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无聊的研究:什么人最无聊

2022-04-22 02:31
新传奇 2022年13期
关键词:性格外向蒂尔冥想

面对乏味的工作、糟糕的交通以及繁琐的家务,我们会经常感到很无聊。究竟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无聊”?一个人有哪些表现会让别人认为“无聊”?这些表现又是如何影响我们对“无聊的人”的看法?

生活中许多人都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趣的人,然而无聊的人却似乎无处不在。他们也许会一讲起故事便滔滔不绝,抑或是不停地给你分享个人的“冒险”经历。

在一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调查了一个人有哪些表现会让别人觉得“无聊”,以及这些表现如何影响了我们对“无聊的人”的看法。

谁是“最无聊”的人

研究人员设计了5项实验,让超过500名受访者对他们印象中最典型的无聊的特征、爱好和工作进行排序。

实验显示,数据分析师、会计、税务及保险从业人员、清洁工和银行从业者被列为最无聊的职业人群,而睡觉、宗教活动、看电视、观察动物和做数学题则被列为最无聊的业余爱好。当被问及无聊的人有哪些典型的特征时,受访者提到了没有兴趣爱好、缺乏幽默感、没主见和爱抱怨等特点。

研究团队还发现,被贴上“无聊”的标签可能会对一个人的人际关系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一个人身上有关无聊的标签越典型,那么在他人眼里這个人就越无聊,可能会在人际交往中遭受不公对待。

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的心理学家范蒂尔堡对此评价:“对一个人的看法确实可以改变,但问题在于,人们甚至可能不愿意花时间与那些有着‘无聊工作和爱好的人交流,而是选择避开他们。那些‘无聊的人根本没有机会纠正人们的看法,难以打破这些负面的刻板印象。”

范蒂尔堡说:“我本来预想的是,人们会觉得会计师的工作是枯燥乏味的,但也会认为他们的工作效率很高,能够出色地完成税务工作。实际上,银行家和会计师等人群的能力非常出色,而且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或许我们应当打破刻板印象,不要把他们简单归为‘无聊的人,否则他们可能会为此感到难过。”

此外,该研究还统计出人们认为最令人兴奋的5种工作:艺术表演、科学研究员、新闻记者、保健专业医生和教师。

两大因素催生无聊感

坐在安静的学术报告厅里,有人聚精会神,有人却昏昏欲睡,为何会这样?究竟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无聊”?

无聊感的产生主要归咎于两个因素:外部刺激不足和自身调节能力偏弱。

由于渴望外部刺激,性格外向的人更容易陷于无聊中。英国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的汉斯·艾森克指出,性格外向的人需要持续变化的刺激,才能达到最佳的唤醒水平,否则无聊感就油然而生。

尽管性格外向的人通常需要更多的外部刺激,但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却各不相同。爱好广泛且富有创造力的人,就不容易陷入无聊的泥淖。如果内心世界不充实,自身调节能力又弱,再多的外部刺激和新鲜感也会转瞬即逝。

在极端情况下,如果个体不知道找乐子,被无意义感包围,就会产生一种更复杂的无聊感。而当个体出于现实考虑或迫于其他压力,放弃了至关重要的生活目标和梦想,无聊感也会随之产生。

通过“内观”来对抗无聊

无聊感各有不同,治疗无聊的方法也多种多样。美国西佛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家沃丹洛维奇指出,如果一个人的业余时间总是被无聊感占据,他就应该尝试培养新的兴趣爱好,或者学习一些新的技能。他说:“通过自我训练,你会发现周围的世界其实很丰富多彩。只要用心去体会和发现周围的美,就不会感到无聊。”

充分认识自我和周边环境是内观的关键。内观是人感知和关注当前的状态,源于东方哲学中的打坐冥想,要求练习者缓慢放松,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吐纳和肢体感觉,并让思绪天马行空般穿行于脑海。内观训练可以帮训练者提高注意力,走出情绪的漩涡,从而减少无聊感的产生。心理学家称,在接受为期10天的内观训练后,冥想的初学者与没有接受训练的人相比,工作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都明显改善。此外,前者的发呆情况和抑郁症也逐渐消失了。

(《环球科学》等)

猜你喜欢
性格外向蒂尔冥想
银河便利店
《冥想》
冥想
冥想
什么是存在感
冥想
莫泊桑短篇小说
裸婚总统帕蒂尔
裸婚总统帕蒂尔
性格新说:内向者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