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民间玩具老虎耷拉的艺术特性与再设计

2022-04-22 02:13田志伟仓诗建
今古文创 2022年16期
关键词:创新设计民俗文化

田志伟 仓诗建

【摘要】 从天津民间节令玩具老虎耷拉的发展进程出发,深入分析玩具的艺术特性,深化对民间玩具老虎耷拉再设计的思考,旨在探索天津民间节令玩具发展的创新设计思路,提升其知名度与影响力。通过对老虎耷拉的发展概况进行梳理,深入分析玩具的艺术特色,结合对相关文献的总结,提炼出老虎耷拉的再设计方向。天津民间节令玩具老虎耷拉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周期,积累了深厚的民间文化,逐步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通过对老虎耷拉的发展概况与艺术特性深入挖掘和梳理,将民间传统玩具与现代人的生活需求结合,制定出一套更加适合老虎耷拉的再设计途径。

【关键词】 节令玩具;老虎耷拉;艺术特性;民俗文化;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6-0065-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6.021

玩具,也就是人们用来“玩”的器具,在民间一般俗称为“耍货”。我国传统玩具历史悠久,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十三道:“杭州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四时玩具……”至此,“玩具”一词方才始见,并长期沿用至今。玩具也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同时又是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向往美好生活的缩影。中国传统玩具按用途特点分可以分为节令玩具、观赏玩具、音响玩具、益智玩具、健身玩具、实用玩具、其他玩具等七大类别,其中节令玩具主要是特指在某些传统节日中的应时性玩具,一般带有较强的时间性,与民俗活动紧密联系,同时是民俗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学者也开始重视传统民间玩具的发展和研究,例如金玉洁等人深入分析了中国玩具行业以及民间玩具的现状,提出我国民间玩具再设计研究的基本思路[1];苏亚萍以中国传统玩具风车在现代环境研究为视角,探讨如何用巧妙的设计把传统玩具与生活环境、当代环境艺术相结合,把中华文化元素更好地传承下去[2];林谋望认为多数玩具满足娱乐的功能,但缺少情感交互、文化传播、品牌意识等差异化硬核竞争力,主张传统民族玩具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将民族育儿智慧的结晶、玩物尚志的精神、实践类手工作坊体验融入现代玩具设计之中[3]。然而这些学者对中国传统民间玩具的创新设计理论内容有所提及,针对具体实践没有详细的论述,基于此以天津传统玩具老虎耷拉为例,试图深化民间传统玩具在当代发展的创新思考,以期对天津民间传统玩具的传承发展有所助益。

一、老虎耷拉的發展概况

天津古代因漕运活动而逐渐兴起,由于最初的百姓来自全国各地,形成了五方杂处之局,所以天津民间娱乐文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象[4]。天津的老虎耷拉作为民间传统玩具中较为流行的一种,如图1,属于节令玩具。它不仅是玩具的一部分,也是很多人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同时又是天津端午节文化和传统习俗的应时之物,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

老虎耷拉是一个用零碎布头手工缝制的民俗装饰玩具。将缝制好的老虎、粽子、扫帚、簸箕、葫芦、辣椒、蟾蜍、壁虎等形状的荷包,用细红线穿连起来,加上尾部的小穗子装饰,通常有一尺多长,每一个小荷包均饱含艺术特色。因最上方是一只布老虎,故称为“老虎耷拉”。每逢端午节,家中老人将手缝的老虎耷拉系挂在孩子的衣领后面,寓意平安吉祥。因此,端午节佩挂老虎耷拉也成为天津人心中的“老例儿”,可见老虎耷拉在天津端午民俗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

老虎耷拉挂在孩子身上尽管是个不起眼的小玩意儿,可是其历史根源却源远流长。东汉时期,在五月五日,儿童手臂、胳膊、胸前,或蚊帐、摇篮等处都会系上消灾祈福的五彩丝线或绒线,名曰:“长命缕”。民间以为青、红、白、黑四色象征东、南、西、北四方,黄色象征中央,于端午节系此五彩丝线,可以免除瘟病,使人长寿健康。东汉时期的“长命缕”又名“避兵缯”,在百姓心中也寄托了躲避战祸、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

到了宋代,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人们对节令玩具精细化的追求,在北方地区出现“彩丝系虎”。端午之前家中妇女提前用田间采来的各种花草染好五色线编结成为各种形状的“符”,如菱形、方形、三角形、虎头形、粽子形等,往这些“符”中塞满艾叶,串在一起,戴在钗头上,或系在小孩的肩上。百姓认为将制作好的彩丝系虎佩戴在身上满七天,便可不受蚊虫叮咬,驱灾辟邪。

明清时期,天津在端午节节令玩具的制作已经有了大的改变,装饰形式也有了变化。小老虎是用蚕茧壳包黄绸画上老虎花纹制成,在装饰上添加葫芦、蛇、蟾蜍、蝎子、剪刀、笤帚、簸箕、蒜头、粽子和香囊等荷包,用红色绳子串联。因此串儿饰品打头的是兽中之王老虎,因此天津百姓将其命名为老虎耷拉。

老虎耷拉陪伴了天津卫一代又一代孩童的成长。但伴随社会高速发展和人类认知水平的提高,传统的老虎耷拉的设计形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人的审美水平,并且当下市场上的玩具趣味性、可玩性较强,材质也更加安全环保以及舒适,具有高科技的特点[1],而老虎耷拉作为节令玩具还停留在手工艺阶段,对于新材料和工艺也没有广泛利用,观赏有余但脱离了玩具的基本属性——娱乐性,所以在如今的玩具市场中,老虎耷拉经受不住智能玩具的冲击。现如今每到端午节前夕鲜少在天津的大街小巷看到售卖老虎耷拉的身影。基于此,深入分析老虎耷拉的艺术特色,深化对老虎耷拉创新设计的思考,并提出具体发展策略,以期对天津民间传统玩具传承发展有所助益。

二、艺术特性分析

(一)对比强烈的鲜艳色彩

天津“老虎耷拉”在色彩上选用鲜艳且对比强烈的色彩[5]。首先,在天津传统民俗文化中认为高饱和色彩大红大绿是吉利的表现。其次,老虎耷拉主要为儿童制作,色彩上也选择儿童喜欢的鲜艳色彩。最后一点也是较为关键的,老虎耷拉来源于民间,现实生活中的百姓长期处于劳动的状态,平时接触到的也是简单的生产工具,生活较为单调,因此百姓对于鲜艳颜色有着巨大的激情和追求。在配色方案上也是从生活的自然界中获取灵感,提取大自然中强烈对比的颜色运用到老虎耷拉的设计中。例如红花绿叶的颜色组合,鲜艳的颜色与大自然相互配合使其具有浓厚的自然气息。老虎耷拉是天津地区端午节民俗文化的重要产物,同时也担负着烘托整个端午节的节日气氛的重要角色,所以天津地区的传统手艺人通常选择饱和度较高,面积较大的色彩为主加以装饰。在制作的过程中首先运用颜色纯度极高的布料塑造老虎耷拉的整体造型,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一个巨大的冲击,同时具有吸引人注意力的效果。在色彩选择上,如红色、黄色、绿色等。他们还会搭配一些中间色,使色彩的整体效果有强烈对比和柔和色调兼具的调和效果,具有一定调和统一的美感。这样的颜色搭配方法承载了劳动人民丰富的艺术创造才能,同时也是手艺人从古至今长期实践形成的智慧结晶。而老虎耷拉大胆张扬的颜色搭配方法构建出天津地区独特的装饰风格,所制造出来的玩具有着鲜艳夺目的美术效果,因此受到了天津百姓的广泛欢迎。

(二)方便可取的生活材料

天津地处海河五大支流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的汇流处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称。天津市距北京市120公里,是中国拱卫京畿的要地和大门。天津市良好的地理位置为本土民间玩具的材料创造了更多选择的空间[4]。老虎耷拉在制作的过程中往往从日常生活中取材,采用生活中妇女做针线时剩下的碎布材、彩色丝线、艾草等。所用材料大部分都来自生活和自然,通过简单的加工工艺,就能成为玩具。因此老虎耷拉凸显天津地方特点,有浓厚的自然气息,展示出来天津人民的淳朴和善良。老虎耷拉是民间艺人手工打造的玩具,在制作的过程中注重材料传递出的手感,也在乎使用者的心理感受。在制作工艺上能够充分表达所利用材料的特点,经过巧妙的设计,设计出赏心悦目的玩具。

(三)简单质朴的玩具造型

老虎耷拉用布材料作为外壳,进行形状塑造的软雕塑,内部用艾草和棉花填充,表面装饰有布贴花、刺绣等。在一条长长的绒线最上方悬挂着老虎,中央则挂了五个小毒虫,分别是蝎子、蜘蛛、蜈蚣、蛇以及金蟾,最下端则会悬挂粽子、笤帚、簸箕等小装饰品。现实物象中的森林之王通过民间艺人们的巧妙设计后,在外形上显得憨态可掬、虎虎生威,如图2。正是这种稚拙可亲、天真烂漫的老虎造型,满足了当时稚童的审美心理与艺术鉴赏水平。老虎耷拉的整体造型是对老虎、粽子、扫帚、簸箕、葫芦、辣椒、蟾蜍、壁虎等物质的一种再现,具有比较强的写实性,但是老虎耷拉的造型并不完全以这种具象的自然物质为基础,而只是把它当作情感输出的物质媒介。当这种物化性的自然形象,通过在民间艺术家的思想中进行意象性流动,然后反映在作品上就构成了由意境和情感融合而创造出的新物象形态。这种物象形式让人感觉简单质朴。老虎耷拉的艺术造型自由豪放、形式简练概括,动作活泼夸张。老虎耷拉凝聚了我国劳动人民在劳动生产中的丰富经验和天然淳朴的艺术风格,并与传统宫廷玩具的矫揉造作、精美绝伦有着鲜明的差异。

(四)消灾祈福的美好寓意

老虎耷拉作为天津端午节特有的玩具,同时有着某些象征性的意义,包括驱邪纳祥等。由于芒种过后,气候逐渐转暖,各种蚊虫也开始大量滋生,同时某些容易引起瘟疫的流行性病毒开始大量传播,对抵抗力较低的婴幼儿造成许多身体疾病。因此,在古代时就把五月称为“恶月”,要防“五毒”,即蛇、蝎、蜈蚣、壁虎和蟾蜍等五种害虫。天津卫就在农历五月初五的这一天将老虎耷拉系在孩子的身上,来驱邪避害,保护孩子健康平安。老虎耷拉儿选用的几样动物和物件儿也都颇有讲究,除了老虎,蛇、蝎、蟾蜍等都是“五毒”,意在以毒攻毒。笤帚、簸箕等消灾驱尘,剪刀能剪除邪灾;葫芦取谐音“福禄”,也是装载灵丹妙药的器物,如图3;粽子更是时令吃食,为端午节的象征。加之这几样的颜色凑在一起,赤橙黄绿,五颜六色,赏心悦目,美不胜收。集美好寓意和漂亮裝饰于一体,老虎耷拉的荷包内加入了艾草,清香扑鼻,孩子们挂一串老虎耷拉在户外玩耍时可以起到驱除蚊虫的功效,可谓民俗与科学防疫的有机结合。

三、老虎耷拉的再设计

通过对传统民间玩具老虎耷拉的艺术特色分析与研究,结合现代社会大众对于玩具的喜好选择,把传统民间老虎耷拉玩具设计成趣味性、创新性、功能性兼具的产品,使其不仅仅作为一个静态的玩具,在保留天津特色的元素和工艺的同时,设计出更符合现代人审美的产品。

(一)传统与新技术的融合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儿童玩具的种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我国的传统玩具外,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儿童智能玩具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给传统玩具的造成了巨大冲击。传统节令玩具老虎耷拉大部分都是以装饰观赏性存在,玩具的互动性较弱,并且消费者对玩具的兴趣不会持续很长时间。若是可以合理运用高科技手段实现玩具的语音识别、智能交互等性能,增强玩具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在实现“玩”的同时,探索玩具的教育功能,寓教于乐,也就是使孩子在玩玩具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教育。老虎耷拉首先必须是好玩的,才能够吸引孩子们;其次必须具有教化意义,才能成为好的玩具,才能使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站稳脚跟。

(二)主题与形式的丰富

传统老虎耷拉的主题主要以端午节和五毒元素为主,每串老虎耷拉的整体造型相似度较高,款式趋同。造型和款式的单一很难刺激儿童对民间玩具的兴趣和消费者的购买欲,同时也无法满足当下年轻人追求的潮流文化。为了设计出更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民间玩具,在老虎耷拉的创新设计中可以保留中国传统玩具的色调,选用红、黄、蓝、绿等鲜艳色调,刺激孩子们的感官,这也有助于孩子们对颜色的认识。在玩具形式上,可以借鉴潮流玩具中的盲盒形式。在老虎耷拉中保留传统元素同时,丰富老虎耷拉造型以及元素特征,以盲盒的形式面向市场。增加使用者内心的不确定性,迎合消费者猎奇的心理,并且结合不同节日主题推出新款老虎耷拉盲盒。例如在国庆节可以在老虎耷拉的原有基础上增加红色文化的元素,强调爱国主义精神;在儿童节可以将老虎耷拉与热门的动漫IP联名,在设计上强调趣味性;在情人节老虎耷拉的设计主题可以围绕浪漫、甜蜜为主,烘托节日的气氛。

(三)实用性与趣味性共存

儿童玩具实用性的根本就是要看这款玩具是否促进了儿童感官发展、社会技巧、手眼协调能力、刺激想象力等。老虎耷拉作为一种静态的民间节令玩具,在创新设计过程中注重产品实用性,同时也要考虑到老虎耷拉时间指向性较强,只是在端午节期间使用频率较高的情况,过了端午节,老虎耷拉就逐渐消失在大众的生活中。基于此,探索并丰富玩具的功能及其存在形式,将老虎耷拉的实用性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弥补其时间指向性的不足。例如在老虎耷拉挂饰中间增加小挂历,满足人们日常查看日期的需求,延长玩具的使用时间,增强玩具在生活中的实用性。或者将老虎耷拉与智能产品相连接,在儿童观赏玩具的同时,播放古诗儿歌等,有助于低年龄段儿童的身心发展。通过改变玩具的串联形式,结合老虎耷拉的布老虎、葫芦、辣椒、簸箕等小荷包设计成隔断挂帘,将传统民间玩具中的元素与日常生活用品有机结合,提升老虎耷拉在大众心目中的认可度。民间玩具应以新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中,不仅将传统的造物观念、蕴含的吉祥文化运用到民间玩具的创作中,更应该注重现代人的生活需求,这样有助于民间传统玩具的长远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老虎耷拉作为一种节令玩具,它的存在是天津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代表,历史源远流长。老虎耷拉的造型、材料、色彩和文化共同展现了天津民间艺术家卓越的审美水平。本文通过探讨老虎耷拉的发展概况,深入挖掘其色彩、造型、材质、寓意等艺术特色,提出民间玩具老虎耷拉在当今再设计的新道路,对推动天津民俗民间玩具的传承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

[1]金玉洁,钟赛梵,李珂,肖功政.中国民间玩具创新设计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1,50(03):33-36.

[2]苏亚萍.基于中国传统玩具风车的再设计[J].戏剧之家,2020,(08):110-111.

[3]林谋旺.民族玩具的时尚化设计[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8):190-191+194.

[4]张妍,京艳.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J].包装工程,2018,39(18):73-77.

[5]范晓丽.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民间玩具的发展对策研究[J].美与时代(上),2020,(09):35-36.

猜你喜欢
创新设计民俗文化
地域民俗文化类展览的实践与思考——以“客风古韵——河源客家民俗展”为例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城市化进程中的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对策分析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戏剧舞台灯光艺术创新分析
创新设计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家用水汽治疗仪的设计与实现
园林道路设计创新应用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