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句法视角下传统村落空间活力分异特征研究
——以中山市三溪村为例

2022-04-25 00:26余名松何尔琦
重庆建筑 2022年4期
关键词:句法视域村落

余名松,何尔琦

(广州大学 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0 引言

传统村落受地形地势等自然因素和生产生活方式等人为因素的影响, 形成了不同的空间形态[1]。 而公共空间作为村落空间形态中最核心的部分,其可达性与形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落空间活力。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传统村落逐渐向外打开,村落空间活力的营造对村落发展也愈发重要。根据张晓、孔燕、周阳等学者对公共空间活力的研究,可以将空间活力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公共空间的使用者、公共空间的物理属性以及文化属性[2-6]。 空间句法因其能够客观地分析人对空间的感性认识, 成为了当下测度空间活力的主要手段, 在当下城市研究的诸多领域,如社会文化与城市空间的联系、城市的交通规范、土地利用密度、中心性研究、空间网络化研究、布局特征、局部与整体中的行人流量等进行了广泛应用[7-8]。国内主要研究集中在利用空间句法从宏观区域尺度解释交通网络的时空演变及其对区域扩张和发展带来的影响[9-12]。 而在中观城市尺度,多利用空间句法对城市空间形态、交通网络进行识别与研究[13-16],在微观街区尺度,则更多利用空间句法对空间活力进行测度[17-18]。

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成受制于政治权利的强制划分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需求,且村落空间活力很大程度上受村民主观意愿的影响。 因此,从客观上对村落空间活力进行评价与测度存在困难。 但空间句法理论能够有效地反映人对空间的认识和行为特征,且一定程度上能够规避经验主导规划所产生的风险。探讨传统村落的空间活力分异特征,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虽然空间句法的使用与研究在国内较为普遍,但利用空间句法构建指标体系、计算街道空间活力指数的精细化研究较少。 因此,本文以中山市三溪村为研究区域, 试图结合空间句法与熵值法评价三溪村街道空间活力指数,并为三溪村街道活力提升提供建议。

1 研究区域与数据

1.1 研究区概况

三溪村处于中山市中心位置, 是在城市中心地段完整保留了明中叶历史原貌的村落。 三溪村村内以上、中、下三条街为轴,又有小巷穿插其中。 村内集聚了大量富有特色的民国建筑,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成为了村落的主旋律。随着城市交通的逐步完善,三溪村因其低廉的地租、清秀的环境以及悠久的历史,吸引了无数市民游客前往游玩,许多设计从业者、餐饮从业者在此驻足,空间活力得到提升,在保护村落原貌的同时,增加了自身的收益,实现了传统村落转型升级。 三溪村范围如图1 所示。

图1 三溪村范围

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数据主要涉及中山市道路矢量数据和兴趣点POI 数据。道路矢量数据主要通过OpenStreetMap 平台下载, 并参照遥感图像集合人工判读。 利用GIS 对道路进行修正并建立轴线模型,同时利用Depthmap 软件对道路轴线建模并进行分析计算, 得到空间句法各项指标。 通过2021 年高德地图API 获取中山市POI 数据, 并从中挑选出具有公共服务属性以及商业属性的POI 数据,分类结果见表1。利用研究区域对其进行剪裁,得出研究区域内不同门类的POI 数据。

表1 三溪村POI分类

2 研究方法

基于OSM 道路数据,使用空间句法软件Depthmap 对三溪村道路进行句法计算。 利用句法计算所得连接值、全局整合度、控制值构建道路肌理指标表征道路可达性。 利用道路长度、宽度表征道路属性指标。 利用高德地图POI 数据计算功能混合度,结合街道POI 数量计算功能指标表征空间功能。 然后,利用熵值法对各项指标计算权重加总求和,获得三溪村街道空间活力指数[19]。 最后,结合空间句法视域分析识别三溪村内部因视觉造成的空间活力下降区域。

2.1 空间句法原理

空间句法是一种从空间形态出发理解人类社会、经济以及文化行为的城市和建筑理论。 在空间句法里,决定空间功能的不是空间本身,而是空间之间的位置关系,研究目的是探索离散单元背后的社会和文化逻辑[20]。 本文采取轴线法分析三溪村的道路肌理,了解三溪村的空间形态特点。 采取空间句法中的视域分析方法,从视觉上探讨三溪村村落的空间活力。

式(1)中,k 是与节点i 的连接数,i 节点与其他节点连接相交个数就是该街道的连接度,连接度越高代表路网渗透性越强。 式(2)中,k 是与第i 个节点直接相连的节点数,j(j=1,2,3,…,k)是与i 节点直接相连的节点,Cj 是第j 个节点的连接值。 式(3)中,RAi 为相对不对称值,RRAi 为绝对不对称值,Em 为相对不对称值(RAi)的标准化值,Ii 为全局整合度,整合度越大,代表可达性越高,相反则可达性越低。

2.2 熵值法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主要分为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 主观赋权法是一种依据评价者对各指标主观上的重视程度而定的方法。客观赋权法依据的赋权原始信息源于客观环境,根据各指标提供的信息量来确定指标权重。 因此,本文选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以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

2.3 指标选取

本文从影响空间活力因素中的公共空间物理属性出发,选取三溪村各街道的句法指标及其物理属性、POI 数量三类数据作为指标构建评价框架(表2)。其中,通过空间句法计算三溪村道路的连接度、控制值以及全局整合度,反映三溪村的可达性情况。 POI数量反映各街道设施分布情况, 利用信息熵计算街道功能混合度,反映各街道功能属性。 功能混合度计算公式如式(4)所示:

表2 街道活力评价体系

式中:Diversity 为某街道的功能混合度;n 为该街道POI 的类别数;Pi 为某类POI 占所在街道POI 总数的比例。

3 结果与分析

3.1 三溪村道路肌理分析

在空间句法中,连接度反映街道的渗透性,控制值反映各街道对其他空间的影响程度。 整合度分为全局整合度和局部整合度,反映空间与空间之间的紧密程度。 本文在指标计算中,利用连接度表征三溪村各街道对空间的影响程度,全局整合度表征三溪村全局街道紧密性,连接度表征街道与街道的渗透性。 总体通过三个指标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三溪村街道的可达性。

利用Depthmap 进行句法分析,结果如图2 所示。

图2 三溪村各街道空间句法指标

由图2 可知, 在全局整合度中, 三溪路中作为联系村落内外的主要通道,其紧密程度最高; 其次是三溪路南和三溪路北, 串联了商业区和居民集中居住区; 最后为三溪巷, 是商业区中游客活动的主要空间。 在局部整合度中, 选取R3 为标准,代表道路在3 个拓扑单位下的可达性。 发现以三溪正街、 三溪路中为核心的局部集成度最高,其次,以三溪巷为核心的局部集成度较高,说明这些空间与其他空间联系紧密,可能会成为活力中心。从表1 可以看出,局部整合度的平均整合度数值大于全局整合度的平均数值, 表明这些区域的道路空间有明确的自组织结构,是三溪村内行人的活动中心。 相较于全局整合度,局部整合度所反映的道路可达性有限,因此,在后续研究中适用全局整合度表征道路组织结构。 在连接度中,最高值街道为三溪正街和三溪路中,这两条街道都是外界进入三溪村的主要街道,通过这些街道能够到达更多的空间,意味着其路网渗透性好。 在控制值中,最高的为三溪路中、三溪巷、三溪正街北巷,这些空间都是三溪村多数小街小巷直接连接的主要道路,控制值高的街道多数连接着许多控制值较低、连接值也较低的街道,说明这些街道对其他街道的影响较大,行人可以通过这些主要街道进入到更多其他街道。 总体而言,三溪路中的可达性最好,其次是贯穿三溪村南北的三溪路南和三溪路北,较次的是三溪巷。

3.2 街道功能属性

通过信息熵的方法计算三溪村街道功能混合度,并结合缓冲区分析分区统计落入每个街道的POI 数量,最后对功能混合度和POI 数量进行赋权汇总,得到三溪村各街道设施总数和功能混合度(图3、图4)。

通过对比图3 和图4,可以发现三溪路北的公共服务设施数量和混合度都呈现较高值,说明该街道不仅有较多的公共服务设施,而且类别丰富。三溪正街南巷的设施总数较其他各街道更多,但混合度却没有其他街道优,原因在于其位于居民集中的居住区中,设施类别较同质,以生活服务设施为主。三溪巷的设施总数在各街道中也排名靠前,但其功能混合度较差,因其位于三溪村对外开放的商业区中,设施多为餐饮服务。而三溪路中则恰恰相反,其设施总数较少,但功能混合度较高,说明该街道虽然设施少,但种类丰富,主要原因在于该街道是三溪村主要干道,不同类别的设施集中分布于此。

图3 各街道设施总数

图4 各街道功能混合度

3.3 街道空间活力指数

通过熵值法计算三溪村街道空间活力指数(图5),空间活力呈“大”字分布,以三溪路中为核心向外扩散。

图5 街道活力指数

以三溪路、三溪巷为核心的区域街道活力指数值最高,边缘四条城市主干道次之。通过对比各指标的信息熵(表3),发现在一级指标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功能属性,熵值为1.54,其次是道路属性, 熵值为1.64,影响最小的是道路肌理指标,熵值为2.82。其中,在功能属性二级指标里,熵值最小的为功能混合度,道路属性中的道路宽度次之,最后是设施总数,这三个因素对三溪村街道空间活力影响较大。 而道路肌理下的三个二级指标对三溪村空间活力影响较小,说明街道的功能属性对空间活力影响最大,功能属性较高的街道更容易留住行人。

表3 各指标权重及信息熵

将街道活力指数与道路肌理、道路属性以及功能属性进行比对,可以发现,三溪路北呈较高值,空间活力指数最高。 而三溪路中虽在功能属性上较次,但由于地处全局中心,连接的道路较多,因此,街道活力指数也较高。 三溪巷位于三溪村对外开放的商业区内,虽然功能混合度较低,但集聚了大量餐饮设施,使其空间活力也相对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溪村街道活力指数较高的街道之间,却连接了几条活力指数较低的街道,如三溪路所连接的三溪正街南三巷、南二巷以及三溪巷间接连接的三溪中街和其他一些直接连接的小巷。 其原因有二:一是因为三溪巷、三溪路等空间可达性较好,更多的商家愿意集聚在这些空间,这就导致连接值较低的街道,如三溪中街等一些活力指数较低的街道缺乏商家入驻;二是三溪村北部是村民集中居住的地方,因此,较少商家迁入如三溪正街南三巷、南一巷,造成此处的空间活力较低。 而可达性较差的地方,由于没有商家集聚,成为无法留住行人的空间,导致空间活力进一步下降,可达性好的区域由于商家的聚集,吸引更多行人驻足,长此以往将会阻碍三溪村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进一步剖析三溪村的空间活力分布,对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七个二级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表4)。由表4 可知,对街道功能混合度影响显著的因素是街道设施数量,对设施数量影响显著的因素是全局整合度、道路长度以及连接度。 可见,在街道活力指数的计算中,虽然功能混合度的熵值较高,对街道活力直接影响较大,道路肌理的熵值较低,直接影响较小,但通过七个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可知道路肌理虽未直接影响街道活力,但道路肌理却直接影响了街道功能属性,从而间接提高了街道活力。 因此,在街道活力的提升中,不能仅提高空间可达性,还需要注重对商家、设施的引进,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空间活力。

表4 相关性分析结果

3.4 村落视域分析

空间可视性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影响行人进入空间,从而影响空间活力。 对三溪村公共空间进行视域分析(图6、图7),视域整合度反映空间的可视区域,视域深度反映空间的可被发现程度。

由图6 视域整合度可知,三溪路中、三溪路南以及三溪路北的视域整合度颜色较深、数值较高,其空间的可视区域最大,理论上能够吸引更多的行人前往,从而提高该区域的空间活力。 而三溪巷由于位置偏僻,不易被行人发现,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空间活力降低。 从图7 视域深度可知,三溪路中、三溪路南以及三溪路北视域深度数值较低, 说明区域容易被发现,是能够吸引行人前往的区域。 而三溪巷由于建筑物的遮挡, 其可视程度较低,不易被发现,理论上会使空间活力下降。 从三溪村的视域分析中可知,三溪路中、三溪路南以及三溪路北可视性最好,进一步验证了这些空间是三溪村内空间活力最高的区域的结论。 而三溪巷因可视性较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空间活力的进一步提升。

图6 视域整合度

图7 视域深度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建立街道活力综合评价体系,并利用熵值法求三溪村街道活力指数,结果表明:(1)三溪村活力较高的区域为村内核心区域,道路可达性较好,集聚了大量的设施与商家。 而活力较低的街道由于可达性不足, 不能吸引商家落地, 导致活力进一步下降;(2)影响三溪村空间活力的七个二级指标中,功能混合度影响最大,其次是道路宽度,然后是设施数量。 可见,街道内拥有的设施多样,能够吸引行人逗留,提高空间活力;(3)对七个二级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 影响功能混合度的除了街道本身的设施数量外,全局整合度对功能混合度的影响最大。 因此,道路可达性在现实中虽未直接影响空间活力,但通过提高可达性吸引商家设施入驻,间接提高了街道活力;(4)在村落视域分析中,三溪路中、三溪路南以及三溪路北的可视性最好,说明这些空间能够吸引行人聚集,空间活力潜在值较高,从侧面证明了空间活力指数分布特征与现实相符。 而三溪巷的可视性较差,可能在实际情况中会影响该空间的活力提升。 据此,本文依据研究结果为三溪村的升级改造提出了以下建议:(1)在三溪村的升级改造中,对于可达性较差导致活力较低的街道,可与活力较高的街道进行道路连接,布置能够吸引行人逗留的观赏设施,从而提高活力;(2)对于可达性较好,但功能混合度较低从而导致活力较低的街道,可通过布置不同种类的设施,进一步提高其空间活力;(3)针对三溪巷可视性较差的问题,可以通过设置路标等视觉手段,引导行人前往,进一步提高三溪巷的空间活力。

以空间句法相关理论为空间活力测度提供理论支撑,在空间层面引导行人流动与驻留、提升行人在村落的生活体验、加强村落发展效率、减少空间之间的割裂,通过提出传统村落空间活化目标与改进措施,探寻空间形态与人流运动、空间功能等因素之间的关联, 为空间句法理论指导传统村落空间活化提供直观建议,最终将分析过程提炼为三溪村空间活力提升措施。

猜你喜欢
句法视域村落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句法二题
《空间句法在中国》段进、比尔?希列尔等(著)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分”的音变构词及其句法语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