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治疗膝骨关节炎meta分析

2022-04-13 13:51刘圣徽郑江霞张细凤闻秀珍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骨关节炎软骨有效率

刘圣徽 郑江霞 张细凤 闻秀珍

膝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慢性疾病,一般因过度行走、站立或者不良走路姿势导致膝关节骨质破坏,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酸痛、肿胀麻木无力等症状,以活动后加重、休息时减轻为特点,病情严重者导致膝关节内翻和外翻,关节的畸形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负担。研究[1]表明高龄、过度劳损、体重过重等均是膝骨关节炎发病的常见诱因。目前临床常规治疗是口服药治疗,但是长期口服西药常带来发症,主要以胃肠道系统损害、心血管的风险及肝肾功能受损最常见[2]。除了口服药治疗外,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医用几丁糖等)也是常用治疗方法。但是,许多患者对有创操作有恐惧心理,关节腔穿刺也可能导致关节软骨的损失,甚至关节腔感染等发症。临床医师在追求治疗有效性的同时还要保证安全性,努力寻求副作用小、无创伤且疗效好的治疗方法。

膝骨关节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痰瘀阻络、寒湿痹阻、肝肾亏虚、气血虚弱等引起的关节肿胀疼痛甚至关节变形的一种疾病。在中医临床上风寒湿三种邪气是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主要病因。临床上发现,寒湿痹阻证是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主要证型,而热敏灸具有温散祛湿之效,抑制炎性因子表达,调节关节软骨的代谢,保护关节软骨,减轻关节疼痛,从而到达治疗疾病的目的。

1.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共选取11篇热敏灸治疗膝骨关节炎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合计共578例。纳入标准:①研究类型为RCT;②研究对象为中医或西医明确诊断为膝骨关节炎;③文献发表时间截至2021年7月;④干预措施:治疗组是热敏灸组,对照组治疗方法不限:可以是传统灸、外敷、普通针刺、玻璃酸钠、穴位注射等;⑤主要结果指标为总有效率。排除标准:①实验性文献;②学位论文、期刊重复论文;③数据提取不完整文献。

1.2 文献检索方法 计算机检索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日期均截至2021年7月,主要检索词为热敏灸、膝骨关节炎,语种仅限中、英文。

1.3 资料提取与文献质量评价 通过NoteExpress 3.0文献管理器对文献进行提取、分类和整理。中文关键词为:热敏灸,膝骨关节炎,Meta分析。英文关键词为: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knee osteoarthritis,Meta analysis。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按照Jadad评分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RevMan5.3软件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95%的可信区间(95%CI),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P>0.1或I2≤50%)和随机效应模型(P<0.1或I2≥50%)进行Meta分析。

2.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依据检索策略及资料采集方法,初检共获176篇RCT文献,其中国外无相关文献,经过初筛和复筛,最终纳入11篇RCT,具体流程见图1。

图1 检索流程图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见表1。共纳入符合标准文献11篇均为随机对照试验(RCT),共纳入的研究对象578例。

2.2.1 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在诊断标准上,3篇文献研究参照2001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膝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4,5,7],1篇文献研究参照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诊断标准[6],1篇文献研究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定的《骨关节炎诊治指南》[3]。3篇文献研究依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膝骨性膝关节炎诊断标准[9,11,12],1篇文献研究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0]。

2.2.2 干预措施:纳入研究中,试验组均使用热敏灸,对照组均外用处理治疗;其中采用玻璃酸钠有2例,传统灸的有5例,外敷的有1例,普通针刺的有1例,针灸1例,穴位注射的1例,具体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2.3 文献质量评价 纳入的11个RCT中,四篇文献描述了随机方法,其他文献仅提及随机字样。在随访方面有文献研究有随访6个月记录[3],文献研究有随访3个月记录[6],其余文献未描述。纳入研究质量普遍较低。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总有效率:纳入的文献以临床数据中治愈率、显效率及好转率既有效率之和表示总有效率[14],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有11篇,Meta分析结果为RR=2.09,95%CI 1.38~3.17,Z=3.47,P<0.01,提示热敏灸治疗膝骨关节炎总有效率高于其他外用治疗,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图2)。

图2 热敏灸VS不同外用治疗的总有效率Meta分析

2.4.2 热敏灸与传统灸的总有效率:将符合此次纳入标准的文献筛选后有5篇,Meta分析结果为RR=3.37,95%CI 1.78~6.4,Z=3.72,P<0.01,提示热敏灸治疗膝骨关节炎总有效率高于传统灸治疗,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图3)。

图3 热敏灸VS传统灸的总有效率Meta分析

2.4.3 发表性偏倚分析:应用Rev Man5.3软件绘制倒漏斗图检测发表性偏倚,定义RR为X轴,log[RR]为Y轴[15],漏斗图左右散点不对称,说明Meta分析可能存在偏倚,见图4。

图4 热敏灸VS传统灸的Meta分析的漏斗图

3.讨论

3.1 结果分析 本研究旨在评价热敏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有效性,艾灸疗法作为中医临床特色治疗手段,相对于西医治疗具有显著的优势,特别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颈肩综合征等慢性病诊疗中更凸显优势。热敏灸作为一种特殊的艾灸法,是传统灸法的一种创新和发展。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在热敏化的患病部位施灸,穴位对艾条的热力极为敏感,传统灸注重艾灸的部位、灸量及时长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证实,热敏灸可以降低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多种炎性因子水平,例如可以减少TNF-a和IL-1β含量,而且TNF-a和IL-1β是骨关节炎发病、发展中的关键炎性因子,这两种炎性因子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影响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IL-1β作为一种炎性因子,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参与了关节的炎症反应、加快软骨细胞的凋亡而且可以抑制软骨细胞合成代谢的作用[16]。热敏灸有促使MMP合成作用,MMP是关节退化的一种指标,MMP可以参与软组织的降解和重建、炎性反应和缺血缺氧损伤等促进软骨基质降解,还可抑制软骨基质的合成。因此降低TNF-α和IL-1β,可减轻关节炎症状,改善膝关节肿胀压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3.2 本研究评价的局限性 ①用Jadad方法评价文献的质量,对热敏灸与不同外用治疗手段和热敏灸与传统灸进行了Meta分析。在纳入的11篇文献中只有4篇文献提及了随机方法,其中2篇随机方法是文献单盲,2篇文献的随机方法是数字随机,其他文献未提及随机方法,故文献的jadad评分均较低。②11篇文献中存在其他疗效评定指标,比如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VAS评分、关节疼痛肿胀个数等评定治标,由于无对比文献或者临床试验数量较少,未进行分析。

3.3 问题与展望 本研究发现,膝骨关节炎临床治疗试验设计普遍较简单,中西医诊断标准不一致,缺少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对治疗结果仍存在争议。在以后的文献分析中,选取更高质量的文献,增加更多疾病的评定治标,才能更客观地系统地进行评价,为热敏灸治疗膝骨关节炎提供最佳证据。

猜你喜欢
骨关节炎软骨有效率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SOX9在SD大鼠胚胎发育髁突软骨与胫骨生长板软骨中的时间表达研究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有关髁突软骨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
骨关节炎患者应保持适量运动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很有效率
“忘穿秋裤”会得骨关节炎吗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