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2022-04-19 14:01张经纬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村庄村民干部

张经纬

2021年完成的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次换届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基层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总体而言,这次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取得了比较圆满的结果。但是,由于基层选民人数众多,情况复杂,还有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利益交织等因素存在,该项工作仍有许多亟待改进之处。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以便为以后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能够更加圆满地高质量完成,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村“两委”干部年龄、学历结构需优化,综合能力素质需提升

一是村“两委”干部年龄结构相对偏大。农村地区发展水平整体落后于城市,农民谋生、致富手段和途径相对较少。农村青壮年通过外出学习、务工、创业等方式大量流入城市,有的落户城市,导致农村老龄化、空心化问题比较突出,尤以偏远山区农村更为明显。有些村庄不只是缺乏年轻人,连老年人都已不多,存在自然消亡的可能。年龄结构老化所带来的问题将是一连串的,直接影响到农村工作与现代手段、最新理念的接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农村呼唤更多年轻血液和有创新思维的人融入,以及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接续奋斗。

二是村“两委”干部学历结构整体偏低。一方面,村“两委”干部中老干部人数众多,学历普遍较低;另一方面,年轻干部也有部分存在学历偏低的情况。虽然农村许多问题的解决和事业的推动不能单靠一纸文凭,但不可否认的是,受过正规教育的人,经过实践磨炼,无疑具有更开阔的眼界、更缜密的思维、更强的能力、更广的人脉。村干部文化素质整体偏低,对全面深刻理解和执行党在新时代的执政方针和惠农强农政策,无疑是一个短板。

三是新当选的干部综合能力素质亟须提升。有些新任村党支部书记(以下简称村支书)和“两委”干部长期在城市从事不同类型的工作,农村工作经验相对缺乏;有些干部没有负责过党建工作,对基层党建知识和业务还不熟悉。还有个别村支书思维比较僵化,工作手段比较单一,民主意识相对薄弱,缺乏将办实事与争取更多村民支持进行融合的能力。

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讲,还是由于村“两委”工作岗位待遇低,造成乡村留守青年少、优秀青年更少,从而导致年轻干部储备不足,可选择人才范围严重受限。这与巩固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所需的人才要求,尚有不小的距离。

(二)极个别村“两委”干部人数超过规定职数

一是为协调被合并村各方利益的需要。本次村“两委”换届前,有个别乡镇进行了部分村庄合并工作。由于村庄初并,村民之间磨合需要时间,特别是人数较少的村,大概率会在“两委”选举中没有一个代表。如果这部分人中没有代表进“两委”班子,就有可能会发生不利于换届選举的事情。所以,为保证村民利益都能得到较好体现,对部分合并村的各方代表尽量兼顾,组成“两委”新班子,但这样一来也导致了新班子人数超编。二是为推进“一肩挑”顺利实现的需要。今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一个重头戏就是实现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由同一人担任,简称“一肩挑”。极个别村庄选情比较复杂,既有传统派系影响,也有现实利益考量。村支书和村主任原来由两人担任,从形式上讲,有一定的制衡性,现在变成“一肩挑”,党政财文大权系于一身,其对选情的震荡和对选后的担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为保证平稳换届,乡镇以对新村支书“扶上马,送一程”为由,出现让超龄村支书转岗在村“两委”继续任职,也导致了新班子超编问题。

从我们调研思考的角度看,超职数的核心问题,往浅了说是平衡各方矛盾,往深里说实质就是农村派系矛盾、家族势力问题。

(三)个别村选民参与“两委”换届积极性较低

调研发现,多数村民参与选举热情较高,显示了村民民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但也存在部分村“两委”选举时,村民民主参选意识较弱的现象。一是由于个别村“两委”选举与村民个人利益关联度低。一方面,乡村大量人员在外求学、务工等,村“两委”谁人当选对他们没有实质的影响,故而不愿回来参与选举;另一方面,一些村民并未感受到换届对自身生活带来实际影响,又没有派系、利益等因素的纠缠,所以没有参与选举的动力和热情。二是由于个别村民对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认识不足。一方面,一些村民囿于文化水平、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意识不到民主参选、依法参选的重要性,村民全家的选票由一人意志决定;另一方面,由于人情世故、宗派势力、利益冲突等影响,个别村民选举时重人情、轻人选,选谁投谁不是基于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而是侧重人情世故,甚至于为表达不满,仍要私下相互拆台,比如大量弃权等。即便程序合法合规,部分村民仍有不满。

(四)村(社区)“两委”干部性别比例失调

全市村(社区)“两委”换届实现了班子成员中至少有1名女性干部的工作要求。但是调研发现,村(社区)“两委”干部性别比例仍畸轻畸重。一是村“两委”女性干部比例低。由于农村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乡风民俗,削弱了部分女性参政议政的民主意识;由于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等原因,导致一些乡村女性本身缺乏参政议政的意愿和能力;留守家中的一些妇女承担较重的家务、农活,导致参与村务管理的精力不足。二是社区“两委”男性干部奇缺。囿于不良社会观念的影响,认为男性当社区干部是没本事的表现。就传统社会观念而言,男性往往被寄予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责任,社区干部待遇较低,无法达到这个目的。

二、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问题解决思路

(一)平时做好人才储备,合理规划村庄合并

这次村(社区)“两委”换届后成立的新班子,任期将从三年延长至五年。一方面给新班子更多的时间做出一些实事;另一方面,也为上级党组织发现、选拔、储备、锻炼后备人才提供了更为充足的时间。这次换届选举过程中,有的地方平时疏于后备力量建设,导致优秀人选相对匮乏,给换届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必须将储备人才工作做在平时。

有些村庄因为客观原因出现老龄化和空心化的现象,甚至有的村庄正在面临自然消亡。像这种情况是比较难以选拔出符合条件的优秀“两委”干部的。因此,上级党委、政府应当进行实地调研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合理规划村庄合并事宜,壮大村庄基本盘,增加候选人基数,为选出优秀的“两委”干部提供可能。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岗位吸引力度

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和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平衡,致使农村地区出现“两委”干部中女性干部缺乏的现象,而社区“两委”干部中则男性干部比较少。普通群众有些缺乏民主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没有意识到基层民主选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感觉影响不到自身权益,缺乏参与的热情。面对这些问题一定要加强平时的教育宣传。要采取多种形式,通俗易懂地给群众进行宣传教育,逐步扭转社会认识。同时,为了解决人才不足问题,应当合理对村(社区)“两委”干部的待遇进行适时提高,疏通他们的流通渠道,使“两委”干部的职位增强吸引力,吸引更多人才参与到基层建设上来。

(三)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创新工作手段

村(社区)“两委”干部每日都在面对一线群众,处理具体事务。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所以,不断完善对村(社区)“两委”干部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势在必行。尤其是“四议两公开”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对提高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增强群众凝聚力,打造廉洁基层组织,增强群众认同感等方面尤其重要。随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步伐加快,基层治理面临的问题也会不断变化,配套制度建设与完善也应与时俱进。

当前科技水平发展迅速,村(社区)工作也应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网络在换届选举过程中的作用。例如,针对在外地打工的群众,相关选举通知事项可由工作群进行告知,营造换届选举的网络氛围,使他们身在外地依然能够参与其中。选举时,也可以进行网络在线直播,使外地的选民能够实时参与投票,而且能够对换届过程进行监督。

(作者单位:中共安阳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村庄村民干部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初 春
村庄在哪里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