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好立法“直通车”畅通民意表达渠道
——江门市江海区“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稳步前行

2022-04-29 07:25区志宏梁佳欣
人民之声 2022年4期
关键词:直通车联系点草案

/ 图 区志宏 梁佳欣

自2020年7月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江门市江海区人大常委会认真履行国家立法“直通车”的职责,不断丰富工作网络和联系形式,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让“国字号”的立法“直通车”实现扎实起步、稳步前行。目前,江海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共完成38部法律法规草案的意见征集工作,上报意见建议490条,有61条被采纳,是第二批全国基层立法联系点中第一个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制工作简报》刊发工作经验的联系点。

基层声音“直通”最高立法机关

“棠叔,又来收集意见啦?”在江门市江海区江翠社区,77岁的麦棠是居民熟识的热心人。担任社区首批立法意见义务收集员以来,他把退休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江海区人大常委会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确立为基层立法联系点不久,就接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任务──征求餐饮浪费有关立法工作意见建议。当时,麦棠和居民一起提出,建议在条款中加入鼓励践行“光盘行动”的相关内容:“为了激励节约粮食,餐饮服务提供者可以对造成明显浪费的消费者,收取处理厨余垃圾相应费用;相反的,对践行‘光盘行动’和自觉打包的给予折扣优惠或其他奖励。”这条来自一线的民声,最终被正式颁布实施的反食品浪费法采纳。

“建议对信息报告员给予补贴,调动群众参与突发事件信息收集的积极性。”“发生突发事件时,相关责任人员主动报告隐患,挽回和减轻损失的,可酌情减轻处罚,体现宽严相济。”……今年2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以远程视频的形式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草案)》征求意见视频座谈会,江海区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分会场之一参与连线座谈,现场气氛热烈。

这样的“云座谈”正在成为新常态。此前,江海区基层立法联系点还分别参与了关于医师法(草案)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的视频座谈会,让来自侨都的基层声音打破时空界限,“直通”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作为全省首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江海区基层立法联系点运行以来受到各方关注和支持,江门市、江海区均将联系点建设纳入法治建设总体部署,作为“十四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市、区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其列入议事协调机构,专门印发了《江海区推进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实施方案》。市人大常委会也制定了支持和推动联系点建设的相关工作规定,经常性指导支持联系点建设。

去年9月16日,占地5 000平方米的江海法治广场和面积约1 200平方米的联系点活动中心正式启用。前来参加活动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武增表示,江海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具有鲜明的广东特色、侨乡特色、粤港澳大湾区特色,要更好地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直通车”作用,原汁原味反映基层一线实际情况,讲好中国的人大故事、立法故事,把联系点打造成为向广大海外华侨华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优越性和法治建设成就的亮丽名片。

构建侨都特色立法联系网络

在开展立法意见征集工作中,江海区基层立法联系点采用多种方法。主要有:线上政务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征求意见、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有关部门或群体意见、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视频连线交流立法意见建议、对重点人物或单位进行专项走访以及回访、征询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听取立法义务收集员以及农民、社工和一线工人意见等。

为了把群众对立法的需求“原汁原味”地反映给立法机关,让征求意见过程成为宣传普法、弘扬法治精神的过程,江海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大胆创新,把立法“大门”开到群众“家门口”,高频次举行各种法律草案意见征询、立法调研、考察活动,极大扩展了基层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立法的深度和广度。

2021年9月,在江海区举行全省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交流会暨江海“法治广场”启用仪式

2021年11月,江海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就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草案)在江海区礼乐街道英南村召开立法意见征求座谈会

“我们农户的意见建议,可以到达全国最高立法机关,还有望被采纳,非常有获得感。”今年1月,联系点就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草案)在江海区礼乐街道英南村召开立法意见征求座谈会,礼乐葡萄行业的代表邓成暖与当地腊味行业代表、水产养殖户等齐聚一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为立法工作贡献接地气、贴民心的意见建议。

扎根基层,才能让国家立法广泛吸收社会各界意见,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期待。江海区基层立法联系点目前已构建了立足江海、覆盖江门、类型丰富、要素齐备的立法联系工作网络,分别在外海、礼乐、江南3个街道办,26个区直部门,9个村(居)委会,12个人大代表联络站,4个商会,3个行业协会设立了共57个立法联系单位,聘请了一批热心社会服务、德高望重、素质较高、在社区有一定影响力的退休干部、居民代表作为社区立法意见义务收集员,目前队伍已有63人。

同时,结合江海区作为国家高新区优势,邀请区内10家名优企业担任立法意见义务收集企业,从企业经营、经济发展的角度收集和反映工商界、企业职工对立法方面的意见建议;结合侨都特色,与市侨联、市侨商总会、海外侨团组织建立联络机制,扩大基层立法工作对侨胞群体的覆盖面;与江门律师协会、市内外知名律师事务所建立合作,邀请五邑大学地方立法研究院专业团队协助开展工作,增强意见建议的专业性。

2021年,在反食品浪费法、医师法、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等草案意见征集过程中,江海区基层立法联系点通过线上互动、专题座谈、一对一走访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注意将草案的“法言法语”转换成“百姓语言”,积极引导群众参与讨论,确保在征集到“原汁原味”意见建议的同时,增强群众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比如,认真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专项立法调研活动,通过群众论坛、社区议事会等多种形式,群众在参与立法的过程中也了解了法律草案的精神和重要条款内容,有效增强了群众反对餐饮浪费的自觉性和法制意识。

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

2021年11月,江海区人大常委会成为首批“江门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除立法联系工作之外,被赋予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在江门落地生根、结出硕果的重要使命。

围绕打造“四个典范”(即: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典范,践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典范,接地气、聚民智、全过程民主立法的典范,释法明理、崇德尚法的典范)的长远目标,江海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将以此为契机,不断以基层实践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江海区基层立法联系点活动中心和江海法治广场启用以来,已多次开展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普法宣传等活动。今年上半年,联系点活动中心将完成二期工程建设,新增200多平方米的区域作为代表中心联络站,为五级人大代表提供交流和履职的场地,成为集立法联系、普法宣传、人大代表履职于一体的综合法治学习场所。

为进一步优化工作网络,提高工作效率,联系点将在江门市、大湾区内其他城市增设立法联系单位和信息采集点,并推动与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省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联系互动,扩大专家顾问团队。定期举办培训班,建立奖励和退出机制,提高立法联系单位、义务收集员和联络员的业务水平,保证“源头活水”。

立足国家级高新区特点和江门“侨”特色,联系点还将为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开设法律法规意见征集“专场”,定期组织、参与涉侨座谈会,利用工作网络引导RCEP成员国企业来江门投资等,努力建设成为“以华侨华人、港澳同胞为桥梁纽带,向世界传播中国民主声音、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介绍中国发展成就的窗口”,助力“侨都赋能”工程。

猜你喜欢
直通车联系点草案
数学归纳法学习直通车
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实现“全过程民主”的硬核力量
人大常委会审议“港区国安法”草案
基层立法联系点发挥大作用
群众利益无小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巡回接访直通车走进处鹤村
立法联系点:群众爹与立法新途径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民政部公布《基金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搭乘三星直通车
更正