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基层卫生院高血压护理中的临床分析

2022-04-25 10:33孙晋侠
健康之友 2022年8期
关键词:病情血压护理人员

孙晋侠

(枣庄市峄城区榴园镇卫生院 山东 枣庄 277300)

高血压是中老年群体多发的一种常见慢性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该病主要由遗传、超重与不良生活方式等原因引起,目前仍无根治方法,需要患者在治疗基础上联合护理进一步改善血压水平[1]。同时,高血压治疗过程漫长,长期用药治疗会对患者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加之大部分患者对其病情、治疗等相关方面的知识缺乏全面认知,导致治疗过程中产生错误观念,进而引发依从性差、抗拒治疗等现象,不利于血压水平的控制。健康教育是注重引导患者深入认识疾病的一种护理活动,应用于常规护理基础上有助于控制患者病情进展[2]。基于此,本文就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2019年1月-2021年12月时段基层卫生院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0例,性别:男29例,女21例;年龄:47~75岁,均值(58.55±7.90)岁;病程:3~10年,均值(6.94±1.07)年。观察组50例,性别:男25例,女25例;年龄:47~75岁,均值(58.67±7.74)岁;病程:3~10年,均值(6.87±1.13)年。参与研究者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3]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者;(2)知情且同意加入研究者。

排除标准:(1)因合并精神疾病无法正常沟通者;(2)合并传染性疾病或恶性肿瘤者;(3)合并严重高血压并发症者;(4)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1.2方法

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提醒患者遵医嘱用药治疗,每日坚持进行运动;为患者示范血压的正确测量方法,叮嘱患者每日测量2次,测量时间分别为清晨6:00~7:00、15:00~16:00,测量前需静坐5min以上,保证机体处于稳定状态,避免血压检测结果不准确;提供饮食与生活等方面的指导,正确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因高血压疾病慢性疾病,病程漫长且久治不愈,导致患者治疗期间常出现焦虑、担忧等不良情绪,对治疗效果造成一定影响,故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心理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鼓励患者表述内心想法和顾虑,并分享相关案例,以增强其信心以及提升治疗依从性。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观察组健康教育,方法:(1)饮食健康教育:了解患者饮食结构,以饮食习惯、体重为依据制定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的饮食方案,讲解高血压饮食的注意事项,强调低脂、低钠饮食的重要性,纠正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为患者科学制定日常饮食中脂肪、蛋白质以及碳水化合物分配比例,叮嘱患者禁食肥肉、动物内脏等脂肪丰富的食物,日常饮食以新鲜水果蔬菜以及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为主,例如土豆、海带、牛肉、虾皮等,以保证体重水平处于正常范围状态。(2)运动健康教育:部分患者得知病情后未予以高度重视,或是过于担忧病情不愿意进行体力劳动,导致病情受到不利影响。对此,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讲解适当运动的必要性,并评价其体质,依据评价结果制定出运动方案,其中包括散步、骑行与打太极等,叮嘱患者每日坚持运动,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3)用药健康教育:结合视频与图片等介绍药物治疗对血压控制的重要性,并介绍高血压治疗药物、应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等,协助患者养成遵医嘱用药治疗的良好习惯,增强规律用药的意识。(4)生活健康教育:调查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与作息,明确指出不利于血压改善的因素,引导患者认识规律作息的意义;针对吸烟与酗酒的患者,结合健康手册开展直观性教育,叮嘱患者戒烟戒酒,规避有害身心健康的危险因素。

1.3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均应用台式泵柱血压仪进行检测。(2)评估两组护理前、后疾病认知程度与自护能力,前者评估工具为自制《疾病认知调查表》,其中包括高血压症状、诱因与危害等内容,总分为100分,得分与疾病认知呈正比;后者评估工具为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其中包含43个问题,评分<86分、86~129分、>129分分别说明差、良好、优秀。(3)护理后应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79分、80~89分、≥90分分别说明高度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高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两组血压水平比较

比较两组护理前SBP、D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SBP、DBP水平较护理前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水平对比

2.2两组疾病认知程度与自护能力比较

比较两组护理前疾病认知评分、自护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疾病认知评分、自护能力评分较护理前高,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疾病认知评分与自护能力评分对比(分,

2.3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仅为74.00%,观察组则达到96.00%,两组对比发现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其发病机制复杂,患者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以及自身交感神经兴奋都是诱发动脉血压增高的主要因素[4]。若患者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严重者甚至会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冠心病等,严重威胁身心健康[5]。此外,高血压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群体,这类患者对自身疾病认识不全面,易因病症造成的影响而出现暴躁、抗拒等消极情绪,进而降低生活质量。因此,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是促进患者疗效提升的关键。

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护理活动协助患者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其作为完善周密的服务模式,有助于消除不利于健康的危险因素,达到促进身心健康的预期目标[6]。结合本研究结果:两组护理后SBP、DBP水平较护理前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提示开展健康教育能够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有关研究表明,诸多因素可对血压水平造成影响,如不正确的饮食习惯、情绪起伏波动大等,部分患者甚至因为治疗后血压水平得以改善而中断治疗,导致血压水平不稳定[7]。本研究护理人员予以患者健康教育,引导患者进一步掌握高血压的相关知识,理性地看待疾病与治疗,在饮食与生活上进行合理调整,能够显著改善血压水平。此外,健康教育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其重视治疗与护理,深刻认识到高血压对身心的危害性,使其高度配合治疗,更好地促进病情康复。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后疾病认知评分、自护能力评分较护理前高,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提示开展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及自护能力。经长期观察发现,高血压患者普遍对自身病情认知并不全面,部分患者还会存在疾病思想误区,导致临床疗效受到影响[8]。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通过分析病情以及不同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在用药治疗、饮食与日常生活等方面上进行宣教,有利于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治疗目的与护理措施的认知程度,以此带动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使血压水平得到显著改善[9]。本研究中,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仅为74.00%,观察组则达到96.00%,两组对比发现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提示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可促进其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在基层卫生院开展健康教育能够为患者提供了解病情的机会,护理人员讲解饮食习惯、药物治疗作用等相关知识均有助于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避免其病情愈演愈烈[10]。此外,健康教育增进了护患之间的交流,护理人员可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症状与生活方式等,分析是否存在不利于病情改善的危险因素,对护理方案进行合理调整,从而达到强化高血压护理管理的目标,使患者认可与满意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应用健康教育于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可改善其血压水平,提升疾病认知程度、自护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病情血压护理人员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