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传输系统优化实践与总结

2022-04-25 07:20王帅董刚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端子机房光纤

王帅★ 董刚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陕西分中心 技术保障处,陕西 西安 710075)

0 引言

传输系统是通信机房建设和维护的重要一环,目前的通信机房主要通过ODF实现机房内设备和对外线路的连接。随着业务系统及设备数量的不断增长,机房内通过传输系统进行对外通信的网络带宽和传输线路也急剧增加,ODF资源的管理和维护愈发重要。但由于信息系统建设时间跨度大,机房内传输线路布放施工及管理不规范、标签路径信息缺失等因素,导致维护人员无法有效快速定位故障路径,从而降低了故障处理效率, 影响业务系统平稳运行[1-5]。

1 现状分析

结合实际情况,目前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机房内ODF架上较多尾纤没有规范的线缆标签,仅有临时标签,有些尾纤甚至没有标签,在标签信息缺失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只有个别有经验的维护人员可以辨认相关线路,其余人员往往无法定位故障传输路径,导致故障处理效率大大降低;二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设备性能也不断提高,许多旧设备因运行多年且配置较低已无法满足业务系统性能需求而下架,但是原来的布放尾纤、跳线等却没有及时拆除,仍然占用ODF架传输端子及机房内上走线管道空间,造成传输资源的严重浪费;三是许多连接运营商局点的直连线路无明确标识,如遇市政挖断线路等故障,处理时需运营商线路运维人员进行线路确认,效率低下;四是机房内存在部分ODF和外单位混用的情况,如果线路信息不明确,处理故障时容易引起导致外单位线路中断的二次故障发生。

2 解决方案

依据单位相关信息系统维护操作规程,进行多次内部讨论后,最终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并上报主管部门审批通过。整个方案主要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全面梳理现有ODF架的走线图,记录传输光纤及网线线路的原始路径信息,确保在后续实施改造的过程中如有故障能够及时根据留存信息进行回退;第二部分是清理废弃尾纤,并对标签信息缺失或不准确的光纤线路通过用红光笔打红光的方式找到对端设备,明确传输路径,然后对布放线缆进行规范化整理;第三部分是优化整理完成后,对机房内所有ODF架统一规划命名,并据此更新标签信息,方便处理故障时快速定位故障点。

3 实施过程

在进行传输优化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造成传输线路中断,为了将其对现有系统及业务运行的影响降到最低,优化改造主要计划集中在工作日下班后及周末等非业务高峰使用期进行。从2021年7月19日开始,每次优化一部分ODF架线缆,约1个月可完成所有优化工作。

3.1 准备工作

(1)首先对所有在用传输线路及ODF的端子进行核实,记录包括所在位置、现有标签内容等信息,确保原线路及端子信息正确留底存档,如实施优化过程中出现故障,可依据记录留底信息随时回退。

(2)清点库房中现有备品备件的数量、类型,根据传输优化工作需要,准备充足的相关备件以备使用,如不同长度的尾纤、尾纤扎带、网线、各种法兰等,同时准备施工中需要用到的工具至少2套,包括光功率计、斜口钳等。

(3)提交实施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批通过,同时根据审核意见对方案进行修改。

(4)每次施工前如有预计会导致线路中断的情况需提前通知主管部门及业务使用处做好准备,并通过各系统运维网管、程序等手段,逐一查看各系统运行状态,确保线路状态正常后再开始。

3.2 线路整理

(1)由于机房内原ODF架长期缺乏规范化管理,冗余线路较多,既有布放时长度过长盘在ODF架上的光纤,也有未规范布线在ODF端子连接处下垂的光纤,这些冗余光纤在ODF架上盘根错节,给整理工作带来很大不便,无法有效理清现有传输光纤的连接走向,所以根据机房内实际情况,首先必须拆除已废弃光纤,为后续整理工作腾出空间。

(2)经过第一步对废弃光纤清理后,ODF架具备了一定的可操作空间,光纤连接路径相对清晰明了。对冗长光纤及网线进行单独替换,同时拆除及替换过程中,不再沿用原塑料扣式扎带,采用粘贴捆绑带替换原有固定扎带,方便后期故障处理时移动线缆等操作。

(3)经过前两步清理、替换工作,冗余及冗长线缆基本清除,机房内ODF架空间架构基本清晰,开始进行传输线路的路径定位工作。主要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对原来有标签但维护人员不掌握具体信息的线路,通过光功率计打红光重新定位,并确认标签信息是否符合规范,如图1所示;二是对原来没有标签或标签信息不完整的线路,通过光功率计打红光定位对端设备端口或ODF端子信息,并进行信息记录,如表1所示;三是对维护人员熟悉的常用线路,确认标签信息正确记录即可,减少插拔光纤导致网络中断对业务的影响。

图1 通过红光定位未知线路路径

表1 ODF 架信息记录表

(4)进行线路信息记录时,因机房ODF架内终端盒设备较多,原有终端盒均为每次布放时临时命名,为方便信息表格记录及后期故障的快速定位,本次优化对ODF架内所有终端盒及ODF子架按照机柜位置由上至下进行规范化命名。具体格式如:机房205.A3.终端盒4.1排.23,代表机房205内A3机柜的终端盒4的第1排的第23个端子,如图2所示。

图2 ODF 架内终端盒命名

(5)全部线路信息核查记录完毕后,按照系统运维的标签格式规范进行标签打印粘贴,格式统一为12mm黄底黑字线缆标签,双面有字,方便查看。

(6)每次整理工作完成后观察半小时,通过各系统网管、程序等确认业务系统运行正常。

3.3 跨机房传输方式优化

随着现代网络通信的快速发展,设备数量也呈几何级增长,考虑占地面积、空调制冷等因素,单一机房往往无法容放大量设备,一般通过建立或租用多个信息系统机房来解决此问题。但伴随着多机房设备布放的实际情况,跨机房的设备通信也面临着资源紧张的问题[6]。

目前系统设备主要分布在机房1和机房2,跨机房线路传输通过直连终端盒进行。随着后期系统设备的不断增加,对跨机房传输的需求也不断增加[7],原有的已布放终端盒不能满足传输需求,布放新的终端盒施工难度较大且性价比较低,所以被迫采用多线路、通过东西互联汇聚交换机进行传输的方式。该方式下1个交换机可下挂24~48条线路,汇聚后再进行传输,仅占用1对跨机房传输线路,节约了跨机房传输资源。但是该方式将多个系统的互联传输线路合为一条,严重降低了各系统运行的独立性和平稳性,同时增加了传输的复杂性,容易导致多个系统同时中断。

在本次方案实施完成后,清理了大量废弃线路,新增大量可用于跨机房传输的ODF端子,将各系统的跨机房传输均优化改造为通过终端盒端子独立传输,共计优化改造9对跨东西机房互联传输线路。同时还对部分具备条件的设备增加负载均衡线路,大大提升了各系统传输线路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如发生故障,也能及时定位并处置。

4 完成效果及指标提升

通过实施优化方案,效果提升如下。

(1)建立了完整的传输路径清单,清单中每条线路包括AZ端信息、AZ端机柜位置、设备端口等信息;同时按照规范进行标签粘贴,使得传输故障定位的平均时长从30分钟降为5分钟,故障定位效率提高了5倍。

(2)通过整理ODF端子,清理废弃尾纤、跳纤,修复松动线路接口等,为东西跨机房互联传输腾出可用端子,不再需要通过互联汇聚交换机进行东西机房传输互联,解决了部分系统合用同一条跨机房传输线路的问题,并且增加了部分负载均衡线路,让非根因故障的发生率大大下降,同时提升了各系统独立平稳运行的可靠性。

(3)通过整改后,电路信息更准确,相关信息系统对应的运营商传输线路一目了然,方便维护人员及运营商故障处理人员快速进行故障处理。

5 结论

通过此次传输优化项目的实施,首先完成了积累多年的无资料或废弃线路的清理、冗长线缆的替换、松动接口的修复以及线缆捆绑的规范工作,为后续机柜内ODF架的施工腾出可用空间;然后完成了所有在用线路的完整传输路径确认、信息登记和标签粘贴工作,即可以快速定位传输故障;最后完成原跨机房互联线路方式从汇聚传输到独立传输的改造优化,极大地提升了各运行信息系统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另外,通过此次项目的实施,也提前梳理完善了各类系统的传输线路信息,为以后建设新系统、搬迁新机房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各单位运维机房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由于历史原因,一定程度上可能还存在线路信息不完整、跨机房传输资源紧张、尾纤布放混乱等现象[8-10]。该方案对于运维自有机房,特别是有旧机房的相关单位,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端子机房光纤
高速公路收费站无人值守机房安全监管系统
平疫结合的CT机房建设实践
汽车新型搭铁端子的设计与应用
论岸桥机房无焊接化改进的优势
2010款大众朗逸车组合仪表上的挡位指示灯同时点亮
2011 款大众EOS 车发动机偶尔无法起动
中国特种光纤产业正衔枚疾走
长飞光纤:中国光通信A+H第一股
光纤与光纤传感器
双排端子结构的ZIF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