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撤离乌克兰

2022-04-27 00:48谢奕秋
党员生活·中 2022年3期
关键词:摩尔多瓦使馆大使馆

谢奕秋

据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消息,当地时间3月8日9时许,被战火困在苏梅的在乌最后一批中国留学生终于乘大巴撤离,共计115人,前往安全地区。

在9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赵立坚表示,经各方共同努力,目前在乌克兰的绝大多数中国公民已经撤离。

7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介绍从乌克兰撤离中国公民情况时表示:“我们愿继续用行动告诉每一位海外同胞,无论什么时刻、无论身处何方,你的身边有我们,你的背后是祖国!”

学生先走,警车开道

“我们从2月24日起实现全天候战时工作机制,值班电话、使馆领导电话全天开机,全体工作人员一直留在馆内工作。最近几天,使馆工作人员平均每天要接到1000多人次的电话问询,大使馆正努力为在乌中国公民寻找多渠道、更安全快速的离境途径。”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新闻参赞丁建伟说。

当地时间2月28日下午6点,基辅200多名留学生撤离,中国驻乌克兰大使范先荣赴现场为学生送行,大使馆派员陪送至摩尔多瓦,并协调当地警方一路护送,确保留学生安全撤离。

一名28日当晚护送88名学生乘大巴前往摩尔多瓦的中国驻乌克兰使馆工作人员说,当晚发车不到一个小时,车子的右前方就发生了三起炸弹爆炸。一路上,大家经历至少15道关卡,到处都是拿着机关枪的大兵。

“当把孩子们送到摩尔多瓦的陆路小口岸时,已经是凌晨一点了。”这名工作人员回忆道,“送大家通关后,我回到车上,发现孩子们悄悄给我留了一些吃的,可能他们也发现我饿坏了。其中还有两个鸡蛋。你们可能不信,鸡蛋平时没什么,但在战乱时期,很多人买不到东西,两个鸡蛋太珍贵了。”

3月2日凌晨,大使馆再协调10台大巴,帮助450名中国公民从基辅撤离,撤离主体为中国留学生、华人华侨和驻乌克兰的媒体记者。另一方面,当天哈尔科夫市100多名华人华侨和留学生人撤至敖德萨,当地侨社和商会为中國同胞提供食宿便利。

7日,王毅介绍,在撤侨行动中,驻乌克兰使馆、驻敖德萨总领馆外交人员多次深入火线,为中国公民撤离打开安全通道。中国在乌克兰各个邻国的使馆也昼夜运转,全力安置转运同胞。

3月4日,国航CA702次航班从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起飞,并于3月5日清晨5时41分抵达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这是我国首架接返自乌克兰撤离中国公民临时航班。3月10日早上8时2分,第八架接返自乌克兰撤离中国公民临时航班安全抵达杭州。

从乌波边境附近的利沃夫到波兰

由于在乌克兰的公民人数众多,且战事日益紧张,也有许多当地华人决定自行撤离。

在乌波边境城市利沃夫读博士的留学生张馨心2月26日凌晨从乌克兰进入了波兰。她在自己乌克兰老师的保护下,乘火车自行撤离,“乌克兰的领空已经封闭,所以我认为只有先行到达邻近国家,接下来才可能有机会回到祖国。”

“25日下午,从利沃夫到波兰方向的公路已经非常拥挤,乘汽车至少也要二十小时才能到达。于是,老师顶着防空警报来接我,带我一起去了火车站。”张馨心说,虽然一些乌克兰人因为中俄关系的密切对中国人产生怀疑甚至攻击情绪,但在这一路艰难逃难的过程中,自己仍然得到了像自己老师一样的乌克兰人的无私帮助。

张馨心说,火车站挤满了希望出境的乌克兰人,但只有女人和孩子能被允许上车,自己和老师是在两节车厢的连接处一路挤到了边境。她一度内心充满了忐忑,不知道是否能够入境波兰,幸运的是,在边境她并没有遇到任何阻碍,只有边检官员的一句“欢迎来到波兰”。

尽管利沃夫就在乌波边境,但张馨心的整个撤离过程还是长达9个小时,“在入境波兰的那一刻,我和我的老师都哭了,感觉这一路虽然不算长,但却感觉经历了千辛万苦”。

7日,王毅表示,在组织中国公民避难和撤离过程中,乌克兰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了友好协助,俄罗斯、摩尔多瓦、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白俄罗斯等国也提供了宝贵支持,体现了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我谨代表中方,向各国政府和人民表示衷心感谢!

俄乌和谈将继续

目前,乌克兰的战火并未停歇。俄罗斯与乌克兰游走在战争与和平的边缘。

美国总统拜登8日宣布,美国将对俄罗斯实施能源禁运,停止从俄进口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俄罗斯总统普京8日签署法令,对制裁条件下的国民和企业给予支持。

7日,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阐述了中方对化解当前乌克兰危机的立场主张。他表示,中方愿继续为劝和促谈发挥建设性作用,也愿在需要时与国际社会一道开展必要的斡旋。

乌克兰局势发生变化以来,乌国内物资短缺,赵立坚介绍,中国红十字会已经发布消息,应乌克兰方面的请求,中国红十字会将向乌克兰方面提供一批人道主义援助物资,包括食品、生活必需品等,价值500万元人民币。3月9日,首批物资已经从北京启运,后续将通过适当方式尽快交付乌克兰红十字会。

猜你喜欢
摩尔多瓦使馆大使馆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When is the festival?
Myths and legends-Polynesia
Writing skills praclice:A postcard from Scot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