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客教育实践初探

2022-04-25 07:44秦荣廷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6期
关键词:创客互联网+空间

秦荣廷

(重庆文理学院,重庆 402160)

党的十九大对创新提出了新要求,“互联网+”是创新2.0 下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1],对现代人们生活方式、资源配置、经济结构等带来了深刻变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将不同产业的交叉资源进行信息化、数据化处理,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利用率,增强产业边界效应与作用,推动了平台化、跨界化发展[2]。对于亟须创新的教育资源,“互联网+”同样开启了互联网教育的新时代。创客教育集创新、创造、分享等思想为一体的精神追求,契合了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精髓。目前,较多高校都在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为创客提供了硬件环境、网络平台、资源共享的“众创空间”,但部分高校对“互联网+”带来的冲击和对创客教育的理解认识不够,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

1 当前高校开展创客教育的困境分析

1.1 观念意识较为传统,创新动力仍不够

受应试教育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高校对于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和创新思维的教学方式或内容较少。当前,不少高校开设了一些创业课程、兴趣班和支持创造的科技活动,但主要还是简单的讲座或交流,尚不能有效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创新创造意识。目前,有一些高校虽然已经建立了创客空间,如清华大学i.Center 创客、河北师范大学时光空间和同济大学Fab Lab O-Shanghai 开放创造实验空间等,但大部分高校没有实际开展专题的创客教育。学者余胜泉教授认为,一些高校即使已经开展了创客教育,但缺乏一定的方向性。创客教育是什么? 学术界对创客教育也撰写一些研究性的报告,但就如何开展创客教育没有深入讨论调研,更不知道如何遵循教育规律去开展[3]。

1.2 平台空间尚未搭建,设施设备陈旧

开展创客教育的绝佳环境是众创空间,众创空间是创客们开展日常学习和活动的重要场所。创客空间内办公设施、网络平台、实验设备、信息资源等设施设备更是创客群体得以开展学习研究和活动拓展的必备条件。社会上一些独立的创客空间,如上海新车间、杭州Onion Capsule(洋葱胶囊)、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等众创空间都得以发展,设施设备较为先进。而在高校的创客空间布局上,部分高校还仅停留在互联网平台或以图书馆为主的简单创客空间,目前高校创客空间不仅单一,且数量较少,创客空间配套的设施设备也相对陈旧。

1.3 专业课程体系不全,创客教育活动受束缚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影响下,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以大学生职业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为主,几乎没有设立创客教育这门课程,更没有形成突出以创客教育为主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仅是以不定期开展创新创业的培训、讲座、比赛和交流为辅,这种授课形式在新的形势下,不能满足追求创新创造的创客教育发展趋势。大课程观的学者认为,课程内容的目的和效果从教育本质上看是一种教育进程,这种课程体系的设置也体现或包含了教学过程。课程整体的教育活动与各项计划中的实践状态是紧密联系的。因此,从这个角度进行逻辑推理,创客专业课程在高校创客教育中也应该体现过程、内容、方式等,缺乏完整的课程设置体系是高校创客教育发展的一大“短板”。目前,很多学校的创客课程依然延续校本课程,诸如像美国为创客提供了关于创造工具和设备使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类课程、专业训练类课程更是较少[4]。为此,高校亟待开发创客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这是有效促进创客教育全面开展的重要方法之一。

1.4 专业教师数量偏少,不能为创客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现行的创客教育传授者缺乏前沿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一些高校由相关专业教师、院系辅导员甚至部分社会人员负责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传统的师资团队可能有着比较扎实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但较少关注国内外的科研动态,难以与时俱进地开阔视野,较少参与和组织创客教学及创客实践,缺少社会和市场方面的实践经验,故而在引导学生时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局限性,指导学生的活动项目也容易缺乏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创客教育是一门新鲜的课程,缺乏丰富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师资是开展创客教育的一大瓶颈。就高校师资队伍而言,高校创客教育的开展绝大多数仍以学校传统的师资力量为主力,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角色定位等方面还有偏差,缺乏专业化、科学化、创新化的师资力量队伍,如参加专题讲座、培训和基于创客理念的教学手段措施仍然跟不上创客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创客教育的师资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为创客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1.5 创客空间空心化,创客教育力度不够

在国内,少数的技术爱好者被称为创客。由于缺乏教育文化积累和教育环境支撑,事实上,看似繁荣的创客教育其实空心化严重,比如盲目让学生去学习开源电路板、大量采购3D 打印、机器人等进课堂等,甚至3D 打印一度成为创客教育的代名词。有部分专家认为,当前创客教育发展缺乏基础性学科知识的融合注入,使得创客教育变成学校秀场[5]。这与提供空间、跨界联盟、寻求合作、交流推介、投资路演、技术转化、孵化壮大等众创空间的功能相比,创客教育极易被忽略[6]。创客教育不仅能够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而且能够激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创客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非一人、一单位、一个部门、一所大学可以独立进行,而是需要政府机构、民间团体以及社会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协同推进。

2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开展创客教育的紧迫性和意义

2.1 创客教育是顺应创新2.0 时代协同创新教育和发展的新趋势

2016年2 月,“创客教育”被中国电子学会现代教育技术分会下设的创客教育专委会赋予了新的理解,认为新时代下的创客教育需将创客文化与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此种教育模式需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兴趣,依托数字化、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充分发挥项目的教学优势,营造“创”“享”氛围,以培养出具有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学生群体,能够跨学科、跨专业地解决系列现实存在的问题、创客教育的主体是“创客”,“创客”在英语中被称为:“maker”或“hacker”,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创”在此不是单纯指创新,更是致力于创造[7]。由此看来,创客教育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在进行创客活动中,塑造一种能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的综合能力。应该说创客教育初步融合了科学研究、技术更新、思维超前的全过程,能够积极培育学生的自主创新、批判性思维、艺术创作、合作研究能力和探索精神等[8]。如能将创新教育、体验教育、创造教育、项目学习等思想进行融合,并加以贯通,就与学生富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天性找到了契合点,达到了创客教育的精髓[9]。应该说创客教育是大众协同创新,顺应了创新2.0 时代协同创新教育和发展的新趋势。

2.2 创客教育是实现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有人说,教育是最大的公益,搞好创客教育将是对学校常规教育的有效补充之一。来自民间或官方的公益教育都在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而努力,但眼下项目教育从教育本质上看依旧是以培养标准化人才为主,而非个性化的人才教育模式;为学生灌输和积累更多知识依旧是教育的重要手段,而不注重培育其创新创造能力; 在传统教育理念框架下做重复和增量依旧是教育的重要方法,而不注重创新变革不适合现有的教育体制。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通过创客教育能实现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人才培养。“互联网+”时代,高校要充分运用网络这个平台,鼓励学生参与推动创新项目的落实,让学生在创客教育中体会成功和分享,学校要顶层设计,充分挖掘学生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彰显个性,提倡创新精神,培育创新理念,让创客教育在高校落地开花。

2.3 创客教育是推动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

建设创新型发展国家,需要一定的创新型人才做保障,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创新发展这股支撑力量的主体,他们的知识结构优势、科学专研精神、激烈竞争意识和创新驱动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创新发展能力。全球正迈入一个靠创新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各种商业模式和消费关系面临重新排序重组,移动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逐渐影响千家万户的生活或工作方式。在这个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时代,因循守旧者会逐步淡出中心舞台,然而脑洞大开的“创客”(maker)、“创变者”(ChangeMaker)等创新人才会越来越受时代的青睐。

3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客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在知识经济时代及智能信息社会,大数据背景下的互联网资源会同无所不在的信息资源和海量储存,共同推进了无所不在的创新,尤其是数字向智能化的推进,大大推动了“互联网+众创空间”背景下高校创客教育的发展(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创客教育实施路径体系

3.1 转变观念意识,培育创新创造精神

创客教育是对讲授型课堂和基于知识传授的传统教育的挑战[10]。以创新教育模式为主的创客教育,其内在理念与价值、方法与途径、实践与反思对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成为高校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益探索。创客教育一开始便和创新、创业、创造等词语联系甚至融合在一起[11]。我们不能用传统的思维眼光看创客教育,它非我们普义上的“第二课堂”,也不能用学科化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其所蕴含的教育理念所涵盖。应该把此类教育归结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将其有机融入学校整个教育体系之中。在学校创客教育体系当中,“创客的教育”(Maker Education)“创客式的教育”(Maker Based Education)二者为递进关系,应把“动手、分享、创造”的创客文化理念植入学校创客教育教学体系,使教学方式做到与时俱进。高校要结合“互联网+众创空间”的背景,把创客教育的精髓认清,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教育引导学生认知自我、展现自我、勇于追逐自己的梦想,以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创新创业意识,让学生掌握创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在不断的实践中勇于迎接挑战,培育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分享的时代精神[12],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意识和全新创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2 搭建平台空间,促进成果孵化转化

高校创客教育有效手段之一是搭建创客空间,创客空间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标准化的孵化载体,而是在“互联网+众创空间” 的趋势下,通过线上与线下(O2O)、孵化与投资、创新与创业等相打造新型创新创造服务平台。高校应结合多种资源,如设立创客教育专项资金,加强与政府、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协会、科研院所等各级各类机构的联系和合作,推进和实现资源共享,共建创客空间或创客联盟。同时,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生创业园、科技园、“实验田”等高校现有的场地资源,灵活运用现有的办公室设备、学科实验室资源、教学仪器、高端智能装备等,积极为学生搭建创客空间、创客工作室等。这样既可以吸引校内外创客的共同积极参与,创客空间还让学生们能够将自己的创意与全球各地的创客进行分享,激发创客们的创造热情。

3.3 调整内容结构,健全专业课程体系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创客教育目标。高校创客教育活动的开展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建立和调整课程的内容与结构,这也符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趋势。将高校创客教育进行有效实现和升华,重点在于对高校创客教育课程进行优化设置,要注重强调多学科内容的时代性、整合性与融合性,还要强调学科活动的实践性、灵活性与创造性,研究和开发出创新的创客教育课程,增强学生参加创客活动的兴趣,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在健全课程体系上,要大胆尝试,开拓创新,可以根据年龄、性格、兴趣爱好,甚至地区的不同等,建立一系列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课程,既有创客理论课程,又有创新实践拓展课程。学科教学设计和形式上不必采取统一标准(如灌输式的教育),要以多样、灵活、引导、启迪、个性化的形式呈现,健全和优化课程体系,确保创客教育生动活泼地开展和落地。在发达国家国家的很多高校都设置创客课程,开设了创客空间,如德国史太白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为学生基于创新创造的学习提供了较好的环境、机会和资源。

3.4 加强师资培养,创新教学有效模式

教师是创客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要素,教师的观念意识、知识水平、教学手段等往往决定着创客教育的成败,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是推进创客学习或探索的主体,是助推高校创客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创客教育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耳听面授”形式的新课堂,传统教学课堂受到了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模式的挑战。开展创客教育,教师不仅需要教学观念的更新,更面临教学技能与知识更新的挑战。“互联网+众创空间”的创客教育是一场真正的教与学的变革,创客教育同样需要师资的不断学习和培养。创客教育需要大批热爱创客,喜爱创新,且综合素质强、业务素质精的师资队伍。创客教育的先进理念作为创客教育的内部优势之一,符合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成长的受教育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思维模式。统一化和标准化的人才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要突破常规,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在项目学习中让学生体会创造的乐趣,把自己的创意想法变为现实。

3.5 跨界整合资源,积极营造创客氛围

跨界整合可以优化很多配置。在“互联网+众创空间”的时代背景下,考虑到现有创客教育人员紧缺的条件,可以整合现有高校内部有潜质的师资力量,还可以聘请、邀约和联合其他学校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高校可以结合自身软硬件的环境,充分利用和整合好校内和校外的资源,跨界联动有关部门,通过各种平台载体,积极宣传国家的有关政策,支持学生创新创业,促进创客文化与校园学风文化深度融合,形成无边界有效的创客环境。如深入举办创客路演、沙龙、论坛、大赛等活动,融合多学科的各专业学生资源。还可以利用校外资源,如企事业单位、国家的创客基金,为大学生创客教育提供一定的人力、财力、智力等支持,将社会各界人士都联合起来,形成推动高校创客教育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创客互联网+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