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补血口服液的胃肠道稳定性研究

2022-04-13 06:22彭富全黄若干吴禄祥韦娜林海英蓝晓东
智慧健康 2022年35期
关键词:肠液乙素胃液

彭富全,黄若干,吴禄祥,韦娜,林海英,蓝晓东

广西白云山盈康药业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2

0 引言

九味补血口服液是在经典名方基础上创新改进组方制成,处方由人参、黄芪、绞股蓝、五味子等药材组成,具有益气补血、健脾益胃的功效,对气血两虚之失眠健忘、心悸怔忡、头晕目眩、神疲乏力、短气自汗、纳呆食少等症具有良好治疗效果[1-2]。药理作用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行为密切相关,通过体外模拟胃肠道环境试验,开展九味补血口服液有关主要成分在胃肠道环境下的稳定性研究,本实验在前期通过ACQUITY I-CLASS Plus超高效液相色谱-Xevo G2-XS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美国Waters公司)对九味补血口服液样品溶液中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定性鉴定的基础上,选取其中13个已与对照品的色谱、质谱信息进行比对所确证且相应较高的化合物,采用UPLC-MS方法,通过研究九味补血口服液化学成分在胃肠道环境下的稳定性,为后续药理机制研究奠定物质基础。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SCIEX液质联用系统(美国Sciex),包括ExionLC AD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自动进样器,柱温箱,二元泵和QTRAP Triple Quad5500+质谱,Analyst软件用于数据采集和处理。MS105DU型电子天平(瑞士梅特勒);KQ-250E超声波清洗器(昆山超声);HWS-26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一恒);H1850台式高速离心机(湖南湘仪)。

1.2 试药

九味补血口服液(广西白云山盈康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11222,规格:10mL/支);人参皂苷Rb1(批号:110704-202028)、黄芪甲苷(批号:110781-202118)、五味子醇甲(批号:110857-201815)等对照品均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人参皂苷Rd(批号:5826)、橙皮苷(批号:5836)、柚皮苷(批号:10668)、甘草苷(批号:9654)、甘草酸铵(批号:10845)、橘皮素(批号:10027)、川陈皮素(批号:6082)、五味子乙素(批号:8366)、毛蕊异黄酮(批号:10659)、五味子甲素(批号:7954)等对照品均购自上海诗丹德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胃蛋白酶(猪源,1∶10000,生产批号:C13195129)、胰蛋白酶(猪胰脏,1∶250,生产批号:C13147398)均购于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乙腈、甲酸为色谱纯(美国sigmaaldrich公司),水为超纯化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

2.1 人工胃液的配制

依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配制人工胃液,取稀盐酸16.4mL,加水约800mL与胃蛋白酶10g,摇匀后,加水稀释成1000mL,即得。

2.2 人工肠液的配制

依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配制人工肠液,取磷酸二氢钾6.8g,加水500mL使溶解,用0.l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8;另取胰蛋白酶10g,加水适量使溶解,使两液混合后,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

2.3 人工胃液体外温孵实验

精密量取九味补血口服液10mL加入预温孵 30min(37℃)的90mL人工胃液混合均匀,分别在37℃水浴温孵2、4h(期间不断轻微振摇)后精密量取6mL转入10mL量瓶中,加3mL 0.15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于1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经微孔滤膜过滤,取续滤液进行液质分析。

2.4 人工肠液体外温孵实验

精密量取九味补血口服液10mL加入预温孵 30min(37℃)的90mL人工肠液混合均匀,分别在37℃水浴温孵0h、2h、4h(期间不断轻微振摇)后精密量取6mL转入10mL量瓶中,立即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于1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经微孔滤膜过滤,取滤液进行液质分析。

2.5 UPLC-MS条件

2.5.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Waters HSS T3(2.1mm×100mm,1.8μm),流动相为0.1%甲酸(正离子模式)或水(负离子模式)(A)-乙腈(B),梯度洗脱(0~5min,2%B;5~30min,2%~80%B;30~35min,80%~95%);柱温30℃;流速为0.3mL/min;进样体积为1μL。

2.5.2 质谱条件

离子化方式:电喷雾离子化(ESI+或ESI-模式);多反应离子监测(MRM),全扫描模式(m/z50~1200);离子喷雾电压:-4500V或5500V;离子源压力:15psi;气帘气压力:20psi;干燥气体和雾化气体:氮气。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橙皮苷、柚皮苷、甘草苷、甘草酸铵、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橘皮素、川陈皮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乙素、五味子甲素的检测离子对分别为m/z1107.4→765.5,m/z945.4→621.3,m/z 6 0 9.1 →3 0 1.0,m/z 5 7 9.0 →2 7 1.0,m/z 417.1→2 55.0,m/z 8 21.4 →3 51.1,m/z 8 0 7.4 →6 2 7.3,m/z 2 8 5.0 →2 7 0.0,m/z 3 7 3.0 →3 4 3.1,m/z 4 0 3.1 →3 7 3.1,m/z 4 5 5.1 →4 0 9.2,m/z 4 0 1.1 →3 0 0.0,m/z417.2→316.1。

3 结果

以人工肠液体外温孵实验0h时供试品溶液测定的化合物峰面积作为胃肠道稳定性考察的Ao,Ai分别为人工胃液、人工肠液温孵2h、4h和3h、6h后对应化合物峰面积,按以下公式计算不同时间点各成分的变化率:

Fi=(|Ai-Ao|/Ao)×100%

结果表明,药品中的13种主要成分在人工胃液体外温孵实验中有7种发生了代谢,导致其含有量变化超过30%;而药品中的13种主要成分在人工肠液体外温孵实验中只有1种含量变化超过10%,表明这些化合物在肠液中的稳定性良好,结果见表1、图1-图4所示。

图1 口服液在人工胃液不同温孵时间的TIC 图(正离子模式)(自下而上分别为:胃液0、2、4h)

表1 不同时间点人工胃液、人工肠液的温孵稳定性实验结果

4 讨论

物质基础研究一直是中药研究的难点,文献[12]探索运用电子鼻检测中药材的药性,从而解决中药药效物质难以检测、中西药理论难以相通等难题。本研究是基于UPLC-MS技术同时测定九味补血口服液中多种成分含量,通过研究九味补血口服液代表性化学成分在胃肠道环境下的稳定性,为后续进一步开展药理作用机制研究奠定药效物质基础。经方法摸索,确定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橘皮素、川陈皮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乙素、五味子甲素等7种组分选取正离子模式,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橙皮苷、柚皮苷、甘草苷、甘草酸铵等6种组分选取负离子模式。

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含量在人工胃液中下降最显著,可能与人参皂苷在较强的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生次级苷及苷元有关[13];五味子木脂素类组分具有很强的抗自由基活性,其主要代表成分为五味子醇甲、五味子乙素,并且五味子乙素的抗自由基作用最强[14],但五味子醇甲与五味子乙素、五味子甲素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稳定性相反,表明胃蛋白酶的存在可能使五味子乙素、五味子甲素产生较强的降解,而胰蛋白酶的存在则可能使五味子醇甲产生一定的降解;文献[15]报道川陈皮素和橘皮素的质量浓度和pH值对吸收情况无显著影响,文献[16]报道川陈皮素在大鼠体内产生较多的代谢物,推测胃蛋白酶的存在可能对这2种成分产生较强的降解作用;甘草总黄酮被发现不仅能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和胃液分泌量,还可促进胃黏液分泌,从而表现出显著的抗溃疡药理活性[17],甘草酸铵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显示,高温、高湿、氧化破坏的情况下均不够稳定[18-19],说明甘草酸铵可能并非基于酸与胃蛋白酶作用,而主要是在人工胃液中逐步被氧化所致。中药的代谢研究目前大多基于单体化合物,虽然可以简单快速地阐述其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和途径,但不能真实反映中药复方制剂在多成分下的代谢情况。本研究利用UPLCMS建立了同时测定九味补血口服液13种成分的检测方法,并应用于本品在模拟胃肠道上的稳定性研究,为后续进一步的药理作用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图2 口服液在人工胃液不同温孵时间的TIC 图(负离子模式)(自下而上分别为:胃液0、2、4h)

图3 口服液在人工肠液不同温孵时间的TIC 图(正离子模式)(自下而上分别为:肠液0、3、6h)

图4 口服液在人工肠液不同温孵时间的TIC 图(负离子模式)(自下而上分别为:肠液0、3、6h)

由于口服药物的吸收主要在小肠上皮细胞进行,胃肠道的酸碱物理环境及消化酶作用可能直接影响药物的稳定性,从而间接对药物的吸收产生较大影响。本研究模拟药品在胃肠道上的消化与吸收过程,发现一些组分在人工胃液中存在较大程度的降解或转化,因而本研究对本品的临床应用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人体实际消化过程还存在大量微生物的参与,故还需结合其他研究方法,以更全面地阐明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

猜你喜欢
肠液乙素胃液
灯盏乙素在抑制冠脉搭桥术后静脉桥再狭窄中的应用
灯盏乙素对OX-LDL损伤的RAW264.7细胞中PKC和TNF-α表达的影响
藏药佐太在模拟胃液、肠液中的汞溶出差异
早产儿胃液培养在早发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瘤胃液在牛羊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生长猪空肠液中主要消化酶活性与饲粮养分消化率的相关性研究
三种检测方法在胃液隐血试验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五味子乙素对MDR1介导的人骨肉瘤细胞U-2OS/ADR所致多药耐药性的逆转研究
HPLC法测定三香健脾胶囊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
模拟鸭肠液中消化酶的批次来源与活性贡献对饲料原料消化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