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双减”春风 育“茁壮”苗圃

2022-04-17 08:29陈华忠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2年3期
关键词:习题双减考试

陈华忠

“双减”政策的核心是在保证学生学业质量的前提下,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因此,实现“双减”目标,应在课堂提质、作业优化、课后服务、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地探究,从而推动“双减”真正落地。

一、遵循“高效”,提升课堂质量,让“双减”政策落地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减轻学生负担,关键在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可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更要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功夫在课前。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课前要备“教什么”,备课还要备“怎么教”,深入分析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分析学情、了解学生;制订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科学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同时学校采用“个人主备,个人主讲—集体讨论,形成共识—精品课例,共享教案”的集体备课方式,推广并夯实“主备人主备—备课组群议—主备人修改—教师个性化修改—课后补充与完善”的集体备课基本流程。让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学会了独立备课,在互动中提升,在集备后分享,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为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2.效率在课堂。课堂是每位教师的主战场,同时也是教师传递知识的主要渠道,构建高效的课堂,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成果,提高学校课堂教育效率,用课堂的高效来换取学生的低负担。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与培养素养的主要途径。但是有的课堂教学效率偏低,教学方式缺乏吸引力,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此,要真正落实“双减”政策,学校要重视教学研究,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提高了,所学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就会减少学生到校外培训班“开小灶”的需求。

课堂教学应遵循“高效”原则。要以核心问题为驱动,以“四元五环”教学为支架,让学生去自学、去尝试、去探究、去交流、去解决问题。这样,伴随着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去学会新知。课堂上采取“以核心问题为驱动,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以合作学习引领学生主动探究,以自主學习引领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等方式。这样,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呈现低负高效。

二、遵循“适宜”,优化作业设计,让知识与能力并重

落实“双减”政策,作业设计既要“控量”更要“保质”,遵循“适宜”原则。应针对数学学科的“知识训练点”和“能力训练点”,进行设计作业,做到精准、精练,这样就避免了无效作业、机械训练。教师应在作业设计上用足心思,让作业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拓展智力、培养能力,实现“减负”和“提质”相向而行。

1.针对性。选择习题目的要明确,针对性要强。也就是选择的习题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练在点子上。要集中地、强烈地、有效地体现习题意图,训练的程度和作业数量也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之后,就针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竖式进行计算,掌握计算方法,还要理解为什么这样算的道理。

2.趣味性。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什么学生看电视、玩游戏可以几个小时不嫌累?因为他们感兴趣呀,兴趣是内在的动力。小学数学通常反复训练,机械重复,造成许多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若学生对待数学作业也能像玩游戏、看电视那样兴趣盎然,那么,学生完成作业也会变得积极主动。为此,为了激发学生对作业题的兴趣,就应该在作业题的“趣”字上做文章。

3.层次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设计作业题时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精心设计有层次性的习题,让每一层次的作业都建立在相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超市”型习题:A类为基本题,紧扣当天所学的内容,主要目的是用来巩固新知;B类是基础题,针对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布置的,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C类是发展题,这种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针对基础好的学生设计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在“习题超市”里,学生可自主选择类型,也可以各种类型自由搭配,做到因人而异,各取所需。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给他们“弹性权”,实现“人人能训练、人人能成功”,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4.多样性。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单调、呆板的作业题,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淡化学习积极性,使注意力分散。因此,习题形式要多样,使学生的兴奋中枢受到不断刺激,活跃思维,提高训练效率。在题型结构上应注意多样性,如采用填空、判断、选择、组合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思维品质。还应注意学生口头练与笔头练,以及纸上训练与操作实践训练;但操作题不是为了动手而动手,而是通过动手操作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发展思维。

5.应用性。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标的引领下,设计课堂习题时,应当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学情等方面,要考虑练习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之后,教师可布置一份生活作业,让学生做一回小小画家,和父母一起合作,以自己家为起点,学校为终点,画出简易图,标注东西南北和距离,向全班学生介绍你是如何从家来到学校的?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协作能力,又帮助学生建立方向感,还加强了亲子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三、遵循“多样”,丰富课后服务,让全面与特长同行

学校逐步推出“完成作业+兴趣小组活动”模式,在“双减”背景下,学校的课后服务有两大任务,一是教师应辅导学生及时完成课后作业,二是组织学生参加兴趣小组活动。课后服务并非是一种补课行为,应是“辅导作业+课外活动”模式。在学生完成课后作业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

1.科学布置,采取分類辅导。即对学困生采取了“低起点、小步走、快反馈”的措施,以满足他们的成功感,消除恐惧心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中等生可采取“基本技能着手、半扶半放”的措施,布置一些与例题相近或稍有提高的以技能性、能力性为主的作业题,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对优等生我们采取了“高起点、快节奏、一放到底”的措施,布置一些以综合性、探究性、拓展性作业为主,以发挥学生学习中的智慧与能力,满足他们不断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

2.精心安排,组织学生活动。课后开展活动应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来安排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个性化活动。

学校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一些专长人员到校,开设兴趣小组课程,培养学生兴趣与特长。还可以采用走出去的方式,到“植物园”“农场”等参观、实践活动,拓展服务形式,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也增长学生见识。同时,学校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和学校的各种活动资源,如学校图书馆、阅览室、书法室、舞蹈室、科技室、实验室、体育馆等资源或场所,开展文体、艺术、科技等各种有益活动,既可减轻家庭负担,又可有效监控兴趣小组活动,还可以拓展资源效益,有助于开展各种活动。而且我们还积极推行中心校管理和“名校+”模式,通过“优质学校+薄弱学校”“优质学校+几所薄弱学校”等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增值,让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覆盖到每一所学校与每一个学生。

因此,课后服务可以针对学困生进行补缺补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也可以针对学生爱好与特长,开展一些兴趣小组活动,教师需要精心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乐趣,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四、遵循“多元”,建立评价体系,让自信与个性共存

在“双减”背景下,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不设纸笔考试,那么,应怎样检测、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呢?我们可以采取三个纬度进行评价。一是在平时学习中,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训练,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二是在学科口试闯关中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三是开展动手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

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如何检测、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呢?我们可以依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特点,采用笔试、口试和实际操作等不同形式相互结合的办法,科学地检测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及个性特长的发展情况。

1.笔试与口试相结合。改进笔试:试题形式分“单项测试”和“综合考试”两种,综合考试每学期举行两次(期中与期末)。综合考试既注重双基训练,又要突出能力考查。笔试可采取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增加口试:结合平时教学过程,数学科可增加口算、说意义、答过程、讲算理、提条件、补问题等方式进行口试。

2.单项考试与综合考试相结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每学期除了期中期末两次综合考试外,平时可根据教材的要求与教学实际需要,针对学生的各种能力与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单项考试,单项考试应由执教老师合理调档,科学设置,使学生乐于参加,避免造成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现象。

3.书面考试与动手操作相结合。在考试形式上,应根据学科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操作测试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特别是科学、数学等学科更应做好动手操作测试。

对于学生的学业评价,我们应改变过去一张试卷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做法,逐渐探讨对学生学业评价的新方式,促进多元评价体系的形成。

1.变注重“甄别选拔”为强调“促进发展”。落实“双减”政策,评价的功能也发生着根本性变化,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应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的情况,并通过分析研究,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2.变注重结果为关注过程。评价应侧重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综合素质,而不是通过学习所获得的学习结果,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即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主要看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了什么知识,捕捉了什么信息,掌握了什么技能,运用了什么方法,获得了什么经验,有了什么创新欲望。

3.变过去“单一化”为主体的“多元化”。要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的多元化评价,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从而改变教师单一评价学生的现象。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潜能,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的方式,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不仅要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

4.变单一的“量化评定”为多样化“综合评定”。如果采用单一的量化评定的方式,不但不能反映综合性学习的本质,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压抑学生个性发展的丰富性。因此,对学生的学业评价,由单一的“量化评定”转变为多样化的“综合评定”。做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减”是手段,“增”才是目的,“减负增效”永远在路上,我们要继续实施好“双减”政策,在实施“双减”的路上不断探究,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习题双减考试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你考试焦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