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材料的当代发展
——立体纸雕在二维与三维中的空间探索

2022-04-24 01:57张淑李学斌
艺术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雕塑家艺术作品纸质

□张淑 李学斌

(张淑,李学斌/合肥工业大学)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及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雕塑的形式不断发生演变,雕塑材料不断丰富,雕塑与材料的关系也越发多样与紧密。雕塑家选择雕塑材料的过程也是艺术形象逐渐揭示的过程。纸质材料是对传统材料的创新。雕塑家通过运用纸质材料延展了雕塑材料的空间表达,开发出立体纸雕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丰富和拓展了雕塑材料语言,为雕塑艺术创作开拓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一、雕塑语言的材料表达

雕塑是通过物质实体存在的形体来塑造可观看、可触及的立体形象的。在雕塑创作中,材料作为雕塑语言表达不可或缺的载体,不仅随着雕塑的发展在发展,还承载着雕塑创作艺术表达的使命。在雕塑中,材料既是作品的物质呈现形式,又是艺术家表达情感与观念的载体,正是材料的媒介作用才传达出作品的象征和意蕴,以及艺术家的观念和想象。雕塑家在创作实践中准确把握材料的性能,成功地运用材料来体现其所要表达的思想,能创作出生动的作品。在当代雕塑艺术中,一件雕塑艺术作品从初始的构思直至创作完成的过程同样是雕塑材料从选择再到处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雕塑家围绕当代艺术的观念和思考方式,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雕塑材料,将物质材料自身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凝结到雕塑材料中。

雕塑家的艺术创作主要是以材料为构造物和基本元素,雕塑家通过将对不同材料的理解融汇到自身的审美意识中,用材料本身来表达自身的审美感受,使艺术作品在呈现材质美感的同时,借助某些材料的天然特质来巧妙地彰显出艺术作品的内在隐喻。雕塑作品都是通过材料本身特有的语言、观念和感受来表现物质实体的,是雕塑艺术家内在思想和物质外化的结合。

随着21 世纪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各种电子媒材的出现,技术和工艺的成熟,材料运用和处理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雕塑材料也不断更新发展——当代雕塑除了对传统材料进行整合利用外,还不断对材料进行创新。随着纸雕艺术日臻成熟,艺术手法更加多元,在作品问世前,艺术家可通过计算机设计直观地看到其颜色、细节和质感等,这给雕塑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可以帮助艺术家制作人工无法或很难完成的作品。

传统材料可以创作出具有当代性的作品,雕塑作品的当代性并不完全取决于使用材料的传统还是现代,而是由艺术家赋予其内容和观念。雕塑家通过对传统材料的重新审视和灵活运用,深度挖掘出传统材料的意味和丰富的可能性,能够采用个性化的雕塑语言进行艺术创作,使不同雕塑材料的美感充分彰显出来,最终创作出的雕塑艺术作品是以材质的属性、材料的文化隐喻性及材料所能构成的艺术造型形式的支撑性等各种潜在方面传递给观者。这使传统材料焕发出新的活力,也促进了当代雕塑的多元化发展。

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当代,纸质材料作为雕塑材料语言的一种,它的运用不仅突破了传统雕塑材料的概念,还丰富了雕塑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同于其他雕塑材料,作为纸雕作品载体的纸质材料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价格适中、容易获取、轻巧轻薄、品类众多、方便易折,有很好的可塑性,具有丰富的造型表现性;纸质材料在材质、形式、特性等方面具有可再生性,这也顺应了国家在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等理念方面发展的要求。

二、纸质材料的艺术表达

当今的艺术作品几乎一切有着形式美感,同时蕴藏着艺术思想与智慧的立体造型都能够称为雕塑艺术作品。而且雕塑家更为强调的是对雕塑材料语言本身属性的认识与思考,他们更追求材质、造型本身的美感呈现和雕塑家自身的个性与观念表现。

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物质形态化的表现,任何艺术都有自己特殊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纸雕是众多艺术表达方式中的一种,它是以各种纸质材料为素材,借助剪刀和刻刀等辅助工具,通过剪裁、刻、撕扯、拼贴、叠加、折叠、揉磋、卷曲、切割、切折、包裹、粘贴、接合、雕、塑、装置、高科技等手段,结合点、线、面的变化,经过复杂的构思,运用材质、造型、肌理、质感、色彩、光影等视觉语言设计出丰富的、生动的、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平面或者立体的纸雕作品的一种艺术形态。纸雕的装饰感极强,具有造型概括夸张、线条简洁、环保等特点。雕塑家可通过运用纸质材料来表达出自身的艺术理念和审美感受,从而赋予雕塑艺术作品独特的内涵。雕塑家运用纸材料使作品由材质语言转化为情感沟通语言,将自身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理念“物化”为可供他人欣赏的艺术品,能将纸质材料的魅力表达得淋漓尽致。

雕塑艺术中的纸质材料最初是大部分平面事物的载体,慢慢过渡转化为被用作印刷、书写和绘画等传统的绘画材料,再经由从平面造型材料到立体造型材料转变的过程才慢慢成为一种具有自主语言形式的雕塑材料,从而到今日经由雕塑家的艺术构思和表达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立体纸雕。

对传统技术语言的探索曾一度是立体纸雕艺术创作的重点,中国纸雕本身是民间剪纸艺术的延伸,而作品中对当下时代性的关注则相对薄弱。我国前期的立体纸雕艺术作品还是以传统的剪纸艺术和纸扎艺术作品为主。西方的纸雕艺术虽然没有我国出现得早,但其发展的速度比我国快,尤其是在立体纸雕艺术发展的高峰期。国外的立体纸雕艺术家创作的立体纸雕作品在蕴含很多现代时尚元素和各种艺术领域的艺术形式的基础上,构建出丰富多变的立体造型,具有很强的现代感。当代中国的立体纸雕艺术吸纳了很多国外的工艺,立体纸雕艺术家为立体纸雕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纸雕的立体造型体现出时尚、新颖、简洁的特点,这进一步提升了立体纸雕艺术作品的欣赏性、实用性和可收藏性。

立体纸雕作为一种新的创作形式与雕塑艺术是紧密相关的。立体纸雕艺术中的诸多表现形式与技艺手法都源于雕塑艺术,只不过二者运用的材料有所不同,但最终的艺术效果都是相似的,它们都是立体造型的呈现。经由雕塑艺术的高水平、多层次发展,通过纸质材料本身的美感呈现及更为精巧机密的加工技艺,立体纸雕艺术的表现内容与形式得到了延伸与拓展,立体纸雕的创作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中开辟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三、立体纸雕的空间表达

当代立体纸雕艺术在纸雕艺术家们的艺术创作中得到不断地进步与发展,雕塑家创作出的立体纸雕作品为将想象的世界变为二维平面空间,甚至是三维立体空间的世界提供了现实可行性。雕塑家通过运用解构与重组的技艺手法对纸质材料进行处理,通过剪、刻、撕、拼、贴等各种表现形式制造出丰富特异的肌理效果和视觉感受,创作出平面或立体的纸雕艺术作品。纸雕以平面为基石,介于二维平面绘画和三维立体雕塑之间,融合两者优点,既展现平面绘画的形象构成等二维空间的特定审美法则与要素,又在此基础上增添雕塑的立体透视和空间纵深效果,突破平面的局限,制造出全方位的立体空间,利用纵深凹凸和深度层次变化,借助光影的辅助,传达视觉艺术形式,为艺术形式提供了多重空间维度表达的可能。

图1 理查德·斯威尼的纸雕作品

艺术在二维空间造型形式中的表达最直接的手法是绘画,在三维空间造型形式中的表达最直接的手法是立体构成和雕塑。立体纸雕艺术是按照立体构成的规律在二维和三维的空间关系中进行探索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2.5 维空间造型形式即半立体形式的构成,主要是在二维平面的基础上做适当的三维立体化构成,它是立体造型在平面上的合理压缩。立体纸雕艺术是用平面的纸质材料进行立体形态的创造,在二维平面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点、线、面等表现形式构造出结构严谨的,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形式感和装饰美感的,并且极具三维立体空间的纵深感和立体感的画面,从而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空间立体形态的艺术作品。

立体纸雕艺术基于几何模型和空间透视,通过平面到立体的视觉交错,形成全新的视觉表达。由于立体纸雕在几何结构和驱动关系中的高度复杂性,当代立体纸雕艺术作品创作除了通过纸雕艺术家在丰富的经验与技巧下手工进行设计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电子媒介的涌现,还促使当代纸雕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运用新型电子科技及新型技术材料表达自身艺术创作的观念和想法。雕塑家可以利用数字和机械的原理、激光镂空技术及运用软件的编辑功能将立体模型直接展开为平面图,在简单V-Fold 和Cube Fold 等基本纸雕结构CAD 系统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进行立体纸雕艺术的设计和创作,使立体纸雕的设计制作变得简单容易。

在雕塑发展史中,随着时代的不断跃迁以及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内外的沟通交流愈加便利,人们能够获取的信息极为丰富,艺术门类之间跨领域的交流与碰撞也愈加频繁。

在艺术创作中,材料可以帮助雕塑家更新观念,观念反过来也可以加深雕塑家对材料的认识。人们的观念不断拓展必定会为艺术的表现带来更多的形式和理念。当代立体纸雕艺术的空间立体造型将更加向多元化、综合性、环保度、实用性、科技感、概念性、实践性、趣味性、交流感、互动性等方面发展。

材料的丰富与更新能够使雕塑家有更大的创作自由,把雕塑材料融入具体的艺术创作中的方式能够给雕塑家带来更为多元的选择。同时,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与赋能也丰富、拓展了雕塑的材料语言,促使雕塑家对不同材料的属性进行认知和思考,也促使雕塑材料语言逐渐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与更新,为雕塑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推动了雕塑艺术的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雕塑家艺术作品纸质
为什么要读纸质书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雕塑家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
电子疲劳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当代雕塑家作品
当代雕塑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