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4-25 10:20杨帅
粮食问题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粮食市场监测

杨帅

摘要:当前国内外粮食市场深度融合,价格联动性增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粮食价格持续攀升,输入性通胀风险不断加大,贵州省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粮食增产空间有限,面对复杂的外部形势和持续增长的粮食需求,粮食保供稳市的难度不断提升。粮食市场监测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科学分析和研判粮食市场形势、实施粮食宏观调控的基础,是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依据,也是有效引导市场预期,促进粮食市场平稳运行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贵州省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工作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做好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工作进行积极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粮食市场 监测 预警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粮食市场价格监测和监管,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内外粮食价格联动性增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际粮食供应链受到冲击,国际粮价上涨通过传导机制影响国内粮价的稳定。贵州省作为粮食产需紧平衡省份,粮食产销缺口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持续增长的粮食需求,保持全省粮食市场稳定的难度不断提升,进而对全省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夯实基础显成效,加快构建新型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

近年来,贵州省加快新型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步伐,不断巩固和夯实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工作基础,着力提升市场监测水平,及时发现趋势性、苗头性问题,为防范化解粮食领域风险隐患提供信息支撑。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

贵州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始终把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成立粮食监测预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建立健全责任体系,确定目标任务、完成时限,明确责任分工,做到每项工作有目标、有措施、有牵头单位。加强协作配合,各协同单位按照“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的原则,协调解决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深化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不断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

(二)加强制度保障,形成长效机制

研究制定《构建新型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工作方案》《贵州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信息中心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实施方案》,为新型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建立分析会商机制,聚焦粮食流通、储备、产业发展、保供稳市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完善信息发布和报送制度,依托门户网站,新媒体平台,发布权威信息,集中展示粮食流通数据、价格监测分析报告等。打造《粮情监测动态》《粮食流通统计》《粮食供需平衡报告》等一系列重点产品,做好报送工作,搭建行业宣传交流平台。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履职能力

组建粮油市场监测预警分析师团队,全面监测、及时研判粮食供求和市场动态数据信息。分析师团队应包括省级分析师和基层信息员,省级分析师负责全省年度糧油供需形势分析以及重点粮油品种的市场运行形势研判,组织完成年度供需平衡分析报告以及重点粮油品种的月度、年度市场分析报告;基层信息员及时采集粮食市场基础信息,接受省级分析师的信息调度。强化分析师团队市场巡查,召开分析师团队座谈会,加强团队指导培训和信息共享,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合力。

(四)加强数据采集,注重分析研判

健全数据采集体系,与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省农业农村厅、省统计局等部门沟通联系,及时了解粮食相关信息。拓宽信息来源,加强与粮食行业协会、中华粮网等机构的合作交流,促进信息共享。加快粮食市场监测网络体系建设,调整充实粮油市场信息监测点,完善监测点布局,建立覆盖粮食收储企业、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的粮食市场监测网络。注重对省内外粮油市场行情走势的分析研判,充分利用粮食行业关联数据资源,科学分析粮油市场供需状况及市场运行趋势,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有效性不断增强。

二、聚焦短板补弱项,围绕薄弱环节找准问题根源精准发力

(一)市场变化与监测品种等级不匹配

为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贵州省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促进粮食产业提质增效,优质粮食市场供给显著增加。随着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一方面,监测品种等级与市场实际难以对应,造成信息员采价困难,进而导致报送数据失准;另一方面,贵州省特色粮油产业快速发展,薏仁、红稻、荞麦、红高粱等特色粮油产品越来越多的受到市场青睐,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但目前粮油市场监测主要为粳籼稻、玉米、面粉、菜籽油等粮油品种,特色粮油品种的监测工作存在盲区,监测指标不够细化,信息公开力度不足,导致特色粮油市场监管难度较大,容易出现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进而影响市场预期和群众生活。

(二)信息采集范围需进一步拓展

粮食市场监测集中体现在对粮食价格的监测,影响粮价的因素包括粮油生产年景、生产资料成本、粮油物流成本、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市场供需情况等等。贵州省每年省外粮食调入量500万吨左右,省内粮食生产和省外粮源情况均对贵州省粮食供应产生影响,市场需求包括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等,因此对粮食价格走势的把握和预判,需广泛收集全省人口结构和总量变化,养殖业、酿酒业、食品加工业生产经营、气象、农资价格、粮食储备、产区生产供应以及国际行情等多方面信息。目前贵州省粮食市场的监测主要集中在流通环节的购销、储备情况以及消费端的价格情况,产购储加销全链条信息采集范围不够全面。

(三)监测队伍建设有待完善

缺少粮油市场监测专职人员,市场监测人员往往身兼数职,一旦市场出现异常波动,监测任务量急剧增加,监测人员容易顾此失彼,从而影响到监测工作的全面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再加上价格监测工作内容量多面广、关联性强,信息员监测人员分析预警能力和精力投入有限,导致工作方式、方法难以创新,影响数据采集的真实性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与信息服务宏观调控的要求难以相适应,信息引导粮食流通的功能也难以充分体现。

(四)数据信息分析工作仍较薄弱

粮食市场基层信息员多为兼职,日常事务繁重,且监测预警分析工作经费不足,基层信息员管理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部分价格监测点只注重对监测数据进行简单的收集、整理,并没有深入了解引起数据信息变动的原因,对数据的后期分析、利用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充分地发挥出粮油市场监测点的信息窗口作用。容易造成粮油市场存在的风险隐患被忽视的问题,还会导致基础数据不能转化成对生产经营和辅助决策有价值的信息。

(五)信息化的支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贵州省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信息化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已完成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有省级粮食综合管理平台和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建设。批发市场电子商务信息平台、重点粮食加工企业信息化改造、粮食应急配送中心信息化建设项目尚未完成。因此目前市场数据采集、汇总、分析、共享交换等方面主要依靠人工方式完成,严重影响了市场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涉粮数据资产为基础的数据挖掘分析能力不强,信息化对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数据进行抓取采集、汇总分析,以及对粮食市场自动预警预测的支撑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三、凝心聚力促发展,推进贵州省粮油市场监测预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建立粮油监测品种的动态调整机制

要根据贵州省粮食经济发展形势和各地市场需求变化,增强价格监测品种的代表性和实用性,调整、增加粮食监测品种和监测频次,特别是要增加对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较大粮油品种的监测。要进一步细化监测指标,明确统一的粮油监测品牌、规格、等级和监测频次,采取定点、定时、定人的方式开展信息采集,给监测、对比和分析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监测品种、指标及监测周期的动态调整机制,让粮食市场监测工作更加适应当前市场发展变化,及时准确掌握市场动态。

(二)积极拓宽市场监测覆盖范围

整合粮食数据资源,根据监测工作需要拓展信息采集渠道,进一步加强相关部门和机构的联系与交流,采集汇总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信息数据,提高数据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对种粮大户、合作社、粮食经纪人等开展针对性调查,作为统计数据的必要补充。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及时掌握其采购、加工、销售、库存、价格等信息。加大调研力度,围绕粮食行业全产业链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实地监测和调研,收集有价值信息。做好信息的整理汇总工作,建立粮食行业关联信息数据库,为粮食市场监测預警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三)加大数据信息分析工作力度

在组织做好监测数据的采集、汇总、上报工作的同时,监测单位应加强对市场信息异常波动的分析预测工作。定期开展本地区各类粮油监测品种的价格变动情况及其变化趋势的常规分析。针对市场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动态分析和预测,捕捉粮油市场趋势性、苗头性问题,形成专题分析报告,有针对性地提出稳定市场的对策建议。同时,做好信息报送、共享开放等工作,为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行情走势、制定宏观调控和应急保供措施提供决策支持,进一步增强决策的超前性和预见性以及数据信息引导市场流通和服务公众的有效性。

(四)完善市场监测预警人才队伍

不断提高价格基层信息员素质。进一步加强监测点信息员的培训工作,从采价的方式方法、采价时间、上报时限、采价品种、市场形势分析报告撰写方法、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业务培训;强化对各监测点信息员的日常业务指导。通过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基层信息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监测分析水平,提高信息员对市场形势变动趋势的判断和应急反应能力。要整合各方资源,充实监测人员队伍,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相关部门和社会聘任市场监测人员,克服市场监测人员紧缺的问题。建立健全市场监测人员绩效考核机制,根据考核结果适时调整人员名单,并对考核优秀的人员按照管理规定给予鼓励。

(五)提高市场监测预警工作信息化应用水平

不断完善监测手段,加强价格监测信息采集、汇总、分析过程中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更多地采用自动抓取等新技术提高数据采集质量、效率和灵敏度。加快建设覆盖各级储备粮库、基层粮食收储企业、批发市场、交易中心和重点加工企业的信息化网络,实现与粮食行业省级综合管理平台以及相关行业信息化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实时汇总全省涉粮数据信息。利用大数据等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把基础数据变为有利于改进监管的信息,实现对粮食市场的自动预警预测,提升应对市场波动和科学调控的能力。

(六)积极争取监测预警分析工作专项经费支持

市场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经费的保障,为充分调动价格监测人员的积极性,要加大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工作的经费保障力度,落实预算经费,整合优化现有信息化建设和调查监测等预算,积极向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以及财政部门争取经费支持。同时,研究制定经费支出管理办法,加强经费使用监管,确保预算资金规范、安全、有效使用。

(作者单位:贵州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猜你喜欢
粮食市场监测
气囊测压表在腹内压监测中的应用
药师干预作用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报中的作用
本期导读
卫星物联网监测系统设计及应用探讨
基于 WSN 的隧道健康监测研究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我国粮食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
学习监测手环
中国粮食增产为何未致丰收悖论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