意模仿。我的文学追求和鲁迅先生的精神是比较相通的。他对我的影响首先在于对写作的目的和意义的思考。我认为写作的意义在于关切现实,影响社会,洞察人心与国民性,也包含着对世界和人类的关怀与悲悯。鲁迅先生的韧性,他的多样化的风格,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精神也成了我的一部分。

我希望比我更年轻的小作家们可以多读鲁迅的文章,不妨从《朝花夕拾》开始再到他的杂文集,理解鲁迅的成长历程、心路历程,我们才能正确、全面地理解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进而理解他的文字背后的苦心,学习他的精神、眼力、风骨和人格。我自己就是这样受他的影响,使其成为我文学写作和精神财富的一部分。

阅读是语言表达的基础

《少男少女》:文学是语言艺术。你作品生动鲜活之语言,是来自于读书,还是生话,抑或其他?请结合你个人的具体作品,加以阐述。

陈林孝:在我的写作实践中,阅读是语言表达的基础,但是我很少仿照书上的句式,而是留心作者如何觀察和体悟世界,又如何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所以我认为,鲜活的语言首先来自对鲜活生活的观照,其次再把这种感悟表现出来,在文字中复现,令读者感受我们观察体悟到的内容。这同时也要靠阅读的积累和想象力。

比如《燃烧的无名草》的开头,我其实是想象出这样一种‘草作为我母亲的象征。“无名草”所有的特点,其实都是我母亲的特质,而这其实源于对象征手法的熟悉,我是利用物象来表现人格。而另一方面,自己积累的无形财富又要通过创造性的联想构建而来。所以写作其实是知识积累、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统一,这一点贯穿文学写作的各个部分。但最终,一切知识和能力提供的素材都要靠创造力来选取,形成语言的表达。

在这里顺便一谈阅读和写作的关系。现在不少大作家都谈到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有时候,有的同学读了很多书,却还没能独立写出佳作,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自然和读的书的品级有关。但我认为根本在于,阅读是从一到二的过程,而写作是从零到一的过程,是“原始创新”。所谓“从一到二”,是从已有的文字进行分析、消化、解读。而“从零到一”,是作者面对一张空白的纸,运用自身的学识、能力、才华,在上面描绘出异彩纷呈的文字。

因此,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但有了阅读还不足以能写作。

如何培养自己原始创新、“从零到一”的能力?我认为除了广泛阅读文学经典、各类学科书籍之外,还要在阅读的时候想象,如果自己是作者,会如何写?作者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哪种更好?掌握写作的创新思想,到自己写作时,模仿亦可,综合亦可,写出自己的风格!

《少男少女》:在生活中,你如何平衡写作与学习的时间呢?

陈林孝:写作对我来说也是学习的一部分,毕竟大家还是要写作文的。但是“文章”和一般的作文的区别主要在于修改和参考的程度。

我曾為了写一篇关于苏轼的文章(《瞻子伟魂,仰子赤诚》),摆放了六七本书在案头参考,仔细研读、思考,把握苏东坡的精神之后再下笔。写作中有时也需要查证,我们平时写作文不必花这么大力气,不写假大空的话便不至于出大错。但是,在为着手写作而进行的学习探究,也丰富了我对苏东坡的认识,拓展了我对他的诗文的阅读和学习,这又是一种借着写作进行学习的方式。

对于修改,我想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面对自己的文章,要拿挑剔的眼光,当作不是看自己的文章那样去“挑刺”,慢慢地就越改越好。

所以,写文章是写作文的进阶,它是学习的一部分,也有助于我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格养成。只要写文章的频率调整好,不疏不密,便不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还会促进学习。

文艺是心的修行

《少男少女》:初学写作,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陈林孝:其实我在写作初期并没遇到过什么困难,那就谈谈在文学之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该怎么办,作为给爱好写作的同学的启示吧。

首先,遇到挫折不是因为你不行,大作家也有频遭退稿,甚至去世后作品才受到重视的情况。所以心态要摆正,不要气馁,坚韧的心理素质也是作家的品质——不坚韧,如何让读者从作者那里获得精神力量?“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其次,自我反思,想想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从评委或挑剔的读者的眼光出发,寻找自己的问题并改进,也是自我提升的一种重要方式。

最后,文学无止境,对自己的作品要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一种类型的作品总是受挫时,不妨先阅读充充电,或者尝试其他的体裁和风格,总会有所突破。

《少男少女》:对未来的文学之路有怎样的设想和规划呢?

陈林孝:我的作品能入选《少男少女》并获得“星”级接受采访是我极大的荣幸!我想我也能由此在文学之路上更进一步,迈上新台阶!我希望我能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献给广大读者!走向更大的舞台!

《少男少女》:作为00后,你的文学成绩很突出,请分享一下你对于写作的一些经验与见解,对于志同道合的文学爱好者们有什么寄语呢?

陈林孝:希望大家能坚持不懈,保持自信,不断充实自己,锤炼自己!写作者的功绩在于对自己和世界的忠实观照和思考—不论采取怎样的表达方式。

我想将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话送给大家:“文艺不是形式,文艺是心的修行。它帮助你修炼你的灵魂,让你对这个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宽厚的包容。”这也是我在文艺方面的座右铭。

猜你喜欢
总决赛文艺鲁迅
1942,文艺之春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孔乙己
阿迅一族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浪漫雅痞文艺
节日畅想曲
在家自编自导NBA总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