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黄芪仿野生栽培试验

2022-04-27 01:00毛正云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陇西根长平地

侯 毅,毛正云

(陇西县中医药研究院,甘肃 陇西 748100)

甘肃陇西是全国重要的黄芪道地产区之一,所产黄芪因质坚而绵、粉性足、质量优而享誉全国,现黄芪年交易量占全国30%以上。但是,由于多年连茬种植,导致品种混杂、种质退化、质量下降、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下滑。药材市场野生、半野生中药材品质成分上优于人工栽培中药材,更符合传统中医用药标准,经济生态效益更佳。因此,在陇西开展黄芪仿野生栽培试验研究,总结有地方特色的黄芪仿野生种植技术规程,开展中药材仿野生种植势在必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黄芪种子选择上年采收的籽粒饱满、种皮黄褐色或棕黑色、发芽率为60%以上的优良黄芪[1],3 年生种子质量最佳。

1.2 试验地情况

黄芪为深根型植物,野生黄芪一般长度1~2 m,整地时需深翻。选择肥沃、疏松、透水透气、保肥、有机质含量较高、耕作层厚30 cm 左右的砂壤土,pH 值7~8。选择平地或坡度在60°以下的阴坡、半阳坡,需排水良好且不易发生洪涝、旱灾、风灾的地块。

本次试验用地选择在陇西县福星镇原家岔村撂荒地。机械整地,深翻50~100 cm 以上,剔除杂物、草根、树根等,并将土块打碎,确保地面平整,无坑洼。坡度较大地块每隔50 m 左右沿等高线保留2~3 m 原植物带,防止水土流失[2]。

1.3 试验方法

1.3.1 种植模式研究试验。设平地起垄种植、地膜覆盖种植、平地种植、坡地种植4 种种植模式。播种量为2.0~2.5 kg/亩,若发芽率低应适当增加用种量。播种时间一般为春季(3 月下旬)或秋季(10 月中旬)。

平地起垄模式。按垄面宽80 cm、垄高10~15 cm 起垄,长度根据地块决定,垄面要平整,垄间距20~25 cm。垄面横向开沟,沟距20~25 cm,播种沟深3 cm,条播后覆土压实。

地膜覆盖模式。覆盖幅宽120 cm 的黑膜,两边用土压实,防被风吹起。使用手持式点播器播种,穴距10~11 cm,行距20~25 cm,每穴6~9 粒种子,等高线种植或微垄条播。

平地种植模式。使用只带铧头的木犁人工或自制开沟器开3~5 cm 深的浅沟,沟距20~30 cm。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耙平稍加镇压即可。

坡地种植模式。种子和沙子拌均后撒施[3],然后用耙子耧1遍,覆土1~2 cm 厚。

1.3.2 打尖去蕾试验。以空白处理为对比,在黄芪地块80%主茎现蕾时进行第1 次打尖去蕾,80%侧枝出现花蕾时进行第2 次打尖去蕾。

1.4 田间管理

病虫草害遵循绿色防控要求,减少农药使用量。采用非化学方式防治鼠害,最佳防治方法为人工安装弓箭射杀捕捉。不施肥、不除草任其自然生长,保留杂草和昆虫,长期与伴生植物共同生长,完全靠野生环境下物种之间的相互竞争,激发出药材的药效。

1.5 试验测量方法

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的黄芪出苗率。

种植后第2 年、第3 年采用对角线取样方式,观察打尖去蕾处理与不处理植株的根长、根粗。

对1 年生、2 年生、3 年生、4 年生平地起垄种植的黄芪采用对角线取样法,取5 个点,每个点取20 株,每年10 月下旬取样,测定并记录黄芪的根长、根粗。

对100 株家种栽培芪和仿野生黄芪(4 年芪)进行性状比较。

对福星镇原家岔村试验点所产1 年生、2 年生、3 年生、4年生黄芪每年定时取样,对所含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水分进行测定,并记录。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种植模式对黄芪出苗的影响

采用平地起垄种植模式亩保苗率最高,其次是坡地种植模式,平地种植模式亩保苗率最差。平地起垄种植第4 年每亩有黄芪8500 株,较平地种植每亩7100 株保苗率提高19.7%。由此可知,在撂荒地中平地起微垄种植为最佳种植模式。

2.2 打尖去蕾对黄芪生长的影响

黄芪在生长期实施打尖去蕾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根长、根粗均明显高于不处理的对照植株。同时,植株生育期明显延长,延长时间在30 天以上。这是因为在生长期实施打尖去蕾,抑制了生殖生长,促进了营养生长,延长了光合作用时间,促进根系生长,有助于黄芪增产增收。

2.3 不同生长年限对黄芪生长的影响

不同生长年限平均根长、根粗变化情况详见图1、图2。

图1 不同生长年限平均根粗变化曲线

图2 不同生长年限平均根长变化曲线

由图1、图2 可知,1 年生到3 年生黄芪根长、根粗增长上升趋势明显,生长迅速。1 年生黄芪平均根长21.3 cm,平均根粗5.02 cm。4 年生黄芪平均根长108.8 cm,约是1 年生黄芪的5 倍;平均根粗12.89 cm,约是1 年生黄芪的2 倍。

2.4 不同种植模式对黄芪形状的影响

栽培芪与野生芪形状详见图3、图4。从长度看,陇西栽培芪各等级间长度非常均一,主要为20~40 cm,仿野生芪主要为40~100 cm。栽培芪表皮平滑,根皮较柔韧,断面致密、有的无木心。仿野生芪表皮粗糙,根皮绵虚,断面皮部有裂隙,木心黄,质地松泡,老根中心有的呈枯朽状或空洞状,黑褐色,分层明显。

图3 栽培芪

图4 仿野生芪

2.5 不同种植模式对黄芪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水分测定结果显示,随着生长年限增加,黄芪甲苷含量增高,水分降低,折干率增高,药用价值增高。

3 结论

目前仿野生芪价格是栽培芪的5 倍以上,测算表明,仿野生芪亩产值在10000 元以上,经济效益明显。开展黄芪仿野生栽培,让道地药材回归山林,不但可以有效提高黄芪产量和质量,而且能提高黄芪药用价值,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开展仿野生栽培,也可哺育和保护野生资源,还可整合撂荒地和退耕还林地,不与良田争地,能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是极具推广前景的生态种植技术。

猜你喜欢
陇西根长平地
甘肃陇西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及对策
道高一丈
吟梨花
陇西县节水灌溉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
一组馆藏藏式铜佛造像研究初探
树藤哪根长
边走边看
遇到一条蛇
水稻OsDHHC13基因参与氧化胁迫响应的初步研究
腐胺和精胺浸种对干旱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和胚根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