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022-04-18 18:30陈燕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小学美术核心素养

摘 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实践的核心目标就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小学美术学科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审美性等特征,在小学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美术课程对学生的各项能力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对观察、理解、审美、鉴赏、实践、创新等能力均有所提升,遵循着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基于此,文章主要对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进行了分析,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10-0007-03

引  言

小学生性格开朗活泼,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们喜欢色彩绚丽的世界。很多学生从小就喜欢拿着彩笔绘画、涂鸦。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出丰富多样的、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能给学生带来极大乐趣的教学内容,采用当下教育领域中新兴的教学手段,贴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将学生的学情、兴趣、特点等,与教学内容相融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改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审美能力及艺术素养,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整体性。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理念影响较深,习惯性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枯燥、沉闷的气氛,容易导致学生对美术学习丧失兴趣。在多数情况下,学生以模仿为主,思维受到一定的限制,缺乏对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堂上难以发挥出真实水平[1]。实际上,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喜欢课堂上活跃的气氛和互动环节,而美术学科是一门趣味性强、互动性强、内容丰富的学科,本应受到小学生的喜爱。然而,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部分教师只是简单提问,教学模式缺乏创意,无法满足当前美术教学的互动要求,导致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行为散漫、思想懈怠,难以全心投入学习,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难以提升。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作为美术教师应当积极改变当前教学现状,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上不断推陈出新,提炼小学美术教材中蕴含核心素养的内容,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及艺术审美能力[2]。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倾向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思维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对美术学习产生畏难心理。但是,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成为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小学美术教师通过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教学展示,为学生提供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使美術学科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通过多渠道、多途径来拓展教学资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艺术素养等得到大幅度提升。

此外,教师应提供更多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的机会,通过观察事物、欣赏艺术作品并结合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在活动中思考和实践,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爱。这样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美术技巧和方法,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色彩、线条、构图、搭配、手工制作等方面的知识,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认识到核心素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意义[3]。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一)创新教学理念,坚持“以生为本”原则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认知水平等,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能够给学生带来新鲜感,让他们感觉到课堂上也是可以自由变换的,打造一个开放式的、充满趣味性的美术课堂。

在教学模式更新换代后,教师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彰显出作品的独特风格,带有较强的主题色彩和设计感。同时,教师也要善于总结和评价,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新思路,科学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提高对美术的认知度。实际生活离不开艺术之美,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应当将生活元素引入美术课堂,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将所观察到的景象与人物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对自己喜欢的人物、景象、事物展开一系列想象,并表述出自己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哪里、受到怎样的启发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提倡因材施教,提升学习质量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对美术有不同的理解。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同时要想办法减小学生之间的差异。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这样的分层能够有效地实施针对性教学。采取这样的分层设计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学习能力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此外,教师还可以设定一个冲刺目标,就是在达成目标后,如果学生充满兴趣,可以继续冲刺,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无论学生完成哪个目标,教师都要给予他们鼓励和认可,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这样的学习能够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并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例如,在“对称的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第三层次目标设定为“引导学生了解常见的对称物品及对称图形的制作步骤,自主完成美术作品”,这一目标需要制作清晰完整的图形;将第二层次目标设定为“让学生进行色彩搭配,通过色彩来完成对印,并要求学生给对印后的肌理效果增添图形设计”;将第一层次目标设定为“启发学生把图形对称的创作手法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从日常生活中筛选出一些可以制作对称图形的素材”,如废弃的物品、布料、树叶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教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将这些素材变成精致的美术作品。学习“对称图形”后,学生还可以将废弃纸箱制作成对称物品,再进行涂鸦,或强化肌理效果,使作品更立体、更有质感。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意性思维,打造优质的美术教学课堂。

(三)引入生活教学,提高鉴赏能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可以说,生活才是获取知识的大课堂,其中蕴含着数不尽的知识宝藏。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学会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美,从生活中获取更多的创作灵感,激发美术思维,开阔视野,提升艺术素养。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思路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而是要融入生活实践,在生活中学习和总结,丰富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认知,加深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理解,通过观察生活中不同的景象、人物、事物等加强体验感,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创新能力,用手中的画笔来诠释对艺术的理解,绘制出具有独特风格的美术作品。我们记忆深刻的一件事、一个人、一处风景,其实都相当于一个画面。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一瞬间的画面来绘制出深入人心的图画,由动态转变为静态,运用美术方法和技巧绘制出带有“人情味”的画面。

在教学“走进春天”这节课时,教师不能将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上,应当带领学生走向户外、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奔跑,观察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吸取大自然给予的精华,让学生树立起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当学生在认真观察、动手绘画时,教师可以在一旁观看。当学生完成初步绘画后,教师要先进行客观点评,再进入正式的教学。例如,在户外观察树木,树木的绘画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呢?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并将从PPT中看到的树木和记忆中的树木与实际生活中的树木进行对比,发现不同之处,这样才能将树木描绘得更加灵动、有生命力。生活中的画面与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对比,通过实地观察,可以发现树上藏着的昆虫、树叶上的水滴、雨后潮湿的土壤等多种景象,给予学生更多的创作灵感。美术更多讲究的是细节,抓住细节,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美术的理解,就能够绘制出优秀的作品。

(四)优化图像识读,提高美术素养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和文化理解。其中,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到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也是学生形成美术欣赏、构成美术概念的关键。在以往的传统美术教学中,由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落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以讲授美术理论知识、美术绘画技巧及方法等内容为主,对学生艺术素养、视觉感官等方面的培养不太重视,这就使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感知图像等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缺乏对艺术的洞察力,也不利于图像识读能力的培養。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融入全新的思想和方法,优化美术教学,找到正确、科学的图像识读的培养方法,采用互动问答、自由讨论等形式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和辨别,对教学方法及技术手段进行创新,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读图能力等方面的指导。

例如,在让学生欣赏《步辇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布局进行观察,画面上一共展现了13个人物,准确判断人物的身份,进行对比分析。人物中身份地位最高的就是在画面右侧坐着步辇的唐太宗,身边跟着九名侍女,体现了唐太宗的高贵身份和威严气势。然后,教师让学生观看画面左侧三个人物,思考一下他们分别有怎样的身份或地位?学生不仅可以从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服饰的颜色进行分析。通过对人物形象的了解,抓住细节之处进一步观察分析,再联系画面整体,延伸到当时的历史背景,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人物身份。在此过程中,美术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或点拨,让学生能够参与讨论、相互交流沟通,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因此,在小学美术图像识读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观看的方式,从整体到布局,再由布局联系整体,形成对比,让学生观察画面中的不同之处,使学生更精准地抓住人物形象特点,对画面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从细节中入手,善于在观察中思考,拓展学生的美术思维和知识视野,从而提升学生的视觉辨别能力、读图能力,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教学的重头戏。教师要大胆创新,推出全新的理念、策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美术技巧和方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张强荣.核心素养本位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22):163-164.

张一波.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途径[J].教育界,2021(11):64-65.

付玉娟.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体验式教学研究[J].新课程,2021(09):75.

作者简介:陈燕(1981.8-),女,福建武夷山人,任教于福建省武夷山市百花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小学美术核心素养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