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墨 惜缘 惜年华

2022-04-22 22:37刘建华
现代艺术 2022年4期
关键词:二王唐人书法

刘建华

号虚静堂主,四川内江人。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师从蜀中名家舒炯先生。现任四川飞亚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遂宁市大英县人大常委、川英书画院副院长。书法作品多次入展国内各大书画展览。

书法是文字艺术,是人心灵外化的一种形式,是一种通过实践而物化了的心理活动。书法与国人生活关系密切,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书法可以窥见一个人的心灵和内心世界,可以研究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和文化精神。故哲学家熊秉明认为:“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

学习书法,是我儿时的梦想,然天资愚钝,始终未入奥堂。1995年我与黄宗壤先生相识,得见其演示南宫笔势,知集古字之要,夜不能寐,自此确立方向,定下目标,从汉碑始转而入“二王”以求妙法。然为生计所迫,十年未敢提笔,故荒废多年。后于北京偶遇北兰亭张旭光先生,临洛神赋十三行参加央视名师点评,得到全国楷书大家卢中南先生赞许,得拙句自嘲:“少年懵懂念钟张,未入二王仿元章。东施不觉春秋过,空留俗气把神伤。繁华盛景曾追忆,百家争鸣各登场。醉来南柯为一梦,不为恋花羡蜂忙。”

学习书法迈不开“二王”,其潇散简远悠游自在的风神、俊逸多姿爽健流便的势态、超逸绝尘意于形外的韵致,既承汉魏之朴茂高古,又开创流美潇散之雅韵,故有右军“力屈万夫、韵高千古”之誉,开创了书法历程的一座高峰。故后之学书大成者,皆以其为宗。平日习书常以南宫、“欧、虞”追二王之法,但更喜五代杨少师,其代表作《韭花帖》用笔和缓,不同于《兰亭序》的轻快巧丽,笔画的气息更加质朴沉着。在结体上,欹侧取态、奇中寓险、险中见奇、独出机杼。在用墨上尽力使墨气沉入纸下,充分吸收。章法布局上清朗宽绰,直追魏晋之简淡潇散,达乎自然。从书法意趣的追求来看,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唐人喜写楷书,宋人爱作行草。杨凝式处在唐完结而宋未开启的这样一个时间段内,早年师法欧阳询、颜真卿、怀素和柳公权,再上溯“二王”,取众家精髓而又不被任何一家圈禁,于不期然中走出了唐人书法的境界而开创一片天地,身后又开启了宋代尚意书法的先河,并影响后世的赵孟頫和董其昌,故黄庭坚盛赞曰:“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得识舒炯先生于1998年,至今已过二十余年。先生儒雅大度,学贯中西,他以汉隶六朝碑版进入魏晋风骨的精神取法,舍形取神,领悟到了书法性情而与生命的价值,无论雄强北碑还是翰札手卷,恢宏巨著亦或精巧尺幅,于碑帖间转换自如且元气涌溢,并对传统儒释道的贯通,实得书道之妙。炯翁常云,“夫书者,一艺耳,旨在传情,古之圣哲,以斯证道而已”,该论与孙过庭所言“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若合一契,道明了书法艺術天人合一、技道一体的本质特征。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心若静,必能在浩若烟海的法帖中找到解脱之法,无高下,去毁誉,则吾之所归矣,聊作拙句以述怀:在世修行众生法,于书临习百千家。千秋文墨如隙过,惜墨惜缘惜年华。

猜你喜欢
二王唐人书法
书法
唐人路上 花瓣飘香
书法
书法欣赏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拓二王帖》(下册)
德州立天唐人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投资收益分析
秦淮“二王”往事录
揭秘共和国首张A级悬赏通缉令始末
诗书画苑
唐人神股价腰斩波及股权质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