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模式在康复治疗专业神经病学课程中的教学实践

2022-04-28 03:30邹莹洁
科教导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神经病康复评价

邹莹洁,张 泓,秦 爽,刘 琼,谭 洁

(湖南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教研室,湖南 长沙 410208)

引言

康复治疗学是一门由科学技术与医学相互渗透结合,逐渐发展形成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应用技术学科专业[1]。既要求康复治疗技术的掌握,又强调临床知识的累积。神经病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临床医学学科,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康复治疗专业的临床课程课时偏少,且前期基础偏弱,因此带来的挑战更大。如何提高神经病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康复专业学生发现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值得深入探究。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张学新教授依据我国国情,于2014年提出“对分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2],其核心理念是把教学分成三个时间独立的阶段:第一阶段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第二阶段由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第三阶段由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如此,既保留传统讲授式课堂的优点,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引导,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得到保证;同时,融入讨论式课堂的优点,强调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与知识内化[2]。目前已在国内外学校的一千多门课程中得到应用,教学效果显著[3]。本研究将对分课堂应用到康复治疗专业的神经病学课程中,探究其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

1 教学对象和方法

1.1 教学对象

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大二年级第二学期2个康复治疗专业本科教学班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自然教学班级分组,1班为实验组(n=43),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2班为对照组(n=41),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两组男女比例、年龄、已完成的与本课程紧密相关的课程(解剖学、诊断学、医学影像学)成绩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使用的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课时数均相同。

1.2 实验组教学方法

1.2.1 课程前准备

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本专业学生对疾病的熟悉度,选取三个章节依次开展对分课堂教学:“帕金森病”、“神经变性疾病”之认知障碍、“脑性瘫痪”。依据对分课堂要求,重新制作教案、讲稿以及课件。正式授课前,向学生介绍对分课堂以及评分方式,进行随机分组,每组4-5名学生。

1.2.2 课程实施

教材为第八版《神经病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每周上课1次,连续3节,每节40分钟。采用“隔堂对分”的方法,即:第一次课教师讲授;一周以后进行第二次课,第一节学生讨论上周内容,第二三节课教师讲授下一章节内容,直至教学内容结束。具体方法如下:

讲授阶段:第一次课由任课教师讲解,注重“精讲和留白”,做引导性的、框架式讲授。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临床表现部分的内容进行举例:教师播放PD患者典型慌张步态与已学脑血管疾病患者典型画圈步态的对比视频,从康复专业学生关注的运动步态入手,让学生明白“为何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意愿,同时引导学生反思两种疾病运动障碍不同的解剖学原因,但对具体的已在之前课程学过的解剖学内容进行留白,由学生课后完成;精讲PD四大运动障碍及其典型临床表现,但对非运动症状的讲解进行适当留白并引导课后学习。布置课后读书笔记并于下次课前上交,读书笔记要求完成三个方面:整个疾病相关知识的思维导图、提炼本次课程的“亮考帮”(即:在学习中感受最深、受益最大的内容,称为“亮闪闪”;自己弄懂了,但觉得别人可能存疑的地方,称为“考考你”;自己不懂的地方,讨论过程中向别人求助,称为“帮帮我”)、教师布置的一道作业题。其中,教师布置的作业可以是一道病例分析题,也可以是一道具有代表性的提问,如:PD患者可能出现哪些功能障碍,教师提供PD康复专家共识、中英文文献以及其查找方法,引导学生课后独立学习。

内化吸收阶段:两次课程之间有一周的间隔,学生对上次课所学内容进行内化、吸收,还可以在线自主学习教学视频、查阅文献及整理资料。在此期间,学生完成读书笔记,提取“亮考帮”,以备下次课上讨论。

讨论阶段:第二次课一开始,学生以“亮考帮”为依据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展开小组讨论,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小组讨论后,开展组间交流,最后以组为单位提出共性问题,由教师面向全班进行解答,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在课程结束前,教师对整个疾病进行总结,然后结合学生自学完成的读书笔记与本次讨论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点拨与反思总结,时间控制在5分钟。

1.2.3 对照组教学方法

对照组由同一位教师采用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3 评价方法

通过阶段性理论考核、课堂表现、问卷调查三个方面相结合的方式,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

1.3.1 阶段性理论考试

采用同一套试卷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闭卷考核。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病例分析题,总分为100分。

1.3.2 课堂表现评价

经过质性分析,制作课堂表现评价表。由5位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考察评价并分别打分,总分为100分。

1.3.3 问卷调查评价

三个章节的课程结束后,发放问卷调查进行教学评价。要求学生匿名填写,并当场回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阶段性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试验组阶段性理论考试成绩(89.52±5.61)分,对照组考试成绩(80.73±8.34)分,两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课堂表现评价比较

两组课堂表现评价表得分见表1。

表1 课堂表现评价表

2.3 两组问卷调查评价比较

2.3.1 实验组学生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

共计发放问卷43份,回收43份,均为有效问卷。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实验组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n(%)]

3 讨论

神经病学是一门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综合性很强的临床医学学科。神经系统疾病所致功能障碍是康复临床最常见的对象,因此神经病学是康复治疗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同时也是后期学习神经康复学等康复专业课程的必备基础。由于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前期临床课程的课时相对较少等原因,通常其临床基础偏薄弱,这也为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学好神经病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近年来,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日益增多的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被不断引入医学教育中[4],强调学生应作为教学的主体,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如何在课时有限和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的前提下,探索先进且适宜的教学方法提高康复专业学生神经病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先教后学”,让教师充分发挥教学引导作用,引导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意愿和动力,学生通过自学与讨论,多阶段的实现个性化的知识内化与吸收,构建更为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本次的教学实践,93.02%的学生认可对分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同行教师的课堂评价显示,对分课堂组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小组讨论氛围、学生发言的意愿与质量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对分课堂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有所改善。学生普遍反馈自己在对分课堂中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学习的效率、查阅文献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明显的提高。说明对分课堂有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这与前人所做研究的结论相一致[5-6]。

经过对分课堂教学的初步探索,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反思:(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应做到“教师精讲”和“学生讨论”比例的灵活设计,另外对于专业性强、难度大的课程内容,“隔堂对分”较“当堂对分”留给学生的自由时间更多,更利于内化吸收难度较大的内容。(2)本次课程实践,对分课堂教学的班级人数为43人,不算大班教学,但我们仍然发现在讨论过程中有的小组讨论积极性与有效性很有限,考虑与前期课堂教学和课后准备不充分有一定关系,同时还与该组学生的组内学习氛围以及学生的性格、学习偏好以及学习能力等相关,因此,如何保证讨论质量以及完善形成性评价方法,尤其针对大班教学,值得我们进一步从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探究。

猜你喜欢
神经病康复评价
老年人防跌倒要当心周围神经病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糖尿病人应重视神经病变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越测越开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