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投资规模将超百万亿

2022-04-15 00:41林楠
支点 2022年2期
关键词:双碳湖北省金融机构

林楠

1月13日,由湖北日报、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办,支点财经联合主办,灯塔财经和天风证券提供支持的2021年(第二届)湖北财经风云榜颁奖盛典暨助力碳中和绿色金融峰会在楚天传媒大厦圆满举行。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特聘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蓝虹,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叶青,分别就绿色金融发表了主旨演讲。

各主办、联合主办、支持单位相关负责人,获奖企业及银行、证券、保险等相关金融机构负责人,业内专家及媒体代表等近百人参加本次活动。

第二届湖北财经风云榜自2021年11月30日启动,经过自荐及举荐申报、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等流程,最终有24家金融机构和企业上榜11大榜单。

中国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中信银行武汉分行等获评2021年度最具影响力金融品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湖北省分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武汉分行等获评2021年度最佳绿色金融机构;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湖北省分公司等获评2021年度最具社会责任金融机构;交通银行湖北省分行、汉口银行等获评2021年度最佳金融服务机构;中国民生银行武汉分行、广发银行武汉分行等获评2021年度最佳风控管理金融机构;中国光大银行武汉分行、招商银行武汉分行等获评2021年度最佳财富管理机构;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湖北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等获评2021年度乡村振兴服务机构;中国人寿财险湖北省分公司、泰康人寿湖北分公司等获评2021年度高端保险品牌机构;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获评2021年度优秀证券公司;良品铺子股份有限公司及卓尔智联集团有限公司获评2021年度优秀上市公司。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液。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全力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共话绿色金融发展,本次颁奖典礼设立主旨演讲及圆桌论坛环节,蓝虹以《绿色金融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主旨演讲,叶青则以《绿色金融如何从理论到实践》为主题进行了分享。

在圆桌论坛环节,武汉新能源研究院对外合作与投融资负责人、湖北省碳中和研究院筹备组负责人马俊,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武汉分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姚芳,中国人寿财险湖北省分公司财产保险部总经理马鑫,天风北京证券承销分公司副总经理王军,分别从学者、银行、保险、证券视角,对金融机构如何全面参与绿色金融,以及绿色金融如何助力武汉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等进行了探讨。

以下为主旨演讲及圆桌论坛精彩观点摘录。

绿色金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机遇方面,初步估算,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未来三十多年所需绿色低碳投资规模应在百万亿元以上,甚至可能达到数百万亿元,这将为绿色金融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对金融机构而言,可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碳金融等创新产品,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减排、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领域,鼓励绿色低碳项目开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流入相关产业,实现依靠市场化手段完成经济低碳绿色转型发展的目标。

同时,我国正处于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开始阶段,各种低碳绿色技术运用正处在门槛期。在规模效应的推动下,其收益率会随着成本不断下降而上涨,最终成为金融机构盈利的来源。

特别是央行为实现“双碳”目标,出台了碳减排专项支持工具,利率为1.75%,比一般的再贷款利率还要低,并发布了更加清晰客观的绿色金融评估指南,扩大了绿色金融评估结果运用场景,为金融机构投资“双碳”目标项目提供了有效激励机制,拓展了绿色金融发展机遇。

挑战方面,主要体现在:一是绿色资金供给严重不足。譬如,2020年我国绿色资金需求增加2.7万亿元,但绿色金融供给增加不到1.9万亿元,资金缺口高达0.8万亿元;二是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危机等环境危机,正在给金融机构带来新型金融风险,甚至有上升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

因此,如何应对气候物理风险、气候转型风险等新型金融风险,成为绿色金融面临的新挑战。

例如,化石能源、水泥、钢铁、垃圾处理、交通运输等传统高碳排放行业信贷规模存量较大,在“双碳”目标压力下,这些行业转型需要的过渡期较长,给银行信贷质量带来一定压力,如何化解这些压力,变压力为机遇,是目前绿色金融的新挑战。

我国早在2016年就着手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绿色金融在我国已有一定发展规模。

在绿色金融产品方面,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14万亿元,同比增长26.5%。

2021年前8个月,我国绿债发行规模超3500亿元,同比增长152%,超过2020年全年发行额。其中,碳中和债券累计发行1800多亿元。

“双碳”目标将推动金融业走向零碳,可利用我们在绿色金融方面的制度优势和經验,借此机会弯道超车,率先建立世界领先的零碳金融体系。

因此,金融要支持零碳科技创新。央行和金融监管当局应实行积极的结构性货币政策,搭建零碳宏观审慎框架,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等。

具体产业方面,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产业均应大力支持。正在国内兴起的碳中和产业园,也值得关注。

主持人提问:本次峰会主题为助力碳中和,在绿色金融方面,在场的金融机构和单位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将做哪些事情?

王军:早在2016年,天风证券就与中央财政大学合作成立了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将绿色金融从学术理论运用到了具体实践中。公司主要帮助地方政府和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用于投资绿色项目。

比如,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10.9亿元“16清新绿色债”,就是我们承销的。

未来,公司希望和各类专家智库及平台合作,寻找更多优质可落地的绿色项目,帮助它们更好地发展。

姚芳:我们主要围绕绿色生产工艺环节,为企业提供绿色融资服务。未来在助力碳中和方面,还有很多事情可做。

以企业的碳资产为例,一般会有三个阶段,即碳资产的形成、持有、交易,可围绕这三个阶段与碳交所等机构合作,提供碳资产的结算、托管、撮合、理财等全生态金融服务。

马鑫:我们一直致力于把绿色金融融入到服务实体经济中,具体到公司所在的保险行业层面,则是针对林业、风电、碳汇等领域开发了系列绿色保险产品。

未来,公司要做的是不断拓宽行业领域,在绿色保险方面释放更多潜能。

马俊:武汉新能源研究院由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建。在绿色金融方面,我们主要负责投融资对接工作,比如举办首届气候投融资高峰论坛、2021中国“双碳”高峰论坛等。

正在筹备中的湖北省碳中和研究院,拟与央企、省属国企以及华中科大团队合作,共建国内一流碳中和智库,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主持人提问:武汉正在加快打造区域金融中心,从绿色金融的切口上,我们可以做什么?

王军:天风证券作为一家总部在武汉的企业,希望能为武汉加快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出更多力。公司会在省市金融局的指导下,扎根湖北及武汉,多举办绿色金融大型活动,多服务绿色企业。

姚芳:公司总部在上海,我们会充分利用沪上金融机构优势助力武汉。武汉市正在加快推进绿色城镇化建设、绿色交通出行体系搭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我们将围绕这三大方向,通过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鑫:我们会向北京总部争取政策,做更多事情。同时,我们也希望有更多对外开放平台可以合作,帮助我们更好地发掘相關绿色企业,做好绿色金融服务。

马俊:我们会充分发挥研究院的智库优势:一是充分发挥技术优势,通过技术创新,驱动碳中和产业发展;二是发挥平台优势,在绿色税收、绿色财政标准上建言献策,让政府相关部门及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与研究院一起形成合力,驱动绿色低碳发展。

猜你喜欢
双碳湖北省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
湖北省今年将建成农村公路1.5万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