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激发学习兴趣的实践及反思

2022-04-21 20:07赵毓君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课堂学习激发兴趣小学数学

赵毓君

【摘要】古今中外的大家都说过,兴趣对学习有重要的意义。在数学课堂的教与学活动中,如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数学的自信心呢?通过不断的课堂实践及反思发现:一、化静为动,有机融合,调动兴趣;二、对比梳理,反思提升,回归兴趣;三、创设机会,学以致用,增长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生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让数学课堂事半功倍。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激发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乐之”就是要保持学习兴趣。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位前人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数学课程标准中》写到:通過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方面获得发展。这些无不说明着兴趣对数学学习的重要。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也是学生学习质量产生的主阵地。教师的课堂教学只有引起学生产生兴趣时,学生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激起学生的思维,真正开动脑筋去探索研究新知识。所谓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好数学的前提。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进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呢?

一、化静为动,有机融合,调动兴趣

数学这门学课的抽象性决定了它有一定的枯燥感,在数学课上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不拘一格地敲开学生学数学的智慧之门。低年级的学生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形成,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形成强大的推动力,积极探索新知,适时增加游戏。儿歌恰好能满足这个需求。

如一年级学习“左右”时,老师用儿歌调动全体学生来做动作:伸出你的左手摆一摆,伸出你的右手转一转,找到你的左肩拍一拍,找到你的右肩耸一耸,抬起你的左脚跺一跺,跨出你的右脚点一点,左看看,右瞧瞧,扭一扭腰儿坐下来。当遇到“左右的相对性”这一难点,教师请一部分同学听指令做动作,找另一部分做这些同学的镜子,请下面的小裁判评判谁对谁错,并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说出发现,从而引导小结出规律。这样一来,枯燥的概念不再乏味,因此,把单调的数学知识游戏化时调动学生投入学习的好方法。

又如三年级“年月日”一课中,教师通过分类让学生知道了一年的12个月分为三类,大月、小月、特殊月分别包含哪几个月,这些月份分别是多少天。可是由于太多太零碎,不好记忆,往往让学生混淆失误,失去了学习的原动力。此时,教师引入顺口溜拍手歌帮助学生记忆,再次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并适时教授拳头法记忆,让学生一边活动一边掌握知识。

化静为动,让游戏、儿歌、小组活动等与课堂有机结合,既让课堂充满活力,又让学生的兴趣充盈,对数学产生向往之心,一举多得。

二、对比梳理,反思提升,回归兴趣

随着年级的上升,数学知识储备不够多,很多学生觉得数学越来越抽象,渐渐地学习数学的动力没有那么足,成绩也是差强人意。这时,学生往往由于习得性无助,越来越没有自信,也对成绩的下滑无能为力,容易破罐子破摔。此时,及时的查缺补漏、对比梳理就会给寻干涸的思维久旱的甘露。

如在五年级“小数除法”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计算知识技能掌握不达标,概念理解也是一团乱麻,这个单元的知识点繁多而交错,学生觉得非常难以逾越,失去信心,亟需点拨。此时,这个单元的复习与整理显得尤为关键。在单元复习课的设计中,首先是回顾小数除法计算的依据——根据商不变性质,把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来计算。接着回顾小数除法怎么算——一看二移三点四算,让学生充分地说分别具体表示怎么样的步骤。继而在学生练习的纠错过程中,提炼出务必要关注易错的“用0占位”和“小数点的位置”。利用同一组题目小结小数除法的商有可能是有限小数,也有可能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中有的是循环小数,有的是不循环小数。我们永远无法把无限不循环小数写完,即便是有限小数生活实际中也有可能不需要精确到小数后n位,这时,商的近似数就产生了。我们求近似值,需要多算一位,并使用四舍五入法。特殊情况如表示价格时只需要两位小数,而租房租车等实际问题又需要去位或进一地取整。如图一,只有把知识连成串、结成网,学生才能够更容易拨开云雾,见到光明,恍然大悟后学习兴趣才会回归。

又如五年级“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概念非常多,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分开课时讲授新课时,学生还比较容易接受,可是当题目出现两个或以上的概念交叉着的时候,学生就发憷了,失去了兴趣。这时,教师需要及时引导学生梳理,传授分类的思想方法。这三组概念是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的。在整除算式中描述互相依存的因数和倍数,它们的取值范围如图二。按是否是2的倍数分为偶数和奇数两类,按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1、质数、合数三类,如图三。适时的梳理和对比,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查缺补漏,学生在这梳理的过程中重拾自信,对学习有自信才会更有兴趣投入其中。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又如六年级比、除法、分数容易混为一谈,用表格比较法,就可以很好的解除困扰。三者的相同点是,三者都是表示两个数相除。不同点是各部分的名称不同,通过表格法对比,如图四,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三者的关系和区别。

只有教师给予手脚架,查缺补漏、对比梳理,让学生找到了一条反思提升之路,一步一步往下走,感到有法可寻,尝到成功的喜悦,慢慢回归自信心,才会有学习数学的更长远的兴趣。

三、创设机会,学以致用,增长兴趣

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创设机会,让学生自主地寻求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是对学生能力的考验。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让课本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达到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和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看似很乏味很枯燥,但若能与实际生活相整合教学,学生能够学得更主动,并且学以致用,体会到目标达成的愉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如四年级“多边形的认识”单元中,讲完“三角形的内角和”“四边形的内角和”,老师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小组合作互相带动找出规律,完成课本69页第四题,图五。

学生很快就猜想出“随着边数的增多,内角和180°的倍数也逐一增多”,可是光有猜想不行,还得验证,验证的过程中學生就遇到了比较大的困难——根据课本上虚线的提示,要将多边形拆分,可是按什么原则拆分才能保证多边形的面积不重复不遗漏呢?在不停地尝试、不断地发现错误后,学生发现必须从同一个顶点出发,向其余的每个顶点分别画一条分割线,这样就能准确地分割多边形,并且成功地证明之前猜想的结论。不要小看这一句结论,前前后后可是花费了半个多小时的激烈讨论。当这句话慢慢地提炼出来,大家从开始的懵懂、烦躁,变得如释重负。同时解决难题、化繁为简令学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信心倍增。学数学变得有意思了,学生就更有兴趣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让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感受自己的智力,体会到创造的愉快,才能激发学生高昂、持久的兴趣。

又如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单元中课本37页第九题的教学尝试。

在练习八的练习讲解中,第九题学生笔算出能装6盒多。根据题目实际情况,需要去尾,能装6盒。但有同学立即提出质疑——真的能装6盒么?教师马上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生有的画大纸箱的草图,有的描茶叶盒的线,有的标数据,忙得不亦乐乎,纷纷得出结论——实际只能装5盒。这时,下课铃响起来了。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并找寻合适的方法去探究,也得出了结论。但纸上谈兵真正触及到事情的真相了吗?老师觉得不要吝啬时间,留有遗憾,果断给学生布置任务,动手制作模具,真正地拼搭一下,验证刚才的结论。课下,学生们一直带着问题动手操作研究,直到晚上,在学习群里才有学生拼搭出“能装6盒”的照片。学生还说明:这是理想状态下的图,中空可能会导致放不稳。学生这股钻研的劲头值得点赞。在“得出初步结论——推翻自己的结论——形成新的结论”过程中,学生研究的脚步迈出得更稳了,这种持之以恒不正是学习最需要的浓厚兴趣带来的么?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是啊,课堂上合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及积极性,使得学习效率大幅提升,增强了自信心,更大胆地投入数学学习,从而实现了高效教与学、深度教与学的目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12册[M].北京:卢江,2014

[2]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12册[M].北京:卢江,20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课堂学习激发兴趣小学数学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