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从未走远

2022-04-17 03:32
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 2022年3期
关键词:下井救援队小妹妹

几十年来,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不断放射出夺目的光芒,照亮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如今,在我们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追随雷锋的脚步,续写着一个个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救人不留名的小雷锋

某日,深圳宝安区海滨中学老师收到了一封感谢信,寻找一位乐于助人的男孩。于是,全校开启“搜索模式”,寻找这位做好事后不留名的少年。这封信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位同学又做了什么呢?

来信人叫李硕华,他讲述了自己从宁波到深圳宝安出差时,发生的惊心动魄的一幕——

前段时间,李硕华出差到深圳宝安。经过海滨中学门口时,被一辆电单车撞倒在地,裤子刮破了,小腿部也被蹭掉一大块皮,顿时流血不止,骑车人见状弃车就跑……

李硕华强忍疼痛追过去,可由于背包太重、腿疼得厉害,看到前面有一个穿着校服的孩子,就把包猛地往他怀里一塞,说了句:“帮我拿一下,马上回来取。”

李硕华追了一小段路,不仅不见了骑车人的影子,还因为运动过度导致心绞痛老毛病发作,一时间四肢无力、呼吸困难,只能拖着受伤的腿一瘸一拐地返回到孩子身边,一屁股坐在人行道旁的大树下,说不出话来。

孩子看到他情况紧急,一边询问伤势是否要紧,一边弯腰查看了他流血的小腿,问他要不要打急救电话并报警查路边监控。

李硕华说不出话,只能无力地摇了摇头,吃力地指了指自己的包,示意孩子帮他打开。孩子很快明白了他的意思,打开包找到了包里的速效救心丸,并打开药瓶盖给他喂药,还拧开水瓶给他喝水。30秒钟后,李硕华终于感到心绞痛逐渐缓解。

缓过气后他与救命恩人聊了几句,得知对方是海滨中学初三学生。但追问具体班级及姓名时,该学生却只是笑了笑不肯说。

回宁波后,李硕华迫不及待地写下这封感谢信并寄出。

之后,这封寄往“教务处”的信几经辗转,最后交到了校长方炯球的手上。

“现在,学校已经没有教务处,才被大家留意到。”方炯球回忆说,他拿到信之后,很为孩子们的正能量感动,并迅速发了个朋友圈希望找到事件主人公,没想到很快就得到了全校师生的接力寻找。

“我们也在班上询问了数次,但他一直没说。”初三11班班主任黄园园笑着说,“为此,我们给学生和家长们留言,请大家如知道线索,务必及时告知。”

而一直将此事独自藏在心里的张其铭也逐渐感觉到压力。“感觉我越不说,大家越发为这件事忙碌且花费精力。”当晚,张其铭首先告诉妈妈,希望能按照学校通知,自己跟班主任和级主任打电话沟通一些事情。

妈妈知道以后,为孩子的举动感到骄傲和自豪。她说:“在家里,我们也一直很重视家风的教育,希望他首先是个懂礼貌、对人友好、善良、真诚的孩子。”

张其铭回忆事情的经过,与李硕华在信中的描述无异。唯一不同的是,作为15岁的“少年”,面对一位“陌生叔叔”的求助请求,他坦言内心刚开始有点害怕:“他突然把一个包递给我,让我保管,我第一反应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看到他受伤流血后,我就没再犹豫。”

对于深圳少年张其铭来说帮助他人只是举手之劳,但对于被救助的李先生来说却是救命之恩,为这位乐于助人的深圳男孩点赞,为我们的“小雷锋”点赞!

下井六次救人的小雷锋

寒冷冬夜,三岁小女孩在玩耍中坠入20米的深井,救援人员被30厘米的井口所阻拦,这可怎么办?十四岁少年主动请缨:“我来!”

女儿不见了。

赵先生懵了,女儿晴晴几分钟前还在旁边玩。她才3岁,能跑哪去呢?他四处寻找,都杳无音讯。

突然,附近院子里传来一阵哭声。是晴晴的声音!循着声音搜寻,终于确定声音源于一口废弃机井。

原来,晴晴在玩耍时不慎掉入井里。这口井深度约20米,内径却只有30厘米,井内还漆黑缺氧。晴晴正在撕心裂肺地呼喊:“爸爸,爸爸,你在哪儿?”

赵先生连忙安抚女儿,他整颗心都被揪着,崩溃到跪坐在地上。

救援人员赶到现场时发现:晴晴的头朝上,身体被卡在距井口16米处,小腿已经没入水中。情况非常危急,必须马上进行营救。

他们制定了3个救援方案。

1.自救

把绳索打成结放到井里,让晴晴自救。这是当下最简单的方法。可她才3岁,根本无法进行操作。

2.挖掘

让挖掘机在井边开挖,挖到一定深度,在井壁上凿一个洞进行援救。可事发场地很狭窄,4台挖掘机就差不多挤满了整个场地。而且井太深,工程量过大,恐怕年幼的晴晴支撑不了那么久。这个方案不理想。

3.使用“竖井救援器”

致命的是,在场的救援队都没有这个设备。经多方联系,寻得设备,可距离事发地太远,要4個小时的路程。多拖延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显然,此方案也行不通。救援工作一度陷入困境。

井底,晴晴的哭声越来越微弱。井旁,晴晴的父母哭晕无数次。他们请求救援人员让其下井,但身材不允许。救援人员和志愿者纷纷主动请缨,奈何都不符合条件。井口只有30厘米宽,大部分成年人的肩宽,都大于30厘米。

就在陷入僵局时,斑马救援队队员王庆军说:“可以让我儿子王泯燃试试。”

话音刚落,他打电话给妻子。妻子马上带着儿子驱车十几公里赶到现场。当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寒风刺骨。王泯燃赶到后,救援人员迅速对他进行测量。全部条件都符合!

唯独救援队队长紧锁眉头,他问王泯燃:“你多少岁了?”

王泯燃脱口而出:“我17岁了。”他妈妈拍他肩膀说:“你14岁啊。”是的,他说谎了。事后谈及为何谎报年龄,他表示:“我怕自己年龄太小不能下井。”

救援人员犹豫了。这口井深邃漆黑,里面缺氧,还冰冷刺骨。王泯燃很瘦小,但于窄井而言,刚够容身。所以他只能穿一件单薄秋衣进入。最主要的是,救援难度太大,需要“倒挂”。

“倒挂”,是头脚颠倒,悬在空中倒立。

突然让毫无救援经验的孩子倒挂下去,无法预料会发生什么。再者,不能让一个孩子去救另一个孩子。此时,晴晴的哭声已经十分微弱。听着晴晴断断续续的哭声,王泯燃再三要求:“让我试试吧。”

救援队队长向王泯燃父母征求意见:“你们同不同意让他下井?”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同意。”

经过再三商讨,队长批准王泯燃下井。在此之前,救援队员对他进行突击培训,确保营救顺利进行。晴晴父亲本已经哭晕过去,一听到找到下井人选时,他反复强调:“一定要确保这位少年的生命安全。”

可实际情况,远比想象的还更困难。

第1次下井。

刚下到两米处,王泯燃大声呼叫救援人员拉他上去。因为身体倒立后,血液涌入头部,使他感到头晕。他稍作休息,准备第2次下井。

这一次下得更深一些,可又被井内管壁阻碍,失败了。

王泯燃母亲说:“两次下井特别不容易,他衣服挂到井壁下不去,上衣和手都磨破了。”

第3次下井。

就在距离晴晴五米左右的地方,王泯燃再次被卡住。救援人员把他拉上来,不断叮嘱他:“记住,有问题就要赶紧呼救。”眼前危急的处境,大家不禁担忧:瘦小又倔强的男孩身体是否还能支撑?井底弱小无助的晴晴怎样了?

第4次下井。

这次下得更深一些,王泯燃距离晴晴仅有2米距离了。可因放置井中的氧气管过长,他只好再次返回地面。就在准备上去时,晴晴跟他说:“哥哥,你别走。哥哥,你别走。”

王泯燃赶紧呼唤她:“小妹妹你别怕,哥哥马上来救你了,哥哥向你保证。”

这时,他更加坚定要救出晴晴的决心。顾不了手上和肩膀上的伤,他要进行第5次下井。下井过程中,他几次调整身体姿态。最终因井内空间太过狭窄,又一次以失败告终。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从傍晚到深夜,大家神情变得凝重。

王泯燃妈妈急了,开始为儿子担心了起来。她想知道儿子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还能不能继续。但她不敢上前,怕影響儿子的情绪。王泯燃依然没有放弃,他承诺:我一定要把小妹妹救上来!

第6次下井。

这一次,他在井里待的时间格外长。他示意救援人员把自己放深一点。“再深一点,再下降一点,再下一点点。”救援人员为此捏了一把汗,他们深知,即使是有救援经验的人,也不能保证成功。

空间受限,加上多次下井,王泯燃很有可能会因体力不支而被冻僵。过了好一会儿,井里毫无动静,地面的人却感觉过了一个世纪。

突然,井里传来信号:往上拉。

王泯燃上来了。人们往井口张望,可没看到晴晴。医生让他快去吸氧。他妈妈拿着羽绒服帮他穿上,可他不肯穿。

他说:“万一没绑好,我还要下去。” 救援人员要为他解开身上的绳索,他也拒绝,他说:“如果小妹妹上不来,我还要再次下去。”他放心不下,一遍遍在心里反复确认。“我把小妹妹系紧了吧?我把小妹妹绑好了吧?”直至井边传来掌声和欢呼声。

晴晴被拉上来了!

一口窄小的废井。一个天寒地冻的深夜。一场惊心动魄的营救。见证了一位勇敢无畏的少年,也见证了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雷锋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雷锋精神却历久弥新。新时代的少年们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雷锋精神”,谱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猜你喜欢
下井救援队小妹妹
找井盖
捉迷藏
捉迷藏
捉迷藏
捉迷藏
小月亮
采煤机的下井与使用维护采煤机的下井与使用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