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学校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探究

2022-04-29 01:36费利平
当代体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社团组织社团管理工作

费利平

双减政策是党中央提出的最新精神,要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为中小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健康成长、和谐发展、全面提升的有效空间。在双减政策下,中小学校的社团开展如火如荼,也为中小学生的素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对当前的学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还存在社团项目化学习组织虚拟不真实、管理松散不规范、活动内容单调不丰富、组织能力欠缺、资金支持匮乏不充分等问题。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需要从将体育社团活动扎实切实开展、将管理工作规范严格实施、将学习内容设计丰富科学进行、将管理人员能力科学持续提升、将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加强等方面加大组织及管理力度,确保学校体育社团发展的稳定、科学、有序开展。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原有的学生作业量、学科辅导班、提高班、题海战术等教学模式与管理模式戛然而止,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也受到了根本性的挑战。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迅速响应,从开展作业时间管理、缩短家庭作业时间,开展入学时间管理、上课时间不得早于八点30分等多个方面进行学生管理,同时开设了课后延时服务,为家长不能及时到校接送的孩子提供不早于5点30分的延时服务。在校时间延长了,作业时间缩短了,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科目开齐、开全了,这就为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充分的时间。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开展学校体育社团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运动理念,发现学生的体育特长,促进学生的特色成长,并在体育社团活动中促使学生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协作意识的发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在当前的学校体育社团活动中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细致探究、深入分析,针对实际问题采取对应措施,保证学校体育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

1 当前学校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研究

1.1 社团组织虚拟不真实

传统的唯成绩论英雄的思想影响下,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提升学生成绩作为工作的唯一目标和根本目标,与成绩提升无关的一切事务都要为成绩提升让步。在这种形势下,绝大多数的教师、家长对体育社团活动的认识不科学、不正确,认为体育社团活动对于学生的成绩提升毫无作用,甚至学生从事体育社团活动还会大量挤占学生从事知识学习的时间,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此种思想的影响下,部分学校会全部取消体育社团组织,取消体育社团活动。即便有的学校依旧设立了体育社团,也不会组织教师、学生真正开展体育社团活动,使得体育社团虚名高挂、形如虚设。体育社团自身都已经名存实亡、等同于无,那么社团的组织与活动自然也不会真实,社团组织成为虚拟化存在。

1.2 社团管理松散不规范

在传统的学校体育社团组织管理工作中,因为地区不同,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故有些学校、教师将工作的重心归置于知识类学科教学、提升教学成绩上来,对于学校体育社团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就成为游离于中心管理工作的存在。首先,学校对体育社团的组织与管理没有提出明确要求,社团存在的意义与活动开展的宗旨得不到明确,组织成员会议不会定期召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到重视,体育社团全体成员各自的职能与责任得不到划分与明确,这一切都对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造成了严重阻碍。其次,体育社团内部对于组织、建设工作的认识程度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也没有对社团自身的发展设定目标,没有出台相关的管理建设制度,各种管理流于形式、呈现松散状态,致使体育社团活动也呈现出不规范状态。

1.3 活动内容单调不丰富

学校体育社团的存在与价值是需要通过各种不同形式、不同主题的活动组织来进行体现的。在传統的教育教学理念影响下,体育社团本身成为一种尴尬的存在,不仅学生对其认识不清,甚至还有部分教师将体育社团与体育教学活动混为一谈,在体育社团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单纯性的体育教学及训练。这样的体育社团活动内容单一、单调,没有足够的趣味性展现,也就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例如教师利用体育社团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篮球的投篮技术动作教学与训练,简单的讲授与示范之后,所有的时间都由学生进行投篮训练;组织学生进行排球的颠球动作教学与训练,教师利用极短的时间进行教学和示范,之后所有的时间都让学生进行不间断的颠球训练。这种单调的教学活动在极短时间内就将学生从事体育社团活动的兴趣火苗扑灭,很多学生逐渐放弃了体育社团。

1.4 组织能力低质不达标

在传统的体育社团组织与活动中,其组织人员主要由学校教师担任。学校教师本身都承担着一门或者多门、一个年级或者多个年纪的学科教学工作,其本职工作已经构成了较大的负荷;同时体育活动可以包括多个不同的项目,体育社团也就可以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子级社团,每个社团都需要有一名或者多名教师进行组织、管理、指导,这就让教师的工作量成倍数增加,使得社团负责教师每天忙忙碌碌,没有过多时间进行专业素养、组织能力、管理水平的提高学习与培训活动。此外学校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管理能力提升重视程度较高,但是对其在社团活动中的专业技术能力及管理能力方面的提升却没有形成正确认识,导致部分教师在体育社团的活动组织、专业指导中后继无力,组织能力水平较低。

1.5 资金支持匮乏不充分

受制于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学校、教师对于体育社团活动的认识严重不足,甚至会有一定的偏颇,认为体育社团活动属于鸡肋一般的存在,开展的作用不大。在这种理念的操持下,学校对于体育社团的资金支持力度极小,社团活动所需的场地、器材数量严重紧缺,失去了硬件支持的体育社团活动陷入困顿之间。例如体育社团的活动项目有球类、棋牌类、田径类、冰雪类等,需要的足球、篮球、排球、网球、中国象棋、国际象棋、跳棋、轮滑等种类繁多,同时还要视项目的实际情况达到人手一件的配备数量,这会给学校资金带来重大的压力。因此很多学校就会因为体育社团对学校教学工作开展影响不大、购置器材所需资金缺口较大等因素将体育社团支持资金项目束之高阁,体育社团活动被釜底抽薪,开展自然得不到保障。

2 双减政策下学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对策研究

2.1 将体育社团活动扎实切实开展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管理层面及广大教师必须对进一步降低学生负担、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形成足够的认识,切实、彻底实施素质教育,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思想理念,将体育社团活动推向深入确保学校体育社团活动的扎实、切实开展。

首先,学校管理层需要不断学习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对学校体育社团组织与活动开展的意义进行科学认识,并将之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有学校领导进行整体协调指挥,各分管部门紧急联动,各相关教师密切配合,依据学校实际情况设立不同的学校体育社团活动项目,设置不同的学校体育社团,指派专门教师进行负责、组织、管理指导,从人员方面做好准备;其次,学校需要在从体育社团时间保障方面进行统筹,将体育课时间、课后服务时间均纳入社团活动时间,如某学校一、二年级每周四节体育课、一节体艺课,三至六年级每周三节体育课、一节体艺课,此外在课后服务期间还设置有体育社团活动时间,这样课内课外进行链接,确保社团活动的逐步深化;最后,需要从场地上做好保障,充分、合理利用学校的场地和设施,合理规划学校场地,将可以利用的空间进行科学、完全利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实现学校社团活动的全面实施。

2.2 将社团管理工作规范严格实施

科学、规范的管理,是确保学校体育社团活动规范开展的必要条件。为了杜绝以往学校体育社团活动组织管理工作中的松散、无序情况出现,必须将学校体育社团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严谨化、制度化,将每一项工作的开展流程都落实到制度之中,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身上,以实现学校体育社团活动的高效实施。

例如学校建立了一整套的体育社团组织、活动规范,包括社团的注册与筹备流程,社团的组织架构与管理制度建设,社团的项目活动开展流程,社团成员的奖励及惩处措施等。在不断的社团组织与活动实施过程中管理人员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措施,对社团组织、活动规范进行持续性完善,最终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可操作性较强的学校体育社团组织及管理制度体系。制度体系建立完成,还需要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进行实际的管理工作。学校从体育组及报名参加社团各个项目的成员中挑选出品质出众、能力突出、具有一定管理协调能力的学生组建起了学校体育社团管理团队,负责对各不同项目子社团的运行、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时时监督与管理,对出现的不和谐现象进行整顿,并定期召开组织管理工作总结会议,提出在近一段时期的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共同研讨对应的策略,实现学校体育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

2.3 将活动内容设计丰富科学进行

设置丰富的体育活动项目,组织多彩的体育主题活动,是营造和谐的体育活动氛围、将体育活动推向深入、保证学校体育社团活动高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体育社团设置的项目较少、可供学生参与的活动空间较小,学生就会对体育社团活动失去兴趣,社团活动的开展自然失去了基础。为了达到不断丰富活动内容、不断提高学生兴趣的目的,学校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体育社团组织工作。

一方面,学校需要开设更多的体育社团活动项目,以适应更多学生的个性需求。如某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社团活动,高效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大力普及和开发多种体育项目,加大了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深度。目前该校开设了轮滑、足球、篮球、体适能、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网球、武术等多个体育社团项目,全校共1247人中参加各种体育社团项目的学生已经达到951人;学校还设立了校级田径队、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和轮滑球队等专业运动梯队,人数达到125人。正因项目的数量多才适应了学生的需求多,所以才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社团活动中来。另一方面,学校需要开展更多的体育社团活动。如学校定期举办校园体育节,让参加学校体育社团的学生进行风采展示活动;定期举办各种竞争赛、锦标赛、阳光大课间比赛、全员运动会等体育赛事,给学生提供展现优势、突破自我的平台。有了丰富科学的活动设计于组织,学校体育社团活动必将得以深入、广泛开展。

2.4 将管理人员能力科学持续提升

学校体育社团的主要成员是学生,基于对于体育项目的喜爱与兴趣才参与到体育社团组织中来,成为体育社团成员。仅靠学生自身的自觉与悟性是绝难实现体育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的,也很难保证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活动的高效开展,还需要教师的深入参与、科学管理、及时指导,方可实现学校体育社团活动的稳定开展,确保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有所得、有发展。为了切实提高体育社团的组织效率,对学校体育社团管理人员进行提高培训和素质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例如体育社团负责人肩负所有项目子社团活动的方向把握、管理督促、效果提升的重要责任,在学校体育社团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因此学校必须进行严格的甄选,将那些体育专业知识丰富、体育教学技能高超、管理工作游刃有余、活动组织能力出众,同时具备一定威望的教师选拔出来任命为学校体育社团负责人。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式及学生的不同需求,学校还应当组织学校体育社团负责人参加定期学习,进行专业知识、管理策略、项目实施等多方面的提高培训。为了确保学校体育社团组织管理工作后继有人,培养继承者与接班人,为学校体育社团管理层注入新鲜血液同样重要。可以将那些体育专业毕业、具有较强有进取心、在工作中充满热情的年轻教师吸引到学校体育社团管理队伍中来,通过传、帮、带的途径促使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为学校体育社团管理队伍添加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2.5 将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加强

双减政策下的学校体育社团活动对降低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素质教育深化实施具有典型的作用,但是体育社团活动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这就需要学校对此给予大力支持。

首先需要解决体育社团所需场地建设及器材购置出现的资金短缺问题。学校可以在学校公务经费中划拨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专项用于体育社团活动所需场地的建设以及所需器材的购置工作;加大专项资金的管理力度,实施专项资金使用透明化管理;社团活动所需器材实行统一购置和管理,发放需要做好统计记录,制定出管理制度,严格做好器材管理工作。学校还可以借助社会力量增加学校体育社团活动所需器材的购置费用,如接受社会捐赠、开展希望建设项目等,借助他山之石来加强学校的体育社团建设工作,将学校体育社团发展工作推向更高的层次。

总而言之,学校体育社团发展是一个持续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学校从领导层面到教师层面再到学生层面的全力配合、通力合作。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学校体育社团工作一定要堅持“立德树人”思想为宗旨、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引,以人为本、素质提升为目标,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确保学校体育社团工作稳定开展,促进学生的更快、更大进步。

(作者单位:杭州市青蓝青华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社团组织社团管理工作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民办高校基于项目管理理论下的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创新研究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协同创新模式初探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
社团少年
文学社团简介
中央级纺织工业机构经济发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