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四个攻坚”行动 增强“三全育人”工作实效

2022-04-27 13:02于成文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育人体系三全育人高校

于成文 李 洁

摘 要:自2018年北京科技大学获评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以来,学校立足“特色化、精品化、国际化”办学思路,研究制订工作方案及任务清单,清单化、系统化、持续化推动综合改革行稳致远。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共识、融入、协同、评价“四个攻坚”行动,依托课程、科研、管理、服务、文化、网络、实践、组织、心理、资助“十大育人”体系建设,总结形成了一系列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成果,梳理凝练了一系列典型育人案例。学校将继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为助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更好地贡献北科智慧、北科力量。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育人体系

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以入选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全国10所)为契机,围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这一中心,突出队伍、机制、标准三项建设,重点实施共识、融入、协同、评价“四个攻坚”行动,围绕“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全力推进“星火北科”科教协同、管服结合、以文化人、实践立行、关爱学子五类育人计划,努力构建 “五育并举”的一体化思政育人新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施“共识攻坚”行动,形成改革创新合力

第一,学习先行,筑牢“三全育人”思想之基。将“三全育人”工作要求融入学校《章程》、人才培养方案和干部任期目标等制度体系,明确各类岗位育人职责,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坚持以纳入课堂教学、纳入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纳入师生党支部学习、纳入教职工理论学习、纳入学生主题班团会、纳入各级干部师生培训“六个纳入”和自学、导学、辩学、践学“四学机制”为主要模式的全校师生周四下午集中理论学习制度,并统筹建立思政课教师定点联系二级党组织指导理论学习制度,引导全校教职工广泛形成“三全育人”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第二,全员覆盖,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发挥教师在立德树人中的主导作用,为所有本科生配备“全程导师”,突出“全员覆盖+全程指导”,构建起“授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加“导师、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的“3+3”六位一体育人新模式,围绕学生思想道德、学业成长、创新创业、生涯规划等开展全方位全程指导,实现了导师全程指导、团队协同育人、深化创新训练、师生密切互动、育教有机统一的“五维并举”。目前,已聘任由多位院士领衔的全程导师1,600余人,覆盖所有在校本科生,实现了降低学生挂科率、提升学业深造率、提升就业竞争力,让学生和家长满意、让教师和学校满意、让社会满意的“一降二升三满意”工作目标。

第三,“双质”提升,提高教职工育人能力。实施全体教职工“能力素质”和“师德品质”“双质提升计划”。强化业务能力培养,设立教师发展中心,执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和教学准入制度,扎实开展教师业务培训和教学基本功比赛,实现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理科组“四连冠”。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党建强基、思想引航、制度固本、实践立行、典型示范”五项工程,系统提升师德建设质量。每年组织的“满井之光红色之旅”暑期学校成为新入职教师教育培训品牌。入选首批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中青年骨干人才队伍资助项目1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1个,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2人、提名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师德榜样(先锋)等省部级荣誉18人。强化管理服务育人,设置“机关服务示范岗”和“党员先锋模范岗”,发挥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岗位(服务)能手和岗位(服务)标兵等管理服务育人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

实施“融入攻坚”行动,突出浸入式教育

第一,守正创新,发挥思政課主渠道作用。持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形成了“形势与政策课程立体化模式”“三位一体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数字马院”三项教学改革品牌活动。其中,与人民网合作建成的全国首家“数字马院”,将数字VR技术引入思政课实践教学,走在了全国高校前列,切实提升了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北京市首批重点建设马院”,“形势与政策”慕课获得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形势与政策课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构建形成大思政育人理念,突出思政专职工作队伍建设,足额配备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心理教师等,始终单列思政系列职称评审;单独制定思政工作奖励办法,切实加大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奖励力度。

第二,统筹资源,打造课程思政“战略引擎”。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统筹规划全校“课程思政”建设,构建起以“大国钢铁”等公开选修课、学科思政讲坛、课堂思政“示范课程”为主的三个层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一是打造由院士领衔主讲、面向全校学生的“大国钢铁”公选课,让学生“知钢懂钢”、增强“钢铁强国”的使命担当;开设“跟党学创业”公选课,引导学生将党的创新理论应用到社会实践中,体验创业真过程、感悟创业真知。二是举办“材料名师讲坛”“理学之美”“星期四人文讲座”等体现学科特色、聚焦学科前沿的学科思政讲坛,努力实现“一院一品”或“一学科一品”,着力引领科学研究前沿、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三是打造课堂思政“示范课程”,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质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现教师和课程“两个全覆盖”;已培育3期100余个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汇集出版《课程思政典型案例选编》两辑,12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第三,以文化人,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以国庆70周年、脱贫攻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为契机,重点实施中国精神寻访、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担当等专题文化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在服务社会中端正价值取向。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形成了“礼敬中华·文溢满井”传统文化节、“科技文化节”、原创校史剧“燃烧”“绽放”“奔流”系列等特色品牌。完善“馆、册、片、书、剧、景”六个系列校本文化展示工程,弘扬以“求实鼎新”和“追求卓越、勇于争先”为核心的北科精神。“传统金属工艺传承基地”入选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文化活动入选教育部2018年“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项目(全国10所)。学校获首批中国科协学风传承示范基地,两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注重网络文化建设,制定发布《新时代北京科技大学师生网络文明公约》。2019年,人民网发布高校网络舆论影响力,北科大位居全国高校第六。加强融媒体建设,培育“微言大义”“北科小博士”等新媒体工作室,2020年入选教育部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

第四,实践育人,形成社会实践“北科大”模式。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必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曾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近年来,学校构建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内核的实践教学新体系,探索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实践”“第二课堂校园实践”“寒暑假社会实践”的“三位一体”实践育人格局,打造了层层递进、四年不断线的阶梯式实践育人模式,被《求是》赞誉为社会实践的“北科大模式”。2018年,获教育部首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弘扬中国精神,培育核心价值”“投身疫情防控,彰显青年担当”“助力乡村振兴,书写青年作为”等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彰显青年担当,产生广泛社会影响。

实施“协同攻坚”行动,健全协作体制机制

第一,加强协作,搭建“一组三类多支队伍”沟通机制。在学校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下,建立了一二课堂之间、不同单位之间、不同队伍之间定期沟通机制,实现本科生导师、专业课教师、思政工作队伍、管理服务队伍、离退休人员队伍等协同育人。实体化建立学生资助、心理、学业、就业、创业、人文素质教育六个中心,协同联动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强化基层党组织育人作用,加强对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建设的管理指导。建立“一站式”学生服务社区,完善学生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建设。

第二,优势互补,搭建校企、家校协同育人机制。重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固化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定期联系机制。发挥行业特色高校优势,与宝武、鞍钢、首钢、钢研总院等企业开展全面合作,联合培养学生,广泛开展国企高管上讲台等活动。实施以提升领导力为核心的“励志计划”和以红色教育为核心的“求实计划”,选聘校内导师和校友导师“双导师”联合培育精英人才。打造“一院一品”校友育人平台,形成了“校友讲坛”“青年创业家俱乐部”等系列品牌活动。

第三,全程跟踪,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强化对毕业生的评价和跟踪,实现招生和培养环节双向联动。每年编写《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就业状况白皮书》,定期开展专业满意度、就业满意度、发展评估等调研,及时掌握学生培养情况,适时调整培养方案和专业设置。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设贯穿大学四年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必修课程,设立毕业生“志愿服务西部奖”“志愿服务基层奖”,积极引导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第四,强化应用,构建科研反哺教学机制。修订《北京科技大学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北京科技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等,不断加强学术诚信教育。鼓励教师积极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将学校各类实验室和实验平台最大限度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健全科研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实验、进创业的“四进”工作机制。

实施“评价攻坚”行动,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第一,正向引领,构建育人导向的教师荣誉体系。构建以育人为导向的“5+1”教师荣誉体系,设立人才工作、科研工作、教育教学、党建思政、管理服务五类年度专项奖,并单独设立了教师职业荣誉奖,分为从教10年铜质奖章、从教20年银质奖章、从教30年金质奖章和职业荣誉退休奖,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广泛开展“感动北科”年度人物和两年一届的师德榜样(先锋)评选等活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第二,综合提升,完善“知识+能力+道德”的学生评价体系。实施“青年成长助力工程”,在全国高校率先推行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涵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技创新、创业教育、文化艺术等所有第二课堂育人项目,实行“学分化”管理,全面打造“红色课堂”“行走课堂”“生态课堂”“分众课堂”育人体系。学校第二课堂体验中心被纳入团中央推广案例(全国7个),已有近1,000所高校来校交流。

第三,科学评价,制定“三全育人”工作指标体系。率先在全国高校制定学校版和学院版《“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指标体系及测评细则》。该细则将自我评价、师生评价、专家评价相结合,同时强化学生评教及结果应用,成为学校构建“三全育人”新常态的重要标准,也为兄弟院校开展“三全育人”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建设期内,在全校范围内牢固树立以育人为本的教育评价观、教师职业观和共同育人观,形成了有效资源向育人环节聚集、政策导向向育人环节倾斜、教师精力向育人环节汇聚的良好局面。学校清单化、项目化、制度化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工作方案中100项任务如期全部完成;固化形成了本科生全程导师制、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大学生社会实践、辅导员队伍建设、教职工集中理论学习、教辅结合、“‘三全育人’工作指标体系”等方面的特色机制和做法,多项入选教育部和北京市典型经验案例,并汇编出版《星火北科—北京科技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践与探索》等多部书籍。学校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部门同志在教育部、北京市的相关会议、论坛等做经验交流三十余次;近三年,有七十余所高校来学校调研相关经验和做法。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举措被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2021年,学校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等学校”称号,努力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国和首都教育事业发展,持续展现北科智慧、贡献北科力量。

本文系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高校“三全育人”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编号:BJSZ2020YB0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于成文系学校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于 洋]

猜你喜欢
育人体系三全育人高校
深化实习育人体系培育产业后备人才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四全”育人体系
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校园文化活动育人体系构建初探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