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土尔扈特东归250周年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综述*

2022-04-16 23:06艾丽菲热莫明
西部蒙古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新疆师范大学共同体中华民族

艾丽菲热·莫明

(新疆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 乌鲁木齐 830017)

2021年12月19日,由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主办,国家民委新疆师范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拉特蒙古研究学会、新疆师范大学西域文史研究中心协办的“纪念土尔扈特东归250周年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润疆厅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西北民族大学、承德博物馆、河北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新疆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新疆畜牧兽医局、新疆职业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东归博物馆、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等高校、科研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4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提交论文40余篇。

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于12月19日上午举行,由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院长关丙胜教授主持。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马大正研究员、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协调推进司智库处处长刘元如、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党委书记盖金伟教授分别致辞。马大正先生在致辞中指出,从土尔扈特人东归祖国壮举的历史案例中,可深深体悟到文化认同的深邃内涵,及其在促进和推动国家认同上具有的特殊功能。刘元如指出,在土尔扈特东归250周年之时,将这一壮举中中华民族共同体实践加以再发掘和再研究是难能可贵的,也是我们社会发展特别是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所必需的。盖金伟表示,今后学院将“土尔扈特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戍边”等主题凸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壮举作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科发展。

开幕式后,大会进行学术主旨报告。学术主旨报告分为四个阶段,19位专家作了学术汇报。

学术研讨第一阶段主题是“土尔扈特东归精神与相关档案的研究”,共有4位专家发言,由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盖金伟教授主持,新疆大学历史学院孟楠教授进行点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马大正研究员做了题为《土尔扈特人东归250周年祭》的报告,他指出土尔扈特东归壮举所反映的“东归精神”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可以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逐步丰满,但更能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彰显本色;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可以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显现,但在紧要关头、重大事件中,更容易瞬间爆发;中华民族的精神取向,可以从英雄人物、典型代表那里找到答案,但更应在广大群众的普遍行为和社会实践中得到张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吴元丰研究馆员做了题为《喀喇沙尔土尔扈特和硕特满文档案述要》的报告,他介绍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喀喇沙尔土尔扈特、和硕特历史的公文档案的情况和相关史料,阐述了这些史料在体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等方面的历史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阿拉腾奥其尔研究员做了题为《土尔扈特与清朝的关系——以图理琛使团出使为中心》的报告,指出土尔扈特蒙古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140多年期间,与卫拉特蒙古各部、西藏等地的联系从未中断过,特别是跟当时的清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使节往来。清朝政府于康熙、雍正年间曾两次派使团远赴伏尔加河流域,出使土尔扈特,这对1771年的土尔扈特“万里东归”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郭美兰研究馆员在《清嘉庆年间土尔扈特赴藏熬茶与锡伯营图伯特西藏行》的报告中介绍了土尔扈特熬茶活动,指出嘉庆十二年(1807年)三月初七日,土尔扈特熬茶一行由西藏起程,同样由锡伯营总管图伯特一路照料,路经青海返回哈密,而后从哈密返回各自游牧地。可以说,图伯特等西藏行,保证了土尔扈特人熬茶活动的顺利进行。

学术研讨会第二阶段主题是“东归精神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共有5位专家发言,由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孙文杰教授主持,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罗意教授进行点评。承德博物馆副馆长张炜做了题为《土尔扈特东归系列专题展策展感想与思考》的报告,对东归历史主题纪念馆现状做了介绍,就弘扬东归文化的现实意义和推进东归国际文化交流方面提出了思考。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王平教授在《弘扬东归精神,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报告中指出,强化东归历史的研究与普及是弘扬东归精神的必要之举,深入研究新疆历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在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方面可供借鉴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锋晖副教授做了题为《乾隆朝新疆各民族的迁移与交融》的报告,指出西迁、东归、北移的各民族在“戍边屯垦”的军府体系下进行了广泛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中原文化不断传播,儒家思想日益浸润,天山南北安定有序,西北边疆繁荣稳固,清朝由此进入鼎盛时期。另外,新疆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乌·叶尔达做了题为《论策伯克多尔济历史事迹》的报告,详细介绍了土尔扈特东归的功绩、策伯克多尔济进献的礼品、策伯克多尔济带领属民发展经济等历史事迹,探讨了东归精神。新疆和静县东归博物馆副馆长才仁加甫在《近现代东归后裔爱国主义事迹》的报告中,对250年来土尔扈特部与其他兄弟民族一起在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事业中发挥的作用做了分析,对相关典型事迹做了梳理。

学术研讨会第三阶段主题是“土尔扈特的文学与艺术研究”,共有5位专家发言,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杂志社编审道·孟和主持,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地木拉提·奥迈尔教授进行点评。西北民族大学乔丹德尔教授在《回归祖国的先锋队——额济纳土尔扈特及其长调民歌》报告中分析了额济纳土尔扈特民歌的种类、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宝音达教授做了题为《历史事件与艺术情怀的完美结合——浅谈新疆蒙古族当代诗歌中的“东归”情结》的报告,对当代新疆蒙古族诗歌中的“东归”情结做了梳理和分析,认为文学作品给我们展现的不全是历史事实,而是通过美的创造已经被情感化了的历史容貌。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吴华峰教授在《清代西域诗文中的土尔扈特书写》的报告中,指出清代西域诗文反映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蕴含着创作者的民族精神和西域一统的盛世气象,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刘长星副教授做了题为《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成员哈士纶对土尔扈特的考察与研究》的报告,他介绍了哈士纶与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从哈士纶的考察路线与考察活动、考察经历路线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哈士纶对土尔扈特的考察和研究。新疆大学历史学院郭文忠副教授在《清乾隆时期“普氏野马”已有命名“塔奇”考》的报告中,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满文档案为核心史料,对俄国人Poliakov于1881年最早“发现”“普氏野马”一说提出质疑,并对这一命名提出新的设想。对相关文献中体现出的各民族在自然知识、驯养技术、共有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交流交融现象进行了分析。

学术研讨会第四阶段主题是“土尔扈特的历史与档案文献研究”,共有5位专家发言,由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吴华峰教授主持,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施新荣教授进行点评。新疆大学历史学院周轩教授做了题为《重视土尔扈特文物影像研究》的报告,指出东归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归精神有力显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昭示着中华各民族都为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作出过贡献。河北大学历史学院内玛才让博士在《渥巴锡汗临终病案考证》的报告中,利用满文、汉文文献为依据,对渥巴锡汗生平、临终病案中涉及医生的身份、病情症状、病情分析等方面做了系统考证。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孙文杰教授做了题为《清代对东归土尔扈特的管理与认识——以乾隆朝满文寄信档为中心》的报告,他指出近年满文寄信档等稀见史料的刊布,不仅可以丰富伊勒图任事新疆时的多维历史细节,而且亦能纠正与增补传世史料的相关讹误与空白。道·孟和先生在《清代伊犁地区卡伦设置与演变》报告中,指出卡伦是清朝全面控制西域地区,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铁证。他对清代伊犁地区卡伦的设置、演变和地理位置作了详细的考证。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巴·巴图巴雅尔教授做了题为《土尔扈特世系文献考》的报告,对土尔扈特世系文献做了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分析。他认为,新旧土尔扈特各盟旗王公上奏的谱册是按照清朝十年续修一次修谱制度撰写的,表格式世系文献的编撰体例受到了清代表传体例的影响,并探讨了几种世系文献的关系、成书年代和成书次序。

此次学术研讨会闭幕式,由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副书记闫存庭副教授主持,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院长关丙胜教授做了大会总结。关丙胜教授强调,我们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学术上的贡献。

猜你喜欢
新疆师范大学共同体中华民族
新疆师范大学普通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调查研究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喻白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