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阅读为基石 筑学习之路势

2022-04-17 14:11方飞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文阅读教学

方飞

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曾言:“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阅读是利于形成终身学习意识的高效方法,是提升思想境界的便捷途径。

阅读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生理解终身学习理念的前提条件,是获得思想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阅读水平的提升对于语文能力水平的整体提升至关重要。冯梦龙言:“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汲取前人智慧,习得课本以外的几千年文化沉淀下来的精髓,从而在阅读中开阔眼界、提高认知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的阅读活动不应仅限于课后的自主阅读,教材选取的文章也可读性很强,具备了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条件,教师在课堂中通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阅读指导,能够弥补学生自发阅读的盲目性所带来的不足,从而有效结合课堂阅读教学与课后巩固阅读的优势,实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终极目标。

一、营造趣味阅读氛围

兴趣是学习之始,无论哪方面的学习,兴趣都是引導学生学习的“第一要素”。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利于学生良好阅读动机的形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积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和环境,使学生发现阅读的乐趣,从而形成自主阅读的意识,实现阅读的积极作用。

阅读氛围的营造还需根据各阶段的学情特点。比如,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应该注重阅读意识的培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求低年级学生运用朗读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的含义,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而对于中高年级学生而言,其思维发展已到达较深层面,对课文字里行间所透露的深层意义和作者所表达的复杂感情,都能够以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去理解。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特点,有针对性地结合文章主题,创设阅读教学的情境,为学生营造适宜阅读的有趣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保持对阅读的热情。

例如,在《小英雄雨来(节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初读课文、再读课文、细读课文、精读课文”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的侧重点都根据“读”的要求产生变化,而每一环节的阅读情境也需要分开创设。在“再读课文”环节,教师需要学生熟悉并掌握故事情节,仅仅通过朗读、默读等形式无法达到目的,因此,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角色朗读,并体会每一个角色的特点,最后讨论总结故事情节。这样的合作形式能够帮助学生置身于轻松的阅读环境中,对于角色塑造的体会更为熟悉和深刻,从而实现对于文章主题的深刻挖掘。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大部分学生对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于学生而言,课外阅读更具吸引力,这也是帮助学生不受教材束缚、拓展自由阅读空间、形成阅读兴趣的绝佳途径。课外阅读的优势虽然值得推崇,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尤其是现今时代网络飞速发展带来的弊端,学生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造成阅读行为和思想理解上的偏差。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让学生自发形成对阅读内容的筛选标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根据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选取标准,为学生选择具有可行性的阅读目标,使学生能够有所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以内外结合的有效方式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教师可利用教材中为阅读教学专门设立的板块“快乐读书吧”,来帮助学生在基本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之上,挖掘趣味性,从而进行作品的深度阅读。对于同类作品的推荐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适宜的阅读目标,对于阅读内容的选择更有主见。

例如,四年级下册中的《十万个为什么》,教师围绕阅读主题,展开教学设计。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这样问:“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必然见识了大自然的神奇之处,那么请大家结合生活现象,提一些令你好奇的问题吧,然后找一找这本书上有没有你想要的答案!”这样的导入不仅巩固了单元学习的主题,更展现了趣味性和实用性。这样的过程也教会学生如何选择需要的、符合自己兴趣方向的阅读内容,从而实现高效阅读。

三、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例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能够为学生推荐优秀的作品、文章,开展阅读主题活动,为学生的阅读活动增色添彩,但想要实现有效阅读,还需教师积极引导,并向学生传授阅读技巧,避免学生停留在浅显的阅读层面做“无用功”,从而影响阅读能力的提升。

以《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为例,教师应明确诗歌体裁的作品阅读应具备哪些技巧,并将其教授给学生,使学生在阅读其他诗歌时能够“举一反三”,自主阅读。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诗人生平,再要求学生对于诗歌尝试解读;在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上,要求学生分别以“初读解诗意、细读悟情感、精读品意境”不同的阅读方式逐步提高阅读层次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升自主阅读能力。阅读技巧的教学不是理论知识,死记硬背只会适得其反,而通过阅读实践将阅读技巧的运用落实到位,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四、发挥评价机制优势,展现评价的效力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引导地位,要使教师的“引导”发挥真正的作用,变为学生阅读之路的“明灯”,除了“启发式教学”,课堂中的评价机制也具有引导优势,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其运用价值,抓住学生渴望鼓励的心理,发展和完善评价机制,使评价效力能够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观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来梳理文章脉络和结构,以学生的答案为基础,评价后再进行总结,使学生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在自主阅读中获得新的阅读思路,树立阅读信心。在熟悉文章结构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来潮前”、“来潮时”、“来潮后”分成三个学习小组,分别讨论江面的景象,再进行小组汇报。汇报结束后,教师作出具体分析和评价,让学生判断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方式和技巧是否使用恰当,保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收获肯定的同时也接受指正。评价机制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教师对于评价的利用得当,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更不在话下。

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阅读能力的培养占据着语文“听、说、读、写”四大能力培养的重要地位,阅读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探求上升到一定高度,为其在人际交往中的话题参与提供有力保障;阅读能力的发展,也在写作素材积累、写作思路创新等方面,带动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从而将语文四大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以满足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求。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够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奠定基石,铺设学生的学习之路。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