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二十四节气教育在幼儿园的实践

2022-04-20 02:16唐丽群
学生之友 2022年1期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小班幼儿园

唐丽群

摘要:二十四节气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笔者基于广西的气候特点,通过预设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从课程开展的主要五个方面出发,在小班进行实践,让幼儿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节气、认识节气。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幼儿园;小班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发明的一种科学的时间制度,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最初的二十四节气源于农业生产,主要指导人们进行农业活动。随着历史和时代的发展,二十四节气也衍生出许多的民俗文化,如养生文化、祭祀文化等,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了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幼儿园开展“二十四节气”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还能让幼儿在節气体验活动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因此,基于广西的自然环境以及气候特点,结合幼儿园的教育资源,笔者在小班进行了二十四节气教育的实践。

一、小班节气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程目标

目标是课程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指导纲要》的目标要求,包含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三个维度。

首先,认知方面:幼儿知道所学节气的名称;初步了解所学节气的气候特点、传统民俗文化及含义;初步了解跟节气相对应的养生美食和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初步了解节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从而顺应节气生活。

其次,能力方面:能用语言、绘画等方式对节气的特征进行表征;能在教师和成人的引导下感知自然环境的变化;能在教师和成人的引导和帮助下对环境变化进行探究;能跟家长一起制作节气养生美食和养生小游戏。

最后,情感态度方面,乐意参与节气活动;喜欢亲近大自然,感知周边自然环境随着节气的轮回而转换。

(二)课程内容

小班节气活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1.对节气的名称、民俗等传统文化的学习

幼儿通过集体活动、绘本阅读、听典故故事的形式对此类知识进行学习,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基本知识。

2.对自然环境的感知体验

在自然环境中观察感知节气轮转的气候变化、植物的生长变化。

3.对民俗游戏的体验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将节气文化、习俗融入游戏中,利用家园共育,让幼儿与家长在实际体验和潜移默化中感受节气文化,使幼儿对节气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让家长切身体验节气文化的魅力。

二、课程的开展

(一)充分利用环境

节气与自然联系紧密,所以在开展节气活动时,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感受大自然的变化,充分发挥幼儿园以及校外自然环境的作用。

如:在开展的立春节气时,家长带幼儿踏青,寻找春天的足迹,感受春季来临的变化;开展春分活动时,教师带幼儿在雨中感受春雨落在雨衣上的声音,寻找草丛里的小动物,树上的花;清明、谷雨前后,带幼儿在植物角进行播种种植,观察植物的生长,并做好植物生长记录;感受独特的气候特点“南风天”。

除此以外,利用墙面,将幼儿关于节气现象的绘画表征以及其他相关手工作品进行展示;教师也根据节气的开展进度,及时更换墙面关于节气主题的环境布置。对于墙面的布置须选用符合节气特点的物品,如秋天的节气选用树叶、树枝、菊花、麦穗等进行布置装饰,让幼儿直观的感知春天节气的气候特点。

在区域环境中,投放材料以实现在节气方面幼儿的个别化体验。如:设置节气主题角,根据节气投放节气绘本,投放与节气相符的水果、植物、农作物等。还可提供手工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节气手工制作。

(二)组织多样民俗游戏

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都有相关的的民俗游戏,例如:立春“抢春”、“鞭春牛”“迎春”,春分“竖蛋”,立夏“斗蛋”,秋分“放风筝”等,有的民俗游戏蕴含着人们的美好祝愿,有的民俗游戏能让人锻炼身体。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游戏背后的含义已经遥远,但幼儿在参与民俗游戏的过程中,能体验到民俗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

(三)学习农谚、古诗

几千年来,从事农耕的人们根据经验,总结出了非常多的节气农谚。由于广西的气候特点与黄河流域一带存在差别,所以我们的农谚有着我们的地域特色。如:“立春打霜百日旱”“立春冷,春天暖”“立秋响雷,谷子歉收,立冬响雷,冻死耕牛”。

古诗有贺知章《咏柳》、徐铉《七绝》、杜牧《清明》等等。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选择通俗易通、韵律强的古诗和农谚,让幼儿在感受语言韵律美的同时,初步了解气候、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四)制作品尝节气美食

幼儿对好吃、好玩的兴趣都是很大的,所以除了民俗游戏以外,各个节气好吃的美食也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传统的节气美食,广西的节气美食还非常具有地域特色。如:清明时节,食用“五彩糯米饭”、“粉蒸肉”、“清明糕”、“艾糍粑”等,冬至时节吃汤圆、粽子,立春时节吃春卷、春饼,大暑时节,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的绿豆粥,也是降暑美味。

幼儿与家长顺应节气,在制作美食、品尝美食的过程中,既提高了他们的自主性、自信心和自理能力,也促进了亲子关系的发展,对节气的认知也更全面。

(五)注重家园合作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所以在开展节气活动过程中,利用好家庭资源,为节气活动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如:日常工作中积极向家长宣传班级开展的节气活动,包括活动内容、幼儿表现、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等,帮助家长了解节气活动。幼儿园关于开展节气的公众号不定时的对家长进行推送,让家长了解活动的意义。在制作节气美食活动中,例如:冰激凌、饺子、春饼等,动员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感受春雨请家长帮忙准备吹风机、水枪、雨衣等。

三、结语

如何更好地将二十四节气教育渗透进幼儿的家庭和幼儿园生活,需要教师结合当今时代特点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寻找适当的切入点,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文化和自然知识,从而让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真正的认同与自豪!

参考文献:

[1]吴勇真 郭莉莉,浅谈“二十四节气”在幼儿园大班的应用[J],科技文汇,2017(391):125—127.

[2]龙晓添,多样的风土,共享的时序:广西二十四节气文化[J],民间文化论坛,2017(1):13—20.

[3]周红,二十四节气民俗文化特征[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5(3):145—147.

猜你喜欢
二十四节气小班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