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领军企业家的必备三要素

2022-04-26 14:44桑明光鲁汇智
商周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专精盈利企业家

桑明光 鲁汇智

疫情以来,我们从方方面面都感受到了一个“难”字,各行各业看起来都呈现着不景气的现象,但是去年中国的GDP却实现了8.1%的增长率,远高于年初设定的6%的目标。“体感”很冷,GDP数据很“热”,这就是熟经济。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我国很多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支持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在新时代背景和利好政策的东风下,作为市场主体的负责人,企业家任重而道远。今天我们来聊聊,在诸多行业陷入困境、诸多企业选择“躺平”的现状下,如何重新成长、脱颖而出,做新时代的领军企业家。

在开始讲企业家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最近热度很高的三个名词。

第一个是“高质量发展”,这是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的新表述,同时也是习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一个词汇,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第二个是“熟经济时代”,笔者最早接触这个词是在金融学者香帅所著的《熟经济》一书中。如何理解这个词呢,疫情以来,我们从方方面面都感受到了一个“难”字,各行各业看起来都呈现着不景气的现象,但是去年中国的GDP却实现了 8.1%的增长率,远高于年初设定的6%的目标。“体感”很冷,GDP数据很“热”,这就是熟经济。中央党校的郭强教授把熟经济形容得惟妙惟肖:外人看到风韵,自己感到焦虑。

第三个是“专精特新”,去年,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先后出现在“十四五”规划、中央政治局会议等高层文件和会议中,首次将“专精特新”与“补链强链、解决‘卡脖子问题”联系在了一起。2018年工信部提出再培育一批,深耕细分市场,具有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等特点的‘小巨人企业”。截至目前,工信部已分批公布了 5000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业名单,他们成为了“专精特新”相关政策扶持的重中之重。

那么, 如何推动实现“ 高质量发展”,如何适应并驾御“熟经济时代”,又如何打造“专精特新”小巨人呢?习总书记曾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对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做出了增强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承担社会责任、拓展国际视野的五点诠释。本着贯彻总书记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原则,我们从三个方面讲讲新时代领军企业家的必备三要素。

第一要素:务实

笔者认为,一个企业能够盈利才是最大的务实。这里的盈利是相对于营收而言的。新时代企业家要务实,带领企业走务实路线,要看重盈利而非单纯抓营收。疫情当下,经济市场环境风雨飘摇,盈利能力强的企业优势逐渐显现,而严重依赖融资、专注于营收而非盈利能力的企业,往往是虚假繁荣,在危机面前不堪一击。

前段时间,投资圈里出现了一个“元宇宙”的概念,大兴VR投资热,后被质疑是炒概念。炒概念、炒热门一直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一大顽疾,拿短租行业举例,前几年,大量资本涌入短租行业,很多短租行业的企业家认为,获得投融资,就有发展潜力,就会良性发展了,然而随着2020年3月初万豪的短租合作商Hostmaker进入破产清算流程、公寓租赁管理公司 Lyric裁员20%、OYO深陷财务困境等“暴雷”情况相继出现,短租行业肃然清醒:必须证明短租管理模式能够持续创造盈利,才能够同时获得业主、客人和投资者的持续青睐。

持续经营能力是企业在资本市场运作的前提条件。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这样写道:“积着之理,务完物,无息币。”这是亘古不变的营商致富法则。企业想实现盈利,就必须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保证低成本生产,高效率运营,实现“开源节流提效率,降本增效促发展”。

企业盈利无外乎两种,向外盈利和向内盈利。向外盈利指向的是市场和客户,向内盈利指向的是人才和机制。熟经济时代和炒概念风潮下,企业往往只在乎向外盈利,实际必须要两手抓,而且要更偏向向内盈利。向内盈利必须做好三件事:开源节流,向外枳极开拓,向内降费减耗;重视人才,既要会引才更要会用才,激励人才创造价值;提高

效率,优化管理机制,挖掘员工潜力,机制强大才能盘活人才提升人效。

第二要素:专业

企业家在企业中既是决策者,也是执行者,因此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具备专业的判断眼光和战略思维。

比如,在化工行业就有个博士专业叫“化工技术经济及管理”,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专门培养化工行业企业家的博士专业。博士研读期间,首先学习化工领域专业技术,保证能够掌握专业的化工技术,具备从事化工行业的专业技能;然后学习技术经济学,除基本的宏观微观经济学以外,主要学习化工行业企业的技术路线选择、金融工程、融资和运作方式等;最后学习管理,涵盖战略管理、企业运营、公司理财等。这些都是化工行业企业家必备的技能。

当然不仅是化工行业,当今新时代各行各业的企业家都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医学、法律这些是学科,管理同样也是学科,所以负责管理企业的企业家,也是专业的岗位,必须要有专业性。企业家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行业判断能力、战略规划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创新能力、投资融资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识人用人能力,另外还要有宽阔的心胸、过硬的心理素质等。

第三要素:长期

做企业是长期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企业要长期,企业家更要长期。任何一个企业,做大、做强不是重点,重点是如何实现长期发展。

快速变革的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家必须要有长远规划,才能动员员工参与,才能匹配合适的合作伙伴,企业长期生存,才能获得社会认可,减少交易成本。

这里我们举一个世界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的例子,稻盛和夫先生被日本称为“经营之神”。他所创办的陶瓷公司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是日本著名的高科技企业,刚创办不久就接到了松下给出的订单,这笔订单对公司的意义绝不一般,但是松下给出的价格奇低,很多人认为这笔生意不该做,但稻盛和夫认为:现在没有其他生意,虽然松下给的价格低,但通过努力还是可以挣钱。后来经过摸索,公司创立了一个叫“变形虫经营”的管理模式。具体做法是将公司分成一个个“变形虫”小组,作为最基础的经济核算单位,降低成本的责任落到每一位员工身上。最终,京都陶瓷株式会社运营成本大大降低,即使满足松下供货的价格情况下,也可取得可观的利润。稻盛和夫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来实现了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的长期发展。同理,新时代的企业,也要适时而变,谋求长期发展。

要想企业实现长期发展,首先,要关注产业创新。要提高研发能力获取核心技术,从源头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获得市场主导地位与话语权。其次,尊重市场自然规律,切忌盲目扩张与追求爆发式增长。稳扎稳打,厚积薄发。最后,挖掘核心优势,聚焦主业。企业家要专业,企业也要专业,通才企业往往大而不强后劲不足,只有专才企业持续迭代升级才能保持市场竞争力。

中国经济总量虽然增速放缓,中国的新生人口数量也在下降,但未来我们必将会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其实在某些消费品领域,如手机、汽車等,我们早就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市场了。在这种前提下,企业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弥足重要,企业家们必须要正确认识,勇敢面对挑战,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转型之路,这样,在未来的白银时代甚至是青铜时代,一样能带领企业获得黄金般的发展机会。

务实追求盈利、修炼专业技能、谋求长期发展,只此三点,希望对新时代企业家们有所启发。最后希望企业家们能够拒绝“躺平”,在“熟经济时代”里重新成长,攻坚打造“专精特新”企业,解决“卡脖子”问题,带领企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领军企业家。

(桑明光,东营市金石国有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鲁汇智,尚道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正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专精盈利企业家
山西新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企业744户
“专精特新”轴承企业之检测与试验初探
农村电商怎么做才能盈利
一图读懂“专精特新”
车市仅三成经销商盈利
不盈利的扩张都是徒劳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