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电类专业课程活页式教材设计研究

2022-04-25 07:20王燕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活页教材内容专业课程

王燕

(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无锡 214401)

0 引言

职业教育教材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系列重大政策的连续出台,将职业教育教材的重视推到了新的历史高度。2019年以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这多个文件在短期内先后印发并反复对教材改革做出重要指示,职业教育教材改革势在必行。在国家大力推动和倡导校企协作育人的背景下,教材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重要信息载体,在知识结构上是衔接产教两个方面的关键桥梁。鉴于此,如何利用校企“双元”合作,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1],解决职业院校的教材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成为当前我们必然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立足企业岗位实景,回应“三教改革”,基于对当前中职电类专业课程教材的现状与问题的分析,提出校企合作视域下活页式教材设计开发的思路和步骤,以期为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的教材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1 电类专业课程教材的现状及问题

以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例,当前的专业课程设置有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CAD、单片机技术、电子技能实训等,市面上相对应的教材品种繁杂、数量较多,但在近十年的使用过程中这些教材存在的问题也慢慢凸显出来。

1.1 内容更新慢,与职业标准融合度不高

现用教材的知识体系结构比较严密,但内容陈旧且更新太慢,行业“四新”也不能及时反映到教材中,在内容的深度、广度及篇幅上与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发展实际不相适配,与生活、生产实际严重脱离。此外,市场上有的中职教材是对高职类教材的简单删减、加工、拼凑而成,这种翻版的教材内容不能与职业标准双向融合,也不符合中职生的认知规律,难以为育人和就业做好服务。

1.2 资源衔接弱,系统性开发不足

现用的电类专业课程教材多数还停留在纸质教材为主、配套光盘为辅的阶段,对于线上立体化、数字化资源的配套开发甚少。为了提升教学效果,一些教师只能自己设计开发或者在网上查找教学资源,这样的资源与教材内容匹配度不高也缺乏系统化的设计,既不能满足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也不利于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和掌握。

1.3 教材偏知识体系,理论与实践分离

翻阅当前一些专业课程的教材,依然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呈现分离状态,即使是一些所谓的项目式教材,也仅仅做到了“形似”,把传统教材的“章”“节”换作“项目”“任务”,这种贴着改革标签的“项目式教材”,根本达不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有部分专业课程的教材是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实验操作,但这些实验多是一些验证性实验,与中职生所需要的实操技能训练并非同一个概念。

1.4 教师缺教材素养,教材服务意识不够

推动课堂革命不可回避地要开展教材的改革,但教材的改革离不开教师。当前教材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教师却难以适应,究其原因是中职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偏低,观念和理念还停留在潜意识上,跟不上社会时代的发展,不能科学有效地服务教材的开发建设,从而导致新型教材的开发及传播受阻。

综合以上问题,必须改革现行专业课程教材,为中职教学提供利于教师教、适合学生学的蓝本。

2 新型教材开发依据及原则

“职教20条”明确要求:开发专业教材,要依据教学标准,对接行业标准、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选择实用的知识技能内容。坚持“动态开发”的原则,与时俱进更新教材内容,确保职业院校教材内容“够新”[2]。据此,应把教材作为独立的教育要素,用全新的视野审视新型教材的设计开发工作,解决传统教材“不新”“不实”的问题。

2.1 彰显类型教育的特色性原则

从学校的一元主体走向学校与企业联姻的双元合作,形成校企协同育人的办学格局,是职业教育类型教育与普通教育相区别的首要特征。基于此,新型教材要体现“新”“实”,就应当在内容、体例上打开学校和企业割裂的桎梏,突破理论和实践分离的藩篱,实现学校与企业“双元化”“双场域”的融合,彰显类型教育的特色[3]。

2.2 对接行业需求的“四新”性原则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侧之间脱节的原因,在于学校提供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相脱节,根本原因在于教学内容的滞后陈旧。教材作为承载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在行业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应打破传统教材学科体系、知识本位的束缚,对接行业需求,将行业“四新”及时融入教材内容的编写范畴,确保教材内容的动态更新[4]。

2.3 凸显时代发展背景下的技术性原则

职业教育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张贴着时代的印记,技术的赋能也不容忽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教材以文字描述加图片的静态化呈现形式,在专业课程实践操作动态展示、生产实践场景还原等要求的面前已越来越捉襟见肘。为此,响应“三教”改革的号召,借助“云、物、大、智”的技术优势,将线下单一的纸质化转向线下线上相互支撑、理论实践融为一体的格局,实现从静态化的传统教材走向动态化、立体化的新型教材。

3 电类专业课程活页式教材设计开发思路

基于当前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教材开发的原则,我校依托区域产教融合联盟职教集团以及校企协同育人优势,充分发挥校企“双元”主体的作用,以电类专业课程教材为例,提出了活页式教材的设计开发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活页式教材设计开发思路

依据图1的设计思路,在构建校企双元导师开发团队的基础上,通过调研准备、设计开发、反馈优化三个阶段完成活页式教材的设计与开发。

3.1 校企共同构建“双元”导师开发团队

利用我校和区域企业联姻合作的优势,我校邀请企业共同制定《新型教材开发和管理办法》,明确提出校企“双元”合作开发新形态教材,据此打破学校教师主导的教材独立编写模式,构建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领军人员构成的“双元”导师教材开发团队,形成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编写、共享共用的教材开发机制。依据“选拔方案、组建团队、双向培养、提升发展、考核评价”的实施方案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开展人员选拔,保障该团队既有企业技术大咖,也有学校专业技能大师,既有资深名师,也有青年教师,优势互补以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元化导师开发团队。另外,校企双方应充分发挥区域产教融合联盟职教集团以及校企协同育人优势,全面开展校企双元导师交叉实践和培训活动,促进团队整体开发能力的提升。

3.2 教材设计开发的三个阶段

3.1.1 教材调研准备阶段

行业升级、技术更新、市场需求共同构成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源头,这也是采用校企双元开发教材的重要原因。该阶段主要从人才需求分析、职业工作岗位分析、工作流程分析三个方面展开调研,调研对象主要是与我校合作的7家电子产品生产公司、电子自动化设计企业以及近三届的毕业生。结果显示,适合本专业的中职毕业生的工作岗位有:产品硬件与软件开发类岗位、设备操作岗位、工艺技术岗位、质量检测岗位、生产岗位(侧重流水线)等。依据调研分析,对接课程标准及人才培养目标形成系统化的职业能力清单,为教材后续呈现知识技能的架构和职业素养的要求奠定基础。

3.1.2 教材设计开发阶段

基于上一阶段的调研分析,依据企业典型的工程项目案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材的设计开发。首先,要明确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以此推动和支撑对新型活页式教材设计开发特点的梳理。其次,依据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调研分析,将企业的岗位项目案例进行教学案例的转化,同时考虑到可操作性、通用性等综合因素,将教材的知识和技能体系重新设计、序化成为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几大模块,以任务书、指导书等形式将每个模块下的学习情境编制为若干典型的工作任务,形成活页式教材的中观和微观体例结构,以清晰有条理地呈现该教材“讲的是什么”,帮助教师理清楚“教什么”、引导学生搞明白“学什么”。最后,在进行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时,将企业工作任务的工作程序、技术标准、操作规范纳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活页式教材的编写范畴,强调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的对接。在此基础上,依靠活页式教材“活页”的装订优势,将典型工作任务以“活页内容+活页笔记+拓展插页”三位一体的形式灵活呈现[5],形成“教材学材一体化”的设计开发特色。

3.1.3 教材反馈与优化三个阶段

在校企共同制定的《新形态教材开发和管理办法》中,组建了教材设计开发的反馈机制和优化策略,以保持动态开发、与时俱进地更新教材内容。基于活页式教材“活”与“新”的特色优势,遵循“边用边优化”的原则,通过学生、教师、企业导师三方共同完成教材使用情况的反馈和优化完善。学生作为教材使用的主体,他们更多的是把教材看作学材来反馈学习体验和感受;教师是该教材开发的主体之一,也是使用教材的一个群体,对教材的使用视角主要集中在“教什么”;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教材的内容要始终保持与岗位内容同步,体现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就需要企业导师把握教材内容的动态走向。学生、教师、企业导师三方相互融合,使教材反馈优化的协同效应更加凸显。

4 活页式教材其他设计特点

4.1 融入思政元素:育才育人相统一

专业课程具有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的特点,一方面应注重学生专业技术积累,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应将工匠精神、创新意识、爱国情怀等思政元素与其内容相互融合,落实教材育才+育人的功能。

4.2 配套数字资源:线上线下互支撑

当下,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催生出如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也倒逼着教材向数字化、立体化的配套资源迈进。通过二维码技术,活页式教材可实现静态的知识要点、技能难点与动态的微课、动画、视频等数字资源的相互支撑,破解了内容静态化难题的同时更便于更新迭代。另外,考虑到给学生创造更高质量、更系统化的学习体验,建设与活页式教材匹配的在线课程是今后教材开发的一个重要趋势。

5 结语

在校企协作育人模式下,由校企“双元”导师开发团队设计开发的电类专业课程活页式教材,旨在打造具有教材内容对接企业岗位内容、教材结构活页、教材学材一体化等特色的新型教材,同时兼具思政元素的体现、配套资源的数字化等设计特点,力求用全新的视野开发建设教材,形成中职教材开发的新范式。

猜你喜欢
活页教材内容专业课程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基于“1+X”证书的活页式教材开发设计——以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为例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黑格尔:活页摘录法
承德市总探索建立机关“党建活页制度”
运用创新理念整合与运用历史教材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