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

2022-04-12 01:50卢玉梅
课外语文·下 2022年2期
关键词:自主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培养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从多样化的角度,来引导学生主动开展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2)06-008-03

【本文著录格式】卢玉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J].课外语文,2022,21(06):8-10.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量需要达到30万字,并且要养成乐于阅读的态度和积极阅读的习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重视坚持以学生为基本的中心,做好课堂教学方式的优化,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切实做好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工作。

一、小学语文中自主阅读能力的特征

(一)阅读动机的自发性

自主阅读能力包括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当学生有了基本的阅读兴趣,就能主动选择时间进行语文阅读书目的学习。在语文课堂上,阅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在课堂下,学生也需要进行相应的阅读。因此,十分考验学生的阅读自发性,学生需要具备相应的阅读自主性,自己热爱阅读,对阅读具备相应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时间外,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阅读,保证学生的语文阅读时间充足。

(二)阅读内容的可选性

在进行语文阅读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对语文阅读内容可以进行选择,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阅读书目。在当前的教育中,有的学生不具备相应的自主阅读能力,在选择阅读书目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能选择合适的书籍,只选择一些情境丰富的小说类阅读内容,在阅读完后就遗忘了,不能进行记忆。这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升是没有任何益处的。在进行语文阅读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选择能力,选择合适的语文阅读书目,保证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升。

(三)阅读时间的自控性

在进行语文阅读时,学生需要对阅读时间进行把控,这也是自主阅读能力的特征之一。阅读虽然是一件良好的事情,但是不分时间,比如在课堂上也进行课外阅读,这反而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如果不能把控时间,那么对学生的其他学科学习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四)阅读环境的丰富性

在阅读时,学生不能受到环境的限制,比如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进行阅读,在家中学生也要进行相应的语文阅读,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在生活中自己挤出时间来进行阅读,保证阅读环境的丰富性,让学生在阅读时,不再受到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更能拓展自己的学习空间。

(五)阅读过程的独立性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独立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完成对阅读内容的分析,理解阅读内容的主旨,切实将阅读过的内容融入自己的语文阅读经验中,夯实自己的语文阅读体验,让学生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汲取足够的知识。

(六)阅读评价的多元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这时候的学生,自我意识正在不断地觉醒,学生渴望被认可和赞美。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语文阅读做出评价,给予学生一个良好的引导。学生对阅读过的文本内容也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保证阅读评价的多元性,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思路,切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现状

(一)学生自主阅读机会欠缺

在当前的语文教育中,学生能够进行自主语文阅读的机会不多,很多学生在完成了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后,在课堂下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语文阅读。在课堂上,教师如果一直都处在主动的地位上,那么自然而然学生就会一直处在被动的地位上。教师在语文的课堂上,给予了学生太多的干预,影响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认知,让学生不理解自己的阅读内容。

(二)学生语文阅读习惯不佳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很多教师都认识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不好,在阅读时,存在着形式化的问题,常常大致浏览一遍内容就算读过了,并没有真正理解文本的内涵,导致学生的语文阅读效率不高。

(三)学生语文阅读依赖性强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还是没有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对学生的管控太多,导致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课堂上缺乏相应的分析能力。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時,如果一味地安排学生学习各项内容,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语文学习依赖性,学生不会主动去进行语文教学内容的探究,同时也打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激活学生动力,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性,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充分理解语文这门学科,保证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自信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从语文的文本材料中获取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同的学生面对文本内容,会产生不一样的理解,有着不一样的感悟。在进行语文阅读时,教师应重视提前设置好教学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性的阅读。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应重视进行评价。利用这样的教育方式,切实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拥有基本的阅读兴趣。利用兴趣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在學习《金色的草地》这一课时,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教学问题: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通过这样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到语文的阅读学习中,充分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带着兴趣进行阅读,有利于养成一个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二)加强知识储备,分享多元阅读内容

学生在学习语文这门学科时,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载体。有效阅读的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的课堂上,教师应重视做好语文教材的发掘,让学生在阅读完相应的阅读素材后得到更多的体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进行语文教材的发掘,向学生推荐更多的语文优质阅读资源,让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上拥有良好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语文阅读的乐趣。例如在教授《元日》一课时,教师可以补充一些相应的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进行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教师在向学生推荐相应的阅读材料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充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推荐合适的语文阅读材料。

(三)丰富阅读方法,构建优质阅读环境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随时随地能够接受语文知识,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在班级中,教师可以设置图书角,让学生利用课堂下的时间在图书角进行语文文本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好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教师应重视为学生推荐合适的阅读书目,让学生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拓展自己的阅读思路,拥有良好的语文阅读思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好一些相应的工具书,比如字典和词典,让学生在面对自己不明白或者不理解的词语时,可以及时进行查找和解决,切实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效率。

例如在学习《火烧云》这一课时,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带有感情的方式朗读课文内容,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想象,充分感受到文本中的内容,提升学生对火烧云的认识,让学生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变化无常。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语文教学情境,加入多媒体情境的辅助,让学生感受到火烧云的壮丽景象,切实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时拥有足够的兴趣。通过采取丰富的语文阅读方式,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语文阅读课堂,切实保证学生的语文阅读质量。

(四)激发阅读潜能,开展语文阅读分享

阅读并不是指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将语文阅读文本阅读完就行了。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对文本中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切实理解文本中的主题,明确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让学生对语文文本的内容形成一个深刻的认识。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从中深入发掘相关的内容,从中找到一些关键性的语句,切实做到摸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感受到文本中的文学魅力。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互相进行交流,在交流的同时,学生能够将学习过的语文知识进行充分吸收,形成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专门选择一堂课将其作为阅读分享交流课,在这堂语文课上,每个学生都需要站在讲台上,说一说自己对语文阅读的基本认识,谈一谈自己的语文阅读收获。利用这个机会,学生也可以说一说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问题,将问题通过大家的力量一起进行解决。利用这样的方式,充分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五)整合语文作业,保证充足阅读时间

在课堂外的时间中,教师应重视布置相应的阅读作业,利用作业的形式,充分检验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在布置相应的作业时,教师应重视做好作业形式的设计,充分保证语文作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时,能够拥有一个开阔的视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加入一些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写作,为学生布置语文写作作业。多利用课堂上的时间进行练笔,充分保证学生写出一篇生动、精彩的作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想一想自己如何进行写作,怎样在写作中写出好词好句。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中的精神。学生在语文的阅读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新鲜感,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更有利于在写作的过程中,充分表达出自己的个人阅读体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写作,引导学生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仿写,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写作素养。利用阅读和写作融合的方式,充分保证学生的语文阅读效果。在课堂下,教师也可以布置相应的语文阅读作业,让学生利用课堂下的时间开展续写、仿写等多种写作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充分展示自我语文阅读能力的舞台,让学生在语文作业中,加深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六)完善评价机制,落实自主阅读发展

在语文课堂上,课堂教学评价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环节。利用合理的课堂教学环节,有效弥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短板,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实现自主化的阅读发展。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对学生的语文阅读,更关注学生的结果,在这样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学生的阅读教学只重视学习相关的知识,但是在学习时,阅读方法和阅读思维却没有真正掌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语文的评价融入阅读的过程中,结合语文文本的内容,让学生的语文阅读课堂更具有效果。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时,需要建立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下,教学评价也需要从原本的以教师为主导进行转变。学生在评价时,也可以积极参与进来,成为评价的主体。通过采取一个完善的评价机制,真正引导学生在语文的阅读课堂上进行良好的互动,切实引导学生从情感和思维的角度进行增强,保证学生的语文阅读效果,为搭建一个良好的语文阅读课堂提供有力的支撑。

例如在学习《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一课时,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针对学生在语文文本的学习,教师可以从课堂阅读中的各个方面,比如字词读音、文章结构、文章主旨进行分析,给予学生一个良好的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语文阅读水平,充分给予学生比较客观的评价内容,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从教学的策略进行优化,深入解读自主阅读的重要性,进而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开展自主阅读。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上,充分做好语文教学环境的创设,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淑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1(21).

[2]唐彩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3).

[3]石福多.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J].参花(下),2021(6).

[4]王月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分析[J].求知导刊,2021(22).

[5]白秀珍.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5).

[6]梁华萍.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A].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2021.

作者简介:卢玉梅,女,1972年生,安徽无为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和班主任教育。

猜你喜欢
自主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培养
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关于提高学生数学自主阅读能力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