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槎水镇玉米高产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2-04-27 01:00储南山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水镇病斑灌溉

储南山

(安徽省潜山市槎水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安徽 潜山 246316)

玉米是安徽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生长中会受到病虫害侵害,需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近年来,安徽省结合自身地理位置优势,在玉米种植中不断总结经验,实现了玉米高产。随着全国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安徽省不断加强玉米高产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以期不断提高玉米的产量与品质。目前,由于农村年轻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人员文化程度较低,玉米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不高,农业技术人员需深入田间,指导提高农户的种植水平,才能进一步确保玉米稳产、增产。

一、安徽省潜山市槎水镇优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地块选择

安徽省地形较平坦,降水和气温等气候条件都比较适合玉米种植。在平原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玉米生产作业,可以有效提升玉米的整体产量。槎水镇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北部,属于典型的山区乡镇,总面积176 km2,平均海拔675 m。槎水镇粮食种植面积1072.4 hm2,其中玉米种植面积353.3 hm2,占粮食种植总面积的1/3。选择土壤肥力较好、便于管理的地块种植玉米,有利于降低劳动力成本和提高玉米产量,可以为安徽省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1]。

2、优选良种

玉米品种是确保玉米生产的基础,品种选择时往往需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

首先,槎水镇农业技术部门根据潜山市槎水镇的气候条件,参考槎水镇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推广适合当地种植的通过国家审定或安徽省审定的高产玉米品种。农民可到当地农业技术部门咨询,到正规种子经营门店采购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玉米品种。

其次,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也是影响玉米高产的重要因素,需结合实际选择抗病虫害且抗逆性强的稳产品种。

最后,还需做好玉米市场调查工作,了解市场对玉米品种的不同要求,选择较受欢迎的食用鲜玉米和饲用玉米品种,有利于确保经济收益[2]。

目前,适合槎水镇种植的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病抗倒的玉米品种有济单七号、鲁单9088、登海系列。

3、种子处理

为提高玉米产量,一般需对种子进行预处理,剔除机械损伤、干瘪及染病种子后进行晾晒,可以有效提升玉米种植发芽率。种植前还需对种子进行浸种与催芽处理。

(1)浸种

玉米在催芽前一定要进行浸种。将开水和凉水各半兑好,然后将选好的玉米种子浸入水中,水面要超过种子20~25 cm。同时用木棍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水温控制在25~28℃,浸种3~5 h。种子吸水膨胀后立即捞出催芽。

(2)催芽

将浸好的玉米种子捞出并控水后平摊,盖上湿布或湿稻草,放在热灶上催芽。种堆温度保持在20℃左右,每隔3~4 h 检查1 次,并上下翻动,以调气散温,种子40%~50%露白时即可挑芽播种。没发芽的种子用温水浸洗1 遍,继续催芽。经过2~3次反复催芽后,能发芽的玉米种子一般都可以播种了。田间土壤湿度大时,包衣种子可以直接播种。

4、适宜播种时间

选择合适的时间播种对于提高玉米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播种时需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气候条件不同,玉米播种时间也不同。潜山市槎水镇地处北纬30°47′~30°56′,东经116°25′~116°29′,属于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4℃。春玉米播种时期是4月上中旬,清明至谷雨节气较适宜;夏玉米播种时期是5 月中下旬,小满至芒种节气较适宜。

5、适宜种植密度

科学的种植密度可以有效提升玉米的种植产量,确保经济收益。种植时如果过于稀疏,不能保证玉米产量;过于密集则会导致玉米植株无法吸收到充足的养分和水分,容易出现病苗和弱苗。一般株距约为40 cm,既能保证每亩地的种植株数,又可以保证玉米产量,还便于通风透光。种植中还可以采取大垄双行种植模式。

此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降水情况和土壤肥力等。春季栽培高秆晚熟品种,每亩种植3000~3200 株为宜;中秆中熟品种,每亩种植3200~3500 株为宜;矮秆早熟品种,每亩种植3500~4000 株为宜。降水多且灌溉条件较好的区域可以适当提高玉米种植密度,可以有效保证每株玉米能充分吸收水分和养分。

还需注意的是,品质好的玉米品种具有较强的生产优势,种植时需与其他品种隔离以保证品种优势,避免优质玉米和普通玉米之间串粉造成品质下降。

6、水肥管理

(1)施肥管理

玉米是需肥量大的作物,既要施足底肥,又要施好苗肥、拔节肥、穗肥和粒肥。一般需广施有机肥、稳施氮肥、控施磷肥、增施钾肥、补充微肥。合理确定施肥量是确保玉米高产、稳产、高效的关键。此外,还需要结合不同的地块条件,如平畈、山坡梯田,测土配方肥料。

(2)灌溉管理

种植玉米时还需落实好灌溉工作,满足玉米生长所需。一般坡梯田用地下水进行灌溉,平整畈田用自然沟渠的河水灌溉。整地后以水泵喷洒的方式灌溉坡地玉米田。灌溉时需节约用水,结合玉米生长情况调节灌溉水量。玉米是怕渍作物,畈田开好沟渠采取随灌随排的灌溉方式,可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7、减少田间面源污染

在玉米种植中可结合实际情况解决农田面源污染问题,农民需共同承担责任。当地政府采取了舆论监督、政策导向宣传,采取回收废弃农膜、农药包装物的方法,有效提升农民对农田保护的积极性。让农民充分认识到玉米产量和农田面源的密切联系,减少病原体和寄生虫的数量,从而有效提升玉米生产水平,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3]。

二、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1、弯孢菌叶斑病

(1)危害特征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鞘和苞叶。抽雄后病害迅速扩展蔓延,植株布满病斑,叶片提早干枯。一般会造成减产20%~30%,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叶部病斑初为水渍状褪绿半透明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椭圆形、梭形或长条形病斑。病斑长2~5 mm、宽1~2 mm,最大可达7 mm×3 mm。病斑中心灰白色,边缘黄褐色或红褐色,外围有淡黄色晕圈,并具有黄褐色相间的断续环纹。潮湿条件下,病斑正反两面均可产生灰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感病品种叶片密布病斑,病斑连片后会导致叶片枯死。

(2)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潜伏在病残体组织中越冬,也能以分生孢子状态越冬,遗落在田间的病叶和秸秆是主要的初侵染源。病菌分生孢子较适宜萌发温度为30~32℃,较适宜湿度为超饱和湿度,相对湿度低于90%则很少萌发或不萌发。此病属于成株期病害,品种抗病性随植株生长递减,苗期抗性较强,1~3 叶期很易感病。槎水镇发病高峰期是7 月中下旬到8 月上旬,一般是玉米抽雄后。高温、高湿、降雨较多的年份有利于发病,低洼积水田块和连作地块发病较重。

(3)防治方法

玉米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株和落叶,集中处理或深耕深埋,减少初侵染来源。选用抗病品种。田间发病率达10%时,用40%塞呋酰胺乳油1500 倍液、或75%百菌清600 倍液、或50%多菌灵500 倍液,喷施防治,7~10 天1 次,连续2~3 次。喷药时可适当加入叶面肥或磷酸二氢钾以增加防效,促使玉米健壮生长,提高植株自身抗性。

2、玉米虫害防治

玉米虫害防治可以采取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方法。槎水县玉米苗期主要害虫有黏虫、甜菜夜蛾、蓟马、地老虎等,可在玉米2~3 叶期喷施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敌敌畏等杀虫剂防治。喷施时需将田间杂草也喷施1 遍,以彻底杀灭虫源。

后期玉米虫害以螟虫、玉米黏虫、蚜虫为主。防治玉米螟虫可以利用玉米螟虫的产卵特点进行化学防治,玉米螟虫产卵时往往会选择离地50 cm 以上、生长较茂盛的玉米叶背面中脉两侧,可以产卵后集中进行药物处理,药剂可选择苏云金杆菌、氯虫苯甲酰胺等。玉米蚜虫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用70%吡蚜酮2000 倍液防治,防治效果较好。

三、结语

为了实现玉米高产,农技人员需要结合槎水镇实际情况,不断改进玉米种植技术,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因地制宜研究适合当地的玉米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确保实现玉米高产目标。

猜你喜欢
水镇病斑灌溉
纳米比亚着力发展农业灌溉
Life in 2060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绝杀
套袋对柠檬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Ophiognomonia castaneae协同板栗褐缘叶枯病病原菌致病作用的研究
浅析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
轻松治愈花斑癣
轻松治癒花斑癣
绝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