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知识、能力、素养”培养的日语听力课程新教学模式研究

2022-04-25 07:44李文珺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6期
关键词:日语听力教学模式

李文珺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重庆 401520)

1 研究背景

为培养新时代适应社会发展的外语类人才,2018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外国语言文学类),其中强调外语类专业培养目标,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扎实的语言能力,同时要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在“国标”的指导下,日语专业应将“专业知识”+“育人功能”作为今后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

关于“国标”(2018)中特别提及的“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对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不能仅仅停留在词汇语法等基础学习的阶段,应在初级阶段通过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学日语,进而能够在高级阶段达到用日语学的目标。也就是用日语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

2015年2 月,国家“外语协作组”经过充分讨论及修订,在《普通国中日语课程标准》中对日语核心素养做了定义,即学生通过日语课程学习,获得运用日语理解与表达的能力,提高思辨能力和多元文化意识,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多元文化沟通等品质与能力的人才[1]。

我校2018年根据“国标”(2018)重新修改了日语人才培养方案,将日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日语+IT 技能”,学生在本科四年学习中,通过综合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写作、日语会话等传统科目学习语言知识,在此基础上,还将学习网页设计、Java、C++等计算机技能。在“国标”(2018)的指导之下,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通过参加暑期第8 届高校日语教师专业发展论坛的学习,对传统的日语听力课堂进行新的教学模式探索,以满足新世纪日语人才发展趋势,培养优秀的日语人才。

2 日语听力课程的现状及改革的理论依据

日语听力属于日语专业必修课程,第1 学期到第6 学期开设,每周2 课时(90 min),因课时少,学生对日语听力课程普通重视度不高。传统的日语听力教学方式,教师放音频讲解,针对问题提问,请学生复述文章内容等,“00 后”的学生课程活跃度不高,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另外,近年来由于高中日语的开设,学生日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难以因材施教,这就导致部分学生日语听力成绩难以提高,失去学习动力,长此以往,听力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绊脚石。

从国际交流基金2019年度第2 次日本语能力测试的考试结果来看,报名参加考试的人数日本国内共有58 799 人,海外地区共有89 689 人,其中中国报名人数为63 216 人,占海外人数的70%。N1 听力部分的平均得分日本国内为34.6,海外地区为33.0[2],结果中没有特别给出中国地区考生的分数,但从人数占比可以反映出,我国日语学习者的听力水平有待提高。

2010年,日本语能力测试进行改革。语言知识、读解和听力三部分分别设置了60 分的合格线,考生不仅需要总分通过,还需要每部分都合格。在这三部分中,听力的考试时间N1 增加到60 min,N2 听力时间增加到50 min,成绩比重也由4/1 提高到3/1。由此可以看出,日语能力测试对考生的听力水平有较高的要求。根据我校学生参加考试的情况,听力成绩已经成为决定学生分数高低、能否通过考试的重要环节。

据美国外语教学法专家Rivers 的统计,成人在进行语言交际活动时,40%~50%的时间用于听,25%~30%时间用于说,11%~16%的时间用于读,只有约9%的时间用于写[3]。由此可见,日语听力能力的高低反映了学生的日语水平,是与人沟通交流的第一步。那么,结合新“国标”(2018)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成为新时代的日语人才,笔者结合“最近发展区”策略以及元认知策略从“知识”“能力”“素养”三个方面进行分层次课堂教学改革。

此次课堂教学改革对象为大学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进入第二个学年后,由于学生自身情况的不同,所以教学方式上将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分层次因材施教的方法,以满足不同情况的学生。20 世纪30年代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4]。

日语听力课程因每周2 课时(90 min),时间有限,想要仅仅通过课堂提高学生听力能力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就需要学生自己进行足够时间的听力练习,在学习过程中,元认知策略可以帮助学习者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涉及计划、组织、监控、评价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大致分为三类:(1)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2)监控策略。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活动中,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且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3)调节策略。当学习者意识到不理解材料的某一部分时,就会重读困难的部分,在阅读困难或不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不懂的部分课后加以复习[3]。通过元认知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听力学习,高效率、有目标地进行能力的提升。

3 日语听力课程新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

本次日语听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选取教材为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的《中级日语听力教程(上)》,教学模式的实施对象为日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内容选取教材第20 课バイク特急便(摩托车急送)。本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日本的バイク特急便的发展历史及现状。第二部分力アップ的内容是关于日本的社会问题,为听录音填空的形式。

课堂新教学模式的开展分为三步骤。第一步是“知识”内容的“输入”。这部分为本课的基础板块,包括聞く前に(听前)会给出新的单词,例如交通渋滞、繋がる、中古バイク、老眼鏡、需要に追いつけない、広告コピー、デザイン画、証券会社、車のキー等新的内容,以及印有摩托车急送的图片。学生通过这些背景知识的构建,围绕主题对本课内容进行预测,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正式听取课文之前先掌握一定的预备知识,可以提高听解的正确度。接下来是聞いてみよう(听一听),这是主课文部分,结合聞き方のくふう(听一听,想一想)中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听第一遍,对于没有听懂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听第二遍。第二遍结束后,按座位每张桌子的五位学生一组,讨论给出所有题目的答案,接着听第三遍确认问题的答案。听完三次之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确定正确答案并针对理解有问题的部分进行讲解。

听解部分结束之后,就这部分内容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述能力。教学实施内容为针对バイク特急便请每位学生进行内容复述。复述活动之后,请学生进行影子跟读的训练。影子跟读经过研究证实,是训练学生语音语调,日语口语水平的有效途径。最后,请个别学生针对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总结。通过复述、影子跟读、概括总结这三个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训练,通过听的“输入”,要做到相应地说的“输出”。

第二步是“能力”的提升。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在第一部分知识的输入基础之上,针对バイク特急便(摩托车急送)的内容,教师提供拓展资料,新闻バイク便でお届け! 「なじみ」客にデパ地下食料品(摩托车急送! 将百货店的地下美食送达熟客)。新闻内容主要为针对近两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各大百货商场通过摩托车骑手这样的外卖方式拓展商品的销售渠道,满足附近熟客的生活需求,寻求疫情中的生存之道。通过这篇新闻报道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社会发展大环境的变化,以及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外卖这一新兴配送方式在日本的发展。这篇新闻报道具有话题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本基础知识之外,起到了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的作用。教师在听力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停留在词汇语法的简单分析上,通过拓展内容,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知识以外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去全方位培育日语人才。

第三步是“素养”的培养。本课第二部分力アップ是关于日本出生人口数量不断减少的社会问题。根据日本NHK 的报道,2020年合计特殊出生率为1.34,连续五年新出生的婴儿数少于前一年,达到历史最低水平[5]。这一数据,即指的是一位女性在她的一生中生育孩子的数量,这个数据小于2 就可以反映出日本社会出生人口减少的现状。由此更可以反映出这一社会现象的严峻。学生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了解日本的社会现象,思考其背后的深刻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每五位学生一组用10 min 进行讨论,形成一份简单的报告后在全班发表。

可将课本这一内容拓展为思考日本针对这一社会现象的应对措施,以及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入挖掘语言知识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以此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放眼看世界的国际视野,又具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课后作业为请学生做バイク特急便的影子跟读,上传到超星学习通。同时,学习通上会给学生布置日语能力测试的相关试题。

以上“知识”“能力”“素养”三部分的内容教学时间安排为2 课时,具体时间分配如下,基础知识导入部分10 min,学生听及教师讲解部分15 min,复述及影子跟读15 min。拓展资料新闻部分15 min,日本社会问题学习思考及讨论25 min。

4 日语听力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为积极应对日语国际传播的新局面,2010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开发出了一套日语教育、学习、评估的参考标准《JF日语教育Standard 2010》(以下简称JF 标准)。JF 标准把“使用日语能够胜任和完成什么任务”作为语言学习的出发点,并据此提出日语学习各阶段能力评价的标准,指出学习者利用学习档案(Portfolio)记录和保存学习过程的重要性。该标准的出台,为在不同国家不同环境中的日语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了解各自“教”和“学”水平的统一衡量尺度[6]。日语听力课程采用JF 标准进行评价,对教师而言,可以明确教学目标,对学生而言,可以清晰地评价自己每一课结束后所能达到的能力水平。

如图1所示,JF 标准如一颗樱花树,将语言能力分为三部分,包括语言构造能力、社会语言能力以及语用能力。而图2Can-do 是JF 标准对语言能力和语言活动进行不同分类后的详细描述。Can-do 表一共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两个不同程度,分别是A1,A2,B1,B2,C1,C2。A1 和A2 为初级使用者的能力标准,B1 和B2 为独立使用者的能力标准,C1 和C2 为熟练使用者的能力标准。

图1 JFスタンダードの木

图2 Can-doの6レベル

根据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对Can-do 能力表内容的具体划分,本课バイク特急便学习目标能力对应B2,即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新闻报道的信息针对某个社会事件的内容及其影响,明确地向同伴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学生可以利用みんなのCan-do 网站上的学习档案建立和保存自己的学习过程,以此更好地监督自己的听力学习情况,更好地提高听力水平。

5 结语

2021年7 月,笔者参加了暑期第8 届高校日语教师专业发展论坛,通过会上各位专家教师的精彩讲座和答疑对现阶段国内日语教学情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结合本校专业情况以及学生现状,选取了日语听力3 课程进行课堂新的教学模式地探索。新教学模式摒弃以往的听力教学方式,分层次有目标地按照“知识”“能力”“素养”三方面有序推进,学生不仅有语言基础的学习,还要在此基础上提升听力“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成为新时代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日语人才。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新教学模式的实施时间尚短,是否能够完全达到培养日语人才的要求还有待观察,后期将会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意见,及时进行调整。另外,还需要调查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听力成绩是否有显著提升。同时,还要在学生中大力推广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Can-do 表以及学习档案的使用,这些都是今后需要继续关注的日语听力教学问题。

猜你喜欢
日语听力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