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种子经营管理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2-04-24 07:03李淑梅王付娟雷振山
农技服务 2022年3期
关键词:管理学种业立德

刘 娟, 陆 云, 李淑梅, 王付娟, 雷振山, 季 新*

(1.信阳农林学院 农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2.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特别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工作高度重视,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等[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因此,在高校专业课教学中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能够将专业知识能力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而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如何挖掘所授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能围绕这些元素巧妙地开展课程内容教学。信阳农林学院在开展《种子经营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坚持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思政目标,以专业知识为主线,挖掘课程内容思政元素,把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程教学中,受到学生的积极反响。因此,以信阳农林学院《种子经营管理学》课程为例,分析该课程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总结实施该课程思政教育的主要做法,为高校类似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一定借鉴。

1 种子经营管理学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3]。种业竞争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种业人才的竞争[4]。种业人才对保障我国农作物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新形势下种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与种子产业发展趋势、种业需求特征相吻合,培养懂“种子研发、营销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本科人才。

种子经营管理学是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研究种子市场营销和管理活动规律的新兴学科。其以商品学、市场学、经济学、营销学、心理学、管理学和农产品贸易学等为理论基础,是涉及种子生物学、种子生产学、种子检验学、种子加工与贮藏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5]。种子经营管理学科的发展是种子商品化高度发展的产物,课程主要包括种子商品和市场、种子营销、种子企业管理以及种子行政管理执法等四大部分内容[6]。种子经营和管理是种子工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种子的质量、种子市场的良性发展及种子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基于新农科人才培养理念,在种子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通过课程思政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对提升本专业的育人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课程思政理念下种子经营管理学的教学实践

2.1 课程大纲中体现思政理念

在课程大纲中,思政理念体现在种子经营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中。知识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种子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力目标: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种子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具备从事作物种子经营与管理的专业技能;素质目标:增强振兴民族种业的责任心、使命感和依法治种观念。通过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引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三农情怀、社会责任感、时代担当的应用型、复合型现代种业人才。

2.2 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是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重要载体。在课程思政教学育人目标的引领下,从种子经营管理学课程内容的角度出发,分析与挖掘其中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知识点相结合(表1),从而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思政效果,避免简单和死板地说教。

表1 种子经营管理学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融入点

2.3 课堂教学方法中体现课程思政理念

为更加有效地融合和实现种子经营管理学课程专业知识目标和思政目标,根据种子经营管理学课程特点,设计以下课堂教学方方法。

2.3.1 案例教学法 使学生置身于课程问题的真实世界情境中,并激励其运用课程知识分析问题和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讲解种子企业信息管理策略时,以隆平高科ERP 系统的实施案例为切入点,分析企业信息管理升级的背景,解析信息化管理升级的目标及实施策略。通过学生分组探析案例知识点,引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从多角度、多方位解析隆平高科的信息化管理升级路径,深化学生对企业信息管理重要性的认知。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人探讨的协作精神,实现课程思政的思想教育。

2.3.2 渗透教学法 通过专题渗透式与随机渗透式2 种方法将课程思政巧妙融入课堂教学。讲授种子经营管理学绪论部分内容时,介绍世界种业市场以及中国种业发展现状,引入种业进入全球化时期我国种业受到来自国外种业巨头的竞争压力,同时中国种业在“走出去”进程中还面临众多困难。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对我国种业发展作出总体部署,提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打好种业翻身仗。通过讲解种业发展现状及国家政策文件,引导学生树立共同担负起振兴民族种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奋发有为,开拓进取,为我国种业的发展努力奋斗。

2.3.3 言传身教法 该方法是最高效的教学方式。在种子经营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定立场,具备爱岗敬业的品质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悉心指导与帮助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去影响、感化学生,让思政教育高效地进入专业课的课堂教学。通过曝光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建立专业自信,激发学生的“三农”情怀,树立振兴民族种业的责任担当意识。

2.4 教学评价环节体现思政元素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的现实或潜在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环节融入思政元素,探索与建立课程思政体系下合理、客观的教学评价标准,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效果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对落实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与现实意义。

为更好地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改革中,发挥其立德树人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评价环节融入思政元素。有研究指出,在教学评价中考查“课程思政”实施效果,不能仅拘泥于某具体的量化指标[7]。据此,在教学评价环节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针对教师教学工作,设立具体的课程思政目标要求,如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课堂教学设计中思政元素是否挖掘到位,教师是否进行课程思政授课效果的总结与反思。而对于学生的课程思政学习效果,侧重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精神、价值观等方面的引导和考察。由于难以设定具体的量化考核指标,主要通过课堂互动、探讨式教学等方式考查学生对教师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知识点的领悟,是否产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进行评价。

3 结语

课程思政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基于课程思政内涵与课程内容特点,通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环节的合理设计,探析课程教学与思政元素的融入点,寓价值引领于知识传授之中,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种子经营管理学的课程思政建设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教师努力挖掘思政元素,优化和完善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将思政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各环节,旨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备坚定理想信念、深厚爱国情怀、扎实专业知识的现代新型种业人才。

猜你喜欢
管理学种业立德
《种子法》修改 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登海种业
山西召开全省种业工作推进会 加快推进种业振兴 提升稳粮保供能力
种业振兴,山西打出组合拳——访山西省种业发展中心主任杨军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从管理学角度看军事指挥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